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 寻找潘金莲

第二部分 深夜里恸哭 秋凉笔记(1)

    红尘琐事总会牵绊着我们前行的路,阻碍着我们远眺的目光,让我们不能放下心中的包袱,去肆无忌惮地追求最初的梦想。如果你问一个人是否拥有梦想,他肯定会告诉你有,而且有很多。但是当你问及实现梦想的具体步骤时,他可能会答不上来。这是为什么,是他怕你剽窃他的方法而不肯告诉你,还是他自己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做?我们相信,这两者皆有可能。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可以脱离社会存在的,不论是呱呱坠地的孩童还是年近耄耋的老者,都是这个复杂社会的参与者。一个刚出生甚至于并未出生、再甚于还未萌芽的孩子,他已经开始参与商品经济并且拉动内需了——尚未萌芽之前,父母亲购买避孕药品或者用具,这是拉动内需;出生以后,大批婴幼儿和母婴用品又会充斥着他的日常生活,这也是拉动内需。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从生到死一直都在参与着商品流通——活着的时候,他拼命的为儿女攒钱,收缩自己的最低消费水平,这会导致小局部的金融滞涨;等到死了以后,儿女们为他买地下用品,又把他生前紧缩的消费资源返还给社会,带动小局部的商业繁荣。

    年轻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社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可以说,青年强则中国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不可取,少年不应承担社会责任,他们应该好好地享受自由时光,不要过多关心政治,因为很容易被洗脑。我们都是年轻人,我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困惑,我们一直在寻求着答案,国家给我们的答案是,明天会更好。我们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过分的约束,可是生活在世俗成分过于浓厚的中国家庭里,我们很难做到。在中国,过了结婚年龄三五年而没有结婚的,就会被大家嘲笑看不起,尽管他们自己的婚姻硝烟弥漫,他们却总那么兴致勃勃的围观你的孤单——其实也未必就是孤单,至少不会有人添乱。我可以明确的说,很多已婚人群是渴望二次艳遇的,无论男女,对我而言这是不能容忍的。我最佩服的就是从一而终的伴侣,他们知道什么是爱。

    一个人,无论多么的不优秀,长相多么的不容乐观,他都会有心仪的某个人,也会有某个人心仪他。或许有的人会对我说,可是我长得比你都难看,还有救吗?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只能略表遗憾的回答,你这样的人确实不多见啊。

    我们回到人与社会的话题上来,人构成了社会,社会肢解了人。我们的生命轨迹是清晰明了的——出生,成长,结婚,生子,变老,死亡。 其中出生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有的人出生就很富有,有的人出生却很贫穷,还有的人尚未出生就死于人流;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流的过程,有的人跻身上流,有的人沦落下流,还有的人成了中流砥柱。我们要谈的是结婚生子。

    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是什么,是结婚生孩子——只有结婚生子,才能促进家庭和睦,家庭和睦了社会就和谐了。绝大部分人结婚的对象不是自己最初心仪的那个人,这并不妨碍婚姻的挂牌经营,因为我们错觉的以为,走到一起的就是自己的——等到经营不善的那一天,我们又想吊销这个执照。其实根本不存在缘分或者命中注定,爱情真的无需城府,它是很自然的一件事。鲁迅先生说过,看着街上的迎娶仪式,俨然是的广告。 这样说过于极端,也不全是道理,置之不理也罢。我想说的是,彼此在乎的两个人,不要过于考验或者挑剔对方,人无完人,你自己照照镜子就知道对方生活的有多艰难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