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肉文辣文 > 金瓶梅人物画廊

正文 第五回 捉奸情郓哥定计 饮鸩药武大遭殃

    《水浒传》或者《金瓶梅》中的武大郎,小时家里很穷,没有读过什么书。失学的痛苦一直困扰着他,以至于摧残了他的身体。如果他要是有点文化,并且能够读读《史记》当中《齐太公世家》的话,并且还要学会联系自身实际,采取学以致用的态度来看,他就会对自己所处的情势有非常清醒和冷静的分析。

    我们在第一回当中,提到过“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我对他们的祭文进行了无情地批判,因为他们玷污了我们中国最伟大的两个成语典故——“管鲍之交”和“桃园结义”。我们现在要讲的故事还是与“管胞之交”有关系。

    齐僖公的嫡子是齐襄公,另外两个庶子是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就是他的股肱之臣。齐桓公是在齐襄公死掉后即位的,那齐襄公是怎么死的呢?被部下杀死的。但是部下叛变的最原始原因是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放荡行为。他和谁的关系不清白呢?和自己的妹妹齐姜。当时齐姜已是有夫之妇,她嫁到哪了呢?嫁到定都山东曲阜的鲁国。她的丈夫是谁呢?是鲁桓公。这鲁桓公是谁呢?是鲁庄公的父亲。鲁庄公又是何许人也?他是曹刿的君主。曹刿又是谁呢?是《曹刿论战》中的男主角,是曾经挫败齐桓公的智囊,也是成语“一鼓作气”的发明人。那这个故事和武大的命运有什么关联呢?确实有,而且非常相像。我在读武大的故事时,潜意识中就浮现出这个故事来。

    鲁夫人和鲁桓公一起回娘家,问题就出来了。她与哥哥齐襄公的奸情死灰复燃了,如果要是没有超强理性的话,男女之情根本不会连根斩断,很容易“春风吹又生”。因为理性思考,是考虑人的社会性问题,而一般人都是感性思维,这是基于异性相吸的生物性,乃人之本性,所以很难断绝。如果要是偷偷摸摸地不留痕迹也就罢了,关键是让鲁桓公知道了底细,夫妻发生了争吵。那齐襄公怎么办呢?幡然悔悟,赶紧与妹妹一刀两断吧。不是,他还有更为彻底的方法。妹夫准备回国,临行前,齐襄公宴请鲁桓公,把他灌得酩酊大醉,然后让大力士彭生抱他上车,就势狠狠地折断了他的肋骨。这样齐襄公以为斩草除根了,可以自在地与妹妹宣淫。此人之恶毒甚于西门庆。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好久,一直弄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老百姓可能娶不到老婆,国王还愁没有女人吗?齐襄公为什么非得要为了一个女人残害人命呢?而且这个女人还是自己的妹妹,而且害死的人还是自己的妹夫。他为什么不能移情别恋呢?他妻妾成群,为什么偏偏要使用这种极端手段来占有一个女人呢?而且这还涉及到中国最为大逆不道的。他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如何来统治这个国家?他的脑子里是什么,难道真是大便吗?难道这种偷来的奸情就如此弥足珍贵,值得他不惜杀鸡取卵吗?难道有一种感情,或者叫兽欲,真能让人丧心病狂到如此地步吗?在私有制社会里,社会资源是向强者倾斜的,朋友们不要为强者占有资源愤愤不平,这是任何人都逆转不了的。但是你占有资源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通过摧毁别人来占有呢?难道贪婪的心真的无法遏制吗?他作为统治者,作为公众人物,就不考虑社会影响吗?

    看完这个故事,就不难理解西门庆和潘金莲的行为了。武大郎作为一个多余的人,已经成为他们继续寻欢作乐的障碍了,为了长久的快乐,只好铲除他,尤其致命的是,他还提到了武松,这一语点醒梦中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结果了武大,然后举行火葬,踪迹全无,岂不是皆大欢喜?

    如果武大读过《史记》或者《左传》中的这段故事,而且不是死读书,要能联系自身实际地活读书,当知道了老婆的奸情之后,就应该以鲁桓公为戒。他就会分析:鲁桓公作为一国之君,长相也不差,尚且不能拴住老婆的心,看来就不是单纯的外在原因了,而是人性本质上的贪婪。我武大郎和鲁桓公相比,无权、无势、无钱、无力,貌不惊人,甚至奇丑无比,也没有什么文化,一辈子受尽欺辱,只是忍辱偷生而已,我确实和潘金莲太不般配,她有红杏出墙之心,也可理解。那个奸夫齐襄公什么女人得不到,偏偏要和自己妹妹偷情,这就不是简单的生理和性欲问题了。他西门庆虽然比不得一国之君,但是在清河县靠着巧取豪夺也颇有钱财,家里三妻四妾,而且千金买笑也未尝不可,可是他偏偏要抢夺我的老婆,看来这也不是单纯的生理和性欲问题了。

    那个齐襄公能丧心病狂地杀死亲妹夫,由此可见奸情让人昏庸到何种程度了,难道“妻不如妾,妾不如嫖,嫖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真的是男人的劣根性吗?我武大郎和西门庆非亲非故,加上我本身无能,他不更会毫无顾忌地痛下杀手吗?不好,现在我性命堪忧。怎么办?我必须要给自己制定好战略,否则容易落入贼手。现在摆在我面前的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是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糊涂,我也知道我配不上潘金莲,只要她和我不离婚,我就忍了。

    第二条路是我给她一纸休书,一拍两散,她走她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第三条路就是现在忍耐,偃旗息鼓、按兵不动,等我兄弟回来后再出这口恶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法律是没有作用的,那就别怪我无情了,索性让我兄弟宰了这对狗男女,然后我们哥俩儿远走高飞,听说二龙山和梁山泊这些“基地组织”正招贤纳士,以我兄弟的本事去那里绝对没有问题。我虽然功夫不行,但是我的厨艺还是蛮不错的,尤其我的炊饼做得好。我可以去后厨,做做大锅饭,这还是手到擒来的。

    如果他要是多读点人文类的书,就会分析出来这么多的问题,可是他没读过书。考虑问题过于简单,结果遭遇了暗算。针对这个问题,文龙先生还有精彩点评,我们看看。

    文龙先生评论道:这几回都是《水浒传》中的文字。兰陵笑笑生不是非得拾人牙慧,不能别开生面、另起炉灶,而是《水浒传》原文确实有不可磨灭之处,因此作者基本选用原文,正可看出作者思虑周详、择善而从。我们读的时候感觉前后浑然一体,毫无补缀痕迹,能够在改编文章时做到一气呵成,足见作者心细才大。只是在描写这段故事时,《水浒传》是以武松为主,而《金瓶梅》是以西门庆为主,因此不得不做技术性处理,这是文章主旨使然。

    总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武松安在哉?西门大官人安在哉?像潘金莲这样的人,处处有之,我也时时见之。虽然有人告诉我说:这人不姓潘,这人不叫金莲。我对他说:潘金莲只是一个符号和象征而已,不必实有其人。有潘金莲之容貌,处潘金莲之遭遇,但是却不做潘金莲之事体,虽然姓潘,也不可能加“金莲”二字。就是怕,行同金莲之行,心同金莲之心,纵然没有做出潘金莲之事,也无潘金莲之心,只要淫行等同于潘金莲,即使她不叫“金莲”,但也可以肯定的是:她一定姓“潘”。

    确实如此,人不能有恃无恐,而无能之人,尤其不应托大。潘金莲恃其色,西门庆恃其财,王婆子恃其口。色是祸水,财是双戈,口是利刃,这三样东西还是三人本身自有的。像武大郎还能凭籍什么呢?论才能,不足以安邦定国;论气力,双手无缚鸡之力;论容颜,真可谓貌不惊人;论财力,仅仅才果腹而已。所恃者只是一个好兄弟罢了,但是这又不是他本身所具有的。呼之不能即应,招之不能即来,望之不能即见。而且,他所凭恃的,又是他人所畏惧的,一旦他袒露心机,怎能不逼得奸夫淫妇丧心病狂、铤而走险,于是在武大泄露天机之日,就是他自取死路之时,这岂不是让人痛惜再三吗?“武二归来”四字,不但不是他的“免死金牌”,实在是他的“催死令牌、送死令箭”啊!

    并不是自己所有,然而也有所凭恃的人,我也见得多了。凭恃家族,骄横跋扈,凭恃科第,自吹自擂,凭恃富贵,盛气凌人,凭恃父兄之力,狐假虎威,凭恃亲友之权,横行无忌,这类人都是各种形式的“武大郎”罢了。我不知道他们如此行事,将来会葬身何地。然而我自身所有的东西,就可以有恃无恐了吗?可也未必。潘金莲最后死于色,西门庆最后死于财,王婆子最后死于口。那难道人就没有什么可凭恃的吗?有。凭恃公理,凭恃正义,凭恃此心无私与无欲。

    点评嘉宾的评论真是精彩啊!

    我在上文说,我们要对潘金莲表示“历史的同情”,就是说我们必须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她,然后我们再跳出来,用我们旁观者的冷静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重新来吸取对当今社会有用的因素,作为自身的镜鉴。这样百~万\小!说不是为百~万\小!说而百~万\小!说,而是为了吸取智慧而百~万\小!说,这样我们才不会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核,进行理性地分析。

    也就是我们先要深入局中,这样才看得真,这是在当亲历者;然后再置身事外,这样才看得深,这是在做评论员。

    就是说我们看待任何历史人物或者有现实人性的虚构人物,都应该采取这种方法。看其他人文类书,同样如此。我会不自量力,遇到机会就与大家讨论一点读书方法,这些比故事本身更重要,更有现实意义。

    潘金莲也委屈呀!她走到这一步也是被环境所逼。按照医学研究成果,变态心理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因素。

    潘金莲叫屈道:现在这是一个什么社会呀,这个大宋王朝,恐怕是要行将就木了吧。这个社会对人思想的摧残恐怕要登峰造极了吧。男人身上有神权、族权和政权三座大山压着,日子也不好过,但是我们女人身上又多加了一条“父权和夫权”,什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什么“在家从父,既嫁从夫,老来从子”,还让我们女人活不活了。更有甚者,有几个狗屁文人提出什么“灭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歪理邪说。“灭人欲”可以呀!可是为什么他皇帝老儿和官僚贵族却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欲望?为什么偏偏要对我们这些小百姓讲什么“灭人欲”呢?就连我追求正常的爱情和夫妻生活,都要受到限制,这是什么天理?“灭人欲”可以呀!但是为什么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可以眠花宿柳,可以买欢逐笑,而我们女人就非得独守空闺,非得忍受寂寞呢?这又是什么天理?难道是“灭”正常的“人欲”,“存”这样的“天理”吗?

    我要反抗!

    我的父亲只是一个裁缝,死得又早,母亲无以度日,在我刚刚九岁的时候,就把我卖给了王招宣家里为奴,别人家的孩子正在爹娘怀里撒娇玩耍的时候,我就要过早地承受生活的艰辛,在别人家里我处处要小心谨慎,一旦做错事情,被人非打即骂。为什么生活要对我如此无情?为什么天资聪颖的我要遭受如此不公正的待遇?我不甘心成奴为婢,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让我读书识字,让我学习音乐,让我练习女工,我都毫不犹豫地争取做到最佳。就这样,我长到了十五岁,虽然不敢说闭月羞花,自称佳人,但是若论脸蛋身材,能超过我的也并不多见。这一年,王招宣死了,我那狠心的娘把我从王家强要出来,我本来以为她是良心发现,想要把我要回来过过正常人的日子,谁知这个狠心的娘,转手又把我以三十两银子价格卖给了张大户。我难道是市场上待价而沽的猪马牛羊吗?她哪有一点点的母女之情呢?她简直是把我当成了摇钱树啊!

    在张大户家里,刚开始我还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女主人让我穿金戴银,没有受什么委屈。可谁知道,张大户那个老不死的,对我想入非非,终于在一个女主人不在的日子里占有了我。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噩运总是如影随形般地跟着我?我藏啊!我躲啊!可是在这被黑暗笼罩的天罗地网之中,我究竟能躲身何处呢?这个黑暗的人生啊!老家伙自从逞能之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女主人知道此事后,不说老家伙色心不死,反而迁怒于我,好像是我勾引他似的。我长得好这不假,但是长成什么样我又能做主吗?为什么人长得漂亮就成为罪过了呢?我一个弱女子哪有反抗的力量,况且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他存了此心,我又怎能逃脱他的魔爪呢?而且,这个万恶的社会,只是有钱人的天下,我就是逃了出去,因为我有卖身契在,官府也不会管我,他们只会站在张大户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到时还不是自取其辱?我除了听从命运的安排,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张大户知道我在这个家里呆不下去了,他转手把我嫁给了武大郎。这个该死的老家伙根本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之所以要给我选择一个无能的丈夫,是为了继续占有我。偏偏我遇到的是这个无能透顶的丈夫,他就是看见了张大户欺辱我,也敢怒不敢言,他还算是一个男人吗?凭着我潘金莲的花容月貌,配什么样的男人配不上?哪怕他有才没钱,哪怕他没才没钱没势,但是有力气能够保护我也好呀!我也不求他是达官显贵,哪怕他就是一个知疼知热,能有些刚骨的男子汉,我也认命了。可悲的是,他一无所有,甚至没有男人最为宝贵的阳刚和尊严。你还让我如何死心塌地地跟他白头偕老呢?

    我承认,我对自己小叔子产生了恋情,这是被社会不容的,但是我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又该怎么办呢?如果要是没有这些社会的制约,我们是不是天生的一对儿?我最爱他的男子汉气概,其实对于我这就够了。可是我受到了无情的羞辱。如今这次,我也知道西门庆不是一盏省油的灯,甚至无恶不作。可是我需要爱情,我需要性满足,我认了,我不甘心被命运摆布,我要抗争。

    作为心理医生,听完她的这些心里话,我对她说:潘金莲小姐,听了您的倾诉,我对您的遭遇深表同情。我知道您后来的命运,您对您的母亲不好,而且非常抱歉地告诉您,您后来非常,在西门庆家里寸步不让,处处咬尖儿,这都是您心里不平衡造成的,都是您童年的心理阴影对后天行为的深刻影响造成的,对于这些我都十分理解,也佩服您的勇气。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其情可悯,其行难恕。我知道您走到今天,不全是您的错,很大因素是封建社会“把人变成了鬼”,但是您主观上就没有一点错误吗?您总是在抱怨社会,总是在抱怨命运,但是您可知道,这种“先天的命运”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不但您现在抱怨,就是从您这算起再过一千年,照样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抱怨着,诅咒着。我给您讲个故事,我想您就会平静许多。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坠茵落溷(念混,粪坑之意)”。它是由著名的《神灭论》作者范缜演绎的。范先生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就是东晋与隋朝之间的时代。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人在毫无希望和寄托的时候,最容易寻找一种精神麻醉,在朝不保夕的时代,佛教大行其道。而且佛教理论认为,人有三生,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今生遭受苦难,是因为前世作孽今生偿还,要想摆脱这种局面,今生不要反抗和作恶,要行善,这样在来世托生时才会出现善果,相对来说,这种学说还是有利于统治的,因此当政者比较支持。这是范缜生活的时代大背景。范先生事母至孝。虽然生活穷困潦倒,可他依然卓尔不群、性格耿直,经常发表标新立异的宏论,被视为不合时宜之人,怀才不遇。可是范先生勤奋好学,博古通今。金莲小姐,您要知道,人若不想人云亦云,具有独立思维,必须要善于读书,而范先生就是这样的人。由于他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不会被佛学中错误的思维所左右,经常发表反对佛教虚妄之处的言论。

    就这样他招到了佛教拥趸(念盹)的非议和责难,最有名的一个人是齐武帝的儿子竟陵王萧子良。萧先生尊崇佛教,为了显示虔诚,在举行佛事的时候愿意担任打杂的工作,就是这样的达官显贵和既得利益者向范缜发难。他问:“你不相信佛教轮回,但是在今世,人有富贵贫贱,如何解释?”范先生答道:“人生在世,好比树上花朵,随风飘散,有的落在茵席(坠“茵”)之上,有的掉在粪坑里(落“溷”)。“坠茵”者,殿下是也;“落溷”者,我范缜是也。”

    金莲小姐,我作为一个现代人也曾经孜孜求索,探寻生命的意义,也想解开命运之谜。自己拙劣无能,悟性不高,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自己不行,就借助外力吧,于是开始在书山文海中长途跋涉,结果又被许多哲学大师弄得更加糊涂。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结果越弄越复杂,直到我听到了范缜先生精辟的发言。金莲小姐,我这是费了怎样九牛二虎之力才听到的啊!我这是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与古人直接对话得到的,方便、简洁、实用。这件事给我上了一课,读书不在多,而要读正确的书和用正确的方法来读,再有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命运。您读书不多,不知道这个道理,尚且有情可原。

    金莲小姐,不但您感觉不公平。我和您一样都是平常人,有时也十分痛恨自己。为什么天生就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呢?为什么不肯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呢?为什么不能过循规蹈矩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本份生活呢?为什么在遭受被人误解和耻笑的时候不肯退缩,反而以挑战为乐呢?为什么要追求那虚无缥缈的理想呢?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还要追求一种精神自由,要做一匹天马行空的野狼呢?难道我真的是我变态吗?难道真的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吗?为什么我头脑中一种高级报复的念头怎么也驱散不了呢?我也试图说服自己,投降吧,屈服吧,只要放弃就得到了自由,可是没有成功。改变不了头脑中的想法怎么办呢?忠于自己的选择,勇敢向前吧,没有一丝一毫的抱怨,要说有,只有对自己无能的抱怨,要想消除这种抱怨,只有用强而有力的手段征服它。我之所以和您提下我自己的破事儿,就是为了拉近与您的距离,但是也有一点儿自豪感,就是我在人生好些事上迂腐无能、失败透顶,但是就是在“有如宗教般狂热、誓死效忠于自己的选择”这个问题上,确实是痴心不改,无怨无悔。如果这一点出现问题,我真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不光是你我二人,包括周围无数的人,我听到了他们各种各样对先天命运的抱怨,虽然倾诉的内容千奇百怪,可是核心总是相同的:怨天尤人,好像这个社会、这个先天命运亏欠了他们许多。可真是,是人就有“怨”,是人就有“恨”。我后来知道,每个人活在世上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使命也不一样。有的人是来享受生命的,而有的人注定要在痛苦中度过残生。这是我们先天的命运和后天的追求造成的。

    先天的命运我们无法掌控,就像范先生说得那样,这是“坠茵落溷”造成的不同命运。金莲小姐,您生活的年代,科学还不发达,对生命的起源和命运的哲学更是一无所知。通过现代科学,我知道,人的出生只是一个精子与卵子的偶然结合,如是而已,再简单不过。这种先天的命运,就算你日后成为扭转乾坤的圣手,也无法改变。一味地自怨自艾、怨天尤人,除了显示您的无能,是不会有任何意义的。

    欲改变命运,自不抱怨命运始。

    金莲小姐,我要说的是,“人人生而不平等”是客观,是现实,是生活,是永世不变的定理,而“人人生而平等”是理想,是追求,是目标,是华而不实的口号。当然提出这个口号的人,是伟大的理想主义者,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仁者。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主义往往是残酷的。有了“坠茵落溷”的科学论证结果,金莲小姐,您还相信人生下来就是平等的吗?您也要学会宽恕您的母亲,她确实不对,但是世上只有狠心的儿女,很少有狠心的爹娘,如果她不是生活所迫,不是被逼上梁山,她怎能忍心如此来做呢?你现在只是一味地抱怨,而不知道进行正确的奋斗,或者真正地接受命运,那么有一天您恐怕也会卖儿卖女,然后您的儿女再来抱怨您的狠毒。其实,他们又如何理解您的苦衷呢?如此恶性循环,只要天地尚在,仇恨和抱怨就会延续下去。从您这里就停止吧,您以身作则好好努力,不要把您的痛苦延续给下一代,您就是最好的父母。但是您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这样就会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抱怨,因为人性的贪婪,让人永远不知满足,直到毁掉这个生他养她的“终极母亲”——地球。其实最该抱怨的是这个伟大的母亲,他一不小心孕育了人类,谁知这些不孝儿女贪婪地像癌细胞一样侵袭着她本来健康的肌体。母亲代表着牺牲,它就是明证。虽然金莲小姐一时还不理解我的话,但您终究会明白的。不要做这种无谓的叹息,先天的命运任你是谁,无可改变。还不如放下包袱,奔向新生命。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要么您就安于现状,要么您就不找任何借口努力奋斗,忠于自己的选择,二者必居其一。就怕你又不想乐天知命,又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层出不穷的谋略、开山裂石得力量和如钢似铁的意志,却妄图成为命运的主人。

    而要想战斗,必须有精神武器,最为有效的武器就是书籍。金莲小姐,以前不能读书不能学习,这不全是你的错。但是我建议您以后要多多学习,我所说的学习不是非得进学校,不是非得读大书,您也没有这个机会,而且从那里走出来的,有可能是只知夸夸其谈的书呆子,于国于家无望。我更多地建议您从“无字之书”中学习,这个“无字之书”是真正的大书,是真正的学问。就是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实践中,从生活中能得到真正的智慧。您和武大郎都有一个共同点,叫“不学无术”,您满脸的胭脂上总是飘荡着一种叫轻浮的东西。您虽然读过书,会写字,但是您读过,不代表会读,能读下来,不代表理解涵义,赶快抓紧时间学习吧!所以你们不懂得运用智慧实现双赢,只有战斗,只有玉石俱焚、鱼死网破。

    我知道男女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不一样的,我不能要求您达到男人的标准,你们女人也做不到,而且要是都做到了,这个世界可能就要毁灭了,但是不要“过于感性”还是可以做到的。不要一味地撒娇卖痴、争宠夺爱——恋爱时男人感觉还有些意思——可是在面对现实的婚姻生活时就不灵了。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告诉您,要改变女人身上的劣根性,基本不可能。但是可以通过努力尽量减轻它的危害。

    我建议您做好孔夫子的三句话:一是真正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第一步,端正态度,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其二是真正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要集思广益,广泛学习,当然学习好的,“不学坏的”同样是重要学习,这是让您走群众路线,不要过于自我封闭。三是真正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进入实践层面,只有这样做,前面的两条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我也知道您看不懂《论语》,这不要紧,这三条都很浅显,只要您理解了做到了,您不但会避免后来的命运,也成为了孔夫子的门徒,否则,您就是把《论语》整个背诵,也是徒劳无益。

    好了,金莲小姐,我们只谈这些吧,以后要是有机会,我们继续探讨一点哲学问题,要知道你们女人如果不改变“过于感性”的主观主义,一万年都是这种命运。谈前面那些很有必要,因为这是您思想深处的东西。现在谈一下战术问题吧。

    您作为一个正常的女人,产生了追求武松的冲动,这是符合动物性法则的,单纯从生物学角度,无可厚非。但是请您不要忘了,人类社会不是真正的丛林,人有羞耻感,有自身的规则。您可能认为你们这个时代的人过于封建,不能理解真正的爱情,但是我是从一千年之后来的,在我们那个所谓的现代社会里,您的这种行为也是为社会不容的,这种伦常观念还是很浓厚的,您如果一意孤行,即使您得手了,也会遭受社会的唾弃。所以这个事情您不要感觉不平衡。

    再说您与西门庆勾搭这件事,我也要说,从生物学角度,我同情您的委屈和压抑,也理解您追求肉体享乐的行为,如果您在不伤害他人、两情相悦的情况下,这是您的个人自由。但是这是人世。虽然弱肉强食的现象依旧十分普遍,可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有思想,有感情,有同情弱者的普世情怀,有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需求。人类社会之所以能生存,就是一种博弈和妥协的结果,这就有异于动物世界。您可以追求自由和幸福,但前提是不要伤害到别人的自由和幸福。

    我说过,听完您的故事,我也为您的先天命运深深叹惋。可是我也说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您必须正视先天的命运和当今的现实,已经没有改变过去命运的可能了。您首先是有夫之妇,这就会有一种法律和道德责任,这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毋庸置疑,武大郎确实拿不出手,确实有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嫌疑。但是事实是,他已经成为您的丈夫了,您不可能对他视而不见。好了,您看不上他了,您可以和他谈,和他闹,让他签署离婚协议,对了,在你们这个时代叫休书。

    如果您是自由人,您如何追求爱情和幸福,都没有人干涉。尤其不能原谅的是您凭什么要夺取武大郎的生命?您的这种行为就是在一千年后我们那个时代,这也是天理不容的啊!武大郎长成那个样子,不是他的错,您可知道他活得有多难?他被这个社会抛弃,尤其在你们这个弱肉强食,连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都没有建立的社会里,他这个小人物,仅仅是想填饱肚子,再享受一点家庭温暖、天伦之乐而已。他每天在社会上遭受嘲笑,作为男人,甚至作为人的基本尊严都荡然无存,本以为家庭是避风的港湾,哪怕能安静地休息一下疲惫的身心也好啊!可是您什么也没有给他,给他的就是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真不知究竟要去哪里,他才能找到那失去的尊严?造成武大这样的结果,不全是他的错,有先天的因素,有社会的影响,您怎么就不能多理解一下他的难处呢?他在这个世上没有得到一点温暖,只有那个重情重义的兄弟,可是又因为他不是主流社会里的人,聚少离多,可以说他是希望您给他一个活下去的理由的,可是您也够残忍的,您被伤害了之后,又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屠刀,去伤害比您更弱小的人。您若感觉人生不公,感觉人类残忍,您对武大就公平,对武大就存有温情吗?没有,您没有立地成佛的宽恕,只有鱼死网破的渴望。这是人类社会,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你光想着追求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但是武大郎的权利和自由又由谁来保障呢?

    您追求幸福,这是不会遭受谴责的,但是您使用卑鄙手段夺取武大性命,不但会遭受道德的谴责,更会遭受法律的制裁,您后来会庆幸逃过一劫,可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末日审判的号角终究会再次为您吹响。

    而且,您付出如此代价想要投靠的那个人,真就那么可靠吗?你们女人,在恋爱时期,就像瞎子聋子一样,是非不分。这个西门庆现在就拥有一切无赖的素质,他以后可是“打老婆的班头,降妇女的领袖”。他现在还没有真正起家,就拿杀人不当回事,您想他要是得志,谁能有好果子吃?包括您这个现在被称为心肝宝贝的人。天下男人死绝了,怎么偏偏就对这种无赖死心塌地呢?这可是您自己的选择,没有人逼你吧?事后您再吞下苦酒,看您还埋怨谁?对不起,金莲小姐,我的话挺重,可是忠言逆耳,希望您能理解我的苦心。

    好辛苦的心理访谈啊!我说得头昏眼花、唾沫横飞,可是照后来她的生活实践和人生轨迹来看,她没有听我的,这就是大多数理论的命运,只能沦落为表面的华丽文章,就像祭坛上的神像一样,只有在祭奠时才能被人想起来,平时只被束之高阁。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按照《天津日报》上的一篇报道,历史上真正的武植和潘金莲形象与《水浒传》和《金瓶梅》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简直就是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作者张奎文到河北省清河县的“武植墓”去参观,发现武植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笔者尽量白话一些,但是在翻译当中,为了让意思完整,增添了一些话,但是原文意思没变。包括翻译文龙先生的评论时也如此处理,请找原文对比。以后遇到此种情况恕不一一注明。):武公,名植,字田岭。儿时被称为“大郎”(排行老大),老时被尊为“四老”。武公夫人潘氏,大家闺秀,端庄贤惠。武公的先祖出自晋阳郡,是商朝君王武丁(他是商朝胸怀远大、励精图治的君主,因为继位之间在社会中历练过,懂得民间疾苦。他的丞相更伟大,叫傅说,“说”念“悦”,《史记-殷本纪》中有传。《孟子》也提到过他,“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这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必备条件。傅说是伟大的政治家和建筑科学家,他的名言是“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我们多知道点历史知识,没有坏处。)的后代,也算出身名门,后来迁徙到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村)定居。武公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缺衣少食。然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武公卧薪尝胆,思图雄飞。兼且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时得中进士,官拜七品。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廉无私,爱民如子,造福一方,百姓感其德政,送“万民伞”(旧时为颂扬地方官的德政而赠送的伞。伞上缀有许多绸布条,上写赠送者姓名)以彰显其德行。然而,历经悠悠岁月、沧海桑田,武公的名节却无端遭人诋毁,古墓也惨遭摧毁,令良士贤妇(指武、潘二人)饮恨九泉。如今重新修葺墓室,并且要还武公清白,以便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也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冤假错案,勿使历史悲剧重演。是为铭记。

    这是历史上真正的武植,相反那个威猛的武松倒是一个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水浒传》中没有提到武、潘二人有子氏,《金瓶梅》中只提到武大郎与前妻生了一个女儿叫迎儿,而事实是,武植的第24代孙子还活着。在人们挖掘武植墓的时候,发现一对腿骨,结果推算出武植的身高在一米八零以上,称得上高大威猛,哪是什么“三寸丁、谷树皮”呀?更冤的是潘金莲,一个与夫恩爱的大家闺秀,被描写成了不知廉耻的。据武植的后人说,武植的岳父是邯郸知州,在家乡清河县开有染房工厂,武植因为家贫就在他家工厂打工,因为他贫而好学,被知州看好,不但资助他求学,而且把善良、贤惠、勤劳、仁义的女儿潘金莲嫁给了他。

    那最后怎么演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源于小人的摇唇鼓舌。武植的拜把子兄弟王某因为家族败落,前来投奔,武植暗中安排资助之法,在家乡为他盖房修屋,但没有明说,可是王某恼羞成怒,以为武植嫌贫爱富,故意拖延,愤然离开。之后他心生歹念,采取说唱和张贴非法小广告的方式,诋毁武植,加上曾被武植惩治的乡里恶少西门庆助纣为虐,摇旗呐喊,使武植的个人形象被毁于一旦,同时武植之妻潘金莲也惨遭株连。最后文学家施耐庵,开始创作时,采取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方式,创作了千古不朽的名著。只可惜历史上真正的武植成了牺牲品。

    那个王某后来得知真相,无地自容,在良心的谴责之下,自缢身亡。而施耐庵的后人光明磊落,知道了冤案之后,竭力为武、潘二人平冤昭雪,河北威县的施胜辰,曾经到武家那村作画十六幅,并配上诗文道:“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并为潘金莲画像配文道:“我曾经恭敬地绘制了武、潘二人正像十六幅,端正地悬挂在武氏祠堂,为他们平反冤假错案,使真实大白于天下。企望武、潘在天之灵能够宽恕先人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无形中对他们造成伤害的罪过。施家人焚香再拜。”而且,据说,乾隆下江南时,曾经用口谕为武植立碑,并命人植树二百株。可惜这茂密的植被毁于文革期间。

    这种文学创作,有时对于历史人物的伤害是致命的,甚至是会伤害到真实人物的人格和名声,我们在欣赏故事情节的时候,确实应该向受到损害的历史人物致敬。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让我们得到了美学上的欣赏。我不是在凑字数,而是确实想利用我的平台,来为受到严重伤害的潘、武二位同志喊冤并致敬。希望大家把真实的历史与虚构的小说分开,这样才可能不会伤害到真实的灵魂和高贵的品格。我们痛恨和批判的是小说中的人物,而不是那个曾经温柔贤惠的历史上真正的潘金莲。

    但是武、潘二位同志现在也不要太过想不开,受到冤枉的不仅仅是你们两个。如果要是需要谢罪或者道歉的话,罗贯中的后人恐怕要奔走不暇,因为在《三国演义》中,为了情节的需要,受到罗老先生扭曲的人物,何止一两位。

    英雄不得志时难免要有策略性的做低伏小,刘备先生完全白手起家,更是难于登天,于是刘备先生在《三国》中成了一个动辄掉眼泪的娘娘腔,一个盖世英雄哪能如此窝囊呢?您也哭出来一个江山试试?根本不可能。没有雄才大略,没有刚强豪放,哪能成为团队领袖呢?大家注意,要是从来看,刘备是三国中排行第一的英雄,曹操有大家族做后盾,而孙权更是仗父兄之基业。要知道,起步一千万的资金,赚了一个亿,没什么,应该的,仅仅翻了十倍而已,赚不来说明你是猪脑袋。而白手起家赚了一个亿,这叫传奇。刘备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英雄,可是在三国中,就要为情节让路,或者为了表现仁义,或者为了逃命,或者为了收买人心,罗贯中导演让他必须哭,他只好哭,因为笔在罗先生手里。

    哪个政治家没有权谋手段?可是诸葛亮的权谋叫智慧,曹操的权谋叫奸诈。没有办法,为了拥刘,为了立挺诸葛的需要,于是又一个大英雄成了白脸奸臣。如果要说战略战术上的出神入化,司马懿要胜诸葛一筹,可是为了情节的需要,司马只能当小丑,做配角,被一个“空城计”吓得屁滚尿流,最后还是“死诸葛吓退活仲达”,就连诸葛的最后谢幕演出,都要把一个战略家和政治家弄得狼狈不堪。又有什么办法?导演说的,就这样安排,已成古人的司马懿只能在天堂看着干着急,却毫无办法。

    我还没见几个战略眼光能超过鲁肃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可是为了突出诸葛的纵横捭阖,鲁肃同志只能满心委屈地当着配角,如果读者不看《三国志》,以为鲁肃就是一个百无一用的老实人。“曲有误,周郎顾。”想想一个具有高超艺术修养的统帅带领千军万马指点江山,何其儒雅!可是,对不起,“既生瑜,何生亮。”一个故事只能有一个主角,为了突出主演的才华,这样一个三军统帅只能充当心胸狭窄的小瘪三。只有关公,掩嘴偷笑,谢谢罗先生,让他享受了想都不敢想的哀荣。

    在三国中,这种情况不胜枚举。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罗先生真是才如天大、妙笔生花,不但没有错,而且是巨大的艺术成功。但是作为现代读者,我们还要分清文学创作和历史真实的区别。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让武、潘二位不要过多抱怨了,我们知道你们的委屈,而且受到扭曲的又不是你们一个。问题是,现在想要改称别的姓名已经不行了,我们还是要对《金瓶梅》中的“象征符号”进行艺术批评。敬请谅解。只是奉劝各位读者朋友,大家不要对号入座,不要联系历史上真正的武植。而是要记住,这里的武植和潘金莲是一个“虚构的,具有现实人性的,同时又能影射真实人生的象征性符号”而已。

    这一回的结尾是武大已死,就要找何九验尸焚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