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肉文辣文 > 西窗烛话

天命五十 45.难忘的南正街

    与老宜昌城区一起存在了很多年的南正街已经在城市大规模的拆迁改造的运动中彻底地消失了,让位于世纪欧洲城和美岸长堤这两个房地产项目,和它们一起消失的还有这座城市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学府,也就是我的母校——学院街小学,当然,还有那么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我的曾经拥有过的一个家。

    我们从父母家搬出以后就住在南正街13号。那是一栋简陋的楼房,已经有点摇摇欲坠的,据说曾经是一个面粉加工厂,当时肯定热闹过,可后来变成了粮食局所属的一处宿舍,前面是一家粮店,楼房的对面还有一长排平房,也是住房,每一家面积都很小,大都是单间,房里拥挤着很多人,完全可以称作是贫民窟。

    这是妻子从单位争取来的。我们住在二楼一号,有一个房屋居住证,编号是16。先是只有一间,后又增加了一间。楼房已经很陈旧、很破烂了,木地板已经高低不平,高高的天花板的一些地方已开始脱落,窗户莫名其妙的把望窗装在下面,油漆早已脱落。我们搬进以后,曾动员了当时厂里的一些力量,下大力好好休整过一番。满满用公款买的油漆重刷了地板和窗户,叫竹器车间的小李、小杨贴的壁纸,机修的郭亮帮忙走的电线,老殷安排手下的人做的粗粗的铁窗栅。

    大的一间进门靠窗是一个方桌,靠墙的缝纫机上放的是几个热水瓶,还有茶杯,茶壶,我新买了一个茶色玻璃的电视柜,上面一层可以放下电视机,下面还可以放录影机。我们在五金交电公司新买了一台当时最时髦的夏普21寸直角平面的电视机,还是很时尚的。然后是大衣柜,铁架床,靠门还有一对藤椅,那时我在搬家以后突发奇想,将板栗色的生漆的全部家具都刷上了一层白色,那时就流行白与黑,视觉效果还是很好的。

    另一间小房是我们给儿子布置的儿童房。我们接手时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把我手下的几个人都叫来帮忙,把墙刷白了,下面两米处贴上了廉价壁纸,地面还铺上黄色的塑料地板胶,有原有的写字台,还有人民路修缮队的家成送的一个很实在的木书架,从别人那里买的一个结实而又实用的五屉柜,可惜没多久就送人了。我在木器厂门市部买了一张单人床,铺上厚厚的海绵床垫,很暖和,也很舒服的。我们还买了一台容声冰箱,很素净的绿颜色,就放在儿子房里的墙角。

    厨房是公用的,水龙头也是公用的,只有一个,楼上原有四户人家,有一户将那间小房转给了我们,还有一户经常不在这里住,只是偶尔回来看看,剩下的两户人家用一个水龙头倒也不显得挤。我们有了一个煤气灶,两个煤气罐,还有一个煤炉,一个从竹器厂搬回的木柜,老殷帮忙做了一个笨重的铁柜,叫人啼笑皆非,完全是车间里的工作台,而厨房的家什是慢慢置全的。

    就是这个家,曾经见证过多少热闹的人来人往,也曾经见证过多少朋友在这里高谈阔论;曾经见证过多少酒席宴上举杯豪饮,也曾经见证过多少密谋在此诞生;曾经见证过多少曲终人散,也曾经见证过门庭冷落车马稀;曾经见证过夫妻间的冷战,家庭里的裂痕,也曾经见证过我与儿子演出的父子情深。

    我们曾经养过一只鸽子,是儿子从他妈妈刀下抢过来的。洁白的羽毛,清纯的小眼,我们在厨房给它做了一个窝,它刚开始很怕人,人一靠近就拼命的扇动翅膀,咕咕得直叫唤。(顺便说一下,它不是菜鸽,而是一只信鸽,脚上还带着环套,只是翅膀受伤了,飞不起来而已)。慢慢的和我们混熟了,就像大将军似的摇摇摆摆的总在我们房前的楼道里走来走去。再慢慢的,它顺着一根倒下的木条就走到对面的房顶上去晒太阳、觅食、玩耍了,玩累了还会摇摇摆摆的走回来。慢慢的,它消失了,消失得很突然,我们四处打听,到处寻找,居然还把它找到过,把它再一次从人家的屠刀下拯救了出来,把它领了回来,但最终它还是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