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肉文辣文 > 西窗烛话

六六大顺 7.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到了杭州。

    乘着客轮,在京杭大运河上航行了150公里,就从苏州到了杭州。钻出低矮而且散发着汗臭味的船舱,顺着石阶登上码头,一抬头,就是宽阔,大气的武林广场。人声鼎沸,车流如梭,大都市强烈的现代气息扑面而来。高大的是邮电大楼和杭州大厦,雄浑的是杭州剧院和浙江展览馆,繁忙的是环绕广场而行的滚滚车轮,漂亮的自然是喷泉池里翩翩起舞的少女塑像。

    我们从武林门乘53路公交车到达杭州火车站。车经过的地方大都在各个城市都见过,似曾相识,灰色的水泥混凝土建筑物,陈旧的板壁瓦房,无精打采的街道树,这里肯定是贫民区。街上灰扑扑的,路面有些破损,车辆碾过,发出很大的声响。火车站正在扩建,主体已经建成,还没完成装修,俨然还是一个大工地。出门多了,自然就有了经验,要想找住所,得专找一些小街僻巷,那里的旅馆大都价格合理,如果细心一点,就会找到一所挺干净,挺舒服,挺满意的。

    我们就找到这样一所。放下行装,洗洗脸,就乘着52路公汽横穿大半个杭州城来到湖滨。天哪,天下第一的西湖就这么隆重而庄严的呈现在我的面前:湖面比武汉的东湖小多了,但在青山环抱之中,却显得那么秀美,的确像一位江南少女,亭亭玉立,略带羞意,略带微笑,裙角在轻轻飘动。仅仅只是第一眼,我就相信了宋人所赞美的:“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水浮亭观花间出,船载笙歌柳外移。”

    西湖水干干净净的,有些波纹,舒缓而平和,湖面飘着蓝天白云,粉红的荷花,摇曳的柳枝,飘逸的亭台楼榭,滑过水面的游舫,我相信这就是人间蓬莱。我们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几乎游遍了“西湖十景”,有些景点还不止一次到过。累了,随便找条长椅,面对湖面,倦意全无;饿了,走进一间小店,杭州面点,叫人眼花缭乱,绿意环绕,食欲大开;就是困了,找个树荫,躺在茵茵草坪上,稍稍打个盹,一觉醒来,人在画中,岂不美哉。

    沿着北山路,过了因苏东坡的那首“望湖楼下水如天”而著名的望湖楼,远远就可以望见宝石山上的宝俶塔,修长玲珑,秀气极了。一阵好走才能到岳王庙。这是军人的崇敬的偶像。檐间有叶剑英的“心昭天日”的匾额,墙上有“精忠报国”的大字,金塑的岳飞头带帅盔,身披战袍,“还我河山”倒写的潇潇洒洒。后院是岳家父子之墓,最引人注意的倒是反剪双手而跪的秦桧夫妇的铁像。妻子领着儿子随人流去进行“千人唾,万人骂”的程序,我却在静思,风波亭前,寒风刺骨,父子两人双双领死,“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名和月”竟然是一枕黄粱,真正可敬可诉的还是对南宋王朝那一腔痴情。

    走出岳王庙,不远处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没往里走,就站在御碑亭里展望那大片大片的荷花。荷花的淡淡粉红和荷叶的浓郁清香的确令人心旷神怡,还有引人垂涎的莲蓬,一阵风吹过,叫人目不暇接。南方各地均有荷花,也有莲池,而西湖的“曲院风荷”却因为文雅和齐整而独占鳌头。

    “苏堤春晓”列为“西湖十景”之首,想必其中自有非凡之处,所以决定徒步走走。苏东坡这个知府当得的确不错,挖出的湖泥居然被他筑成了这道2.8公里长的湖堤。横贯西湖,并由此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路行来,树木成行,六桥相连,介绍中吹嘘:“漫步堤上,晨昏晴雨,春夏秋冬,都如诗如画”。我想,还是万物复苏,花红柳绿的春天更美吧。如今不过是柳条依依,花开烂漫而已。

    “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就在苏堤的南端。有曲桥通向红鱼池,水中有数千条红鲤鱼,根本不怕人,人一来就摆动尾巴潜入深水,只要站住不动,鲤鱼就会重新浮出水面,那么大,那么多,那么悠闲自在,就像一团红云在水中飘动,美极了。妻儿不亦乐乎的用面包屑喂鱼,红鲤鱼激动起来,拥挤着,争抢着,大嘴一张一合的。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花港观鱼”的旁边就是蒋庄,毛泽东在杭州的行宫,不过这不是我等小小老百姓所要关心的事情。

    被列入“西湖十景”的“雷峰夕照”随着雷峰塔1924年的倒塌早已不存在了,所以游客不多,只有一所似乎已经荒芜的破庙,庙里放生池里倒有不少乌龟王八,静静的昂着丑陋的头,趴在石板上,让午后的阳光抚摸它们坚硬的背甲。这是谁放生的,放生了多少年,没人能告诉我们,妻子怜惜这些长寿者被冷落,跑去买来好几个面包,和儿子慢慢的喂着,周围静极了,真得能听见鸟叫。

    据介绍,“西湖十景”中的“南屏晚钟”在傍晚敲响的时候,“荡彻方圆十里”。我们在净慈寺见过那口重达十一吨,钟身遍刻梵文的铜钟,铜锈斑斑,不大起眼。最引人兴趣的还是那口运木古井,小和尚坐在檐下只管收钱,交过钱后就可以走近那口依然不起眼的古井,灯光照映下,井中果真有根巨木。传说是济公留下的,我倒怀疑是眼睛的错觉。多年以后,我却突然想起了一首颂扬南屏晚钟的歌:“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像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

    “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就在白堤的处。站在绿荫环抱的碑亭里欣赏康熙的御笔,的确有几分功底。所谓“断桥残雪”事实上只有在很久以前断桥还是木桥时才有的奇特景观,如今又是石桥,又是柏油路,我头顶明晃晃的太阳桥上桥下折腾了好几遍,一点感觉都没有,看来至少也得是雨天才行。站在树荫下,想起老实憨厚的许仙就是在这里与貌美如画的白娘子首次邂逅,清明雨,一叶小舟,如画的西湖,一把杭州伞,一段姻缘,还有神话。

    过了锦带桥,就是“平湖秋月”,也是“西湖十景”之一。站在四面亭里,一条白堤将西湖分为里外两部分,外湖波光潋滟,游船点点,里湖荷叶亭亭,山色含翠,白堤上杨柳摇曳,桃树飘逸,坐在石墩上,想象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湖面如镜,一杯水酒,两三知己,荡一叶扁舟,琴瑟琵琶,想想都叫人陶醉。

    孤山东连白堤,西接西泠桥,不太高,沿窄窄的石阶而上,古木参天,藤蔓缠绕,西泠印社安安静静的,我们过门而不入,反正没此细胞,加上山间石畔金石篆刻举目皆是,不胜枚举。山顶有一个平台,石凳石桌,有人在下象棋,绞尽脑汁,头顶有树荫遮日,湖风吹过,树叶哗哗作响,静极了。

    没去浙江博物馆,中山公园也是一瞥而已。想进楼外楼吃西湖醋鱼,人多得要命,还是以后在知味观吃鲜肉小笼包子时,点过这道杭州名菜,味道怪怪的。瞻仰了民国巾帼英雄秋瑾墓,径直来到慕才亭,这是一位得到苏小小资助的秀才高中红榜后的遗憾之作。秋瑾是女中豪杰,苏小小则能够慧眼识珠,一样是值得敬仰的。

    从孤山脚下的码头乘船可以去阮公墩,竹屋竹亭,竹椅竹桌,床榻用具都是竹制的。仔细看了一下,只不过比我们竹器厂的工人的手艺更精致,但这里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趣,所以能评为‘新西湖十景’之一,名称很美,“阮墩环翠”。再去湖心亭,亭楼秀美,只喜欢楼前的那副对联:“一片清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

    还是乘船,就到了“西湖十景”中的“三潭印月”。湖中有一小岛,岛上曲桥相接,这里也是西湖的精华所在。粉壁青瓦,挑梁飞檐,曲径通幽,绿水潺潺,小桥流水,菜地瓜棚,就是世外桃源。加之文人骚客题写的联额碑匾,在清香之中增添了不少墨砚气息,令人叫绝。最惬意的就是站在“我心相映亭”眺望三潭,实际上就是三座呈球状的石塔,塔上各有五个对称的小圆孔罢了,不是月夜,自然无“印月”之景。乘船绕塔一圈,倒是看得清晰了,却少了那么叫人心醉神迷的胧朦感。最喜欢的还是“三潭印月”小瀛洲牌坊上的那副对联:“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何等的贴切,何等的真实。

    乘7路公汽在山间行驶,终点就是灵隐景区的咫尺西天壁。沿路前行,过了幽深的回龙桥,站在春淙亭上“听水”,溪水潺潺,水花清澈,凉意四溢,心灵剔透,再向前就是灵隐寺了。却不知康熙何谓要将寺名题为“云林禅寺”。看了一圈,也较一般,就是那尊我国最大的释迦牟尼木坐像还显得宏伟高大。

    从灵隐寺退出,就是飞来峰了。这座传说从印度而来的山峰的确峰峦峻秀,怪石嶙峋,洞天回岩,风景绝异。满山都是人,树木并不高,只是每个树荫下都有歇息的游客,人最多的地方就是那尊袒胸露腹的弥勒佛石像,和大开笑口,无拘无束的弥勒佛留个影,每个人都会笑逐颜开的。

    在“花港观鱼”门前可以乘上4路公交车,上坡下坡,在山间的公路上转来转去,就可到“虎跑梦泉”,这也是“新西湖十景”之一。我们本来是陪儿子到动物园的,这个佳境是意外所得。沿石级向上,古木参天,茵茵草坪,虎跑寺很幽静,游人不多,草草看过牵强人意的梦虎雕塑,就来到被誉为“天下第三泉”的虎跑泉前。妻子花钱买的虎跑泉水,盛满了带着的所有的塑料瓶。喝上几口,这才知道什么叫做水质透明,甘冽淳厚。真的,在纯纯的凉意之间有着丝丝的甜味,那种甜味平生仅此一次。

    在荒草和松林里看过了弘一法师的法塔,想象这位文人传奇的一生,既有添香,又有佛前孤灯,翻云覆雨,何等壮观。顺原路下山,惊喜地发现路旁的水渠里流淌的也是虎跑泉水,虽然不能饮用,但我们迫不及待的跳了下去,让清凉的泉水从脚背轻轻流过,那种惬意的美感,也是平生仅此一次也。

    “西湖十景”的“柳浪闻莺”先前是皇家的御花园,如今也就是满目柳条纷飞了。最美的肯定还是柳树吐絮时,不过,看着万千杨柳轻扬,也是画境。站在康熙,乾隆两帝御笔的御碑亭前,“柳浪翻空”倒是眼前美景,只是耳边少有莺啼鸟语。我们在柳林的草坪上歇息,妻子趁机给我们父子俩拍了一张合影。在轻柔柳绿织成的翠幕中,儿子笑脸盈盈的用打火机给我点烟,我也笑着望着自己的儿子

    那是我们父子俩最好的一张合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