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肉文辣文 > 西窗烛话

红肥绿瘦 读史偶得:歌剧《江姐》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文艺界百花灿烂的春天,总政有一部《长征组歌》,海政有一部《红珊瑚》、空政的《江姐》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编剧的阎肃仅花了十八天就写出了剧本,而主题歌却八易其稿、修改达二十多遍,于是才有了那首传唱了半个世纪的《红梅赞》。一九六四年公演,外交部一位副部长看了以后在周恩来面前赞不绝口,才有了周恩来夫妇轻车简出,购票入场,才有了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观看。毛泽东的意见是“是否不要江姐死?要把沈养斋抓住。”江青则对采用南方小调不满,认为应该用河北梆子。《江姐》最辉煌的历史是曾经有六家剧团在上海同时演出,时间超过两个月,形成戏剧界罕见的文化景观。

    我对《江姐》的认识却是从这部戏上世纪七十年代重新复演以后。当时我与市文工团(也就是后来的市歌舞剧团)的一个拉小提琴的很要好,没事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去找他玩,或者看他吱吱呀呀的拉小提琴,也就看过文工团不少的排练,自然也就看过他们排练的《江姐》,后来还有《刘三姐》。当时在陶珠路附近的一条小巷里有一座人民剧院,以前是汉剧团的舞台,后来就成了文工团的地盘,有一个认识我父母、对我很好的前辈在那里守门验票,看见是我,笑一笑就放进去了,于是我就看过无数遍的《江姐》和《刘三姐》。事到如今,我还记得《江姐》开场的那一段川味浓郁的唱腔:“看长江,战鼓卷起千层浪,望山城,红灯闪闪雾茫茫……”(2009/7/20)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