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肉文辣文 > 西窗烛话

红肥绿瘦 读史偶得:湖广填四川

    1236年,蒙古人在阳平关打败了南宋的军队,四川盆地就成了元朝的囊中之物,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但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阔端的那两个字“火杀”因何而起,一定有什么深仇大恨不为我所知,以至于“录(成都)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真的是惨无人寰,据说1223年到1266年,四川人口从660万锐减至61万,可见得惊心动魄。再一次就是1644年占领成都为王的张献忠在1647年败走陕西前夕的那次大屠杀,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会连写七个“杀”字,一定是不甘心被赶走的疯狂报复。以至于清军入城找不到一个活口,没有一个男丁,尸骨遍野、哀声动天,想想真的是要怒发冲冠了。

    于是就有了康乾盛世持续了几乎一个世纪的“湖广填四川”,就有了成千上万、扶老携幼、赤手空拳的到四川打天下、开创基业的各路人物。湖广人大多都是沿着长江而上的,所以川东都是湖广人的天下,而到了川西,则成了广东、江西人的地盘,那时的移民只要在地上插上竹片树枝,就成了占山为王的地主,官府也乐于发放地契,以至于有些移民“月余不能覆其地。”于是就有了来自湖广的甘蔗与烟草,也有了来自闽粤的番薯(红苕)和洋芋(土豆),还有了玉米,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率,也极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于是就有了新的家族、新的派别、新的文化、新的习俗和新的武装。当时成都流行的《竹叶词》唱的很形象:“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

    “湖广填四川”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政治意义随着时代的前进越发凸显出来,以至于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成为了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成为稳固的大三线,当然还有继湘军、皖军之后的川军的发祥地,就是到了现在,四川仍然是最大的劳动力输出省份,还是廉价劳动力的诞生地。(2009-12-27)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