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资料存放处

地理环境 中国地理·P

    帕里镇西藏南部贸易中心和通往锡金、不丹、印度的交通要道。有“世界第一高城”之称。位于亚东县境内,绰莫拉利峰(海拔7314米)西南麓的帕里盆地。海拔约4300米。拉萨—亚东公路经此。帕里盆地处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高山草原地带,年均温-0.2c,极端最高气温19.3c。年降水量约380毫米,冰雪融水资源丰富,以牧为主。

    (温景春)

    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水量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阿扎贡拉冰川,源头海拔4900米。自源头向北流入安贡错,拆向西北经然乌错,呈东南—西北走向,到通麦附近有易贡藏布汇入,转向南流于觉东汇入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2.8631万平方公里。全长266公里,落差3360米,平均坡降12.6%。帕隆藏布流域高山环绕,南部和北部山峰海拔5000~5500米,海洋性冰川发育;中部海拔2000~3800米,从源头到然乌错为河谷盆地;然乌错至忠坝为高山峡谷,水流湍急,两岸岩石风化强烈,泄溜岩屑堆发育;忠坝以下至河口处,河谷宽窄相间,洪积扇、阶地发育。在宽谷西侧冰川泥石流发育,活动频繁,古今泥石流曾堵塞帕隆藏布。帕隆藏布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居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首。流域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农业发达,是西藏森林资源最丰富地区。

    (温景春)

    番禺县广州市辖县,广东粮、蔗生产基地,侨乡。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狮子洋、虎门以西。面积1166平方公里,人口76.8万。县府驻市桥镇。番禺县始建于秦,因在番山之禺(隅)而得名。广州市前为番禺县治。1933年县治迁新造,1945年迁市桥。县境位于珠江口岸,三角洲冲积平原上,地势低平,仅北部与西南部有低山浅岗。河流交错,有狮子洋及莲花山、沙湾、蕉门、洪奇沥等水道。因三角洲前缘不断伸展,海滩发育,尤以万顷沙为著。县境水土资源丰富,土层深厚,四季宜耕,毗邻广州、澳门,为著名商品粮、糖蔗生产基地。此外盛产生猪、塘鱼、花生、薯类及香蕉、荔枝等。沿海有海洋捕捞业。工业有制糖、化肥、农机等。传统手工艺刺绣、纸通遍布城乡,历史悠久,造型生动,主要供出口。商品经济发达,农贸市场兴旺,除市桥外,有大岗、石楼、新造、沙湾、钟村、南村等圩镇。旅游资源丰富。南村余荫山房为广东省四大园林之一,珠江口外莲花山风景区以怪石、岩洞著称。番禺亦为文化之乡,近代画家高剑父、作曲家洗星海等诞生于此。番禺华侨和港澳同胞20多万人,侨汇为当地经济重要补充。

    (徐俊鸣司徒尚纪)

    攀西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大型钢铁、钒钛冶炼基地和水电基地。四川蔗糖基地。位于四川省西南,在安宁河、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行政上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共计20县、市。南起攀枝花,北到冕宁,纵贯340公里,面积6.36万平方公里,人口451.55万。

    攀西地区地质构造上属华力西—印支期古裂谷带(即攀西裂谷)和凉山褶皱带。埋藏有多种矿床,已探明有大型钒钛磁铁矿、铜、铅、锌、锡、煤等54种矿产,其中铁矿储量约达60多亿吨,为中国第2大铁矿基地。铁矿中绝大部分为钒钛磁铁矿,属多金属共生矿。除铁外,还有二氧化钛、五氧化二钒及铬、钪、钴、镍、镓、铂等12种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会理、会东、甘洛、宁南等地的铜、铅、锌、锡储量也大。贵金属黄金也有较好远景。此外,非金属矿产中,石灰岩、白云岩、硅石、大理岩、石墨、水晶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探明的煤矿储量达10亿吨,煤炭品种较全,含磷、硫和灰分均较低。攀西地区水力资源丰富,附近的金沙江、雅砻江和安宁河水力蕴藏量达4003万千瓦,约占中国的6%,具有建立钢铁与冶金基地的能源条件。

    攀西地区山场广阔,河谷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有发展农、林、牧、副的优越条件。安宁河谷历来是四川西南的“粮仓”。甘蔗产量也占四川15%。攀西地区的山羊、绵羊头数分别占四川1/5与1/8,为四川牧区之一。森林蓄积量2.1亿立方米,是四川主要的云南松林区和三大林区之一,也是四川唯一适于发展南亚热带经济林木之地。金沙江、雅砻江和安宁河谷下游盛产香蕉、荔枝、菠萝、芒果、木瓜及剑麻、三叶橡胶和品质优良的苹果、梨、石榴等温带水果。

    (郑霖)

    攀枝花市中国重要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四川省最大钢铁工业城市,有四川“钢都”之称。省辖市,攀西地区经济中心。原称渡口市,1987年改称现名。位于川、滇交界边缘山区,成昆铁路由市境经过。本市系为开发攀枝花矿藏资源而于1965年开始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建市初期由云南的永仁、华坪和四川的会理、盐边4县的部分乡(村)析置。现辖3区和米易、盐边2县。面积7434平方公里,人口90.84万;其中市区2585平方公里,人口56.24万。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带,海拔1000~1300米,属南亚热带干燥型气候。由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失,形成干燥、炎热、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年均温20.6c,10c以上活动积温7500c,是四川热量资源最充沛之地。降雨集中,年降水量约800毫米。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约为2800小时。河谷中可见香蕉、番木瓜、芒果、菠萝等亚热带水果和攀枝花、红栋子、木蝴蝶等热带植物。尤以春季盛开的攀枝花颇具特色,故名攀枝花市或攀枝花钢铁基地。

    市区地处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城区沿金沙江两岸分布,长达50公里。境内山脉连绵,河谷深切。市区背山面水,迂回曲折,高低错落,具有高山峡谷城市特色。市内各大厂矿区皆以成昆铁路渡口支线联结。金沙江和雅砻江上已修筑多座跨径较大的公路桥和1座铁路桥。市境有9条公路干线与省内外联系。金沙江航运从市区可上航至云南永胜县金江街,下达云南元谋县的龙街。

    市境有著名的攀枝花大铁矿,探明储量占四川省的84%。并伴生有钒、钛、镍、钴、镓、锰、铜等多种元素,以钒、钛储量居中国之首。此外,市境煤储量约7亿吨,已开发的宝鼎煤矿,炼焦煤储量为5亿吨,是四川最大煤炭基地,产量约占全省的1/5。并有巨大的水力资源及丰富的石灰石等和森林资源,发展钢铁冶金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80年代初期已建成包括采矿、选矿、烧结、耐火材料、炼铁、炼钢、轧钢等部门的大型联合企业,铁矿石、生铁、钢、钢材等在四川省均占绝对地位。钢产量已居全国第3位。冶金工业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1%。其他工业有煤炭、机械、建材、电力和食品等。

    市境由于受地形、用地和资源条件等制约,沿金沙江两岸形成8个分区:位于金沙江以北的有:1以铁矿采选为主的攀密区,2以钢铁工业为中心的弄弄坪区,3以动力和建村工业为主的河门口区,4以木材贮运、加工为主的格里坪区;位于金沙江以南的有:1以化工和铁路车站、储运仓库为主的金沙区,2以地方工业、商业仓库为主的仁和区,3以煤炭采掘工业为主的宝鼎区,4以市政文教科研为中心的炳草岗区。

    (郑霖)

    盘锦市辽宁省辖市,新兴石油工业城市。位于辽河下游。辖2区及盘山、大洼2县。面积3959平方公里,人口104.86万;其中市区面积232平方公里,人口44.28万。盘锦市战国属燕国辽东郡,唐属营州,明属广宁卫,修筑辽河套边墙时建站名盘山驿。中华民国二年(1913)始称盘山县。1964年设盘锦垦区,1970年改盘锦地区,1984年设市。双台子河、大凌河由市境注入辽东湾。地势低洼,海拔10米以下,沼泽洼地广布。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年均温8.3c,1月均温-10.4c,7月24.4c,年降水量611毫米,无霜期169天。已建成灌溉系统,为水稻和芦苇重要产地。市境有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兴隆台设有辽河石油勘探局,盘山区为行政、商业、文化中心,并有石油化工、建材、化肥、机械、服装、食品等工业。沟(帮子)海(城)铁路横贯,与京沈、哈大线相接。主要公路有大(孤山)盘(山)、沈盘、盘营(口)等于线,庄(河)林(西)公路经过市境。市境的辽河三角洲上建有黑嘴鸥繁殖地。

    (熊树梅)

    朋曲西藏自治区外流河之一。发源于希夏邦马峰北坡的野博康加勒冰川,源头海拔5530米。由西向东流,经定日、措果,在白坝附近开始穿切喜马拉雅山转向南流,在陈塘附近的龙堆村南8公里处流入尼泊尔境内,称为阿润河,最后汇入恒河。全长376公里,平均坡降8.8%,流域面积2.5307万平方公里。自源头到定日为上游段,长153公里,落差1180米,平均坡降7.7%,河谷为宽谷,阶地发育;定日至白坝为中游段,长126公里,落差约200米,平均坡降1.6%,谷地宽阔,河床变浅,河道多曲流和分叉,阶地和洪积扇发育,局部地段风沙地貌明显;叶如藏布汇口至国境为下游段,长97公里,落差1945米,平均坡降20.1%,峡谷呈“v”,两岸山高、坡陡、河流湍急。南来的湿润气流沿朋曲河谷北上,陈塘附近降水丰沛,随海拔的升高降水递减。下游气候温暖,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中上游为农牧区。

    (温景春)

    蓬莱县山东省烟台市辖县,省历史文化名城,重要花生产地和游览区。位于山东半岛北侧,渤海、黄海之滨。面积1210平方公里,人口49.5万。县府驻登州镇。唐置县,明清为登州府治所,辛亥革命后废府存县。县境为胶东丘陵一部分,仅沿海有狭窄平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甘薯等;花生是主要经济作物,在国内占重要地位。渔业较发达,主要产对虾、海参、海带等。工业有农机修造、造船、农副渔产品加工等,手工刺绣著名。蓬莱阁在城北丹崖山巅,创于北宋,明清又拓建重修。阁高15米,双层木质结构,与吕祖殿、天后殿、龙王宫、三清殿、弥陀寺、苏公祠等浑然一体,组成规模宏大、风格独具的古建筑群。蓬莱阁凌空云霄,下临碧波,素称“仙境”。神话中“八仙过海”即在于此;“海市蜃楼”更是闻名遐迩的自然奇观。自古即为文人学士雅集之地,至今保留宋、明、清各代观海述景题刻200余石。阁东崖下为明朝民族英雄戚继光率水师防备倭寇的水城,又名“备倭城”,与蓬莱阁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缅怀抗倭名将戚继光,蓬莱城内有许多纪念建筑物,如戚继光父子总督坊等。此外,登州古船博物馆已于199o年开放。县境还有长达151.7米的大型地下溶洞。

    (李树德)

    澎湖列岛中国台湾省辖群岛。位于台湾海峡东南部,隔澎湖水道与台湾岛西南岸相望。大小64岛,分布于北纬23°0′~23°50′,面积共127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为澎湖(64.24平方公里)、渔翁(18.20平方公里)、白沙(14.11平方公里)3岛及另一小岛中屯屿接连环峙,其间水域为澎湖湾,虽通外海,水面远较外海平静,澎湖宋初因而有“平湖”之称。澎湖岛西南部有马公(妈宫)湾,与澎湖湾相通连,为群岛中最佳天然良港,亦为群岛中心城市所在。群岛除最西的花屿主要由玢岩及花岗斑岩构成外,余皆为玄武岩台地经侵蚀破坏分割所成。地表起伏平缓,海拔不逾80米(最高的大猫屿79米,澎湖岛大武山仅46米)。海岸珊瑚礁发达,北部且有环礁生成。因地势低平,海峡风烈,蒸发量大,年降水仅约1000毫米,淡水不足,土质硗薄,年均温虽有23c,最低月气温不小于16c,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惟近海水产丰富,水域下可能有油气层蕴藏。居民向以渔业为主,兼营农业。惟不宜植稻,作物以甘薯、高粱、花生等为主。居民除多分布于澎湖、渔翁、白沙3岛外,尚有八罩、虎井、七美(大屿)、将军澳等处。全区人口过半聚居于澎湖岛。唐、宋以来,中国大陆人民便以澎湖等岛为从事海峡渔业活动基地。宋、元、明各代均曾设官置守,有福建晋江“外府”之称。明代后期已成大陆海船往来台湾岛西南各港所必经和移民台湾的中转点。17世纪初,澎湖岛曾一再被荷兰人侵入,皆为明军所逐。1661年郑成功自金门渡海,过此候风,进军台湾,驱逐荷人。光绪间中法战起,法军曾一度入据。1894年甲午战役,日军于“马关条约”前夕(1895年2月)攻占澎湖,继而诸岛与台湾全省尽为日本占据。1945年台湾光复,澎湖各岛全部划设澎湖县。

    (吴壮达)

    澎湖县位于台湾省西部,台湾海峡东南,与台湾本岛西南岸遥对。县境相当澎湖列岛,大小共64岛。面积127平方公里,人口9.59万。县府在澎湖岛马公市,旧名妈宫,日本占据时改作“马公”。

    澎湖诸岛散处北回归线南北,以澎湖、渔翁、白沙3岛最大。其中澎湖岛面积64.24平方公里,约占全县面积51%,与渔翁、白沙两岛鼎足相望。宋、元以来,澎湖已为中国海防要区,并为海峡渔民活动中心。明末,荷兰人曾一再入侵,均被逐走。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先取澎湖。清初统一台湾,属台湾县。1727年设澎湖厅,1887年起建妈宫城。1895年日本占据后,初设厅,后并入高雄州。台湾光复后,1950年设县。

    县境地势低平,平均温虽达23c,年降水则仅约1000毫米,风速大,蒸发盛,淡水不足,居民虽亦从事旱作种植,但以海上捕捞为主。因地处闽、台之间,为海峡两岸往来要道,自台湾岛西南岸至大陆漳、泉各港,必过澎湖。马公至台南安平52海里,为过去主要航线所经,今则以至高雄港为主,水程79海里。马公西至厦门103海里。自高雄至马公有定期海、空运输,两地居民关系密切。

    马公港分商港、渔港、军港3部分。妈宫城天后宫相传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台湾最早庙宇。澎湖本岛与白沙岛间有人工海堤相连,渔翁岛与白沙岛间亦有2公里的跨海大桥相接。各岛均多古迹名胜,如澎湖岛妈宫城、文石书院、明万历年间都司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石碑,白沙岛通梁古榕,渔翁岛灯塔,大屿的七美人墓等等。澎湖本岛上的红木埕原为对17世纪初荷人所留残垒“红毛城”俗名的改称。孤拔墓曾是1885年入侵法军舰队司令孤拔(courbet)病殁此岛的埋骨处。“千人冢”是1895年日军入侵时在岛上疫死者的丛葬场。

    (吴壮达)

    淠史杭灌区中国大型灌溉水利工程和商品稻生产基地之一。由淮河流域的淠河、史河和长江流域的杭埠河3灌区组成。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及河南省东南部的江淮丘陵地区。灌区以灌溉水稻为主,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原有芍陂(今安丰塘)、期思陂、水门塘、七门堰等老灌区,时兴时衰,占应灌面积比重小,旱年赤地千里。为除害兴利,发展灌溉、水产养殖和小水电,改善淠河航运,供应工业及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利用大别山区淠河的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史河的梅山,杭埠河的龙河口5大水库(总库容65亿立方米)、灌区内1200多座中小型反调节水库及21万多座塘坝的水源,采取蓄、引、提结合,于1958年始建淠史杭灌区,总灌溉面积75万公顷。淠、史、杭3灌区渠首设计引水流量各为300、145与105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已达60多万公顷,其中75%以上为自流灌溉。因灌区内地势起伏大,渠道穿岗跨冲,工程艰巨。各级渠道长达数万公里,大小渠系配套建筑物10多万座,机电灌站600多座。主干渠可通航百吨级驳船船队。此外,尚为六安、合肥等城市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利用渠道跌水建设了几十处小水电;发展了水产养殖。姚李庙为灌区内唯一的水稻灌溉试验站。灌区及其上游5大水库和大别山区景色秀丽,有多种古今水利建筑和名胜古迹,可发展旅游。

    (朱孟春)

    平顶山市河南省辖市,中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河南省以煤炭、电力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位于省境中部,西靠伏牛山脉,东接黄淮平原。漯(河)宝(丰)铁路横穿市区,连接京广和焦枝干线。辖3区及叶县、宝丰、鲁山、襄城、郏县5县。面积8867平方公里,人口503.43万;其中市区面积459平方公里,人口70.5万。原是襄县、叶县、郏县、宝丰、鲁山5县的边角地带。由于开发煤炭,于1957年设市。市境地势北高南低,西部丘陵起伏,东部平原辽阔。北部有一组自西而东走向的山地,主要山峰有龙山、擂鼓台等。山区矿产有煤、铁、锰、铝等,尤以煤为重要,煤种多,煤质好。50年代以前仅有数座小煤窑。1955年始建煤矿,到1958年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煤炭基地,以大量优质煤炭供应武钢及南方各省。同时,又兴建了炼焦、电力、化学、钢铁、机械制造及纺织等工业。其中姚孟电厂是全国大型火电厂之一;高压开关厂是全国五大开关厂之一;舞阳钢铁公司生产特厚钢板的轧钢厂是全国的重要企业;锦纶帘子布厂是引进技术生产轮胎用锦纶帘子布的著名企业。市政建设发展较快。全市已形成卫星式城市形态。名胜古迹有香山的观音大士塔、寺岗遗址等。市属叶县已发现纯盐总储量达2300亿吨的特大岩盐矿,郏县则为中国唯一的红牛生产基地,鲁山县则以鲁山绸闻名。

    (李润田)

    平度市山东省县级市,省直辖行政单位。位于胶东半岛西部,胶莱河与大、小沽河之间。面积3166平方公里,人口130.66万。北齐置长广县,隋改称胶水县,明设平度州,属莱州府。1913年改州为县。1941年析置蓼兰县,1956年复将蓼兰县并入平度县,属青岛市管辖,1989年撤县设市。市境处于胶东丘陵与胶莱冲积平原之间,地貌类型多样,山丘、平原、洼地面积约各占1/3。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为山丘区,主要山岭有大泽山、双双山、磨锥岭、招风岭、裕风岭、壶天峪等,以大泽山北峰顶最高,海拔936.7米。中部和西北部为平原,地面高程50米左右。西南部为低洼地,高程10米左右,排水困难,常有内涝为害。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粮食和棉花、花生。东北部山丘区产苹果、葡萄、梨、杏、桃等。大泽山龙眼葡萄质地细密,肉嫩多汁,甜酸可口。矿藏主要有大理石、滑石、石墨、金、铁、铜、磷等,其中大理石、滑石、石墨、金已有一定规模开采。加工工业也有较大发展,有机械、建材、纺织、皮革等多种地方性工矿企业。手工艺品以草制品、绣花为著名。

    (陈龙飞)

    平果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辖县,自治区重要矿业县。位于自治区西部,右江下游。面积2485平方公里,人口41.82万。县府驻马头镇。1951年由平冶、果德两县合并而成。县境为低山丘陵,北高南低,海拔500~800来。北、中、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发育,为石炭、二叠纪石灰岩组成。南部河流属右江水系,北部属红水河水系。矿藏有铝、铁、锑、锰、煤、水晶、硃砂等。尤以铝土矿闻名中国,储量约1.5亿吨,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中国最大的炼铝企业将兴建于此。交通以公路为主。右江可全年通航轮船,上达百色市,下可到南宁市。县境有万人洞古人遗址和古老岩葬遗址。

    (陈德高)

    平江县湖南省岳阳市辖县,著名桂花蜜源之乡、黄金产地及林业重点县之一。位于汨罗江中上游,湘东北边境地区。面积4127平方公里,人口95.24万。县府驻城关镇。东汉末置汉昌县,三国吴改吴昌县,唐置昌江县,五代后唐始改平江县,元升为州,明初复为县。以汨罗江中游转为丘陵平川,因名平江。县境位于幕阜山和连云山裹挟的山丘盆地,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4.5%,是省内杉、松、楠竹等的重点产区之一。境内盛产野桂花达12种以上,按花期分称“冬桂花”和“春桂花”,共历时约百天,面积16万公顷,可养蜂20多万群。丰收年可产桂花蜜近2万吨。用桂花蜜制成的巢蜜是国际市场上的著名产品。此外有红碎茶、花茶及白术等外贸产品。稻、薯等粮食商品率高。商品猪年达10万头。县境有多种矿产。县东南黄金洞一带产自然金,开采历史较久。此外,有长石粉、云母、独居石等矿。工艺品以花纸扇、花纸伞、石膏装饰板等著名。县城东北郊天岳书院,是1928年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的旧址。嘉义镇有湘鄂赣苏维埃旧址,均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南汨罗江左侧的小田有杜甫祠及杜甫墓等遗迹。献钟舵上坪是湖南境内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邓美成)

    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地区辖市与行署驻地,陇东第1大城与军事重镇。面积1936平方公里,人口39.25万。前秦始置平凉郡于高平镇(今固原城)。唐贞元七年(791)始筑平凉城,为关内道原州(后改渭州)平凉县治。金、元、明、清皆为平凉府治。1912年废府,设陇东道,后改泾原道。1950年置平凉市于城关和郊区。1958年撤销平凉、华亭2县,并入平凉市。1964年废市,恢复平凉、华亭2县。1983年恢复平凉市。市境海拔1390米,气候温凉、冬长达半年,夏仅5天,春长于秋。年均温8.6c,1月均温—5.2c,7月21c,年降水量511毫米,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市郊自然资源丰富。西南部崆峒山、太统山、大阴山等有次生林区及煤、铁、铜、陶土、石灰岩等矿藏,尤以土谷堆煤矿及太统山石灰石储量较丰,已开采。中部有泾河川台地,有引渠灌溉之利,为主要产粮区。泾河以北为沟壑割裂的狭长黄土塬,俗称“五指塬”,主要属旱农区。工业发达冠陇东,以机电、煤炭、建材、纺织、地毯、皮革、造纸、工艺美术、五金、食品为主。其中地毯、皮革、纺织及工艺美术等部分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市区为西(安)兰(州)公路中途要站,另有公路干线南通宝鸡联接陇海铁路,北经固原至银川联接包兰铁路。主要名胜古迹有城西15公里的道教圣地崆峒山。此外还有仰韶、齐家、周秦文化遗址和古墓群130处,其中8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冯绳武)

    平山县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辖县,中国小水电试点县之一。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位于省境西部太行山区。面积2613平方公里,人口43万。县府驻平山镇。春秋时为晋蒲邑,战国时赵置番吾地,曾属中山国。西汉置蒲吾县,隋置房山县,唐至德元年(756)改为平山县。1945年分设平山、建屏2县,1958年复并为平山县。县境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水利资源丰富。滹沱河纵贯全境,支流多,落差大,小型水力发电普遍,建有小型水电站120处。岗南和黄壁庄2座大型水库(见岗南水利枢纽、黄壁庄水利枢纽),总库容27.32亿立方米,有6条灌渠通过县境。盛产小麦、玉米和水稻、并产核桃、柿、黑枣和花椒。有铁、磷、大理石、石墨、石棉和蛭石等矿藏。建村、电力、化工、冶金等工业较发达。县境西柏坡村曾是中国革命领导中心之一。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工委、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先后设立于此。有西柏坡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等旧址。设计容量240万千瓦的西柏坡发电厂建成后将成为河北省南部电网最大的发电厂。县境有天桂山风景区、沕水瀑布和温塘。古迹有商旧址、文宣王庙、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和墓葬群。从中山王古墓中发掘出许多珍贵文物。

    (邓绶林唐学曾)

    平潭县福建省福州市辖县,著名渔业基地。位于省境东部海上,由以海坛岛(平潭岛)为主的128个岛屿组成。面积369.75平方公里,人口32.46万。县府驻潭城镇。唐为牧马地,清置平潭厅,1912年置平潭县。海坛岛面积323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其形成属于陆连岛性质。地形以花岗岩丘陵为主,分布在北部、南部和西部,介乎其间的是一片面积较大的海积平原。海岸曲折。东海岸悬崖峭壁,多海湾、暗礁;西海岸多泥沙堆积,有利围垦。中南部三十六蛟湖,古时系潟湖,今有灌溉之利。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福建省年降水最少地区之一。全年≥8级大风达107天,为全省强风区之一。附近海区风浪特大,夏秋之际常受台风侵袭。50年代前,全岛风沙灾害严重,自防风林带营造后,风沙灾害已被制止。耕地以旱地为主,种植甘薯、花生等旱作。盛产大黄鱼、带鱼、乌贼、鳀、鳁鱼、毛虾、梭子蟹等,产量居全省第2位。主要渔场在牛山岛附近。水产养殖以贻贝和紫菜为著名。工业以水产品加工最为发达。工艺美术品贝雕远销30多国家和地区。平潭盛产优质玻璃砂,主要供福州玻璃工业需要。竹屿口是全国标检用砂唯一产地。县境利用海潮水资源,建立了福建省第1座潮汐电站。

    (赵昭昞)

    平型关长城要口之一。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邻接灵丘县。古称瓶形寨,清称平型岭关,后改平型关。北为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关两侧峰峦叠嶂,溪谷深邃。古道穿城而过,是繁峙通往灵丘的要径,形势险要,为兵家所必争。其南桥沟约长7公里,崖高数丈、陡峭如削。1937年9月,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战役即发生于此,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京原铁路通过,在灵丘白崖台设平型关站,繁峙东淤地设平型关西站。

    (萧树文)

    平阳县浙江省温州市属县。位于浙南沿海,鳌江横贯县境,面积1042平方公里,人口75.25万。县府驻昆阳镇。晋设始阳县,后改横阳县,五代吴越改名平阳县。1988年划入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县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鳌江自西向东经鳌江镇流入东海。沿海海域广阔,水产资源丰富,南麂岛周围海域是全省主要渔场之一,盛产黄鱼、带鱼、墨鱼、江蟹、虾皮等。粮食、糖蔗、茶叶等产量亦丰。气候温和,亚热带作物已试种成功,并逐步扩大种植。平阳矾矿储量占全国首位。平阳地处浙南沿海入闽要道,浙闽公路贯穿县境。海运以鳌江港为中心,承担平阳、苍南、泰顺3县海运。鳖江镇位于鳌江入海口北岸,系浙南重镇之一,是全县经济、交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名胜古迹有南雁荡山、钱仓宝胜寺双塔和龙虎岩等。

    (俞康宰)

    凭祥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辖市。中国铁路国际联运重要中转站。位于自治区西南部,与越南谅山省接壤。面积631平方公里,人口8.65万。原属凭祥县,1951年与宁明县合并。1955年从宁明县划出,置凭祥镇。1956年改称凭祥市。凭祥为湘桂铁路终点,是通往越南的要冲。西北有平而关,南有友谊关,素称“南疆重镇”。市境为低山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凭祥至友谊关为南北延伸的谷地,间有喀斯特地貌。最高峰为大青山,海拔1046米。工业有电力、农机、水泥、酿造、塑料和木材加工等。八角是大宗土特产之一。上石乡至夏石乡一带蕴藏有大量优质大理石和汉白玉,临近铁路,易开采。名胜古迹有“大清国万人坟”、古炮台、大连城、法卡山等。

    (陈德高)

    屏东县台湾省重要制糖县。位于台湾本岛南部,西北界高雄县,东界台东县。海岸线西起高屏溪口,东至恒春半岛东北岸。面积2775平方公里,人口89.33万。县府驻屏东市。17世纪后期粤、闽移民先后入垦,至18世纪初,北至旗山,南至枋寮,农业已盛,屏东市成为南部农产一大集散中心。清光绪元年(1875)设下淡水县丞。日本侵台后,几度改制,1933年称屏东市,隶高雄州。台湾光复后,1950年设县。

    县境平原气候暖热,年均温达24.5c;雨量丰沛,年均降水超过2000毫米,惟9月~翌年4月少雨。平原区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水稻、甘蔗、香蕉、凤梨等生产甚盛,亦产椰子、槟榔、琼麻等。屏东市和东港镇为重要制糖基地,东港亦为重要渔港。近年屏东市工业已有较大发展。铁路西通高雄市,南下经林边至枋寮,支线通东港。1991年南回铁路建成通车后,屏东成为台湾环岛铁路运输必经之地。公路东逾中央山脉通台东。台湾南回铁路计划将循此向东,与东部铁路系统相接。自屏东市南下,公路循海岸至恒春、鹅銮鼻;绕东岸北上可抵台东;自西岸枫港亦有公路循河谷跨越山地与东部海岸公路相接。

    屏东平原以东,山地起伏,南尽于恒春半岛的南湾,其间多为山地高山族分布区。全县共有8个山地乡,为台湾山地乡最多的县。1874年以反抗日本武装侵略闻名的牡丹村及石门古战场,即在恒春以北的四重溪流域。石门下游有四重溪温泉,南湾之东有垦丁公园、鹅銮鼻灯塔以及东海岸的佳乐水等,皆为台湾南部著名游览胜地。县辖琉球屿距东港西南约3海里,面积约7平方公里,自东港有机帆船联系。

    (吴壮达)

    屏南宜洋鸳鸯猕猴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屏南县与政和县毗邻的陈峭、秋楼、溪兜3村,面积653.3多公顷。1984年建立。保护区地处鹫峰山脉中部,地势高峻,为霍童溪上游白岩溪发源地。溪水清澈,有深潭、激流和巨砾。溪谷两旁山深林密,环境幽静,是鸳鸯理想的栖息地方。每逢秋冬季节,便有大群鸳鸯在此越冬,多时可达800多对,成为“鸳鸯之乡”。保护区内还有200多头猕猴(恒河猴),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猕猴和鸳鸯和睦相处,而且主动承担保护鸳鸯责任。每逢周围发生异常情况,猕猴即群起呼叫,鸳鸯闻声即躲入密林岩洞。

    (赵昭昞)

    萍乡市江西省辖市,江西最大煤炭基地。位于省境西部湘江支流萍水上游。辖4区,面积2765平方公里,人口139.69万;其中城区面积71平方公里,人口39.20万。三国吴置县。1960年设专区辖市,1970年改为省辖市。市境多山,中部为湘、赣二流域的分水岭。与吉安地区交界的武功山主峰白鹤峰为全市第一高峰,海拔1918米。萍乡历来是湘、赣间的重要走廊,以产煤著名。还有铁、瓷土等矿藏。安源等矿区的优质煤远销省内外。浙赣线的西段经市境。此外,萍乡至安源、泉江至高坑均有运煤专用线。市境东南的安源为江西最早著名矿区,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市北清溪的孽龙洞为旅游佳地。

    (易宜曲)

    鄱江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又称饶河。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为乐安江和昌江的总称。主流乐安江上游称婺江,发源于婺源东北边境的五龙山,流经德兴、乐平、万年,至波阳县姚公渡,昌江汇入后始称鄱江,在龙口流入鄱阳湖,全长279公里。支流昌江源出安徽祁门,流经景德镇,至姚公渡汇入乐安江。流域面积8989平方公里,人口300余万(不包括安徽省部分),耕地20万公顷。流域内山地及丘陵约占70%,余为平原,主要分布于下游滨湖地区。景德镇和德兴以上,森林茂密,河流穿行于崇山峻岭间;以下丘陵与平原相间,河面渐宽;乐平以下进入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水网稠密,又受鄱阳湖顶托,水势渐缓;从龙口至瓢山的河段长约7里,其中3里通过浅湖,尚未形成完整水道,每年均须疏通。昌江从波阳至景德镇渠化工程已动工,完工后300吨级轮船可常年通航。乐安江从波阳至钟家山可通行小轮船;以上经洺口、香屯、至婺源可通行木船。由于皖赣铁路的建成,鄱江流域的交通运输更为便利。流域内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747毫米,年均径流总量107亿立方米。降水多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8%,故洪水多发生于此时。全流域已兴建蓄水工程6980座,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引水工程3969座;提水工程2122处;机电排灌装机15万马力;修整圩堤562.3公里;小水电装机30600千瓦;有效灌溉面积近14.03万公顷,其中旱涝保收面积近10.55万公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79.8%和60%。

    (马巨贤)

    鄱阳湖中国最大淡水湖,长江中、下游大型吞吐湖。介于北纬28°20′~29°50′,东经115°50′~116°45′,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以南,庐山东侧。古名彭蠡。鄱阳湖水系东、南、西三面环山,中、北部为丘陵、平原,地势南高北低,沿边缘向湖倾斜,水系完整,纳赣江、抚河、信江、鄱江和修水5河来水,调蓄后经湖口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湖面以都昌和吴城之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湖:南湖又称“官亭湖”、“族亭湖”,湖面宽阔,为主湖道;北湖又称“落星湖”、“左蠡湖”,湖面狭长,为入江水道。

    地质与地貌鄱阳湖区第三纪时是一巨大盆地。喜马拉雅运动时,西侧断裂上升为庐山,东侧陷落为鄱阳湖入江水道。第四纪时,今鄱阳湖区再度下沉。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全新世冰后期海浸时,沿江平原洼地和鄱阳湖区储水成湖即古彭蠡泽。古长江在今长江以北鄂、皖两省的龙感湖、大官湖一带穿泽东下。古赣江纳江西诸水,经湖口沿今长江东流,在彭泽以下汇入古长江。此后,长江南移夺赣江古道,彭蠡泽淤积。长江分泽为南、北两水域,北部水域为今湖北、安徽间诸湖泊,南部水域即鄱阳湖。《禹贡》记载西周时古鄱阳湖即已形成,泽南部位置在婴子口(老爷庙)西南角至湖口狭长地带;春秋至秦,婴子口以南为“湖汉平原”(湖汉即古赣江名);自六朝起,由于湖口淤积,鄱阳湖向南漫浸扩张,逐步发展而形成了南部水面。清后期,筑堤围垦渐多。50年代以来,围垦日剧,鄱阳湖水面逐渐缩小。目前,鄱阳湖水位21米(吴淞基面)时,南北长170公里,东西最大宽度74公里,最小3公里,平均宽20.4公里;最大水深23.7米,平均水深5.1米;水面3960平方公里,容积260亿立方米。

    “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独有的形态特征。湖底水道高程自南向北渐降,由海拔12米降至湖口约1米,鞋山附近为负1米,褚溪口低达负2米。湖区由水道、洲滩、岛屿、内湖和汊港组成。赣江自南昌以下分为4支,主支在吴城与修水汇合,进入湖北部,为湖区西水道;南、北、中3支与抚江、信江均先后汇入湖南部,为湖区东水道。东、西水道在褚溪汇合为入江水道。洲滩分为沙滩、泥滩和草滩3种。沙滩多在水位14米以下,面积约1895平方公里,草滩多在14~18米,面积约1235平方公里。全湖现有岛屿25处,共41座(中、低水位时多为滩丘),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内湖出现在枯水期,中、高水位时与大水面联成一片,主要分布在东、南、西部;汊港多分布于入江水道东岸,主湖区北岸和东北、东南湖隅,主要汊港共约20处。

    水文鄱阳湖4~9月为汛期,10月~翌年3月为枯水期,5河洪水期一般为3月下旬~7月上旬,年最高水位多出现在5~6月(占75%);7~9月亦可能出现较大洪水;年最低水位多出现在12月~翌年1月。在7~10月大量引水灌溉的年份,也可能出现最低水位。年均最低水位5.90~12.09米,年均最高水位21.68~21.85米,水位年变幅最大为13.87~8.60米,最小为0.59~3.54米。当5河汛期基本结束,长江水位猛涨之际,则发生江水倒灌入湖,一般发生在7~9月,个别年份在6月或10月。由于江水倒灌入湖仅偶有发生,持续期不长,故鄱阳湖对长江水量的调济作用不大。

    鄱阳湖的湖流枯水时大,洪水时小。主要表现为重力流型、顶托流型和倒灌流型3种形态,以前者为主。此外,风生流为伴随上述3种流型的特殊流型。

    鄱阳湖5河年均来沙1785万吨。赣江最多,信江次之,入湖泥沙集中于5河大汛期4~7月,为总量的80.2%;出湖泥沙集中于长江大汛以前的2~6月,占年总量的87.8%。通过湖口进入长江的出湖泥沙年均值为1071万吨;淤积于湖中的泥沙年均714万吨。

    气候鄱阳湖流域是江西省大风的集中地区。6~8月盛行南风或偏南风,其他月份均为北风或偏北风,星子湖区6级以上大风最多年达86天(平均45.3天),棠荫湖区达43天(平均18天)。秋、冬,湖东南岸地区的绝对湿度和降水量均有增加,同时形成湖浪。主要大浪区有鞋山、老爷庙、瓢山3湖区,实测浪高约2米,爬高可达4.81米,大风尚可引起涌浪,使湖面倾斜,北风引起北岸水位降低,南岸水位升高;南风则反之。

    鄱阳湖湖水年均温18c左右,最高水温由北而南为34.0~38.2c,平均32.6~35.0c;最低水温为0c,平均0.4~2.0c;年均变幅为32.9c。

    鄱阳湖流域年均降水量1620毫米,1~3月约占17~22%;4~6月42~53%;7~9月16~29%,10~12月占8~16%。

    经济概况20世纪50年代以来,鄱阳湖取代了洞庭湖而为中国最大淡水湖。为中国淡水渔业主要基地之一。鱼类达90余种,以鲤、鳙、鲫、鲌、鳊、鮠、鳜、鲶、鲭等较多,以鲥、银鱼著名。近年又进行了滨湖围湖放养。沿湖盛产菱、芡、莲、藕、芦苇等。野禽有凫、雁、天鹅、鸨、鸥、鹭等;此外又引进了水貂、海狸、麝香鼠、牛蛙、毛蟹及珍珠贝等。在永修、新建、星子一带湖面,常有丹顶鹤、天鹅等珍禽越冬栖息。为保护候鸟,1983年成立鄱阳湖自然保护区,1988年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赣、信、修、抚、鄱诸河经鄱阳湖汇注长江,其中以赣江航道最重要,古来即为五岭南北通往长江中、下游各地的水运要道。

    鄱阳湖平原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重要城市有南昌、九江、景德镇、临川等。

    鄱阳湖入江水口附近的大姑山(因山形似鞋,又名鞋山),湖口的石钟山,婴子口附近的“蛤蟆石”(突出水面蛙状湖蚀柱)均为著名旅游胜地。湖西岸的庐山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马巨贤)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见鄱阳湖。

    鄱阳湖平原见长江中下游平原、江西省。

    莆田市福建省辖市,福建龙眼、荔枝、枇粑三大水果和甘蔗重要产地。位于省境东部沿海,木兰溪中卞游。辖2区及莆田、仙游2县。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270.34万;其中市区面积139平方公里,人口30.49万。其中归侨和侨眷近10万人。莆田别名荔城。隋置县,明、清为兴化府治。1983年改市。市境山地和丘陵占较大面积,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兴化平原,水网密布,灌溉便利;东南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地形破碎,海岸曲折,有3个半岛和兴化、湄州两大港湾。湄州湾中的秀屿港、肖厝港(属惠安县)港阔水深,不冻不淤,避风掩护好,是中国不多见的天然良港,已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岛屿有南日岛和湄州岛。滨海滩涂面积大,宜于围垦、养殖和发展盐业生产。气候暖热湿润。农田水利建设发达,有著名宋代木兰陂引水工程和50年代兴建的大型东圳水库。农业精耕细作,产量高,农业产值居全省第1位。粮食作物以水稻和甘薯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和黄麻等。甘蔗和黄麻产量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3位,并产龙眼、荔枝、枇杷三大水果。畜牧业较发达,猪、牛、羊的存、出栏率高。蜂蜜产量居全省首位。面临闽中渔场,盛产带鱼、大黄鱼、鳀、鳁鱼、乌贼、鳓鱼、毛虾等。主要渔港有浮叶、石城、黄瓜岛和三江口。在涵江建有养鳗场。工业中以食品所占比重最大,主要有制糖、罐头、榨油、制盐等部门。莆田糖厂是全省五大糖厂之一。工艺品有木雕、牙雕、叶蜡石雕、竹编、藤编等,畅销海外。莆田水运方便,三江口是省内著名港口之一,可停泊5000吨级海轮。秀屿港已建成盐业、商业和卸煤等码头。木兰溪下游可通航汽船。名胜古迹较多。市内三妙观三清殿是宋道教建筑群。市南郊广化寺为福建四大名寺之一,寺宇建筑宏伟。市属莆田县有双层漈瀑布。

    (赵昭昞)

    蒲圻市湖北省咸宁地区辖市,中国砖茶著名产地,湖北工业发达的县级市。位于省境东南部,长江东南岸。面积1723平方公里,人口45.32万。市境处于鄂东南丘陵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自南向北地势渐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沿江滨湖平原,西梁湖、黄盖湖等大湖分布于此;中部为丘畈交错地带,紧邻南部低山丘陵的“咸蒲走廊”,为海拔50米左右的岗地,古驿道。京广铁路、咸羊公路皆循此修筑。市境水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1520毫米。多红壤,呈酸性反应。是全国著名茶叶、苎麻产地;茶园毗连分布于京广铁路沿线约达60公里,形成“茶园走廊”;“松峰”云雾茶为著名绿茶:赵李桥砖茶厂是现今中国唯一的紧压砖茶企业,产品销中国西北边疆各省区。杉、楠竹蓄积量与采伐量均居全省前列。工业以纺织为主,蒲圻纺织总厂是全省最大化纤企业;陆水电站亦为全省重要水电站之一。陆水入江口西侧的赤壁是东汉末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临江石壁上有摩崖石刻“赤壁”二字,传为周瑜所书。

    (刘盛佳)

    濮阳市河南省辖市,中国新兴石油城市之一。位于省境东北部,辖1区及濮阳、清丰、南乐、范县、台前5县。面积4263平方公里,人口309.75万;其中市区面积270平方公里,人口35.07万。濮阳西周属卫,春秋时曾为卫国都,称帝丘。秦汉属东郡濮阳县。1983年设市。濮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古战场之一,春秋晋楚“城濮之战”、秦末项羽军与章邯军之战、宋辽“澶渊之战”等均发生于此。市境属黄河冲积平原,从西南向东北微倾。河流交错,气候温和,油气资源丰富。近年石油工业迅猛发展。中原油田已建为中国东部地区新兴大油田。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占近60%,其他工业部门有冶金、石油加工、化学、电力、建材和机械等。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粮、棉、油的重要产区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市境多古文化遗址和革命旧址。如戚城(春秋战国重要城邑)遗址、仲由墓、“契丹出境”碑和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旧址等。市境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用蚌壳精心堆砌而成的龙与虎的图案。

    (李润田)

    浦城县福建省南平地区辖县。商品粮基地县。位于省境北部,南浦溪上游,居闽、浙、赣3省交接处。面积3380平方公里,人口38.59万。县府驻南浦镇。汉置汉兴县,三国吴改名吴兴县,唐始名浦城县。县境四面环山,地势自北向南倾斜,略成向南开口的盆地。北部是武夷山脉与仙霞岭相衔接之地,有垭口枫岭关和二渡关,为闽浙赣古今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冲。西部属武夷山脉,东部是仙霞岭及其南延部分,地势最高,营盘尖海拔1664米,是全县最高峰。中部和南部丘陵密布,南浦溪自北向南流经中南部,形成众多盆谷地,是居民点和耕作业主要分布区。浦城是3省水源地,南浦溪南流入建溪;盘亭溪西流入江西信江;另一水北流入浙江信安江。河流水量丰沛,河床落差大,水能丰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是福建省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多县份。盛产稻麦,素有“闽北粮仓”之称。经济作物种类多,主要有油菜、烟叶、芝麻、莲子和薏米等。森林资源较丰富,林产品桐油、乌桕子、生漆等产量居全省前列。此外,松脂、棕片、香菇、笋干、药材等也颇丰富。工业有化学、机械、纺织、造纸等。矿产以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最重要。城北仙楼山建有“森林公园”,是游览胜地。山麓有书院旧址,为朱熹讲学之所。

    (赵昭昞)

    浦东新区上海市黄浦江东岸新设置的市区。新区因地处上海夏季风向的上风向,受“三废”污染的影响较少;有较多不宜耕种的土地及外高桥岸段等深水岸线可供开发建设;与上海市中心区仅一江之隔,有利于就近疏解市中心区人口和工业过于拥挤的状况。1990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加快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新区范围包括黄浦江以东、长江口以南、川杨河以北、紧靠市中心区的一块三角形地区。面积约350平方公里,人口138万。在其黄浦江东侧已建有78个码头,其中有万吨级泊位32个,承担全市58%的货物吞吐任务。另有可供内河航运船只靠泊作业的码头160个。区内已辟建城乡道路285公里。联结浦东、浦西的交通除16条浦江旅客轮渡线和4条车辆轮渡线外,还先后建成了打浦路和延安东路两条越江隧道及南浦大桥,世界跨度最大的斜拉桥——杨浦大桥于1993年建成。经多年发展,区内已形成拥有钢铁、玻璃、毛纺和机器制造等工业的周家渡工业区,有造船、柴油机、航海仪器等工厂的庆宁寺工业区以及具有其他功能的若干小区。根据规划布局,浦东新区将以市中心区的浦东部分为中心,采用敞开式布局形式,逐步形成5个综合分区:1外高桥—高桥分区,依托业已开工建设的大型现代化港区,分块开发出口加工区和外商投资区,并配合建立保税区;2庆宁寺—金桥分区,发展以无污染、有发展后劲的工业项目为主的工业区;3陆家嘴—花木分区,以发展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产业为主;4北蔡—张江分区,将建成高科技科学、教育园区;5周家渡—六里分区,亦为以发展工业为主的小区。通过浦东新区的加快开发开放和浦西现有市中心区的改造,上海将成为设施配套比较齐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和金融、贸易、科技、文化、信息中心,更加发挥其作为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和太平洋西岸有影响的国际城市的作用。

    (陆心贤)

    浦口长江下游著名煤炭转运口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区西北部,长江北岸,与下关隔江相望。现为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万余。明初建都南京,洪武四年(1371)于此筑城设防以拱卫京师;洪武九至二十四年为江浦县治。以地居浦子河入江之口,改名浦子口。清末简称今名。1911年津浦铁路建成,交通地位益加重要。1912年辟为商埠。1927年划属南京市。1935年南京长江铁路轮渡建成,为北岸转输站。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津浦、沪宁两铁路连成一体,客货列车不再经此,交通形势有所变化。沿江建有南京港煤炭和杂货码头,是长江沿岸最大煤炭转运口岸。有轮渡与下关联系。

    (单树模)

    普兰县中国边境贸易和陆上运输口岸。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辖县,主要农业区,亦为交通和通商的重要通道。位于自治区西南部,冈底斯山和西喜马拉雅山之间,海拔3900米。面积1.2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100。县府驻吉让。地处马甲藏布流域,具有山地灌丛草原景观,年均温3c,极端最高温26.5c,极端最低温为-27.5c。年降水量189.6毫米,40%集中在8月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冬麦、油菜等。牧业以养羊业为主。西部门士有煤矿开采。地热资源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印度边境贸易发展较快,普兰已成为中印边境贸易的重要口岸。普兰北部地区有著名的圣山——冈仁波齐峰、纳木那尼峰;神湖——玛旁雍错、鬼湖——拉昂错;古迹有科迦寺、贤伯林寺,是著名的佛教“朝圣”区。

    (温景春)

    普陀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舟山群岛重要岛屿之一。位于舟山岛以东莲花洋中。岛形狭长,面积12平方公里。与沈家门港隔海相望,有轮渡可达。岛境西北群山起伏,东南金沙漫滩。主峰佛顶山海拔290余米,为全岛之巅。普陀山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岩石经风化后多奇峰异石,景色绚丽。岛上寺院庵堂众多,古木参天;海边岩沙相间,海潮如带;气候温和,四季宜人。主要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有中国稀有树种鹅耳枥树。全岛森林覆盖率在63%以上,珍贵名木达63种。据山志记载,普陀山始开拓于五代,经历代整修,逐步完善。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之称。名胜古迹有以普济寺(前寺)、法雨寺(后寺)、慧济寺(佛顶山寺)为主的建筑群及紫竹林、梅福、大乘等许多庵堂和茅蓬。洞景琳琅满目,巨石千姿百态,主要有潮音洞、观音跳、朝阳洞、磐陀石、二龟听法石、云扶石及百步沙、千步沙等几十处胜景,每年吸引数十万国内外游客来此游览和避暑。1983年建成从风景区中心普济寺到佛顶山上慧济寺的登山公路。将建立国家级的海岛森林公园。

    (俞康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