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资料存放处

地理环境 南方用材、经济林地区

    南方用材、经济林地区,北界为秦岭、淮河干渠和苏北灌溉总渠,西界为横断山脉东部边缘,南界大致西起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向东过江城、红河、屏边、麻栗坡入广西,经百色、上林、宾阳、横县、北流入广东,经高要、从化、潮安向东北入福建,经永安、安溪、仙游到福州、罗源,东至东海沿岸及附近岛屿。包括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的全部,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江苏的大部和甘肃、陕西、河南省的部分地区,总土地面积为21733万多公顷。本地区大体上处于北回归线与北纬34°之间,受海洋潮湿季风影响较大,水热条件好,林木生长快,林业用地比重大。在七大林业地区中,是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潜力最大和最可能以较短时间建成大面积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地区。

    南方用材、经济林地区,是全国七大林业地区中含林区最多的一个区,共有18个大林区,它们是:秦巴山地水源、用材林区,大别山桐柏山山地水源、经济林区,四川盆周山地用材、经济林区,四川盆地水保、经济林区,川黔湘鄂经济林区,长江中下游滨湖农田防护林区,幕阜山用材林区,天目山水源、用材林区,云南高原水保、用材林区,黔中用材、水保林区,南岭用材林区,湘赣浙丘陵经济林区,浙闽沿海防护、经济林区,武夷山用材林区,滇西南用材、经济林区,元江南盘江水源、用材林区,西江用材、经济林区和赣闽粤用材、水保林区。

    本地区森林植被以栲、石栎、青冈和樟科、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等主要树种组成的常绿阔叶林为主。针叶林有马尾松、杉木、云南松、柏木等。在长江以北地区,落叶阔叶树种如麻栎、白栎、栓皮栎等比重增多。我国特有的孑遗树种水杉、银杉原产于本区的中西部。此外,还有许多其它孑遗树种,如珙桐、青钱柳、黄杉、香果树、长苞铁杉、红豆杉、白豆杉等。

    本地区现有林业用地13266万多公顷,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54.1%。其中,有林地面积为5333万多公顷,占46.7%,森林覆盖率为25.2%。此外,疏林800万公顷,灌木林1333万多公顷,新造林266万多公顷。广阔的林业用地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本地区在迅速扩大森林资源方面占据最有利的地位,是中国近期应该集中力量进行造林、封山育林和开展科学经营的地区。如果能在10年或10年多一些的时间内实现绿化,那么到2010年,这一地区的森林蓄积量就可达到近百亿立方米,相当于目前全国的森林总蓄积量。

    但是,本地区目前的森林资源不能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在现有以生产木材为主的森林中,主要是幼龄林,占51%;中龄林占31%;成过熟林只占18%。由于成过熟林少,缺乏可采资源,本地区人口又较稠密,工农业发达,木材需要量大。为了满足对木材的急需,目前砍伐中龄林(杀青)的现象比较严重,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即使20年后,现有的1333万多公顷中龄林达到成熟阶段,因届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发展,木材需要量也随之增大,供应紧张的局面也难缓和。所以,根本的出路在于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的优越条件,大力进行造林,迅速增加森林面积,并尽可能在短期内建成大批速生丰产林基地。

    以油茶、油桐、乌桕、白蜡、生漆等为主的经济林多,是本地区林业生产的一大特点。全地区18个林区中,经济林占较大比重的就有一半,特别是油茶、油桐、乌桕、白蜡、生漆、竹子,绝大多数集中在这个地区。

    本地区由于分布着多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如滇东、桂北和黔南、黔中等地的喀斯特地貌,以粤北丹霞、皖南黄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以湖南张家界为代表的由砂岩冲蚀而成的石林等等,构成了独特的环境,使一些古老的植物种类能够避免亿万年来气候上的重大变化而保存下来。例如,著名的珍稀植物水杉、银杉、铁杉、水松、珙桐、香果树、喜树等,都是中国所特有的。

    关于本地区的森林资源情况,林业开发建设及今后发展方向,可以武夷山用材林区,秦巴山地水源、用材林区和黔湘鄂经济林区为例加以说明。

    1.武夷山用材林区

    武夷山用材林区北接湘赣浙丘陵经济林区的东端,东与浙江的丽水、泰顺相接,南至福建戴云山,西临江西新干、永丰一带。由闽北、闽中山地用材、水源林区、赣东山地用材林区,浙西南中山用材林区3个省级林区组成,总土地面积为866万多公顷。

    本地区是中国最适于杉木生产的地区,也是南方最主要的用材林区之一,全区林业用地面积为666万多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4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4.5%,森林蓄积量为3.8亿立方米。另有大量疏林、灌木林和新造人工林。

    在有林地中,用材林和竹林面积共占89.2%。其次是经济林,占7.4%;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用林所占比重都很少。

    按林龄组划分,成熟林占16.2%,中龄林占41.5%,幼龄林占42.3%。成熟林平均每亩蓄积量为11.8立方米。

    本区森林资源最大特点是,珍贵和稀有用材树种繁多。主要珍稀树种有百山祖冷杉、华东黄杉、福建柏、白豆杉、长叶榧、连香树、鹅掌楸、钟萼木、香果树、长柄双花木、福建青冈栎、格氏栲、观光木、石梓、湘妃竹、南方铁杉、江南油杉、华西枫杨、长序榆、领春木、凹叶厚朴、天女木兰、黄木莲、沉水樟、浙江楠、花榈木(鄂西红豆)、红花香椿、银鹊树、天目紫茎、银钟树等等。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是中国杉木生产力最高的地区之一。在福建建阳、建瓯、南平、顺昌、沙县、三明、永安等中心产区,中等立地条件,进行一般经营的20年生杉木林,每亩年材积生长量均在0.5立方米以上。南平溪后杉木丰产林,39年生平均树高29.2米,胸径25.6厘米,每亩蓄积量78立方米,居全国首位。

    此外,马尾松、檫树、木荷等树种生长也很快,单位面积蓄积量较高。是一个最有希望的木材生产基地。

    本区今后发展林业的主要方向是:

    (1)大力进行造林和封山育林,加快杉木、马尾松等用材林基地的建设,并积极发展材质优良的针阔叶树种,以满足特种用材的需要。

    (2)在各江河干支流两侧、水库周围、陡坡山地和高峰源流处,划定水源涵养林区,以利于蓄水保土。

    (3)管好武夷山等自然保护区。本区已批准建立的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三明莘口格氏栲保护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和浙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等。特别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珍稀树种繁多,有国内少见的大面积天然杉木林和黄山松林,野生动物也很多。是中外生物学家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及教学、旅游的良好场所。应加强管护,开展科学经营,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4)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自然资源的优势,利当地群众善于搞林副业产品生产的习惯,积极发展各种林副产品,以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

    2.秦巴山地水源、用材林区

    秦巴山地水源、用材林区,北起秦岭北麓及伏牛山脊,南抵大巴山脉分水岭和神农架南坡,东临豫东平原及鄂西北均县、谷城、南漳的东部县界,西达甘肃的漳县、武都、文县一线。含有陇南山地水源、经济林区,秦岭北坡关山水源、经济林区,秦岭南坡中高山水源、用材林区,秦巴低山丘陵经济、用材林区,汉中盆地农田防护林区,巴山北坡中山水源、经济林区,豫西伏牛山南坡用材、防护林区和鄂西山地用材、水源林区8个省级林区。土地总面积约为1666万多公顷。

    本区森林开发较早,人为活动多,现在,除深山峻岭、交通不便和人烟稀少的高山区尚有原始森林外,其余多为天然次生林。但本区由于自然条件较优越,树木种类很多。主要用材树种有杉木、马尾松、侧柏、油松、白皮松、铁杉、华山松、栓皮栎、冷杉、落叶松、茅栗、檞树、红桦、川桦、毛红桦、化香、山杨等。主要经济树种有油茶、油桐、棕榈、漆树、白蜡、茶树、板栗、核桃等。

    本区内的大巴山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过渡带,兼有中国南北植物种类成分。由于地域广,自然条件复杂,原生植被丰富多彩。这个地区中的神农架林区,尚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

    本区林业用地约为1200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566万多公顷(包括竹林),森林覆盖率为34.4%,森林蓄积量近3亿立方米。另有大量疏林、灌木林和新造人工林。

    本林区的森林资源,特别值得提及的是鄂西山地用材、水源林区中的神农架林区。神农架相传是古炎帝神农氏的故乡。这里山高坡陡,神农氏采药时需搭梯而上,故而得名“神农架”。它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鄂、川、陕三省交界处,横亘在长江与汉水之间,南濒长江三峡与兴山、秭归、巴东县接壤,西与四川省巫山县为邻,北与竹山、房县毗连。境内山峰高耸,层峦叠障,主峰海拔高3105米,山体雄伟,气势磅礴,是全国闻名的山峰之一,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

    神农架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封闭较好的原始林区,也是中外闻名的第三纪古生物的避难所和北方动植物的发源地。40年代轰动世界的活化石植物——水杉,就是在神农架西南面的四川万县谋道溪和湖北利川县两地发现的。

    据初步统计,神农架林区有维管束植物166科,近2000种,约占湖北全省植物种类的77%。生物资源不但丰富,且保存着很多中国特有的古老稀有珍贵树种。如有在国外被誉为“中国鸽子树”的珙桐;有花朵鲜艳美丽、香气馥郁、材质坚密的香果树;有胸径达2.4米,树冠庞大,树高参天的千年古树铁坚杉;有世界上仅此一种,具有特殊构造的水青冈树,以及连香树、领春木、鹅掌楸、银杏、七叶树、楠木、毛梾、紫茎、麦吊杉等等。

    神农架林区的中草药有500多种,其中,以党参、当归、黄连、川芎、独活、黄芪、白术、天麻、银耳以及对癌症有较高疗效的独角莲、粗榧、三尖杉产量为最多。还有独特名贵药材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支花、九死还阳草、文王一支笔、三变脸、金钗等。此外,还产有鹿茸、豹骨、熊胆等动物药材。

    新中国成立40年来,本区对护林防火工作一直较重视,各地建立了护林组织,设置了护林检查站(哨)、瞭望台和林区公安派出所等。在与邻省交界的林区,建立了护林联防委员会,实行联防护林。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和群众支持,护林工作成效显著,出现了不少10年、20年无森林火灾县、林业局和林场。与此同时,各地都开展了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工作。到1979年,先后共飞播油松、马尾松、华山松等,可成林面积占飞播面积的60%以上。1975年以前播种的,大部分已郁闭成林。

    次生林抚育改造方面,各地都取得了不少成绩。如甘肃小陇山林区,原有森林多系历史上滥伐后的残林,林相杂乱,多代萌生。经过造、育、改、采、封等措施,调整了林木组成,改善了林区卫生条件,扩大了森林面积,增加了森林蓄积。

    在森林资源较集中的秦岭南坡西段中山以上地区,进行了开发利用,年产木材达20~25万立方米。采伐方式以择伐为主,皆伐面积仅占采伐总面积的4%。在此期间,迹地更新面积占采伐面积的85%。

    本区山高坡陡,峡谷密布,河流短急,特别是秦岭北坡和关山一带,有72条“峪”流向关中平原。这些河流源头和沿岸的森林一旦被破坏,将严重影响到关中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用水。因此,本地区今后发展林业的首要任务是,在河流上游和河源地段,要发展大面积的水源涵养林;主要河流两岸要营造护岸林带;在水土流失地段营造水土保持林;在较平缓的丘陵和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在全区建立起以涵养水源为主的防护林体系。

    本区内400万公顷宜林荒山,很多地方水热条件好,林木生长快,劳动力资源多,具备发展用材林的良好条件。应选择坡度平缓、土层深厚的地区发展用材林。

    此外,本区经济林和林特产资源丰富,有些林特产品如生漆,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建立经济林和林特产品生产基地。

    3.川黔湘鄂经济林区

    川黔湘鄂经济林区,东界湖北宜昌、湖南常德一带,南至湖南沅陵、怀化、贵州三穗等县,西到贵州镇远、德江、四川武隆、开县,北抵湖北神农架林区。由四川七曜山、巫山经济、用材林区,黔东北山地丘陵经济林区,湘西北经济、用材林区,鄂西山地用材、经济林区4个省级林区所组成。总面积为1400万公顷。

    本区林业用地面积共约1200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266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2.6%,森林蓄积量近9000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量近7000万立方米)。另有大量疏林、灌木林和新造人工林。

    在有林地中,用材林面积为200万公顷;另有大量竹林、经济林,防护林、特用林和薪炭林所占比重较少。用材林中,大多数为幼龄林和中龄林。

    本区经济林种类繁多,也比较集中。尤其是油桐,历史上已形成为中国油桐中心产区,全国47个油桐重点县,大部分属于本区。桐油年产量达107万担,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特用经济林乌桕分布比较集中,仅黔东北地区年产乌桕籽达500万公斤左右,占贵州省总产量的41.7%。鄂西南地区的生漆产量占湖北省的51.5%。茶油产量也相当可观。

    本区内有许多全国闻名的自然保护区。这里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它是中国正式宣布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庸县青岩山,处在当地砂岩冲蚀峰林地区的中部,约占该峰林区的1/5,面积约13万多公顷。张家界被宣布为国家森林公园之后,名扬四海,“世外山国”的湘西胜地,引来了一批批国内外探奇揽胜的旅游者和考察研究的科学家。

    青岩山是中国和世界上温带—亚热带落叶乔木树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绿色宝库之一,被誉为“活化石标本园”和“天然植物园”。共有植物93科、517种,比整个欧洲拥有的木本种类多出一倍以上。如香榧、银杏、红豆杉、白豆杉、杉木、台湾松、珙桐、银鹊树、鹅掌楸、梭罗树等古老树种,有数十种之多。这里有木色丹红、盛饭不馊的红榧,有纹理美观的雕刻佳木红椿,还有坚硬耐腐、贵重如金的滇楸,营养丰富、出油率高达50%的仿栗等等。

    本林区适宜于油桐、油茶等经济林木生长,特别是油桐,当地群众早有栽培习惯,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培育出不少优良品种。如贵州正安县的凤尾桐良种,湖南的葡萄桐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国桐油曾独占国际市场,近年来已有所下降。为了满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必须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油桐林,再增加桐林面积,并把现有的油桐林管理好,争取在短期内恢复和超过历史最高生产水平。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油茶、生漆、乌桕、核桃、板栗等经济林,使这个林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以经济林为主的林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