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资料存放处

历史沉沦 宋代科舉制度

    科舉,就是由朝廷訂定考試科目,然後由士人自由報名,透過公開的考試,而進行擇優錄用的一種官員選拔制度。宋代的科舉,承襲於唐和五代之制,設有貢舉、武舉、制舉、詞科和童子舉五種。貢舉,又叫常科,是封建國家中定期選舉文官的制度。北宋前期,分別為進士、明經和諸科等考試科目,但熙寧四年後,變成只有進士一科。武舉為選拔武官的項目,而制舉,又為大科,是皇帝下詔書,選拔賢能之士的項目。詞科,則是用來選拔撰寫詔書、製詞人才的科舉項目。最後的童子舉便是以十五歲以下的小孩,來作為選取的對象。

    書院是私人講學的場所,起源於唐憲宗時,李寬在衡州設立石鼓書院。其後至五代,局勢衰亂,山林講學興起,書院漸多。北宋前期益盛,較著名的除石鼓書院外,還有江西廬山白鹿洞、湖南長沙嶽麓、河南商邱應天及河南嵩山嵩陽四書院。後期,因官學興盛,書院稍衰。南宋理學屢受禁抑,理學家紛紛自立書院傳授學生,書院乃大復興。書院講學的宗旨為做人重於求知,崇尚實踐,而以自覺啟發為主。

    宋朝科舉制與唐代大致相同,宋太祖為社絕科舉流弊,曾親自殿試。此外,為防止考試作弊,也採用彌封等方法,但績效仍不彰。宋神宗王安石變法,主張以學校養士,代替科舉取士,增修太學,立三舍法初入學者為外舍生,以次升入內舍、上舍,此法因人反對行之不久即作罷,後又恢復科舉。宋朝一共舉行科舉考試一百二十次,宋末抗元名將文天祥,即曾於宋理宗寶佑四年考取科舉試中二甲之首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