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资料存放处

历史沉沦 中国国歌国旗史话

    这是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面国旗。由中国清政府制定。其制面为黄色(乃因我国传统五行之说中,“土”历来居于中央,其色属黄,故此。),其上绣有一条金龙。起初为三角形状,后为同西制,遂改为长方形状。经朝廷重新解释,黄龙代表皇帝,黄色代表满洲人。不久民国立乃废。

    民国前一年十二月廿九日全国十七省之代表在南京召开代表会议,推选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后正式决定,采用首先光复南京的江浙联军的军旗——五色旗作为中华民国的国旗。虽孙中山极力反对使用,但意见终未获采纳。五色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我国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寓意五族共和之义。此旗自民国元年元旦正式使用,直至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之日废止。

    由我国民主革命烈士陆皓东为第一次广州起义(1895)所设计。它在早期是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革命旗帜。遗憾的是,由于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被人们视为了反动象征。孙中山一生力主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民国三年九月廿日,孙先生东渡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会议讨论通过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旗为中国国民党党旗。青天白日旗本无红底,红底是在同盟会成立后由孙中山建议加上去的,含烈士鲜血染就之义。旗面由红白蓝三色组成:蓝色代表天空,寓公正平等主义;白色象征清洁,说明人心清洁才能博爱;红色象征流血,寓意只有流血才能换得自由花开;白日的光叉共计十二个,代表地支象征十二时辰,寓意光芒永驻。白日的含义是日出东方,恒星最大。象征我国为东方大国、历史久远、文化灿烂……自民国十六年,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将其定为正式国旗,至三十八年停止使用。

    此旗设计者为上海的曾连松。其制为:面为红底,左上角有一颗黄色五角星,右面围绕四颗小黄五角星。大星像徵中国共产党,小星像徵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后改喻中国人民大团结)。又:大星形状似秋海棠的叶子,像徵我国的疆土领域,可以形象体现中国的地理特征。四颗小星体现我国有文字以来四千年文明史。此旗自公元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共执政起使用迄今。

    中国迄今使用过的国歌

    清宣统三年,由典礼院邀请宣统皇帝的族弟——号称“红豆馆主”的爱新觉罗·溥侗以及著名新派文人严复等人编撰。于当年的新闻日报上颁布。其辞曰:“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这首古文体国歌为我国第一首国歌。

    民国元年元旦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国歌。过后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在公报上颁布中华民国国歌稿。它是由沈恩孚作词,著名作曲家沈彭年谱曲。词曰:“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吾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袁世凯篡国之后,废“中华民国国歌”,于民国四年重新颁布了一首鼓吹帝制的所谓“新国歌”。词为:”中国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颠。江河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袁贼死后,此歌遂废。

    民国八年十一月,北京政府建立了以教育部牵头的“国歌研究会”,几经酝酿之后,采用了著名学者章太炎的提议,将相传由上古时代的舜帝所作,载于尚书中之卿云歌原盘托出,请作曲家萧友梅配乐后作为国歌。经由国务院颁行。词曰:“卿云烂兮,纪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民国廿九年,国民政府将国民党党歌作为代国歌,此后又定为正式国歌。此歌词愿为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于十三年在黄浦军校开学典礼上之训词。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先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其词最早于二十四年五月十六日在电通画报第一期正式刊出。人民政府成立后,先定为代国歌,公元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四日又定为正式国歌。文化大革命后期(公元一九七八年八月五日)曾换下原词配上新词,定为国歌:“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