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资料存放处

兵器武林 关于形意内家拳之内的论述

    一、关于内的概念所谓内,是与外相对而言的,而且是与外互相依赖而并存的。内与外之间的区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不能把二者混淆在一起,也不能用一刀切的办法把它们截然分割开来。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总是以内中有外、外中有内而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区别内外,就必须有一个基点,这个基点也就是区别内外的界线。对于这方面的讨论,在拳术中并无十分必要,所以我们只能就形意内家拳之内的含义加以说明,以供参考。

    形意内家之内,概括起来说包括意、精、气、神、劲五个方面的含义。精为全体之营,气为生命之本,神为仪表之威,劲为全体之用,而意为诸方面之首领,所以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化神还虚、发动真劲等功法中,都脱不开意念活动。

    意,指的是人身之内的真意;精,指的是人身之内的元精;气,指的是人身之内的元气;神,指的是人身之内的元神;劲,指的是人体之内的真劲。意有内意、外意之别;精有先天精、后天精之分;气有内气、外气之异;神有元神、心神之分,劲有内劲、外力之别。

    内是养生之术,健身之方;形为运动之道、攻防之法。拳为体之现,术为妙之用,外为形,内为领。内动是外动之源泉,外动是内动之体现,如果没有内动,也就不会产生外动。内意不到,气就难到;气若不到,劲力也就无由而生至。反过来讲,如果外形肢体的运动动向(包括尺寸、角度、劲节、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视向、身法等等)不正确的话,就会使内意、内气、内劲等受到压抑、影响内在因素的发挥。因此,要使意拳之内得以正确地表达和发挥,就必须在求内的同时兼顾求外,这是形意内家拳之本来面目。

    二、形意拳之内与道家内丹术的关系先师所传:“精拳者必精于道,精道者必精于医。”为什么练习形意拳还要研究道家的功法和祖国的传统医学呢?这是因为形意拳中的内家功夫,是采用了道家内丹术的功法,所以学习形意拳时,在无极势、虚无含一气势、太极势、两仪势、三体势及其他桩法中,要把道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化神还虚的三层功夫贯穿和运用进去。然而要得到道家内丹术的功夫,就必须进而研究和学习祖国传统的医学,因为道家的内丹功夫,是与医学中的气血、经络学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学者如果不知道人体中有关经络血脉、经筋骨骼、肌肉皮肤、营气卫气,以及精、气、神的物质基础和互相转化的过程,就很难把道家内丹术的功法真正掌握运用好,因此说精拳者必先精于道,精道者又必先精于医。

    三才讲的是天、地、人。我们常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道家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功法中,就是以人身中的精、气、神三者为锻炼对象的。因为精、气、神是人生死存亡、强弱虚实、壮衰勇怯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才被誉为三宝(或称为三元)。

    培精是为了化气(即元气、真气、正气)。精气充足了,才能为壮神奠定物质基础,也才能使人的精神饱满、神态威武、仪表光泽、身体健康。我们常形容一个人神采奕奕,也就说明他精气饱满,所以祖国医学认为:精足、气充、神旺,则生命常在而康健;若是精亏、气短、神减,则生命也就随之而衰弱;如果是精绝、气断、神亡,则生命也就必然随之而终止。

    我国的古人,为了延长人的寿命,在研究决定人的生死存亡的诸多因素中,认为只要抓住精、气、神这个主要矛盾,就能够使人的寿命增长,而且足能使身强体健。在道家的功法中,不但把精、气、神三者作为锻炼的主要对象,而且在几千年的生活中逐步摸索、研究、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完善的练功方法。而道家的一些功法,又被研究形意拳的老前辈吸取运用到了拳术之中,这就是今天形意拳中的内功。

    三、形意拳之内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关系前面已经说过,形意拳之内主要讲的是精、气、神、意、劲,故无意则人无所向,空空洞洞,无所作为;无精则身无醍醐,脑死无智,身枯体涸;无气则五脏不动,六腑停运,血液凝固,肢体僵死;无神则目不能视,瞳不能聚,生命也休;无劲则气竭血尽,毛干皮枯,性命也衰。所以精、气、神是绝不可无,也绝不可少的生命物质基础。

    人的五脏有心、肝、脾、肺、肾,六腑有大肠、小肠、膀胱、胃、胆、三焦。五脏、六腑互为表里,互为阴阳。

    人体五脏之所以能够运动,是依赖于先天真气之动力而促使其运动的。先天真气为肾、后天真气为脾。先天之真气,是秉承父母双方之精气而得,后天之真气是依赖饮食水谷物中的精气与呼吸之氧气通过混合与化合而产生的。但是,人在后天的生活劳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一部分先天真气,消耗的愈多体质就愈弱,当先天真气消尽时,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所以,人在后天的生活中,先天之真气,需要用后天之真气来给予不断补充,才能使人恢复健康和精力。然而后天之真气的产生又与人体五脏、六腑、水谷、营养、呼吸、环境、情绪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后天真气给予先天真气的补充给养,即成为“后天养先天”的道理。

    人的五脏六腑,好比是一台汽车的发动机;人体中的先天真气,好比是起动发动机运转的电源;人的水谷饮食物,好比是汽油和润滑油;人体中的后天真气,好比是发动机在运转中所产生出来的电。电瓶中的电源,可以使发动机运转起来,燃料和润滑油又可以使发动机加速、加力,运转中所产生出来的电,又可以补充到已经消耗了的电瓶中去,使电瓶的电源经常保持充足。

    人体也是如此,五脏之动源于先天之真气,后天之真气又来源于饮食营养、氧气和五脏六腑之运动,而先天之真气(也称元气)又是靠后天之真气给以不断补充的。但是怎样才能使后天的真气多产多生,怎样更充分地利用呼吸中的氧气,这就需要很好地学习拳理、道理、医理和掌握道家的内丹功法。因此,要真正了解形意拳之本来面目,就必须首先懂得拳理。懂得了拳理中的规矩和要求,才能有重点地学习道家的某些功法。然而要真正懂得道理,还必须进而学习祖国传统医学中的医理、针灸、按摩、接骨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从而掌握人体中的经络、血脉、经筋、穴位、骨骼等,才能真正还形意内家拳之本来面目。

    四、形意拳之内与人体经络血脉的关系人体中的经络血脉,是气血、jing液流行过往和互相通达于肌肉、皮肤的渠道。人体各部,无论上下、左右、内外、前后之所以能够处处丰满光泽,都是由于精津、血液、真气在各条经络血脉中运行和滋养的结果。

    祖国医学认为:“经脉者,通阴阳、行气血,以荣于身者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因此,不论是十二经络、奇经八脉,还是十五别络,以及难以计数的孙络等等,都是气血、津液循行流通的管道。经为“干线”,络为“支流”,就好象蜘蛛网似地在人体中纵横联络、通达表里、布于周身、互相畅通,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组成了各有所属、各负其责、分经别络的完整体系。血液、津液又是依赖气的催动作用,通过这些复杂的渠道运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去的。

    伸筋是为了拔力,而舒经则是为了活血,所以练习形意内家拳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全体中的各条经络,经常保持畅通无阻。只有渠道畅通,血液才能流行无阻,加速新陈代谢。而要通达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就需要调动内在的真气,听从意念的支配,按照一定的经络线路和运行方法,在人体的经络中进行一定强制性的循环。通过真气的催动,逐步将一些被阻滞的经络穴位打通。例如在小周天(即炼精化气)的功法中,就是要在真气充盈的基础上,用舍气从脉、神脉相合的功法,将精化之气以意导引下行毛际达于会阴,过下鹊桥(谷道),经尾闾(长强穴)、夹脊(辘轳)关、玉枕(铁壁)关入上丹田泥丸宫。下丹田华池之精好比是海中之水,炼精化气好比是日照海水,真气升于乾顶(泥丸)好比是水蒸气上升于天。当真气于泥丸宫复降时,就会变成甘露(口水)由上丹田经上鹊桥(鼻柱至口一段)过重楼而降于中丹田土釜。真气于泥丸下降时好比是天空云层遇冷之后而变成雨水下降于地,以滋润灌溉万物而使其生生不息。所以真气上升于乾顶,则可达“还精补脑”之效,若能使头脑冷静、万虑皆空,那么升于脑宫之真气,同样会变为甘露(道称玉液)而复降于土釜黄庭(黄为土,土在脏为脾——这里即指中丹田),是谓“玉液还丹”。若能如此日日循环不止、生生不息,则定能益寿延年、长命百岁而去矣。

    在大自然中,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的照晒和水的灌溉。太阳为阳,水为阴,阴阳相当,水火既济,才能促使万物生长。大自然中的日晒,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都可享受到,海水为沉重之物,只有经过太阳的照晒,使海水受热而蒸发上升于天,为云,云遇冷而凝结,则变雨、或变雪,再下降于大地,使大地万物得以滋润、生长。此为小周天。

    在人体中,心为火,象征着太阳;肾为水,象征着海水,所以若想达到“还精补脑”而得以健康长寿,用人力是无法使精水上升于乾顶的,只有通过心肾相交(即水火既济),使精受热而化为气,并按照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自然规律,用一定的功法,将此气引入脑髓之海,达到“还精补脑”的效益。然后由上丹日再降落到土釜黄庭(中丹田),也为循小周天一周。

    真气上升时是循督脉行走,甘露下降时是循任脉行走,所以又称为:升督降任。督脉为阳,统人一身之阳脉;任脉为阴,统人一身之阴脉。所以只要练就小周天功法,即可除祛一身之疾病,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五、意、气、劲、精、神(一)意1.什么是内意所谓内意,就是隐于人的大脑思维系统中的意念、意识,它无形、无像、无声、无臭地深藏于灵魂之中,是任何第二者也难以捉摸和发现的,因此被称之为内意。

    内意虽出于无形,然而有形之动,则都出于无形之意,正如形意拳经中所说的“人之运动,以意为始,以形为终”。人的意念、意识,是决定一个人行动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意拳不明,而形意也无由而成”,说明内意必须是反映和表现在形体上,方能成其为行动,或出拳入掌,或转身进步,才能构成外形与内意相合的拳术运动。一句话,就是说意是指挥形的,而形是用来表现意的,无意则难以成形为动,无形无动则内意又无所依托。因此,内意是由心动而所始,由行动而告终。

    2.内意的产生内意的产生,并不是出于没有任何条件反射、任何追求和基础的冥思默想,也不是出于闭目塞耳的胡思乱想,而是通过眼为见性之观察,耳为灵性之听闻,鼻为辨味之闻嗅,舌为尝试之品味,以及皮肤、肌肉、神经之感触等等,所产生出来的意念。是人类接受了外界的各种事物之后,本能的一种条件反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活动”和大脑思维而产生的各种意念和意识。否则,就象双目失明、耳聋不闻的人那样,既听不见又看不见,与外界彻底隔绝,根本不知道拳术是个什么样子,那么他胡思乱想所产生的意念和意识是绝对不会正确的。所以说人的意念和意识的产生,是由诸多方面的因素所组成的,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和思维系统的综合反映(产物)。

    心与意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拳经中也云:“拳以意名者,以意为诸拳之母,凡百运动,皆源于此也。夫心者,人之宰也,心之发动曰意。”心理活动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意念和思维乃是心理活动的更高形式和产物。

    3.内意的功用内意在形意拳中的功用,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统帅和导引内气在人体的经络之中进行循环流注,贯通四肢百骸,消除因经络受阻而气血流行不畅所带来的各种疾病。因此,在形意拳中非常重视内意的运动,而且把五行拳称之为意拳,正是强调了重意而不重力的运动。二是发挥内意对外形肢体运动动向的指挥调动的正确性。

    祖国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在内家拳术中,首要的是壮基筑体,改善人体的素质和气质,因而也就要改变常人的呼气和吸气的方法,导引气血在经脉中的流行,打通并接通原来经脉中的关卡及“断头路”。然而在这些变革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乃是意念的功能。例如,在形意拳的内功中,由无极而入静,是意念、意识的控制作用所为;意守丹田,将口鼻呼吸之大气导引深沉于下丹田华池的,是意念、意识之所为;当由无极而生太极,内气充盈以后,并产生热感时,又采用舍气从脉、神脉合一,意领热气进行小周天循环的仍然是意念、意识之功能所为;当小周天的循环畅通以后,进而连通全体上中下(头、手、足)、贯通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仍然离不开意念、意识对气血的导引。所以说在内功法中,“以意领气”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掌握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老师常讲:心不发动则意无所生,内意不领则真气不循(即指接轨道而进行循环),真气不至则真劲不达,是很有道理的。

    形意拳之内意在攻防技击的运用中,无论是十四练法、十四打法、十六处练法、用法,还是出拳入掌、进退起落、翻转跳跃、开合吞吐等,每一招、每一式,都脱离不开意念、意识对肢体的指挥调动作用,因而形意拳在技击运动中强调和重视神攻、气攻、形攻和意透、气至、力达的技巧运动,都是内意在外形肢体上的体现与运用。

    然而,要使内意对肢体的运动所向和对内气、内劲的运送和集中,执行正确的、不发生盲目的瞎指挥、乱调动,就必须首先对拳术中的规矩、要领、尺寸、角度,以及姿势、动作、劲节、含义、用途、基本的变化等,做到心中明白。然后才可能使内意发挥正确的指挥作用。比如我们要打一个“塌心掌”,假如老师事先不告诉这一手打出去以后,主要是起到“塌心”作用的话,学者就会心中无数,内意茫然,不知气应向何处领,劲向何处集聚,因而在出拳入掌时的方向、位置、尺寸、角度、手型等等方面,必然会产生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等不正确的外形体现。所以,学者如果不明拳理、不知用法、不懂劲节,内意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更难谈到精益求精。

    4.内意与外意的区别关于内意,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所谓外意,就是通过内意而表现在肢体外形上的头、身、手、足的运动动向,这种外形之象,即为外意。例如,我想要打你,这只是心想,通过心之发动而产生了打的意念和意识,这种意念、意识对对方来讲,是毫无任何觉察的,故隐为内。当打的念头一旦成为意志,下了打的决心之后,则会产生眼毒、心毒、手毒。眼毒即心狠,是谓神心合一,心狠手必毒,是谓形意合一,就会以意领气,以气催力,精神贯注,四梢皆起,五行俱合,在外形肢体上就会筑成打对方的行动来。在内意发动之后,在打对方的行动之前所表现出来的意向,即为之外意。

    外意之所以容易被对方发现,就因为首先表达内意的是人的眼神。眼神是最能够表达人之内在情感的,从人的眼神中可以辨别一个人内在的喜、怒、哀、乐、忧、悲、恐等各种心理活动。而拳又是武术的别称,所以武术又叫拳术。拳一动则形生,故外意也称为外形。外形是内意之体现,内意是外形之主宰,外形是从动的,内意则是主动的,因此说形必须与意相合。换句话说,也就是外意必须服从于内意,符合于内意,正确地表达体现内意之旨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