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资料存放处

兵器武林 居合道

    居合道简介

    熟悉剑道的人相信对居合道都略有所闻,但为什么叫居合道则可能有些陌生,其实“居”、“合”二字是对峙双方的互称,是一种在瞬间拔刀不给敌人有隙可乘,进而克敌制胜的刀技,而这种刀技在日本古代依流派有“拔刀术”、“居相”、“拔合”、“坐合”、“拔剑”、“鞘内”、“利方”等等不同的称呼。

    居合道缘起

    在日本古代奈良朝或平安时代初期,武士在战场格斗时,枪、矛和剃刀等武器被折断或击落时的瞬间,拔出腰佩的大刀、或短刀以应对敌人,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刀技,后来与剑道合并研究发达后,各种派别纷立采用,沿袭至今。

    现今日本公认居合道之始祖为林崎甚助重信。此人为古日本出羽之国人氏,生于林崎村(现日本山形县村山市楯冈町),为报父仇,苦研刀术,后来成一流派而传后。他所研究、编考的刀法,被一般武术家称为“林崎流”、“神梦想流”、“重信流”,从其门下也另出了“田宫流”及“伯看流”等派别。递经十代的延续,其间江户中期享保年间的第七代嫡传的长谷川英信,被视为至始祖甚助以来最杰出的高手,为因应时代,修改刀刃向上佩带的姿势以利拔刀,编出“长谷川英信流”并由江户带回“四国”土佐推广,因此英信流至今在“四国”高知继续流传。

    第九代门人林六太夫是剑术师,神阴流高手。大森六郎左卫门把剑形五式和小笠原流礼法正跪坐姿势融合发展出拔击居合,加入英信流而成“大森流”。

    林崎流之正统自第十二代起分传谷村及下村二派,下村派至第十六派后绝,谷村派则沿传至今不断。

    居合道兴衰

    自古以来剑道和居合道之间的区隔一直是暧眛难分的,日本武士以剑道高手而名留后世的大有人在,而居合道的名人达士却大都埋名不扬的,但当文明开化后废刀潮流来袭时,却都双双不能悻免同遭衰退之厄运。直到西南战争再度将剑道风气鼓起,居合道却已由七十多个流派衰微的仅剩二十几个流派残存,甚至只能在大日本武德会所举办的大会中,与各种武术混合演武的境地。这段居合道的黑暗期中,将居合道发扬光大的是现代居合道的始祖中山博道先生。博道先生在明治中期潜心于居合道,受教于土佐的细川义昌、森本兔久身两位名师,修得内外无双的英信流,再加上自身的创研,从昭和八年起,成立“梦想神传流”并推广于世,从此居合道再度慢慢恢复旧观。

    修练居合道时应有的准备

    居合是从坐姿静态中,或立姿动态中,拔击、斩切对方于瞬间获胜之招术,不像剑道拔刀交剑后才争取胜败,而是交剑前已决胜负。

    因此,刀的佩带法,呼吸要领,目视,鲤口(鞘口)之切法左拇指向右前推刀锷,斩切法、刺突法、受流法(架开法)、摆振法、足的踏法、刀柄握法、拔击法、残心、振血、掌内力、躯体运动、收刀法等等要充分反复修练,锻炼强健身体,培养真正精神为目的。

    ◎服装

    服装、没有特别居合用之道衣和裤(剑裙)的关系,采用剑道衣、裙即可。但这是指谓练习和竞赛的场面而已,在正式场面演武时,就应穿着纹付(衣)、裤出场。

    ◎居合带

    居合带为佩带刀之关系,有必要使用此物品.穿裤(裙)之前必须绑好居合带。市面上卖的角带或使用居合用之带。结法是相同,绑结角带的要领,亦有采次页之图例的方法。

    ◎刀

    刀最可行的条件,是一开始即使用真刀,或未开锋之刀较佳。但初入门者,使用合金制模拟刀亦无不可。刀之长度是刀身二尺二寸或三寸,最长是三寸五分为最恰当。标准的长度测量要领是,采自然站立姿势握住刀锷附近,自然垂伸右手腕背时,刀尖约能碰着地面的程度为佳。

    另有一种基准是从本身高度减去约九十公分的长度为最长限度。

    重量是用刀身一公斤左右为适当。使用过后,必须每次清洁污点或水气,拭擦刀身,涂上薄薄一层油是很重要的保养法。

    修练刀技时切记事项

    ◎刀柄之握法

    大约与握住竹剑的要领同样,稍离锷下之缘金,不触到右手食指而握,两拳头(右前左后)间隔大约放进二指或三个指头程度,然后小指和无名指握紧,其余指头要松握。

    ◎目视

    正坐或站立时,基本上,目视四.五公尺前地板上,不凝视一点,而采远山观望的要领,把眼睛半开着观看,但动作中,常注视对手,亦注视被砍斩倒下的对手,唯头不可俯视的太低。

    ◎呼吸(吐吶)

    采用稳静缓慢、腹式呼吸。演完每一式招技归原正坐后,缓慢用腹式呼吸二次调整气息,约吸满第三次气息时开始动作。而且吸进第三次气息后,至演完一式之前不吐气,息俟纳刀完毕然后才可轻吐。若操演长招技,必须中途换气时,不使对手发觉在换气,其要领依各人之修练而有所差异。

    ◎鲤口之切法(推刀锷离开鞘口)

    右手稳静缓慢的从刀柄下面往上、由拇指和食指托住刀柄,左手拇指将刀锷向右斜前稍推,静捎捎的不使对方感应行动。

    ◎拔付(拔击)

    刀刃拔出脱离鞘口(鲤口)瞬间横一文字的最初之一刀,这即居合之生命。拔出速度,起初稳静缓慢,至中段时变快,及刀尖快脱离鲤口时,如疾风闪光般的快速,依其顺序“徐、破、急”之要领拔击。制先机发挥一刀必杀之锐厉为要。

    ◎切下(斩下)

    受(横一文字)一击的对方,完全斩倒制住之一刀。把从对手头顶,由上段描大圆弧的要领一竖砍斩切下至水月(胸口)的气魄行施。跪着地时,刀尖离地板约15~20公分,在立委时斩下刀刃要保持水平。

    ◎血振(振落积血)

    斩击毙敌后,振落付在刃上的积血。其应用技法,像“振落付在雨伞上积水”“倾斜刀尖流落”“右手反掌,向右拂开,以刀尖较刀刃水平低而流落”等三种方法,在振血时要保持充分的残心意境来行使。

    ◎残心

    毙敌之后仍然留心对手,以预防垂死的对手,然再袭击时,立即可反应击刺对方之丝亳不松卸的身手状态,从振血到刀归鞘止,对倒下对手保持随时可应付的心态。

    ◎纳刀法(收刀法)

    一面表示充份的残心,以腰收纳的意境,稳静缓慢,从锷元,确实收入。不可图想,以急忙或优美姿态及只用手腕的收法。要持着刀的右手和握着鞘口之左手,配合到恰好的要领归鞘。

    居合道的礼节

    居合道十分重视礼节,光“礼”就涵盖了许多部份,包括有:

    1.提刀姿势

    2.出场、退场

    3.向神座之礼

    4.正坐

    5.居合膝

    6.居合之始终

    7.刀礼

    等共七大项,在神明(正面)演武时,遵照下面礼规施行。但演武中不在此限,又佛前、国旗、来宾席时亦比照此规范为准。

    壹、提刀姿势

    左手拇指押着锷,轻松持刀,稍弯腕肘,刃向上,柄头向右,铛向后下约35。轻提。

    注:此时左拇指关节头,轻贴在前腰骨之上端。

    注:稍息时,左肘自然垂伸,采轻松姿态。

    贰、出场、退场

    一、出场、退场时足的步法

    出场时从下方之足先进,退场时,从上方之足先退。

    注:所谓下方之足,是依距神座,或上座较远之足之称,上方之足即相反,较近之足之称。图上所表示正中称为界线,在左侧位置时右足为下方之足,左足即上方之足。在右侧或正中线上位置时右足是上方足,左足即下方之足。

    二、落坐时方向

    进入至演武适当位置时,以神座(上座)为左侧落坐。落坐时的前方即为演武时称谓正面。

    三、变换方向时回转法

    通常向上方足方向转。

    参、向神座之礼

    一、道场内演武时

    左手提刀姿势进入道场,向神座(上座)立正,将左手移送至身体中央(肚脐前)右手由内上跨过左拳头握“栗形”下方,改为刀刃向下(这时左手离鞘自然下垂),将铛向前下约35度轻提,恭恭敬敬行礼。礼毕右手,从右侧向外扭转(这时掌心向外),移至脐前,左手拇指押扣锷,换持刀(这时刃部向上)铛(后下)成提刀姿势。

    注:掌心即手掌,抓、挪、握东西之部位。

    二、神殿内演武时

    向恩师和先辈坐礼亦同。

    提刀姿势,进至神座(上座)前,依正座要领落坐。刃部向内侧,锷和膝盖齐,与右腿侧平行,间隔约一个拳头(约10公分)稳静置放地格上,行礼(两手同时伸置地板,约一个呼吸,又同时缩回膝上)之后,移至演武位置。

    注:一个拳头即握拳时,从拇指至小指之间的宽幅。

    三、野外演武时

    先向神座行礼,后进至演武位置,保持立正姿势,刀柄向右,刃部向外,两手掌心向上,伸直腕肘将刀水平抬举与肩同高,上体前倾(双手保持水平抬举)行刀礼,礼毕后佩刀进移演武。

    肆、正座

    一、坐法(单人时)

    由提刀姿势,不用引退左右脚,稍张开两膝盖,一面弯折,用右手拂(先左、右后)裤裙下端(裾),左右之顺序跪着两膝,将腰落下,一面伸张两足脚尖,并拢拇指腰部稳定在足踵上。

    注:落坐时,注意铛不可碰着地板。

    注:两膝盖间隔分开约一个拳头(10公分)。

    右手指轻轻伸张置放在右膝上同时,左手持着刀一度,先置在左膝上后,刃部向内侧,锷与膝盖同齐,离开左腿约一个拳头(约10公分)平行稳静置放地板上。

    置毕左手缩回置左膝上挺直腰部,丹田(下腹)贯充力气,而放松两肩力气,自然挺起胸膛,伸直颈部(喉咙反侧),头部保正,眼睛注视前方约四.五公尺处地板上,眼睛成半开眼“远山之观见”心神注视四方。

    二、座礼

    从正坐姿势,将上身倾前(弯曲)两手并合(掌指并拢)左先右后之顺序伸落置地板,左右食指和拇指先端碰合作成三角形,两肘轻轻碰膝外侧,放在地板,上体前倾低下,头额着地板,恭恭敬敬行礼,礼毕稳静扶起上身,两手依右左之顺,缩回置膝上,回复正坐姿势。

    三、起立法

    左手移握鲤口,拇指押扣锷取刀,先置在左膝上挺起腰同时竖起两足指尖,伸直腰部,左右移至左膝盖内侧保正上体起立,同时左足移靠右足并拢,保持提刀姿势。

    伍、居合膝

    由提刀姿势,稍弯两膝,拂裤裙裾,左膝着地格,竖立右膝,左足指展伸,把肾部置在足跟(踵)上安定上体,右膝向外倾斜约45。,足板用手稍微引移至与左膝盖齐,足板右侧踏着地板,两手轻握拳头(掌心向下)置在各腿之中间,依正坐之坐法,成正式居合膝姿势。

    陆、居合之始终

    一、对刀始礼

    提刀姿势进入道场,刀换持右手,向神座行礼,再复提刀姿势由下之足,进至演武位置,依神座(上座)为左侧落坐,右手在右膝上,左手持着刀置左膝上。

    再将刀稍移送右前,把右手掌,移送左手内侧下,拇指押扣刀锷,食指和中指之间,挟住刀锷接着,刃部向前,右肘展伸至右斜前,一面左手掌,顺鞘擦移送至近铛处,从上面握着,稳轻移前,横置正面地板上,(此时铛不可向着神座,稍引靠体前)。扶起上身,右手左手之顺序缩回膝上,静整气息,对刀行礼,汇熔“剑心一体”之心境,回复成正坐姿势。

    注:进场前,预先检查目钉,整理服装,调整左腰带,以便佩刀等,各项准备。

    二、带刀

    由正坐姿势将上身向前倾曲,同时将两手伸直取刀(此时,右手掌心向上移至鞘口之下方,食指与拇指像挟住刀锷似的,用拇指扣住刀锷,左手在近铛之部位由上轻握),将铛插入左边带内佩刀,佩带毕后,两手置于膝上,回复正坐姿势。

    注:佩带刀后,刀锷内侧置于脐前。

    佩带刀后,再将刀前后移动,或转动刀柄等,尽量避免不雅观举动。

    三、演武

    自由演武完毕后,回复原位置、正坐、脱刀(卸刀)向刀行礼退场。

    注:依刀技有稍微差异,但演毕每一式刀技,再继演次刀技时,步幅要稍小步法,静退二至三步或数步至原开始演武位置。

    演武始终,必须全身全神,贯注气魄演练。

    四、脱刀(卸刀)

    由正坐姿势,左手移握鲤口(鞘口)拇指押扣锷,将左肘向右斜前(脐前右侧)伸,刀抽出一面右手掌移至左拳内侧,食指押扣锷,刀换持,伸展右肘(此时左手移至左腰骨)刃部向内侧脱出、竖起,右膝右斜前方,稳静向左倒置于地格上,向正面成横一文字后,两手缩回置膝上保持正坐姿势。

    五、向刀结束之礼

    依正坐之坐礼,向刀行礼完毕,两手移回膝上,保持正坐姿势。

    六、退场

    由正坐姿势,左手在膝上不动,右手伸移至鞘口,食指押扣刀锷,掌握鞘,刃部向内,一时将刀稳静竖立正面中央,左手移至鞘中间,往下擦,滑至铛附近轻握,用两手引移在左后,松左掌,移至右手掌内侧,拇指押扣锷,换持左手,右手移置膝上挺起腰,右足静移左膝内侧站起,保持提刀姿势,由上之足(此时左足)后退二、三步向上之足方向左旋转,回原来之场所,面向神座,刀换持右手,向神座行礼后,再换持左手,保持提刀姿势,回原来席位。

    柒、刀礼时刀之格置法

    行刀礼时,刀之放置法依流派,各有差异,如“刀柄向右,刃部向前,横一文字,置在正面”法,和相反“刀柄向左,刃部向内侧,横一文字格置”法等,有二种样式,是现行居合的主流,因此为备将来适应修练,将这两样式,分别采用于“始礼时”和“终礼时”。

    下绪(刀纽)

    下绪应于所有的刀统一付带为原则,但“制定居合”是习得刀技为主要目的,之故,下绪无直接关系,因此免付带,所以有关下绪之用途和使用法、结法、下绪处理法等等可向各流派研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