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资料存放处

古迹景观 南宁

    陈鼎常莫大同秦权人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它有一千六百六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又在建国后得到飞速发展,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南宁位于广西西南部,左江和右江汇流处的下游三十多公里处。西扼云贵,东贯梧穗,东北通桂衡,南近北部湾,西南邻越南,地居冲要,是祖国南部边陲重镇。明代有人写诗赞曰:“邕州城北两江来,五管金汤亦壮哉!”由于地位重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清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南宁“地居冲要,势所必争”。本世纪初年,孙中山先生认为:“南宁为广西之中心点,得南宁则北进桂林以出湖南,东取梧州以出广东……两广指日可定。有两广以为根本,治军北上,长江南北及黄河南北诸同志必齐起响应。”说明南宁历来为军事战略家所重视。

    在距今五亿多年前,地质史上称为寒武纪的年代,南宁附近是一片浅海,沉积成深厚的砂页岩。后来地壳上升,变成了陆地。在距今四亿年前后,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使这些岩石发生褶皱、断裂和轻微热力变质。这次地壳运动过后,泥盆纪初期,地壳又逐渐下沉成浅海和较深的海,此后有升有降,沉积下泥沙和碳酸盐类物质,形成砂页岩和石灰岩等。在距今两亿年前,又发生了比较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南宁周围地区均出露在海平面之上。其中有些地方相对下陷成湖沼,沉积了很厚的砂、砾和淤泥,掩埋了繁茂的植物群,形成褐煤,南宁周围的二塘、沙井等地均有发现。南宁四周相对上升,北面形成了海拔五百米左右的高峰岭,南面邕江对岸为海拔二百米上下的五象岭。两列山之间在第三纪和第四纪又堆积了许多冲积物和洪积物。因此南宁不但在地形上是一个盆地,而且在地质上也是一个向斜构造盆地。

    在南宁东南郊,发现有豹子头、青山、石船头等五六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出土一批石、石斧、石杵、网坠、砺石、骨针和蚌刀等工具和少量夹砂粗陶、人类骸骨和大量的螺蛳壳、蚌壳和兽骨。根据对豹子头遗址出土的蚌壳进行年代测定,证实为距今一万年以前的遗物。说明早在一万年以前,这里已经有人类进行以渔猎为主,兼营一点原始农业的生产活动。这些先民们最初只会以打击成形来制造工具和武器,后来逐渐学会了瘩削,这个过程要比新石器时代更为漫长。因此,说南宁地区在两万多年前就已有人类活动是不会过分的。当时,南宁地处热带,林木葱笼,藤缠树结,莽莽苍苍,活动不太方便,人们只好选择河流两岸的河摊地附近作为主要活动基地,在树丫上、洞穴中营建住所,下河可以捕鱼捞蚌,入林可以采果猎兽。

    在秦以前,南宁这一带地方,人们是以部落为活动单位。各个部落互不统属,并没有形成国家。因为南方部落很多,不可胜数,一般人也就笼统地称之为“百越”或“百粤”。当时在南宁一带活动的部落,一般称为“骆越”,是壮族祖先的一支。1974年在武鸣县出土的铜卣,其云雷纹和造型均与商朝的青铜器相似,从广西其他地方出土的青铜器也都与商朝的大同小异。说明早至商朝,这里已经与中原地区有经济、文化的联系。《逸周书·成周之会》有“骆人大竹”的记载,说的是西周时骆越人向周成王进献大竹的事。《逸周书·王会篇》也提到南方各部落“请令以珠玑、毒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周朝也回赠物品。楚悼王时期,楚国大军事家吴起带兵“南平百越”,楚势力已伸至岭南,进一步促进了南宁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秦统一了北方后,派几十万大军南征,于公元前214年略定了岭南,统一了全国,在岭南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并移民实边。南宁当时处于桂林郡的西南边缘。

    秦末汉初,南海郡代理郡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并派兵攻占桂林郡和象郡,割据称雄于岭南达九十三年之久。汉高帝以及文景之世,鞭长莫及,只好顺水推舟派陆贾出使,封赵佗为南越王,默认其割据。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五路大军南下,次年冬平定了“南越”,将原来三郡析置为九郡,以加强统治。从桂林郡析置郁林郡,南宁当时是郁林郡领方县地。县治在今宾阳县南部。

    三国时代,南宁这里同吴国领域,但郡县没有改动,仍属郁林郡领方县地。

    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从郁林郡析置晋兴郡,郡治晋兴即今南宁。这是南宁作为行政中心的开端,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六十多年。南北朝时代,行政建制无多大变动。隋灭陈以后,废晋兴郡而留晋兴县,属简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把晋兴县改名宣化县,属缘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恢复郁林郡,宣化县又属郁林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南晋州,州治宣化。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改南晋州为邕州,这是南宁简称为“邕”的由来。《说文解字》:“邕,四方有水,自壅城池者,从川从邑。”当时邕州城的地理环境正是如此。唐邕州城的城墙走向,大致从现在的河堤路起,绕凌铁村转市体育场,越过桃源路到红星路尾,再沿纬武路至市第一医院,过南国街东南侧,出中山路绕回河堤路。清末仍留存废城基。由于郁江有一大河曲,洪水一来,城内低洼处常遭水淹,危害居民。有见及此,唐景云年间,邕州司马吕仁组织民工引渠分流,裁弯取直,使洪水可以很快下泄,拦断的河道就是今天的南湖。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岭南道下设五管,在广西境内有桂、容、邕三管。大历年间废桂管,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废容管。二管下辖的州、县全部改隶于邕管之下。咸通三年从岭南道析置岭南西道,基本包括今广西全境,道治设于宣化。也就是说,在晚唐,宣化是道、州、县三级的行政中心,是古南宁的全盛时期。

    五代十国时,岭南属南汉领域。在原岭南西道境域,设兼管政治军事的建武军节度使,治所仍在宣化。南宁作为广西的政治军事中心达一百一十年之久。

    宋朝得天下之后,逐步削弱藩镇兵力,国防力量大大降低。皇四年(1052年)五月,广源州首领侬智高乘虚攻占邕州,建立大南国,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宋廷急派狄青等率大军南下。狄青攻破昆仑关,侬智高败走云南,他只当了八个月的皇帝,但为南宁留下了一段“帝都”史。

    宋嘉年间,刘初任邕州太守,见旧城破败,便在旧城之北用坚砖另筑新城。城墙走向,从今当阳街向邕江饭店延伸,转南环路向东北至民生电影院东侧,再向北至工人文化宫,转向西南,经百货大楼,沿新华街至水塔脚,折回当阳街。最初有五座城门,明代增开南门,1917年增开新西门于今百货大楼西侧。自北宋建城以来,西南面城墙建在郁江的凹岸,受洪水的冲击,多次坍塌,历代进行过多次增修。至1920年,因城墙妨碍城市建设和交通,乃逐步加以拆除。

    宋熙宁八年(1075年)冬,交趾郡王李乾德聚众十万侵占钦州、廉州后,猛攻邕州。守城宋军仅二千八百多人,但在知州苏缄的带领下,依靠全城人民的支持,坚持了四十二天,终因援军不至,粮尽泉涸,沦入敌手。苏缄全家三十六人引火自焚,壮烈殉国。宋廷派郭逵率大军南下,击败侵略者,收复邕州。乘胜追击至富良江(今红河),俘其太子,李乾德只好“遣使诣军门纳款乞降”。事后邕州人民为纪念苏缄,在其殉难处建苏忠勇祠,后又在望仙坡建怀忠祠,祠额“怀忠”是宋哲宗御笔。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将邕州改为永宁郡。南宋时代,邕州商业发展,设博易场专办对大理、交趾的贸易。元泰定元年(1324年),改邕州路为南宁路,“南宁”自此得名。明初,改南宁路为南宁府。嘉靖七年(1528年),理学家王守仁(阳明)建敷文书院,这是南宁开办书院之始。书院旧址在今北宁街。

    清朝统一北方后,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建都于肇庆,并分别于1648、1651年在南宁设行都。但他给南宁带来的却是另一场浩劫。他1648年去肇庆后,庆国公陈邦傅与赵台、徐彪争夺南宁地盘,几场拉锯战使南宁居民死的死、逃的逃,“城内外无人烟”。西效“万人家碑”载:“兵燹之余,见郊盈枯骨,野无完棺,惨目伤心。”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侵入广西,南宁被开为通商口岸,南宁等地人民纷纷起来斗争,反对外国侵略。二十世纪初年,南宁周围以天地会为主力的会党起义,达到很大规模。

    辛亥革命后,广西也于当年11月初宣告独立。但权力很快就落在军阀陆荣廷手中。陆于1912年初把省会从桂林迁到南宁,组成了旧桂系政权。1921年孙中山下今讨陆,8月粤军攻占南宁,陆出走。1922年,粤军退出广西,陆重返南宁,但不久被部下迫走。1924年,李宗仁等乘虚攻占南宁,进而统一广西,形成新桂系军阀政权,继续把南宁作为广西省会,1936年才把省会迁桂林。

    1929年9月,中共广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会后派出大批党员到左江、右江地区做群众工作,举行了百色、龙州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南宁曾于1939年和1944年两度沦陷。抗日战争胜利后,南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压迫、反内战的英勇斗争。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从此设市,成为广西省人民政府驻地。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从此成为自治区首府。

    建国前,南宁是一个仅有九万多人的小城镇,只有电厂、水厂、火柴厂、印刷厂四家小厂,工人二百四十多人。三十多年来,已经建立起机械、轻工、食品,化工、制糖、建材等工业企业五百多家。1983年工业总产值相当于1950年的二百四十多倍。粮食成倍增长,水果远销各地。文化教育事业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建国前只有两所高等学校,现已有高等学校九所,五十多个研究所。广西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铜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为世界首屈一指。

    南宁绿化工作的成绩突出。至1983年底,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三点五,每人平均占有绿地二十四点六平方米。乔木树种中,不少是果树,例如木菠萝、芒果、人面子、扁桃、蝴蝶果等。棕榈科的假槟榔、鱼尾葵、蒲葵、王棕和南洋杉、非洲桃花心木的栽植,更使南宁带上热带的色彩。还辟有人民公园、南湖公园、江滨公园和西郊动物园。市郊有青山、大王滩、伊岭岩、灵水、明秀园、昆仑关等旅游胜地。

    南宁市政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果。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十四平方公里发展到1983年的七十多平方公里,人口五十二万人。连郊区则从八十六平方公里扩展到一千七百多平方公里,人口八十六万人。1984年又划人邕宁、武鸣两个属县,面积达九千八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一十四万人。城内建筑物体态轻巧、色彩明朗,错落于终年苍翠的夹道林荫之中,使得市容格调清新,具有南国特色。

    现在,南宁至防城港的铁路接近修通,南宁至昆明的铁路也即将开工营建。南宁将成为新的交通枢纽,北海(含防城港)经济开放区的支援基地,西南几省物资外运的转运站之一。随着四化事业的发展,南宁将成为一座环境优美、富有民族特色、工农业欣欣向荣、具有高度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