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生命之谜(探索者物语)

生命*成功*奥秘探索卷 静心-21世纪非常成功心法(五)

    当早上的时候,它就是早上;当晚上的时候,它就是晚上,没有选择的问题。放弃选择,你就到处都是自由的,唯有在无选择当中才有自由。所以当你是年轻的,它是很美的;当你是一个小孩,它是很美的;当你是年老的,它是很美的;当你是垂死的,它也是很美的││因为你从来没有跟整体分开,你只是海洋中的一个波浪。

    海洋中的波浪可以开始认为它是一个个体,那么就会有问题。海洋中的波浪从来不认为它跟海洋是分开的,所以当海洋带领着她,她很愿意、很喜悦,并且跳着舞迎向那个方向。

    来自神秘家卡比儿的一首歌:

    「我跟我内在的爱人说话,我说:为何要那么匆忙?我们感觉到有某种心灵,它爱着小鸟、动物、和蚂蚁,或许是那个同样的心灵在你母亲的子宫里给你光。现在你完全像孤儿一样地走动,这合乎逻辑吗?真实的情况是:你自己离开了那个心灵,而决定单独进入黑暗。现在你纠缠在别人里面,而忘掉了你曾经一度知道的,那就是为什么你所作的每一件事都有奇怪的失败在里面。」

    当事情需要发生的时候,它们就会发生;当事情需要发生的时候,它们一定会发生。一切都进行得很好,你只要信任就好了。记住那个差别:神学家说:「相信神的观念。」神秘家说不必相信神的观念,只要感觉存在里的那个和谐。它不是一个观念,它不是一个相信,你可以感觉到它,它到处都在,它几乎是可以碰触到的。

    当你认为你跟存在合而为一,就会有放松,有一种突然的放开来会发生。你不需要抓住你自己,你可以放松,不需要保持紧张,因为没有你私人的目标要达成。你跟着神流动,神的目标就是你的目标,祂的命运就是你的命运。

    你没有私人的命运──私人的命运会带来难题。你在你自己的生活当中难道没有注意看过吗?一切你所做的都继续在失败。你仍然没有看到那个要点──你认为是你没有把事情做好,所以它失败了。因此你就再尝试另外一个计划,但是你又失败了。然后你认为是你的技术不够,所以你再去学技术,然后你又失败了。这时候你会认为:「整个世界都在反对我。」或者:「命运在跟我作对。」或者:「我是人们嫉妒下的牺牲品。」你一直在为你的失败找解释,但是你从来没有去了解失败的真正原因。

    卡比儿说:失败意味着「你减去神」。那是卡比儿的了解。失败等于你减去神,成功意味着你加上神,成功就是在神里面,跟神在一起。记住:当我说神,我并不是意味着坐在天堂某一个地方的一个人,而是指宇宙的心灵。感觉宇宙的心灵、道、或是弥漫着整个存在的法则──你是从它生出来的,有一天你将会回到它里面。

    峰相连与心想事成每一样事物都有成立与消失的周期。

    简言之,事物的生成与消失形成一个循环,往复不已。人的身体、情绪、思维、关系、事业、以致于灵魂所在的层次皆然。

    当事物存在的时候,享受并观察它的一切。因为它终将消失,进入往复不已的循环。

    也正因为这一切生生灭灭,我们不能执着于同一件事物的成,而不接纳它接下来递邅的相位。常常持盈的人必然是打开心胸接纳下一个”成”的人。

    许多的”成”,就像绵延的峰顶,峰峰相连,自然形成伟岸的气象。而不在波峰的相位,也就不重要了。

    能量的运作让下一个波的产生自然流畅,能量让人们有机会运作自由意志,选择停留在伟岸的气象中,我们称之为心想事成如何拥有融合感,却不属于这个世界?

    让我们来谈谈另一个例子:与某人生活在一起同时又保有独立性。拥有某份关系通常意味着你得牺牲某个部分或必须做些妥协。假设你并不想这么做?假设你很想和某人亲密,爱与被爱,却又无需妥协而只是做你自己;以此情况为例,你要如何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关系的本质才能回答上面这个问题。

    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其实是渴望实现你在童年时与母亲的某种关系。当你在四、五个月大的时候,你处在一种「共生式」的状态。那时你和母亲是融为一体的,你并没有一种「我是我」而「你是另一个人」的感觉。你只有一种美妙、愉悦、温暖及融为一体的无区分感。

    如果你思考一下你在关系中想要的是什么,通常会发现你很想跟另一个人亲近到不再有任何界分感的程度。你心中有一股非常强烈的欲望,想要融入另一个人之中。这甚至不再是两人是否相爱的问题,而是渴望存在的只有爱。那就像一座奇妙的金色池塘——如同阳光洒落在蜜糖上一般,一个金黄的子宫。你觉得安全,被保护,整个人都融化了。你的身体充满愉悦感;你的头脑活动完全不见了。因为我们在婴儿期跟母亲进入过这样的经验,所以深信若想再度拥有这种状态,我们必须和另一个人在一起。于是我们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人。其实我们真正想找到的只是那份融为一体、黄金般的温暖感。

    我们如何才能拥有此种状态而又不属于这个世界?首先我们必须了解,那种完全融为一体的状态,那份完全消融于一体感的愉悦状态就是我们的本体。你不需要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才能经验到它。你可以在独处时,与你的猫相处时,与你的地毯、汽车或另一个人在一起时,经验到这个本体。我们需要另一个人才能拥有这股黄金般的融合感,这样的信念往往是非常强烈的,「只要我能融化在你怀里,只要你还爱我,一切都会是美好的」。

    对大部分人而言,和另一个人在一起确实比较容易经验到融合状态。他们以为自己心中早已拥有的状态,必须靠别人才能感觉得到,其实他们要追寻的只是本体的某个面向罢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显然不意味着你应该放弃关系躲到山洞里或去北极和冰山融为一体。如果你真想这么做那也无妨;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重点。真正的重点是不论你做什么,不论你是否在一个关系中,都必须洞悉你的内心,去发现阻碍你经验那份融合感的东西是什么。不论你身处何处或与谁相伴都一样。

    对这种本体状态的渴望不但会影响到伴侣关系,也会使我们想拥有自己的小孩;人人都渴望和自己的孩子融合为一。有时当人们在寻找美景或这类的事物时,他们真正想要的乃是和周遭的一切融合,而他们却认为自己必须拥有一些条件,这件事才会发生。因此就探索内心那个黄金般本质而言,关系互动可说是一项严格的考验。

    我已举出了两个相互攸关的例子。第一个例子与独立、做自己及身分认同——本体的个人面向——的议题有关。另一个则涉及到关系,而且往往会带来自我独立与合一经验之间的冲突。这份合一经验常令你觉得正在失去你的身分。

    如果你察觉出你在世上的处境只是真实状态的一种扭曲反射,你就会发现真实的存在是什么了。你的事业、兴趣、关系都很重要,但只有当它们可以引导你深入理解自己时才有真正的重要性,否则它们都是无关紧要的。

    本体给你的考验,是为领会死亡没有一件事比发现「你是谁」更重要了。下面这则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白隐禅师被他的邻人赞誉为真正在清修的人。有位美丽的日本少女,她的父母拥有一间食品店,他们就住在这位大师的隔壁。没有任何预警地,女孩的父母突然发现女儿怀孕了。

    这件事令她的父母非常愤怒。女孩不肯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经过一番纠扰之后,她终于招出了白隐禅师的名字。女孩的父母怒气冲冲地去找禅师。禅师只是简单回答了一句:「真是如此吗?」

    孩子生下之后被带到白隐那儿。这时他已经身败名裂,可是内心却没有什么波动,反而很细心地照顾这个孩子。他从邻居那儿得到这个小婴儿需要的牛奶和其它东西。

    一年过后,这名年轻的母亲再也忍不住了。她把真相告诉了她的父母──孩子真正的父亲原来是一名在鱼市场工作的年轻人。女孩的父母立刻前往白隐禅师那儿请求宽恕,他们花了很长的时间道歉,并且想把孩子带回去。白隐禅师一切顺受,立刻把孩子还给了对方,然后简单地说了一句:「真是如此吗?」

    ──保罗.瑞普思(paulreps),《禅肉,禅骨》(zenflesh,zenbones),7-8页。

    对白隐禅师而言,事情一再起着变化。他的名声时好时坏。但这些事对他而言都没什么差别。这些事和真正的他都无关。真正的他从未改变过。发生在他周遭的事与他无干。他仍然是原来的他。

    你的本体是非常有智能,非常有心量的。它会丢给你一些冲突,让你有机会观察这个冲突,然后你才会认清必须弄清楚的事。你会在最恰当的时间、地点,碰到最恰当的人,然后激发出你的潜力及周遭人的潜力。如果你能真的试着去理解这些状况,就会对你的本体有所领会。这些状况并不是要为难你,如果你只看表面现象或视其为一种困境,你一定会很难过。如果你只从自我或某种身分的面向来看待它,你一定会感到痛苦,而且会延续这份痛苦。假设你能看见自己跌倒和受苦,是因为被路上的某些东西绊倒了,那么你就会认清障碍到底是什么。

    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事就是要看一看你带来的障碍是什么。我们要去除它们,分析它们,检视一下它们是来自于你的童年还是你的关系或是你目前的生活。从这些材料中我们会逐渐发现那块珍贵的金属——或藏在里面的宝石。

    你以为一旦解决了无法独立的问题,你就能独立自主,靠自己生活,赚很多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等等。这些都没错,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议题就是让你内在的某个东西得到发展,其它的事自然会毫不费力地发生。

    永恒的祝福整个宇宙的演进2005-09-1616:07举报帖子

    复制贴子

    加为精华单贴屏蔽帖子评价玄晟头衔:玄灵晟源等级:版主文章:7189积分:14096注册:2002-10-11第2楼世界是一个提供许多课程的大学因此我们现在正探讨的是「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我们这里的每个人都活在世间,而且做的事都跟别人一样:我们穿衣服、吃东西、上超市、拥有一份工作、做爱、争吵等等。虽然如此,我们这里的焦点却不大相同。我们并不认同那个会吃东西、买东西、工作等等的部分。我们要对眼前正在发生的事发展出一份觉察力,而不是一味地认同它;我们称这份能力为「留意觉察」或「不认同」。

    为了认识你自己,你必须发展出这份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事。你必须觉察你的内在和外在正在发生的事。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教室;所有的情况都是课程,好让你发展出你的某个面向或你本体的某个面向。世界就是一个提供许多课程的大学:有关性、工作、关系、独立和依赖等议题的课程。

    一点一滴地,我们会逐渐意识到生命中所有的冲突和障碍,而又不至于对这些事深信不疑。我们越是能留意觉察和不认同它们,就越是能看到真正的真相,就像看见岩石中金矿的矿脉一般。其实黄金就是矿石。若是能发展出这份留意觉察而又不认同的能力,它最终一定会引领我们体验到我们的本体。

    「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不只说明了自由人是什么情况;同时也说明了本体是什么。这是比较深刻的面向。然而这个生活在其中却又不属于它的世界到底是什么?这个世界是由众多事物所组成,不过我们能觉知到的世界主要是由思想、意像、情绪和知觉所组成。你对这个世界以及对自己的认识完全奠基于思想、意像、情绪和知觉。你还认识其它东西吗?从根本上来说,你所觉知到的世界最终还是归根于你对它的知觉、你对它的感受、你对它的印象以及你对它的想法。举例而言,一棵树只是一棵树,但对你而言它是什么呢?它是你心中一个意像,一份感觉,一种触感。如果你正坐在一张椅子上,你对这张椅子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那是你屁股底下的一种感觉,对不对?你心中有某种意像或概念,促使你以某种方式而非别种方式去坐,这就是你的世界。

    然而本体却是「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的。它既不是知觉、情绪,也不是念头活动,然而它却「活在世间」。它就像是岩石中的黄金。它并不是那块岩石,它埋在岩石里。本体就存在于知觉、情绪和心念活动里,但并非上述任何一样东西。宝石埋在大地中,但它们并非大地本身,它们是另一种东西。你内在的本体也是另一种东西,它既不是你的肌肉,也不是你的情绪或思想,然而它就埋藏于其中。你内在的本体如同岩石中的黄金、大地中的宝石一般。

    既然如此,你不妨进行一些探索或采矿活动以便发现到它。你可以探索自己的身体、情绪及心智活动去发现那个珍贵的东西。举例而言,你可以在身体上下功夫,发展出对身体的敏感度,这么做你也可能发现本体是什么。或许你可以探索一下你的情绪和知觉,直到你对它们发展出微细的辨识为止。你会看到你信以为真的情绪并不真是一种情绪。你会认清你的某种肉体知觉并不是一种生理上的感觉。虽然很接近,但并不真是一种生理上的感觉。本体象是身体上的某种东西,却又不属于身体。它就像是肉身的另一个次元,另一个向度。

    本体真正的本质,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因为本体一旦被发现,就会开始拓展,如同炼金一般越来越精纯,直到它臻于最根本的本质为止。本体真正的本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它是我的本质,也是你的本质,更是鸟儿、猫儿、树木、岩石及万物的本质。然而它既非岩石、猫、你的身体,亦非你我。它是这些事物的内在本性,有了它,这些事物才得以存在。这个本体的本质或万事万物的本质有时也被称为「神」。

    神,本质之中的本质,是无所不在的。它存在于肉体中、知觉中、思想中、有情物和无情物之中。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却又不是这些东西。它在它们之中但又不属于它们。因此「神」,「本质中的本质」是「存在于世间,却不属于尘世」的。这便是这句话最深的涵义。

    「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还有另一个重要面向。那就是我们必须认清本体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这涉及到认识和承认本体正在你心中运作,它是正在你心中运作的真实元素。本体一旦被发现和识出,很快就会拓展下去。识出它会使它茁壮。如果无法识出它,它就会维持在蛰伏状态。你一旦发现它,它就会开始成长。它是以光为燃料的。我们在这里所下的功夫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认清什么事能真的促进我们改变和成长。

    假设你已在你身上下了一两年功夫,你来到我们这个团体想要解决某些生命议题,而某些改变真的发生了。也许你的心打开了或者你变得更清明了,但是你可能会说,「喔,我的心会打开,是因为我遇到一个很棒的女人;她真是不可思议。我一见到她心就开了,从此以后就一直是敞开的。」

    这个例子显示出你并没有认清你真正下的功夫是什么;你把它推给了别的东西。你把功劳归给了错误的对象,而这么做就是在让你所下的功夫失效。你花了两年时间了解自己,结果你却说那没什么帮助。你认为你的开放、你心量的扩大和富足感都是因为遇到这个精采的女人。或者你可能会说,你的拙火激活是因为某人在你的尾骨部位做了一次很特殊的按摩。你完全忽略了过去五年以来你一直在对治各式各样的情绪问题。如果你没有下这份功夫,就算有人用砂纸磨你的尾骨,你也不会有任何感觉。

    也许某次你得了感冒,你却觉得你的心因此而打开;于是你就认定你的心是因为感冒而打开的。你归功于你的感冒,而非四年来所下的功夫。其实感冒很可能是一种对开放状态的抵制。生病通常都是在抗拒扩张的状态。

    如果你无法认清你下的功夫所带来的影响和价值,你就是在阻止自己继续用功下去,不让自己对真理有进一步的体认。

    辨识生命的微细变化拥有这份辨识力是很重要的,它不只会影响我们早先所提到的定位问题,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认清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影响力。如果你无法归功于正确的对象,你就是在否定那个能促使你成长——包括你的工作、你的能力、你的本质——的因素。我有许多朋友都曾体验过他们的本质,却并不了解那是什么,因为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否定了他们在自己身上所下的功夫。每当他们参加一个课程,一种新的灵修训练或别种的自我探索方式,他们就在否定他们已经学会的东西。他们把自己的体认和自己已获得的珍贵之物拋弃了。于是他们又得从头开始。我比较幸运;我没有否定任何东西。每当我学习一样新东西时,我立刻就领会了我从早先的经验中所学到的东西。我发现这样的态度会带来十分不同的结果。

    有时你很难辨认是什么东西促成了你生命中的领悟和清晰的认识。但如果你能辨别出是什么东西带来功效,你就会越来越贴近你的本体,因为只有本体才能造成这样的效果。反之,如果你将成长归功于外来事物,那你不但是判断错误,同时也会减缓或停止成长。那就等于在对你的本体说:「你是不重要的。」这其实是对本体的一种攻讦。否定你的本体乃是你的自我或超我的一种活动。

    根据我的观察,人们通常无法认清正在发生的事或正在运作的力量是什么,因为他们心中有一股抗拒力,阻止他们看到和经验到「本体」。这不但是一种判断上的错误,背后还有一股强而有力的动机,一种超我的自保机制。此外,你根本无法从周遭世界获得任何支持或引领,别人无法认清真正造成你改变的力量是什么,因为他们也不想认清自己心中那股力量。他们不想看见真相,所以他们也不想认出你心中的本体。在我自己的经验里,认清什么东西为我带来进展是很重要的事。「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可以延伸至看见我们所做所为中真正的肇因和驱力。你们有没有任何的问题或意见?。

    学生:某些人的本体是否比别人的本体更能发挥作用,即使他们无法完全意识到它?

    阿玛斯:是的,确实有这种情况。葛吉夫称这种人为「愚蠢的圣人」,意思是他毫无所知地存在着。

    学生:人们会被他们吸引,是否因为那些人也想拥有这份品质。

    阿玛斯:当然。有时人们能毫不费力地成长和发展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没有被过度压制。

    学生:或许他们的本体因某种意外或某种才华而比别人明显。

    阿玛斯:本体跟才华无关。一个人很可能非常有才华,可是却全然认同了他们的人格。我早先已经说过,本体是「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的,才华却属于世间的一部分。本体可以使各种才华的潜能臻于成熟,但聪慧与否,是否具有创造力,都跟本体无关。

    待续(摘自钻石途径)

    永恒的祝福整个宇宙的演进2005-09-1616:08举报帖子

    删除单贴复制贴子

    加为精华单贴屏蔽帖子评价玄晟头衔:玄灵晟源等级:版主文章:7189积分:14096注册:2002-10-11第3楼第一章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有句苏菲谚语是这么说的,「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这句话具有多重的意义。根据你自己的状况、发展及理解力,你对这句话的意义会有不同的解释。「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其实是个定位问题。我将会探讨到这句话的意义,以便你对我们所做的事有更清楚的了解。

    婴儿刚诞生时,他的生命型态可以说是一种纯然存在或是全然活在本体中。当然,其本体和充分发展或证悟的成人是不同的。那是一种无区分性的浑然一体的婴儿本体。这个初生儿一旦开始成长,他的人格就会藉由与环境,尤其是跟父母的互动而逐渐发展。因为大部分父母认同的都是他们的人格而非本体,所以他们无法认出或鼓励孩子活在本体中。几年后,本体逐渐被遗忘,于是人格便取代本体。本体被不同身分所取代。孩子认同的是父母之中的一个或是此种经验彼种经验以及各种攸关他自己的概念。这些身分、经验和概念变得越来越坚固,因而逐渐形成人格。孩子长大成人后,自然而然地相信这个人格结构就是真正的自我。

    一开始,本体已经存在,而现在它还在那里。虽然你看不见它,认不出它,甚至以许多方式拒绝了它、伤害了它,但是它仍然存在着。为了自保,它只好藏身于地下,而掩盖于其上的便是人格。

    拥有人格并不是坏事。你必须拥有它。缺少了它,你根本无法生存。但如果你错把人格当成真正身分,你就是在扭曲事实,因为你并不是你的人格。人格是由过去的经验、理想、概念及身分所组成。不过你还是可以发展出真正的个人性——个人性的本体——它和掩盖在本体之上的人格是截然不同的。然而这份潜力通常会被我们所谓的自我以及习得的身分感所接管。

    一个人若是因认同、概念或过去经验而深信他就是他的自我,那么他就可以被称为「属于这个世界,但不活在世间」。他无法察觉真正的身分其实是他的本体。这是很难理解的一件事,除非我们偶尔能觉知到自己的本体。

    于是,自我或自我认同便取代了我们的真实身分,而人格则取代了本体。人格是一个冒牌货。对本体或人格而言,世界都是相同的那一个,但是它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属于世界,但不活在世间」的人,他定位的方向一定是人格而非本体。

    始终记住自己只是另一个东西的反射让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认同你的人格为什么扭曲了事实并会造成痛苦。让我们来谈谈想要证明自己是独立的、强壮的、成功的、有地位的这个议题。这是人们最在意、最关心的题目,几乎每个人都会设定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源自于本体,也可能源自于人格,其中的差异非常巨大。

    立足于世上和独立自主意味着建立起本体的个人面向,然而这其实是一份内在成就,也是一份很深的想要实现自己的欲望。活出真正的你意味着摆脱过往建构出的所有错误身分;这和你在世上的行事、你在世上做了什么,或许能显示出你是谁,但它无法为你定义。你一旦活出个人性的本体,也就是你真正的身分,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定位于本体的。你通常会认为你选择的职业——园丁、物理学家、母亲——会带给你一个真实身分,然而这意味着你认同的只是世俗的那个部分,这也意味着实相被扭曲了。

    通常当一个人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下功夫时,往往无法区分什么样的选择是由人格驱动,什么样的选择是由本体驱动。她可能以为选择做此事而非彼事,比较能帮助她活出自己,但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楚的指导原则。此人不但缺乏指导原则,而且基于自我认同,她相信她的人格驱动她去做的事,并非常猛烈地捍卫这些事。「这就是我。我就是这样子。这是对我最有利的事。」每当你质疑她对未来的计划或她对自己所抱持的概念,她就会觉得受威胁。即使稍微质疑这些心智建构,都意味着你可能会摧毁她所有的信念。

    在钻石途径里,我们认为人格寻求自主和身分的驱力其实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反射;它真正想要的乃是本体的某个面向——我们称为个人性的本体。在某些苏菲典故中称为「公主的珍宝」或「无价之宝」。有许多故事都谈到这位公主——个人性的本体——如何从监狱中解脱出来。当然,监狱在这里指的就是我们的人格,在别的故事里,追求此珍宝则代表着对个人性本体的追寻。

    你要如何将「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应用在上述情况里?「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意味着你还继续做正在做的事。继续当你的物理学家、园丁或母亲,但你始终得记得这只是你另一个东西的反射,而你最深的渴望就是实现你的那个部分。因此,你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去了解你的那个部分并实现它。如果你以这种方式生活,那么你虽然活在世间,动机却大不相同。你不再属于这个世界。你人生的目的不只是做个物理学家、园丁或母亲。你真正的目的是发现那珍宝,你那个人性的本体。如果你是一名物理学家,你可能连连得奖;如果你是一名律师,你可能成为州检察官。但你如果无法找到那个珍宝,你还是不觉得满足,你仍然想做更多的事,尝试更多经验,证明自己更有能力。你可能把一生都花在追求更大、更美好的结果。

    请不要误解我现在所说的话。我指的不是你不能追求目前正在追求的东西;也不是说你必须坐在家里一心只想着这个珍宝。我说的是无论你做什么都只是在扭曲那个真实的东西,你必须将目标定位于本体的方向,真的把这个人性的本体实现出来。因为你的人格即是真实之物的扭曲,所以它也可能指出那真实之物。借着对它的理解,你会开始认清反映在你心中的真相。

    那句古谚语并不是要你「不属于这个世界」;它指的是「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活在世间意味着你确实在这个世间生活,而不是跑到山上冥想或住进寺庙。你的人生就是一场历险,无论你在世上做什么都不是终点,而是将矿石熔成纯金的一场严酷考验。一旦认清自己便是个人性的本体,那时你做什么就不再那么重要,你会选择能拓展及加强真我的工作。除非你已证悟最重要的那个部分,否则你不可能拥有持续不断的满足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它的地位。热情似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