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生命之谜(探索者物语)

现代生命科学真知探索卷 神奇的激光

    -    蔡伟东-

    作为现代哲学思想体系的三驾马车,马克思主义、达尔文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分强调了爱与性爱的重要意义。原旨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共妻、共产共妻。马克思提出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当年曾经相当深刻地探讨过男女关系,并描绘给过马克思主义爱情观框构,而且还把他和燕妮之间的爱情关系给炫耀了一番。达尔文在其《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中首证明了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而证据的中心与重心正是性,即人类的性选择方式与其它动物的性选择方式之间的对比。弗洛伊德哲学则更是有关于性与人性的哲学。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男女关系。

    人的本质是性、是爱。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缺陷根源在于五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充分地强调了资本价值和生产劳动,但却忽视了人类内部人际心理和社会心理的重要功用,忽视偏见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全貌。第二、马克思主义是社会政治哲学,从而忽视了社会个体,忽视了人们作为个体的存在和差异;马克思主义偏离了纯哲学轨向既由此僵化了自身的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是科幻哲学,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勾勒了一个人类共产主义未来美好图景,然但为众所周知,任何科幻事物在于未来的实现都将有其新的修饰和填充。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在达尔文哲学和弗洛伊德哲学之前,马克思及恩格斯在当年未有能捕捉到足够多社会思想效价。第五、马克思主义是欧洲哲学,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的注解缺乏传统和超越,马克思主义缺乏对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俄罗斯文明等的认识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大大扭转马克思共产主义国际运动的方向。列宁重新诠解及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概念;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歪曲。邓小平就中国国情实际而也重新解释过了什么叫社会主义,但邓小平却并不能重新解释什么叫共产主义。

    爱创造了人。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当也有着它严重的缺陷。全球很多科学家包括生物学家已经很深地认识到了这种缺陷的存在,只是人们并不能够轻易解决弥补这个缺陷。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思想,这种思想曾经为种族主义势力的崛起、为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提供过理论依据。达尔文主义认为,生物因为竞争而进化;但是,正如我们所必须辨证考虑的是,竞争并不是绝对的,在竞争力的另一面,有着凝聚力的存在,——如民族凝聚力。凝聚力确保了生机勃勃的地球生物圈的秩序和和谐。这种凝聚力,在人类,我们称之为爱怜;在生物界,我们称之为协同。生物协同主要是生物种内协同、然后是生物种间协同。

    在中国高中生物教科书里面,教育学家拿达尔文主义反证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使之成为谬误。由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生物学科发展的划时代意义和新达尔文主义在内容上的不断丰富,早先出现的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似乎逐渐地蜕变成为了一则无谓的童话故事。但我们又不得不发现,生物进化中的很多现象却恰恰需要而且完全可以用后者来解释。比如人类正变得一代比一代聪明。再而且,在长颈鹿问题,拉马克理论未必不可以代替达尔文理论作解释,但若为在长臂猿问题上,达尔文理论却完全不能代替拉马克理论作解释。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生物系统中正有一种潜在而庞大的力量在不断地支持着拉马克。我们应该相信,如果我们把这样两种生物进化理论一起与生物种内协同现象充分地结合起来,那我们或将能够更加准确把握好这两种理论的生物学意义及人类学意义。

    生物种内协同广泛存在、及具有多种态势。在人类内部,作为单体的人与人之间保持着协同关系。在多细胞生物体,作为单体的细胞与细胞之间保持着协同关系。在单细胞内环境,作为单体的各功能性有机形态之间保持着协同关系。没有协同,各单体就很难生存;有了协同,各单体就会在整关系体中保持有对外部自然的相当优势。协同不是简单的竞争,也带不来简单的选择,它有一套不同寻常的规则;这些规则可以更多地结合对人类社会的考察而综括如下:

    1.整体由多个单体组成,单体不得能离开整体,但可以相对独立。

    2.整体内各单体存在竞争,但整体内强大的内部关系又决定了它们更多地共存共处。

    3.单体既可以偶尔强烈变异,又可以经常因分工而发生角色偏差。

    4.单体的变化可以对其它单体发生影响,即开放的,但也主要有可以是封闭的。

    5.单体的开放式变化对其它单体的影响不是完全地,而是程度地;其程度与单体之间的距离远近有关,俞远俞弱。

    6.单体之间的这些影响会因整体的发展而逐渐消淡。

    7.如果单体的开放式变化能够持续,那它对外的影响也就能够持久;而且,发生变化的单体越多,变化越集中,其影响力度也就越深刻。

    8.单体的封闭式变化可以完整地通过亲子代延续而发生下传,且如果变化是良性的,则它的后代就有可能会越来越多。

    9.在多细胞生物体中,某些细胞的过分的良性型裂殖会导致整体水平上局部的明显变化,甚至会彻底打破细胞之间的制平衡机制和传统关系,从而导致恶性肿瘤。

    10.如果多细胞生物体中生殖细胞发生了主观性的变化,那由它培育而出的新多细胞生物体就会以基因或亚基因水平、显性或隐性方式表现出与亲代的明显不同;此即为突变。

    11.即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生殖细胞没有任何主观性变化,它也会接受其它细胞的开放式变化所带来的客观而综合的影响,并通过培育过程使之表达到新生体上;此即为遗传;——这种影响一般不会造成亲子代间的重大差异。

    12.协同关系的终极体现是整体机制和建立在一定载体基础上并代权整体机制着的整体意志。

    13.细胞的意志载体是胞核,人的意志载体是大脑。

    14.对多细胞生物而言,整体机制越健全,整体意志越有力,那么,整体的活性与生存能力、整体内各细胞对自然的优势、细胞之间的分工程度也就越大高;但是,整体机制一旦被隔离,单个的细胞反而会更多地面临死亡。

    15.单体行为与单体变异是中性的,但总体上服务于整体意志。

    16.整体意志对单体行为的控制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途径主要是组织关系,并非直指某单体;如果整体意志失去了对单体的控制,那单体之间尚可以继续启用整体机制。

    17.位于整体之内、单体之间的物质与信息资料,依照分工角色的不同对单体做组织比例配给,而这种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人类社会是一个协同体系,组成它的基元单体是个人,即个人间际基础上的种内协同。

    猴子或人是一个协同体系,组成它的基元单体是细胞,即细胞间际基础上的种内协同。

    协同规则首先肯定了单体的变异、遗传和选择,即肯定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生物进化论。

    协同规则将认为,——学习过程首先影响脑细胞,促进脑细胞发生变化,使脑细胞接受知识,然后才通过细胞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地、零碎地、而非完全地以某种方式将所学的东西转达生殖细胞,进而通过生殖细胞的培育阶段和新生体的幼态持续阶段与文化教育阶段使之表达出来,于是人能够一代比一代聪明。一般地,数学家的子女将更容易学会数学知识,化学家的子女将更容易学会化学知识。

    协同规则认为,一方面,作为成体的长颈鹿存在有物竞天择问题,另一方面,长颈鹿锻炼伸长脖颈使得脖颈细胞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了长颈鹿的生殖细胞,从而能够生衍出脖颈更长些的子代长颈鹿。

    协同规则既支持达尔文理论,也支持拉马克理论;两种理论并不矛盾。两种理论似乎矛盾的根源在于,虽然达尔文和拉马克一样地以整体论来探讨多细胞生物的进化,但达尔文进化论中遗传与变异部分的根本落脚点却不是整体而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亲子代延续和亲子代间发生遗传与变异的基根载体,是达尔文自然选择观所能够选择到的最实质性东西。

    因而,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深虑,我们便会发现,拉马克理论、达尔文理论、及1968年木村资生(日本)提出的中性突变漂变学说在历史上一而再的批判否定,都实质上是由对单体中性变异与遗传的考察而得出得结论来试图否定整体意志及其机制。拉马克的是多细胞生物体层次,达尔文的是细胞层次,木村资生的是细胞内功能性有机形态层次;在它们之间,单个细胞(包括生殖细胞)的变异随机性与整个多细胞生物体的意志选择并不矛盾,胞内功能性有机形态(包括dna)的变异随机性与整个细胞的意志选择并不矛盾。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规范的主要是多细胞生物界。

    当生物进化不在这个界限之内时,我们需要换以新的理论之工具、方式和角度。

    如果我们更加深刻地挖掘对协同规则的想象力,我们又将可以看到如下规律:

    1.胞内有机形态(包括dna、叶绿体、线粒体)的中性行为不是绝对的,它们需要服务于细胞意志;而同时,胞内功能性有机形态与它们内在的更低一层次的东西、即各种无机与有机小分子也必然发生有紧密联系,从而促成自身机制与自身意志的实现。

    2.人类社会的变迁规律是生物协同主义(生物共产主义);除协同范畴不同之外,人与细胞没有区别,人际间质(面包、语言、电脑和舞厅等)与细胞间质也没有没有区别。

    3.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生物在目前是植态的而不是动态的,它还不能驾驶地球在太阳系中随意遨游;如果把这一现象运用到传统生物进化中去,那么,亚里士多德曾提到的“从植物到动物”也许未必不是一种事实规律。单个细胞,首先是一种植态的拥有细胞膜的,然后才能突破细胞膜,成为一种动态细胞,进而在动态细胞基础上分别呈现有多细胞植物和多细胞动物。以细胞为中界点,无机与有机小分子-→细胞-→人类社会的地球生物进化过程正是一种动态-→植态、动态-→植态的进化过程。

    4.和人类及其社会的产生背景(第四纪冰川期、严寒)一样,原始无机与有机小分子-→胞内功能性有机形态-→细胞-→多细胞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的每一次协同形态跃变,都肯定有强大的自然背景,而新一形态形成之后,也必然首先是对这一背景历史的积极反叛,从而抬升生物协同在生物界的广泛意义。

    5.假若生物协同形态进化的植态-→动态-→植态-→动态-→植态进化是主体规律,而冷热又是背景根源,那么,生物进化历程就当可然是:

    第1.0期,冷期。火山口和闪电中的各种原子与分子在遇冷时发生协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原始无机与有机小分子,然后凝固。

    第1.1期,热期。凝固的原始无机与有机小分子遇热活化,发生一定反应,进而形成简单酶,然后在酶的作用下,有机分子不断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演变。

    第2.0期,冷期。各种各样的分子(无机分子、有机分子、酶分子)及原子为了给自身积累更多的能量,发生协同,产生叶绿体。

    第2.1期,热期。由于叶绿体接受了更多的能量,造成地球上六碳糖等能量物质的大量积累,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叶绿体演变成为线粒体。

    第3.0期,冷期。多个叶绿体和多个线粒体发生协同,产生细胞和细胞膜,然后,在胞内产生dna和胞核。

    第3.1期,热期。由于地球上植态细胞所积累的能量物质越来越多,部分植态细胞突破细胞膜,广泛地吸收其它细胞所积累的能量,变成动态细胞。

    第4.0期,冷期。多个细胞发生凝聚,产生多细胞植物。

    第4.1期,热期。多细胞动物从多细胞植物中脱离出来。

    第5.0期,冷期。猿人为抗拒严寒和增强群体凝聚力,采措了广泛的性行为。

    第5.07期,今天。人正自我解放并不断探讨共产主义。

    第7.2期,未来。人类遍及银河系。

    地球生命(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人类社会)现象大约主要与地球的温度冷热环境有关。

    爱创造了生物界。

    爱创造了物理宇宙。

    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协同,本身就包涵着竞争;不管我们的社会世界存在多么大的竞争,不管物体运动会在某些地方处出现熵值上多么大的增变,宇宙总会创制出一种特殊的东西、生命、然后以生命的协同来达到万物关系间的稳态制平衡。这种制平衡也许还会有一天被某些主观的或客观的因素所破坏,但机制的失衡从来都意味着更高形态的生命的出现。虽然这新的制衡并不能妨碍其内部低等层次或其它角度生命体的发生和演进,虽然制平衡规律并不能让我们断言太阳系就是一个生物或整宇宙就是一个生物,但它们如是真实得证。万物是和谐的,宇宙是完美的。

    反过来,我们不过是人,而生命也不过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太阳系与质子质量的乘积平方根67.5千克刚好是我们人的平均体重,这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我们还只是物理世界的一个模型。人可以战胜自然,但并不能、同时无必要绝对战胜自然。人首先要做的并不是去体现对自然的力量,而是应按照生物的协同进化规律及物质的运动规律以促成共产主义社会和其社会整体意志的产生。把人放在社会中,人才真正地有力量,人才可能真正地幸福。

    上帝与我们永远同在。

    爱与我们永远同在。

    生命概念是多角度的,生物同源理论只具有相对意义。

    我们广义上可以将任何一个协同着的及代谢着的物质集合看称为生命。

    生物种内协同即是生物共产(协同)主义。

    人类内部的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协同即是人类共产主义。

    在人类内部协同关系的轴心,是爱,是性爱。

    爱与性爱创造了人。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人的进化过程》和《蒙昧时代》中相当详细而系统地阐明了人的产生与人的进化,特别是人类刚刚产生之后在蒙昧时代的进化。恩格斯非常深刻地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和自然一起成就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从根本上“完成了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在恩格斯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劳动指能够创造并实际利用工具。

    但是,劳动从何而来?

    人类自持以为高等于普通动物界的另一要素是人类的智慧。

    但是,智慧从何而来?

    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以上两个问题:

    劳动从性而来,

    智慧从爱而来。

    考察哺乳动物-→灵长目-→人类的生物进化历史,我们首先可以看到人类产生源起于地质第四纪的冰川时期,当时极其严寒的气候成就了包括人类起源在内的诸多生物进化。但是,根据现代生物学理论,任何自然因素造成的传统的多细胞生物进化,都仅仅是特定生物种类生存方式或生殖方式的改变,都根本无法产生像人类这样的智慧体系和社会系统。因而,人类的产生、或者更准确接近地说、恩格斯理论中劳动与语言的产生,不可能简单地归之于自然选择因素的作用;人之所以能够首先半直立行走并然后从爬行方式中完全解脱而站立直走起来,就肯定有一种积极的内在基础因素的允可和推动,而这一因素在猿人转变过程中的强弱程度,还会直接地关系到猿人群体系统的大小并继而关系到猿人究竟分化为猿还是分化为人。

    它,是性也!!

    根据现代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与人同期出现的灵长目的其它动物和非灵长目的其它哺乳动物都普遍地显示着雄性个体活跃的性能力,而人类女性体内少量但关键的雄性激素则与女子经常状态的性欲望有很大关联。

    因而,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推测人类的起源历程为:

    1.气候严寒,地球生物圈遭到破坏,非变血之哺乳动物不断地接受到清洗,少数哺乳动物在自然选择中得以幸存并实现物种延续。

    2.哺乳动物雌雄两性有关于新陈代谢的体质差异在寒冷气候条件景况下导致雄性比雌性更多地夭折,雄性个体被迫以活跃性能力为方向不断地发生有变异与选择,从而把更多的力量付诸两性交媾配才能完成的物种延续,进而普遍地接受雌性个体在群体组织关系上的支配和在物质生活资料包括食物上的供应,就此一起进入母系(母系社会)时代。

    3.灵长目中以猿人为代表的部分动物,积极地采用了面对面的性交方式。面交不但直接地从体质角度激发这些动物半直立能力的实现,还相当地激活着雌性的性欲望和雌雄之间进行原始语言信息交流的环境氛围,与此同时,以同种动物紧密团结而又不断扩大着的群体系统为基础,单个动物的创新技术越来越多地以几乎是群体内个体数为倍数向整个系统进行传播和增殖,进而随着创新成果的有机积累而产生原始智慧。

    4.由于一系列细微因素的作用,人类的祖先率先尝试了所谓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劳动并后来学会了用火。这使得人类祖先对其它动物和对自然环境的优势迅速地跃迁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水平。然后,随着更多地食用经火烧熟的食物,随着女性性欲望的全面激活和男性性比值的基本恢复平衡,随着严寒气候的逐渐消退和男子劳动创新优势在群体系统中的广泛表达,母系(母系社会)时代一步步地转上了这一直到人类启用人种新繁衍方式之后才会完全终止的父系(父系社会)时代。

    因此,所谓劳动的由来,只是哺乳动物在其性交方式进化到面对面方式之后的一种必然的进化结果。其它动物,如猪、马、牛、羊、狗,是雄面雌背的授受交媾配。但灵长目动物却是雌雄面对面交媾配,而这种性交媾方式不但具有授受关系,更具有交互关系。面交促发了体质角度上动物前肢(上肢)的解放,促发了人类祖先的双手的解放,从而使得直站立行走成为可能,使得制造工具与利用工具成为可能。

    因此,所谓智慧的由来,只是哺乳动物在其性能力得到不断活跃之后的一种广泛对创新的学习。创新一些技术,然后学习这些技术,学习比创新更为快捷。爱与性爱维持了古猿人的群体系统,而这个系统决定了某一个体的创新所得能够得到更多其它个体的学习。特定生群体内的不断创新与不断学习即正是智慧;群体越大,则可得以来为学习的创新就会越多,智慧就会越明显。

    性创造了人。

    性使得更多人发生有关系凝聚集结在一起而成为社会系统。

    人的产生前提是人类社会及其原始群体系统的产生。

    人的产生需要而且确也拥达了如下三个条件要素:

    1.活跃的性能力和面交的性方式。

    2.四肢爬行;这确保双手解放为可能。

    3.大脑容量;这确保是创新和学习的体质能力基础。

    性在人类产生中的进化过程大约是——在第四纪冰川恶劣而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在中部非洲和拉丁美洲赤道附近稍微温暖些的地方,哺乳灵长目动物群居在洞穴中,初步形成社会群体系统。为了抵御寒冷,性活动开始成为自然选择要素。性活跃的动物更能抵御寒冷,性活跃的动物群体系统则在自然选择中得到保留和繁衍。与此同时,由于雄性动物个体比雌性动物个体有更少的皮下脂肪来贮存能量和防止热量的散失,雄性动物更多地在寒冷中死去,雄性和雌性之间的性比例发生了失衡和畸化。在这种情况下,雄性个体的性能力成为了自然选择要素的重心,雄性个体的可持续的性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加强和飞快的进化。雄性个体成为了雌性个体在发情时选择交配攻击的对象,雌性个体在食物上补给雄性个体,于是人类祖先开始进入母系时代。后来,由于火的运用,洞穴群体抵御自然寒冷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都已不再轻易被冻死,雄性和雌性之间的性比例逐渐回复,雄性方面由于性能力过剩而反过来追求交配攻击雌性,于是人类祖先继而进入父系时代。

    男人性欲的增变主要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女人性欲的增变主要是一种性选择(达尔文语)的结果、即男人对女人的性选择。在人类社会进入父系时代之初,男人的性欲远远地大于女人的性欲,一如种猪(狼猪)的性欲远远地大于母猪的性欲。母猪只有在需要怀孕之即才有性的欲望,种猪却几乎时刻需要及能够进行性的交配。自然气候环境的好转与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男人和女人都不再轻易夭折,男女之间人口比例出现持平,于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来自女性社会的性交倾向远远地低于来自男性社会的性交倾向,男人间不得不疯狂争夺交配女人。一个男人的性欲完全实现将需要有多个女人的性欲交付配合,于是那些有权势的和有钱财的男人广泛地娶妻纳妾,继而形成为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多数男人窝囊没权没钱没妻没妾,所以只能偶尔逛逛妓院。而此时对于女人来讲,性更加成为了一种劳动、成为了一种自身发展方式。女人躺在床板上仰面耐受来自男性的攻击和折磨,女人如此容忍男人以图确保达到不让男人在别处寻花问柳、或者达到使让男人为嫖妓而付费。男人间为了争夺交配女人从而加促了男人在社会价值能力上的进化(及分化),女人间为了迎合交配男人从而加促了女人在性上的进化(及合化)。女人承担了远远超越她们自身欲望的性活动(劳动),然后在用进废退规则(拉马克语)的作用下,女人的性欲得到增变。

    在到人类性完全解放及血统完全解放之前,在用进废退规则的作用下,男人的性欲仍然继续增变,女人的性欲则却以更快的速度增变、直至最终赶上男人。男人对女人首先做性选择,女人对男人同样做性选择,而因历史基础的不同,性选择对于男人和对于女人分别有着不同的作用效果。男人的性冲动饱含了生殖活力、即每每分泌精子,但这种活力每每次将下降。女人的性冲动超脱了她们月经的发生,女人的生殖活力独立而存并免受影响在性选择之外,女人的生殖活力受到亲子代关系问题(包括所谓代沟问题)影响而呈下降趋势。男人的性欲大于女人的性欲,所以男人性格偏颇。女人的性欲低于男人的性欲,所以女人性格偏狭。人的性欲规定了人的社会活动能力及劳动能力,在人类性欲增变过程中,男性由于性欲增变较慢及其更多实现而变得性格温和,女性由于性欲最多实现及其增变较快而变得性格开朗。

    弗洛伊德曾经论断认为,温柔是被压抑的性爱(sex)、即女人的温柔是女人的被压抑的性爱(sex)。但事实上,女人的温柔正是因为女人在性上遭受到太多攻击和征服从而难以耐受而又无可奈何,并非因为女人在性上遭受到压抑和煎熬,女人缺乏足够的性欲用来交流应付男人。相反,是男人的性爱(sex)受到了压抑。当男人在女人身上无法完全释泄自己的欲望,他们首先借用暴力然后借用香烟来释缓自己的欲望。暴力有助于男人从体质上战胜对手,香烟有助于男人从脑质上战胜对手,从而最终更多夺获女人。女人讨厌男人抽烟,因为香烟将释解掉男人在性上对她们的能力。女人诚恐男人施暴,因为暴力将释放出男人在性上对她们的折磨。当局部暴力演变成为社会战争,当妻室仍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美国影片《心之全蚀》(狄卡比奥主演)给我们演绎了一场男同性恋悲剧。当社会动荡随时能够吞噬自己,当男人的暴力仍在逐日逐夜地继续,香港影片《自梳》(杨采妮主演)给我们演绎了一场女同性恋悲剧。唯一夫一妻是文明的婚姻,唯一男一女是文明的爱情,但却是矛盾依旧存在无拦。

    火对于人类远古文明的根本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取暖御寒然后才在于烧烤食物,而且烧烤食物也首先是解冻食物然后才是热熟事物。

    寒冷的气候是人类文明得以产生的根本动因,也是人类内在文明矛盾的根本源起。因为气候寒冷,所以人类及其文明的产生是一种必然。也许正是猿猴,也许或是哺乳灵长目中的其它动物种,但最终都将会有这样一种文明在地球上得到产生。气候的变迁导致了性的进化,而性的进化规定了文明的进化。

    爱与性爱创造了人类。

    爱与性爱创造了人类社会。

    爱与性爱创造了人类地球文明。

    在中语文系统,性具有着根基、先质、元灵、本源等涵义。

    性最初的而且迄今依然相当重要的功用在于生殖繁衍及其血统。

    人类起源是群体的、协同的、关系的并以性为中心的起源,人类社会的产生标志了继单细胞形态、多细胞生物体形态之后又一全新的生物协同形态物种的出现。人类在个体水平上将拥有以下几种属性特征:——

    1.自然属性与动物属性。人首先是自然物然后是动物,人要和几乎所有的多细胞动物同样保持一定的共性。

    2.自我属性。人是温血动物的这一点,在第四纪冰川期给我们的祖先带来过有灾难,然但它充分地说明了人有着一个远远地扬弃变温历史、非常封闭、非常自主、更加强调个体中心主义、同时也相当地适应于外界环境的有机系统,它总体上是有益的和健康的。

    3.性属性。人的性属性包括四层涵义并注重于第四层涵义:人是两性分化的动物;人曾经全部地、现也仍然基本上依靠性爱来实现人种延续;人是雌雄(男女)间实行面对面交配的猿人进化物;人已经因为性而成为人,也必然永远利用性来维持社会。

    4.社会属性。人类的产生前提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自我属性和人的性属性相互作用下后的必然存在物;社会关系的本质核心是男女关系,社会属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自我属性对社会成员人格独立特征的保护。

    5.矛盾与发展属性。有矛盾才有发展;人的矛盾来自于第四纪冰川期外在客观天寒因素的作用并永远驻留于人体之内,人的矛盾与发展属性和上面的几种属性存在有紧密联系;与此同时,人的内在矛盾必然逐步地打乱人体内在有机系统,攻击用于协调人体有机活动的神经中枢,使人成为体质越发贫乏、不得不主观能动地面对社会的真正的人,进而造成器官非专门化和欲望不断无限扩张。

    人类各成员共同地生产生活在一起,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种共产(共生)主义,是一种存在共产(共生)主义。人类共产(共生)主义是一种生物进化规则体现,是生物协同、种内协同,是生物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以生物协同规则而进化。人类社会由亿万个个人组成,一如每个人或每棵树木由亿万个细胞组成;人类地球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种)生物。但人类地球社会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直到未来某一天才最终完善的生物,因此人类共产主义又是一种未来共产主义、即马克思共产主义。

    性是人的一种欲望。由于性同时又是二人间的关系凝聚,所以它将建构这个社会全部的凝聚力并表现为家庭模型,然后,按照人体器官系统的用进废退规则,随着人性的历史延续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的性欲世界总和和社会凝聚力还会相应地膨胀和增大。

    但是,人的自我属性是时刻存在着的比性属性更加根本和原始的属性,这必然导致人类父系原始社会后期社会竞争力的产生和它产生之后不断更加强硬的增变姿态,进而导致人类家庭模型不但不会扩大反而会不断萎缩,甚至在家庭模式的极限(即男女二人家庭)之后还要一定程度地反过来抑制人类性欲世界总和的膨胀。

    家庭是社会凝聚力与社会竞争力在力量对比上最最重要的形式体现,家庭模型在历史演进上的基本轮廓是社会家庭(氏族社会和奴隶制庄园)、血统家庭(封建家族和现代三口以上家庭)和自然家庭(男女二人在婚或非婚家庭);人类家庭模型的未来是一个性自由解放过程。

    然但我们也还必须看到的是,人的自我属性和人类的社会竞争力不可能扼杀掉性属性和社会凝聚力,人们挣脱家庭的束缚并不是为了回归纯粹的自然,而是为了从一个不自由的地方融向在物质和文化上都更加自由、宽绰、丰富和繁荣的社会,人类的无限未来必须得建构一个有关于性属性与自我属性、社会凝聚力与社会竞争力之间的稳态制衡;而且,无论是不自由的社会家庭,还是社会化的自然家庭,都充分地说明了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这样一种全新生物协同形态的组成单元和基本件构,人将必须考虑、面对和关注这个社会,并因为如此的关注而使自己的性欲望伴随器官非专门化进程分别向自我属性和社会属性共两个方面渗透。

    这两个方面的渗透后产物分别是泛性欲望(弗洛伊德语)和社会欲望。它们组成了一个相当严格的内外有机统一体。同时,就后者而言,又首先是物质欲望、然后是意志欲望。

    意志欲望不但以人脑为生理体质基础而实现着与相对应泛性欲望的内外绝对统一,而且还是人类智慧发生机制所必然决定下的终极社会欲望。尽管意志欲望完全取代物质欲望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但人们在物质欲望主体时代到意志欲望主体时代的转变时期(同时也是凝聚力主体时代向竞争力主体时代、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局域自然共产主义向人类全球社会共产主义的转变期)所提出的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思想,已经实质地反映了后一时代的必然到来和正在到来;诸多实践事实证明,人们今天在生活上的美好或痛苦,正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意念而非财富。

    所谓器官非专门化,生物学词汇,即性器官不再只是专门为了生殖、肢器官不再只是专门为了行走、口器官不再只是专门为了吃食等等。

    所谓泛性欲望,按弗洛伊德理论中的定义和解释,是指包括性欲望并以性欲望为轴心的人的所有一切内在欲望,如婴幼儿肛门欲望、儿子恋母欲望、女儿恋父欲望、在享娱和成就上超越他(她)人的欲望、对性伙伴(妻子或丈夫或别什么人)的专占欲望等等。

    人的基础欲望是物质欲望,人的关键欲望是性欲望,人的终极欲望是意志欲望;物质欲望、性欲望、意志欲望三位一体地构成了一个特定人的欲望体系。

    人类的欲望是人类社会自产生之后得以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量基础,人类社会在个体水平上的欲望体系和在整体水平上的力量体系(凝聚力与竞争力)一起决定着人类社会形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男一女为爱(及性爱)而有凝聚,二男对一女或者二女对一男为爱(及性爱)则有竞争。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人类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竞争力发生了力量对比上的严重跃迁变化,竞争力超过凝聚力。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矛盾最为激化的时期,而无论是在此之前,还是在此之后,人类内部矛盾都是缓和的,人类内部构成都是和平的。

    在人类地球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前后共有如下六种社会形态:

    1.原始局域自然共产主义,

    发生动因:社会凝聚力;

    家庭模型:社会家庭;

    劳作方式:体力劳作;

    社会体系:以自然存在体系为主;

    两性社会:先是母系社会后是父系社会。

    2.奴隶局域自然共产主义,

    发生动因:社会物质欲望;

    家庭模型:社会家庭;

    劳作方式:体力劳作;

    社会体系:以自然存在体系为主;

    两性社会:父系社会。

    3.封建局域自然共产主义,

    发生动因:血统建构;

    家庭模型:血统家庭;

    劳作方式:器械劳作;

    社会体系:以自然存在体系为主;

    两性社会:父系社会。

    4.前期全球社会共产主义,

    发生动因:社会竞争力;

    家庭模型:血统家庭;

    劳作方式:器械劳作;

    社会体系:以社会价值体系为主;

    两性社会:父系社会。

    5.中期全球社会共产主义,

    发生动因:社会意志欲望;

    家庭模型:自然家庭;

    劳作方式:脑力劳作;

    社会体系:以社会价值体系为主;

    两性社会:父系社会。

    6.后期全球社会共产主义,

    发生动因:血统解放;

    家庭模型:自然家庭;

    劳作方式:脑力劳作;

    社会体系:以社会价值体系为主;

    两性社会:先是父系社会后是母系社会。

    我们现正处于4.前期全球社会共产主义阶段,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人类原始社会的发生动因是社会凝聚力。以性为轴心的社会凝聚力确保了我们人类祖先在地球上的某些局域群体系统得以在自然选择中保留和繁衍下来。后来由于物质上的丰盛,在物质欲望的支配下,原始局域社会内部出现了财物分配不均、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分化。奴隶局域社会庄园内的在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温和关系,并非什么“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无论是原始局域社会,还是奴隶局域社会,其内部性际都是自由的和随意的,两异性间的交配并不存在有选择。

    人类封建社会的发生动因是血统的建构。一方面是为了避除近亲交配的遗传弊端,一方面是为了专占异性,这两个因素一起促成了封建社会的形成,即完成了血统社会的形成。在封建社会,妻对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妻为夫一夜定终身终生并既此受其专占。前期全球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送走了封建社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性、解放了性,抬升了社会竞争力。

    中期全球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发生动因是意志欲望。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意志将超越物质。一方面是物质上的极大丰富,任何人从一生下来都就在物质生存生活上得到着最大保障;另一方面是人们的大脑思维却无法停息,人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如何做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如何做一个伟大的人、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和有成就的人。这就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学说中的“物质上极大丰富、按需分配、思想上有高尚境界”的共产主义未来社会。

    人类后期全球共产主义社会的发生动因是血统的解放。在这里,由性来实现卵子与精子结合、由母体的子宫和yin道来胚育产生人类新个体的传统生育方式将一去而不复返,试管技术和克隆技术则将帮助我们在工厂里依靠其它动物组织来大规模大批量衍育后代,女性由此得到完全最终解放。然后经过一段历史过程之后,由于女性更优越的体质基础,女性将在社会活动中有比男性更为重要的地位和角色,人类社会再次驶进入母系社会时代,人类社会做为一个完善的生物协同系统得到最终形成。

    人类文明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我心意识同此开始。

    人类文明的历史在后期全球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中平淡,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我心意识同此平淡,但人类个体的意识与行为则将统一到人类全地球整体意志中去,人类地球社会在这里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生物。

    人类社会形态的每一次跃变都是矛盾激化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性是全部问题的轴心和中心,但问题的形式与方式却将是社会物质文化及社会动荡,如阶级斗争。人类内在文明矛盾的源起在于第四纪冰川期严寒气候的作用,人类在文明进步过程中将这些矛盾转化为对外部自然界的不断的反叛、征服和协调。当人类无限未来在完全转化了这些矛盾之后,人类地球将在个体水平也还有矛盾、特别是意志欲望矛盾,但人类地球在整体水平上不再有矛盾。

    人类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上是同一阶段水平的社会、即前期全球社会共产主义阶段。社会主义是一个主要由列宁而不由马克思或恩格斯来做了定性的概念,尽管《共产党宣言》提到过及区划过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对立正证明了它们俩恰恰是一个辨证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在苏俄和中国的胜利究根是一种对封建农奴主义的胜利而不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胜利。在二十世纪末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克林顿、布莱尔等提出第三条道路(thethirdway),东方社会主义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都说明了人们正在重新考虑评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特征。三个代表实质性地叛弃了对党章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不是我们对社会制度的最好选择,社会主义也不是我们对社会制度的最好选择,而这种选择恰恰应该有一个全地球人类共同统一的标准。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资本主义是指对资本运作的信仰,社会主义是指对社会构成的信仰。资本主义注重的是社会竞争力,社会主义注重的是社会凝聚力。资本主义美国更强调人际自由,社会主义中国更强调社会和平。资本主义国家可以有国营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有私营经济。事实上,两方面都不是最好的而又都是必须存在的。天上有日月,人间有男女;任何事物都是阳与阴共生、太极与无极共存。而当西方资本主义和东方社会主义能够融洽相处,那么我们人类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才是一个可以不断持续繁荣发展的社会。

    经济成分按社会力量构成可以分为竞争力经济和凝聚力经济,而且两种经济都将必须在市场中得到表现。没有市场,现代经济及其价值的发展将是不可想象的。竞争力经济当然就是私有经济,凝聚力经济则包括国家公有经济、国际公有经济和全球公有经济。竞争力方向上的私有经济主要从社会个体角度鼓励人们创造财富,凝聚力方向上的公有经济主要从社会(国家社会或全球社会)整体角度创造就业机会、削除剩余价值。公有经济一方面参与市场规则,但另一方面却并不是为了利润,公有经济的根本意义正在于赔钱而不在于赚钱。

    私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存在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得到过证明。社会竞争力对社会凝聚力在比值上的不断增大和劳动价值不能按生产时而只能按生产后的社会力量体系来配比,这是引发剩余价值的根源。这剩余价值首先是商品形态的然后是金融形态的。当在资本家从劳动者剥削到剩余价值进而形成贫富对比之后,这些剩余价值又会通由公有经济形式(另包括国家财政支出和国家金融政策)而返还给全社会。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存、竞争力私有经济和凝聚力公有经济的共存,无论是在国际间还是在国家内都是存在的,其侧重的方向取决于特定地域社会的历史传统、文化模式和经济政治环境。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是侧重于社会主义的。相对于中国腹地而言,中国华南沿海是侧重于资本主义的。

    人类两个可能的发祥地是中部非洲和赤道附近和拉丁美洲的赤道附近,但生命进化的历程选择了前者。那是数百万年前的事情。后来,随着第四纪冰川期的逐渐结束,人类开始了大规模的一波又一波的迁徙活动,甚至要为了逃避赤道附近越发炎热的天气。人类祖先首先从中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带迁移到尼罗河流域,然后从尼罗河流域迁移到两河流域,然后再从两河流域迁移出发分为四支,一支奔向巴基斯坦、印度、中南-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一支从黑海左侧奔向希腊和罗马,一支从黑海与里海之间奔向乌克兰和莫斯科,一支从里海右侧绕道哈萨克斯坦而奔向蒙古;走到了蒙古的那一支后来又分为两支,一支进入中国,一支从白令海峡而进入北美洲和南美洲。

    交通工具的发达和信联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人类文明的面貌,我们甚至无法想象我们未来会究竟是什么样子。但是,有一点无庸质疑,我们人际间的时空差异将不断缩小,我们社会内部的往来联系和流通将更加紧密。我们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将更多地超越国界,更多地超越族别。从宇宙深处看地球,地球将因为人类文明的存在而越发显赫。我们明白,我们人类的未来必定将更加繁荣。我们已经成了一个由数十亿单元个人所组成的庞大的文明系统。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而生命科学则会改变我们的体质和意志,从而使我们更加有能力有条件去获得幸福。我们整个系统又是另外一个(种)生命,它内在的有机特征更多加得到完善。另但当这个生命从地球向别一x未知星球裂殖时,人类x星球的文明即会诞生,生物协同进化中这种全新的生命形态将会在宇宙星系中得到新的繁衍和新的进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