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肉文辣文 > 西窗烛话

天命五十 40.家在解放路

    无论怎么说,这些年解放路的变化是巨大的,以前这条街上的老建筑基本上已荡然无存,甚至把最有纪念意义的那座原来的老《宜昌报》社的大楼也推倒重来了,历史消亡了,故事也消亡了。

    就在解放路与云集路交汇处,也就是现在解放电影院前面,很早以前还没有现在这样贯通的云集路下段,而是横着一栋三层楼的红卫商店,那时的规模可是全市第一。旁边有条小巷,巷口有个卖瓜子的小商贩,他在门口架的布伞上有一盏路灯,晚上还是挺亮的,小贩的旁边有一栋方方正正的两层的砖楼,楼下是服装厂的门市部,当时很有名,拐过去,楼下有扇小门,顺着窄窄的楼梯走上去,就是我们的家。

    那还是一个单间,但房间很大,足有二三十平米,天花板高高的,有些苏式的建筑感,有着大大的玻璃窗,解放路行道树的树梢就在窗外摇曳。阳光经常不邀自来的缓缓踱入我家,光明的,灿烂的。家里的陈设还是很简单,一张双人床,一个小饭桌,一个竹书架,不过就是多了几口极普通的木箱。我对这个家的印象还是不太深,留下记忆的就是父亲在工作之余不厌其烦地给我和弟弟念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智取华山》,那是一部描写解放军攻克华山的英雄故事,直到如今,我依然清晰的记得父亲那张眉飞色舞的激动的脸,以及那绘声绘色的语气,而这样的情景对于在我们面前一向严肃,有些近乎刻板的父亲来说,简直就是奇迹,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了。

    那时的宜昌城区只不过是个山区与平原过渡之间的繁华的小集镇,我早已上学了,先是在中心小学(也就是后来的红星路小学),再就是学院街小学(不是现在的学院街小学,那座历史久远、师资雄厚的小学早就化为灰烬了)。当时我喜欢上学,在家只有很少的时间,只记得和弟弟穿着木板拖鞋走在木地板上声响很大,自己就哈哈大笑。

    有时候,我和弟弟就趴在宽大的窗户上望着楼下解放路这条宜昌当时最热闹的街道上的熙熙攘攘的人流,从白天到夜晚,从春天到冬季,我们到底在看什么,看了些什么,一点都不记得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