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肉文辣文 > 西窗烛话

六六大顺 10.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这是白居易老先生对庐山的美誉。就我看来,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庐山之所以闻名天下,除了山岭俊秀,风景如画,云涨云落,还有历代文人墨客不惜笔墨的吹捧讴歌,仿佛恐怕落人之后似的,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坛数十年风云变幻无常,国共两党在这里演绎了太多的悲欢离合。

    从九江乘车到庐山不过36公里,沿着上山公路盘旋而上,蜿蜒曲折,穿岭过涧,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牯岭,还是毛主席说得透彻:“跃上葱茏四百旋”,何等精辟!我们是参加庐山一日游的旅游团,旅游车在牯岭根本就没停,从众多的车辆的缝隙里挤过,径直把我们拉到了花径。

    记忆很清晰,那天山上下着毛毛细雨,秀丽的峰峦都笼罩在一层奇异的浓雾之中。景点的高音喇叭里有一个女声在唱:“雨在飞……”那才叫恰如其分,十分熨贴。每人发一件薄薄的塑料雨衣,导游就领着我们兴冲冲的冲进了花径。好在小雨只是持续了不大一会儿工夫,等我们从桃李芬芳的花径里出来,又见淡淡的阳光了。

    随着导游进入锦绣谷,这是一段一面靠山,一面脚下是万丈悬崖的观景处。天桥生的险峻,儿子怕得要命,就是不愿上去,劝了好久才勉强坐在上面照了一张相,但胆子也随之大了起来,还敢扶着悬岩边的松树俯视脚下的崇山峻岭。事实上,不到庐山就不能领会庐山的秀美,只有身临锦绣谷,极目远眺,层峦叠嶂,云雾飘渺,才能真正领会到天人合一的非凡意境。

    多年以后翻看一本记录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庐山之争的纪实文学,书中写道,毛泽东去游仙人洞的时候,刘少奇夫妇已经游玩了,王光美依然陪着年迈的毛泽东谈笑风生,刘少奇也谦逊的站在一旁,这也许就是毛泽东日后将国家主席一职交给刘少奇的缘由之一吧。沿着一道石拱门进去,就是赫赫有名的仙人洞,洞大而且深,里面挤满了人,有些光线不好,注意望去,可以看见由洞顶有一口泉眼正在滴落,所有的游客都在用手捧接,然后小心翼翼的品尝。儿子接了一点让我尝尝,吹嘘为甘霖,味道也就平平而已。

    洞前真的有一棵苍劲的松树从石缝里顽强的探出枝干来,青翠欲滴,在云起云落,峰隐峰现之间成为庐山最佳观景处,无外乎江青会以这里为背景,拍下那张著名的照片,也就无外乎毛主席会写下那首著名的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看过朱元璋的御碑亭,一帮人跟着导游沿着环山道路走,其中在一段小路上走过捷径,再回到公路上的时候,我们就离电站大坝不远了。那是一个世外桃源,一边是从电站直泻而下的山水发出雷鸣,一边是刀削般的悬岩高耸入云,环山公路就从中穿过。路旁有一间不大的餐厅,那是我们中餐的地方。饭可以随便吃,八个人一桌,一些时令小菜,所谓庐山特产的石耳炒石鸡的味道也就很一般,自费的啤酒贵得惊人,不过喝上一点,倚在窗前看山间野花,倒也挺有情趣。

    向东又开始上行,近日虽说有雨,却不大,由五股瀑布组成的乌龙潭和黄龙潭瀑布的气势就不算很大,有一段简直就是在岩石上静静流淌的涓涓细流,但有一段也有些气势磅礴,水流从高处直接坠落到下面的深潭里,响声如雷。虽然知道当年李白去的是三叠泉,见此壮景,也和儿子一起背诵太白先生的那首妇孺皆知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走不远,就是鼎鼎有名的三宝树。一棵银杏,苍劲挺拔,两株柳松,高耸云天。导游说它们已有1500年的历史,也就是名气大些罢了。走出树林,一湖碧水映入眼帘,在满目青翠的绿意之中,突然出现这么硕大,平静,清澈的湖泊,着实叫人眼前一亮。这就是庐山最大的人工湖,视野很好,可以望见庐林湖的对岸有一个玻璃建筑,后来才知道这是江西省委为最高统帅修建的行宫,就是在那里,他与林彪彻底翻脸。

    我们沿小路爬山,石板路与汽车道经常相遇,茂密的树林中不时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别墅。有些是幽静的小院,木门紧闭,有些是被藤蔓和青苔包裹着的两层小洋楼。我们从“美庐”前经过,停下脚步细细地端详,有点洋气,外表普通,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住过。蒋介石在这里见过国共合作时的周恩来,毛泽东还悄悄见过已离婚多年的贺子珍。仔细想想,这两位在中国历史舞台叱诧风云数十年的英雄人物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的。

    跨过一道水渠,就是闻名遐迩的人民剧院,建筑依然雄伟,岁月的冲刷模糊了墙壁的颜色,已经很陈旧了。走进大厅,简陋的条椅,空旷的主席台,还有那醒目的红旗,都在提醒游客们,这里曾经掀起过两次政治风暴,一次是彭德怀,好人说实话,却落得如此下场;一次是林彪,现在看来,那事实上是枪杆子与笔杆子的一次摊牌,和平年代,军人切切不要想掌控政权。

    旅游车就停在庐山大厦前等我们。虽然我们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庐山的中心牯岭镇,让大家也看看庐山的风土人情,旅游产品,商店酒楼。游客很多的,李军拉着儿子转商店去了,我一个人在一片叫卖声的街上走了走,没发现什么新奇的,绞尽脑汁的回想苏东坡的那首诗,车开的时候,我终于想全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不也是这样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