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肉文辣文 > 西窗烛话

灯下漫笔 从正义凛然到信口雌黄

    今年的“两会”曲终人散,但有关“两会”的话题似乎还要绕梁几日。就有了一个正义凛然与信口雌黄的泾渭分明,就留给人一些启迪和回味。

    不可否认,务虚的套话、八股式的赞美仍是会议的主旋律。例如,在舆论热议通过官员财产申报立法推进反腐倡廉之际,官方突然高调宣布绝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等等,代表委员纷纷响应,参政议政就变成了对西方议会制度的批判。这多少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类似的严正声明不知已经发表过多少次了,用句广告词说就是“地球人都知道”,何况中国确实不具备多党轮流执政的条件,多数人只是希望中国借鉴发达国家的某些有益经验,如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改革和社会进步中少走些弯路,没有多少人天真到非要中国“照搬西方那一套”,更没有代表委员把人大政协当成西方议会,把自己当成西方议员。

    好在两会开会的形式也有利于凝聚和气。两会主要有大会和分组讨论两种形式。大会就是听总理、委员长、最高法院院长、最高检察院院长等人做报告,普通代表委员没有发言机会;分组讨论则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往往由各省市区自治区的“一把手”坐镇主持。在这种庄严的场合,那些有心批评政府代表恐怕不用别人提醒,自己先就怯了三分,除了歌功颂德或空泛议论,还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还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物出现。例如,财经网记者在餐厅外询问政协某高官对官员公布财产的真实看法。这名高官在回答相关问题时理直气壮地反问:“为什么老百姓不公布财产?”是不是叫人膛目结舌?是不是有些叫人怀疑这说的是人话吗?是不是有些叫人啼笑皆非?

    好在还有胆识过人的钟南山。他在人大广东代表团分组讨论时说:“大部分的发言基本上可以这样形容:每人发言10分钟,其中八分钟是歌功颂德的,一分钟对自己歌功颂德,剩下最后一分钟,来不及讲问题了。”好在还有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他在政协大会发言中抨击当前大学的行政化倾向,指近年来不少大学先后成为“副部级大学‘,其党委书记和校长成为副部长级官员,’无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如何,客观上都强化了高校的官本位意识,严重制约了大学的改革和发展。”

    另一个亮点来自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两会”期间公开否认广东出现倒闭潮,但他所提供的数据与此前的官方数据有明显差异,结果不但难以安定人心,还给情势笼罩多一层迷雾。黄华华在记者会上说,国际金融危机对广东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冲击比较大,去年整个广东(重点是珠三角)关闭、停产及外迁移的企业有49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400多家,比正常年份要多一些,“但是,总体上并没有形成关闭潮、倒闭潮”。

    相反,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刘焕泉去年底向访问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汇报时却透露,去年前三季度停产、歇业、关闭和外迁的企业7148家,而在去年10月,各项经济指标急转直下,这个数字也增至1万5661家,一个月就翻了一倍。全年4900多家与10个月1万5661家企业差距甚远,各界开始质疑官方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广东到底有多少家企业倒闭又成了各方热议的焦点。让人质疑政府是否有所隐瞒。

    众所周知,在统计学里,同样的情势可以得出不同的数据和结论,视切入角度而定,因此官方数据若与学术界和商界的数据有所出入,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两套官方数据前后不一,就有点说不过去,甚至会让人质疑政府是否有所隐瞒,或统计数据时草草了事。一名广州媒体工作者在记者会上听到4900多家的数字时也非常惊讶。他说,紧跟广东新闻的记者都应该记得去年刘焕泉所透露的数字,4900多家未免差太远了。

    广东的企业倒闭数字一向备受各方关注,广东团的省长记者会因此吸引了近百名中外记者参加,而记者们反复追问的,大多时候离不开倒闭企业和失业农民工的最新情况。黄华华当日选择提供的,则是一些“报喜”的数据。黄华华指出,去年整个广东内地企业102万家,增长7000多家,约0.7%。外资企业最后计算关停、破产、新增的,增加了506家,增长了0.5%。

    其实,即便是1万多的数字,学术界和商界也觉得是“低估”的,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退休教授郑天祥就指出,国家发改委公布,去年上半年,全中国共有6万7000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他认为,广东作为主要制造大省,至少占三成。那为何当局的数字偏低?香港工业总会一名负责人日前公布的数据则显示,单是在珠三角的港企,去年就有近1万5000家倒闭。

    也有学者认为,现在看广东,尤其是珠三角,不应只盲目依赖数据,更应该亲自到各珠三角城市走走,亲自去体会那里的严峻局势。一名网民友在天涯论坛中说:“东莞成片的厂区都等着出租、房价也跟着下跌,因为好多的企业中层管理者买了房却因失业而要卖掉房子回老家。珠三角不少企业都是在过年前硬撑到过年放假,然后让员工等电话通知才回来上班,实际上有些工作是永远等不到开工电话的。”

    在官方电视台的一档访谈节目中,第二次参加“两会”的农民工代表胡小燕在被问到农民工目前遇到哪些困难、她在“两会”上有什么议案时,要么诚惶诚恐地说些套话,要么支支吾吾,言之无物,似乎并不清楚自己所代表群体的现状和需求,反而是她旁边的官员对这些问题回答得更清楚,让人有些怀疑胡小燕是否与这名官员互换了角色。中央电视台前知名节目主持人倪萍建议立法封杀“山寨现象”,就被大家笑掉大牙,说是她本人的生活就是遭遇“山寨爱情”的危害,无怪乎如此慷慨激昂。政协委员潘庆林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并提出简化汉字违背了汉字艺术等三条原因。这一建议被众多网民认为“雷人”,我倒赞成可以考虑。政协委员吴刚提议将“人民币”改称为“中华元”,以促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自然也被认为胡说八道,我也认为是脑子进水了。而几名卫生界的政协委员因为提出中国看病不算难,也不算贵,而是患者求医标准过高,导致医疗资源“拥挤”,自然会遭到舆论和网民痛批和一些唾沫。

    当然,舆论更应该讨伐那些众口一词、比比皆是的空话。例如,许多代表委员不厌其烦地在官方媒体上表达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赞美,却很少提出自己的建议;许多代表委员泛泛关注经济危机、就业、医疗、教育等宏观问题,却对自己所代表的行业或阶层的现实问题一言不发。究其原因,除了长期被空话套话侵蚀导致不会说真话之外,“两会”的很多代表委员、尤其是那些官员代表委员,恐怕并不是来提建议的,而是来为上级站台助威的。

    在金融危机下召开的本届“两会”,经济与民生是凌驾一切的课题,然而在上述两个“大帽子目标”下,却发展成近几年来最少实质议题的会议。“保八(8%经济增长率)”是中央政府去年就提出的口号,这个举国奋斗的目标经高层确立后,当然不会被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公开质疑。中国今年将创下950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赤字纪录,这个信息在“两会”之前即为国内媒体所知悉与讨论,3月5日人大开幕当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关赤字是国家综合国力可承受规模。在此后的会期里,针对9500亿的重大议题就不见争议与深入探讨。虽然民间不乏财经分析人士提出,不该把保增长都押在财政上,应该将重点放在搞活中小型企业;还有经济学者指出,如果开放对金融、医疗卫生这些服务业领域的管制,将能带动民间投资,政府投资可大为减少,不过,这些批评是见诸媒体,未见从“两会”议事殿堂内传出。事关国家经济大政方针的讨论不多,在牵动成千上万民众的具体问题上,本次会议同样着墨寥寥。

    512四川大地震发生了10个月,省政府至今面对记者询问时还无法提供罹难学生人数。对于学校集体震塌的原因,常务副省长对记者说那是因为地震“级别高、强度大”。今年元宵节北京发生震惊全国的央视大火,针对大火的损失详情与善后步骤的质询,也是到了昨天、全国政协小组会议的最后一天,才有自认“憋了九天”、已忍不住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挑起。

    动员将近5000名委员、代表参加的全国会议对国家大事有何影响力?对于“两会”效率的质疑非始于今年,但今年外界的疑虑恐怕甚于以往。在中国跑了10年新闻的台湾同行调侃地说,“两会”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发表后就结束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专家学者指出来是“内需不足”,会议的平淡让人想起另两个字:内虚。

    搜狐网前天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50%的网上投票者认为,“两会”发言有80%内容是歌功颂德,本来就是体现中国国情的“正常”现象。今年“两会”他们最不满的地方:“委员、代表还在讲什么中国根本没有发生经济危机,讲得那么响!”可怕,真的很可怕!正义凛然的人寥寥无几,信口雌黄的人却大有人在!不能不说是“两会”的一个特色。(以上文字大多采用《联合早报》的文章)(2009-4-2)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