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资料存放处

华夏民族 锡伯族简介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人口有2.5万多人。

    “锡伯”是本民族的自称。口语称siwe,书面语称sibe。历史上有“须卜”、“室韦”、“失韦”、“失比”、“西伯”、“席伯”、“席北”、“史伯”、“锡窝”等不同译音,都是siwe的同音异写。锡伯族的祖先是东胡系的拓跋鲜卑。早在东汉以前就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以“嘎善洞”为中心的地带,以“畜牧迁徙,射猎为业”。公元48年以后从大兴安岭迁移到呼伦贝尔地区。此后又往南迁徙。386年,拓跋鲜卑的大部分进入中原,建立北魏政权,而另一部分以“室韦”为号,在嫩江左岸的绰尔河、洮儿河等河流域活动,其中的一部分室韦成为锡伯族的祖先。

    在唐代,绰尔河流域的锡伯族先祖归属于唐。辽代,受契丹统治,多数人开始从事农业。辽亡金兴,锡伯族先祖又处在女真统治之下。元代,开始被蒙古族统治。元、明至清初,锡伯族处在蒙古兀良哈三卫中的福余卫的统辖之下。1593年,锡伯族出兵随科尔沁、叶赫、哈达等组成九部联军(3万人马),与努尔哈赤交战兵败,从此,锡伯族开始部分地归属满洲。1636-1648年间,锡伯族军民同科尔沁蒙古一起被清政府编入旗兵,成为蒙古八旗的一部分。1692年科尔沁蒙古统治者将所属锡伯族军民进献给清政府,从此锡伯族摆脱了蒙古统治阶级的统治,开始被满族统治阶级控制,并被编入满洲八旗,移防黑龙江、吉林各地。1764年,清政府为了加强伊犁地区的驻防力量,抽调3000多名锡伯族军民迁徙到伊犁。从此,锡伯族形成了东西分居、小聚居大分散的局面。

    锡伯族军民迁到察布查尔地区后,一直担负着屯垦戍边的繁重任务。从1765年组成锡伯营到伊犁辛亥革命,锡伯族一直是战时从征,平时生产,过着准军事化的生活。200多年来,为保卫边疆、平定内乱、抵御外侮、建设边陲做出了很大贡献。察布查尔锡伯族长期以来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锡伯族的宗教

    锡伯族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还有信仰原始信仰和萨满教的现象。上述信仰现象,目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在原始信仰方面,既有狩猎、渔猎生产方式的特点,又有畜牧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痕迹。如自然崇拜、精灵崇拜、神祗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等。其中喜林妈妈崇拜和对牲畜神的崇拜是最典型的原始信仰现象。

    喜林妈妈

    是象征保佑家宅平安和人口兴旺的神灵。它是用长约10米的丝绳,上面系许多小弓箭、背式骨(比石)、箭袋、小吊床、铜钱、五颜六色的布条、小靴等组成。平时装入纸袋里,挂在室内西北墙角。每年大年三十,由袋里取出来,从西北墙角斜拉到东西墙角,家长带家小为其烧香磕头。到二月初二再装回纸袋里,挂回原处。制作喜林妈妈时还有严格的规矩,所有的布条、丝绳、比石、弓箭、小吊床等须到本村人口多、辈数全的七户家中去索取,并邀请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家庭中年纪最大的人来制作。制作时以本家族的辈数传袭为本,增加一辈人就往喜林妈妈上添一背式骨(比石),每生一子添一小弓箭,预示他将成为一名射手,每生一女添一布条或小吊床,预示她将来洗涮缝补,勤劳致富,生儿育女,子孙满堂。

    锡伯族的家谱

    锡伯人编修家谱是锡伯族哈拉莫昆、乌克孙乃至家庭社会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家谱是一个哈拉莫昆、乌克孙家庭的象征,是其简要的历史。

    家谱是锡伯族最形象的记录一个哈拉莫昆、乌克孙或家庭发源、沿袭的谱书(亦称“宗谱”),它包括哈拉谱和莫昆谱。

    创立家谱,对锡伯族人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创立辽宁省“图克色里哈拉宗谱”时阐述其意义道:“一、本宗谱之设,所以祀先,惟代久年湮无由调查,谨按我支之先人为始,各备龛以供之,使后世之子肖知本流,以存观忠。二、敬先祖睦宗族,以为孝悌之本,凡族中子弟有不善者,皆得尽训诲之责,不可有亲疏之见。而子弟对族中尊长,均须恭顺,亦不可存亲疏之见。三、凡分居者,各宜备宗谱一份,以知已之渊源。每三十年合族通修一次,其地点时间,皆临时核定,但此三十年中,遇有死亡者,待子弟记其事迹,经备通修时,记录于事迹栏内。”又如“安氏宗谱纂序”写道:“从来国不能无史,家不能无谱,家谱之重等于国史。恐世远则易疏,族繁则易乱也”;“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福,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欲联宗族之情,明伦常之理,家谱实不可不修辑也”。其目的就是“发扬先祖之德,大昌祖宗之功”。从目前所见的家谱来看,其类型有如下两种;一是谱书,即编印装订成册的谱书;二是谱单,即在一块绫子或粗布或纸上抄写的世系表。

    锡伯族民间体育

    锡伯族素有“好骑善射”之美名。过去,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察布查尔地区每年都举行1-2次射箭比赛,夺魁者往往得到重奖。后来在县上成立了专业射箭队,并以锡伯族队员为主,在自治区也成立了省区专业射箭队伍,在历次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叼羊、旅游、狩猎、滑冰等也是锡伯族民间较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西迁节

    西迁节,又称“四一八”节,是新疆锡伯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在农历四月十八日举行。在16世纪以前,锡伯族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海拉尔一带,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清朝为了加强新疆地区的边防力量,从盛京及所属的沈阳、辽宁、开原、义州、夙城、熊岳、金州、海城、抚顺等17个城抽调锡伯官兵1018人,连同家属3275人,来新疆驻防。农历四月十八日,是他们离开盛京踏上征途的日子,临行前他们与留居东北故乡的同胞集聚在沈阳太平寺,祭奠祖先,共勉相祈,会餐话别。200多年来,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打扫庭院,准备丰盛的食品,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欢聚在一起,奏起穆尔娜琴,跳起欢快的舞,唱起古老的征途歌,开展庆祝活动。此外,这一天还举行摔跤、射箭、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纪念“四一八”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