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生命之谜(探索者物语)

生命之谜系列丛书-心灵魂奥秘探索卷 蜂蚁的灵身心界史诗-生命的"超个体"(社会型态)演化

    -廖阅鹏——

    一个走完轮循环的人,会完全明白所有的过去世,也能完全受用累世所积的经历、能力与知识。

    阿罗汉死后到哪里呢?换言之,一个解脱轮回的生命作些什么呢?

    赛斯谈到,一个「走完轮循环」的人,「你会完全明白你所有的过去世,也能完全受用累世所积的经历、能力及知识。」(注一)

    对于未来的选择,「走完轮循环」的人,拥有比未走完的人更多更复杂的选择。

    其一是进入另一种「或然系统」。

    其二是成为导师。「还有些人在兜完了整个转世的圈子之后,再决定回到这个圈子中当众生导师,在这些个案中,这些人较高层次的自我,总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显现而与众不同。」(注二)

    当这种导师并不容易,需要严密的训练,赛斯说:「作这种老师必须在『同时』化身千百去教导同一个人的各个不同片段。举例来说,某人在十三世纪、公元前三年、公元两百六十年,甚至在亚特兰提斯时代都有轮回转世的片段个体,那么老师便需要在瞬间与这个人的每一个片段接触,用各个个体能明白的「话」和他们沟通。要作到这点,这个老师需要对各种不同时代的基本假设完全地了解,同时还要了解当时的哲学与科学思想。」(注三)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人如果不在轮回转世中,体验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人生的悲欢离合、世间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的学问,怎么会有足够的能力来担任导师呢?

    这种导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化身千百去教导同一个人的各个不同片段,不知道有没有给你其它的联想呢?

    除此之外,走完轮循环的人,还有两种选择的可能。

    其三是成为创造者。

    赛斯说:「有些本性不同的人,在完成转世之后,也许会开始步上成为创造者的漫长旅程……这种创造者所用来创造的工具不是画笔、色彩、文字或音符,而是『空间』……你们称之为『时间』的东西对他们而言,就像画家所用的色彩,而你们称之为『空间』的东西,被他们拿来以各种方式组合。」(注四)

    对于生活在狭隘的时空观念中的我们而言,这种创造者的作品是很不可思议的,创造者拿时间、空间作为作品的材料,来涂抹、组合,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让作品的『美』本身在各世界中造成慑人心神的效果」(注五),「这种艺术品根本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它的观念也没有可以形诸文字的言语来描写。这些创造者的用意在启发,启发他们能力所及所有世界的众生。举例来说,在你们系统中的『灵感』常常就是这些创造者的杰作。」(注六)

    这种创造者与我们的概念落差极大,暂且不多讨论。

    其四是,另有一些人在兜完轮循环之后,选择当一个「医者」。

    相信赛斯对医者的描述,会令佛教徒觉得很熟悉。

    赛斯说:「医者必须要有能力与被治者每一个不同层次的个别片段经历打交道,以、直接帮助这个人。所以这种医者少不了需要具有操纵轮回的能力,一涉及这点,其中又是变化多端。一个『医者』于是现各种身,也带着众生的烦恼与困苦,步入轮回……这种医者可说是闻声救苦,有求必应;其工作范围除了此时此刻之外,还包括了他种世界;而其所针对的,永远是心灵上与精神上的「病」。

    「范围再广一点,一个有大能而境界高的医者,更能化身千百以扭转整个社会风气。这类人有些甚至身兼老师、创造者及医者三种身分。」(注七)

    医者的几个特色:一、治疗众生心灵与精神上的痛,二、闻声救苦,有求必应,三、化身千万拯救世人。几乎直接让我们联想到观世音菩萨这类大乘菩萨的典范,笔者不须再引用佛经来比对了。

    赛斯所说的,一个完成轮循环的学习课程的人,除了转进或然系统,还有导师、创造者、医者三种活动可能,为涅盘以后的解脱者作些什么这个问题,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参考。

    此外,我们要探讨有关一生与一生之间的过渡阶段的问题。也就是说,那些还没走完轮循环的人,在死后生前这段期间作些什么。

    首先,人们会与许多亲友故旧重逢,这些故旧可能旧到是几辈于以前的。这时,每个人都能洞悉彼此的心意,所以没有必要再惺惺作态,人们面临人际之间真正的关。

    赛斯说:「你也许会发现你原以为是死对头,事实上是值得你敬爱的人,那时你自然就会真的去敬爱他。」(注八)

    如果本来脑筋不太灵光的人,会不会聪颖起来?

    赛斯说:「如果你本来就不是聪明的,你不会因为去世而突然变聪明,但是不论你是聪明还是笨,你都无法瞒得住你自己的真正感觉、情感或动机。」(注九)

    虽然不能立刻变聪明,但从此不再自欺欺人,有自知之明,这倒是活着的人很难作到的。

    这个时候,你会渐渐了解到过去这一生背后的重大含意,并接触到其它部分的意识所回馈的知识。

    赛斯说:「那时候你一下子会知道很多事情,很广也很深。由了解自己是什么,进而了解到自己曾经在过去世中扮演过什么角色,同时也开始为自己的下一世物质世界生存作计画。」(注十)

    这个阶段有许多训练中心来帮助人们了解这些。

    赛斯说:「在这些训练中心里,『生命的意义』会因各人领悟能力与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说方法。在这个初步阶段里,某些经常用到的寓言仍然会在此用到。然后渐渐地,这些人才能不再依靠这些,进一步脱身而出。在这些中心里,有些班是专为准备再返人世的人而设的,所开的课程对这些人会极有帮助。」(注十一)

    这里提到「某些经常的寓言」仍然会用,意思是指宗教所提供的死后场景,例如相信「有天堂、地狱、炼狱、审判及赎罪的基督徒」,或者执拗地相信有十八地狱、有黄金为地、七宝栏楯的极乐世界的佛教徒也一样,经过训练中心的解说以后,不再将这些「幻有」认为是「实有」,就可以学习更高级的课程。

    无论如何,赛斯的说法提供了一个充满光明的死后世界:「觉得一头雾水的人,不知身在何处的人,在这儿会得到一切必要的解释与说明。那些不知道或还不肯相信自己已撒手人寰的人,也会有人来为他们讲解事情的真相。总之,你在这里会得到最佳照顾以补充及恢复你的精神与能量。」(注十二)

    最后可能有人会问,那么自杀的人呢?他们会不会如某些民俗传说中沦为孤魂野鬼,不得超生呢?或如某些恐吓人们不可自杀的善书所说的,自杀的人陷入一种凄惨的情境,「死后你的灵魂所遭遇的惨痛,比临死时还要增加千万倍」?

    赛斯同样不赞同自杀的行径,但赛斯仍然以光明的态度来谈自杀者的将来。

    首先,「自杀的人……并无特别的『惩罚』在等待他们。」(注十三)其次,「在此情况下还是会有接引人来说明并解释事情的真相。」(注十四)

    以上是对自杀者给予的平等待遇。

    赛斯又说:「如果一个人的自杀,是因为无法正视自己原先安排的考验,而妄想一死可以万事皆休,结果是,他仍然不免要以其它的方式,再回头来完成这门功课。」(注十五)

    所以,自杀虽然能逃离眼前的难题,但也只是延滞到来生而已,很多人虽然没有用自杀这种激烈的手段来逃避人生的难题,却用消极的人生态度来敷衍,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变相的自杀呢?所以赛斯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还有很多人虽然没有采取自杀手段,但是他们拒绝面对生命,在那种情形下,就算他们没有步上自杀的途径,也和自杀差不了多少。」(注十六)

    注释

    注一、《时空之外》,三九五页

    注二、同前,二六六页

    注三、同前,二五六页

    注四五、同前,二九七页

    注六、同前,二九八页

    注七、同前,二九九~三○○页

    注八九十、同前,二一九页

    注十一、同前,二三二页

    注十二、同前,二六七页

    注十三、同前,二八五页

    注十四、同前,二八六页

    注十五、同前,二八五页

    注十六、同前,二八五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