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生命之谜(探索者物语)

生命*成功*奥秘探索卷 重新认识生命和命运定律(7)

    第二章:人天相应二十世纪中叶,当癌症、心脑血管病变、老年性疾病日益困扰着人们时,美国医学家恩格尔于1972年首次向传统医学模式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在关注疾病本身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患者的生活方式、行为及环境因素,以及当时的社会因素,恩格尔称之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提出,对医疗保健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对健康这一概念进行了规范定义,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必须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恩格尔是伟大的,但恩格尔的健康概念仍然多多少少地受到了时空观的局限。

    一、摆脱时空的束缚――有位患者前来就医,诉说自己近两周来食欲不佳、腹部饱胀,并且两腿打软、浑身乏力,休息后也不能好转。医生开始意识到,这可能是消化系统的疾病。在给患者体检时,又发现患者肝脏偏大,于是对患者进行了肝功能化验检查,证实了患者肝脏有炎症,“b”超又进一步提示了患者有慢性炎症损害基础。

    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肝脏炎症的呢?在进一步询问病史过程中,得知患者两年前体检时就发现了自己身上携带有乙肝病毒,原因终于找到了。

    医生这样给患者解释:您是因为感染上了乙肝病毒,造成了慢性肝损害,现在是肝脏炎症的急性发作。您的身体不舒服是慢性肝炎造成的,乙肝病毒久居在您的体内是导致慢性肝脏炎症的罪魁祸首。

    以上这种层层解剖分析式的思路,有人称之为“还原论”思路。在中国,这种思路目前仍然是医生们诊断与治疗疾病的主流思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城市,公共汽车扶手、理发用具、流通货币、公用电话等公用实物上都可能存在有乙肝病毒。人群对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高达60-80%,而乙肝的发病率并不高,仅占人群的2%左右。

    同样是感染上了乙肝病毒,大多数人是不会形成慢性肝炎,甚至连急性肝炎都是很少发生。

    偏偏就是您患上了慢性乙肝,这说明乙肝病毒久居在您的体内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是因为您的身体不好,不能够把病毒清除掉,才导致乙肝病毒长期停留在您的体内。

    乙肝病毒属于嗜肝病毒,久居在您的体内,它当然要对您的肝脏造成慢性损害。肝脏这个消化系统的脏器有了炎症,您当然会出现四肢乏力、食欲下降,甚至腹部胀气等症状来。这样一来,我们就要从整体上去寻找致病的原因了。是什么原因导致您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下降的呢?是遗传基因,还是因为长时间熬夜、劳累、情绪压抑、或长期营养不良,或其它什么原因,导致您近一段时期抵抗力不好,结果将乙肝病毒留在了您的体内。

    这种把眼光不是放在局部,而是放在整体,放在事物相互关系上的思维方式,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称之为“系统论”思路。医学家恩格尔受到“系统论”的启发,创立了现今流行于医疗护理界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一〉人们所熟用的还原论思路古老的、人们所熟用的还原论思路,大约在公元前500~400年的这个时期,由古希腊的两位学者提出。按照这种思路,要了解事物及其变化,就要把事物的整体及其复杂现象加以彻底的分解,直至找到最小的、有决定意义的实物粒子为止。

    物理学在分解事物现象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且证实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等等;在化学领域里,运用还原论思路亦发现了主宰一切化学过程的100多种化学元素。

    在近代以来400多年的历史上,还原论思路也成为了生物学和医学最得力的方法论武器。

    整体由部分构成,生命的整体性能可以从它的组成部分的性能完全解释清楚。生命运动是由低级的物理、化学等运动组成,生命和疾病的现象完全可以用物理和化学规律来解释清楚。

    在这条思路指导下,医学大踏步地向人体结构的微观方向深入。1543年维萨里发表了《人体的构造》,开始了向人体内部的进军。1761年莫尔迦尼发表了《论疾病的定位和原因》,把疾病定位于器官;18世纪,毕夏提出了“膜理论”,把人体分为21种不同的组织,建立了组织病理学,把疾病定位于组织上;1858年,微尔肖移植了20年前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成果,创立了细胞病理学,把疾病定位于细胞上。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公布了dna双螺旋结构示意图,为遗传工程开启了先河,疾病开始定位于这个生物大分子的基因片段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利根川进又第一次提出了人类疾病的新概念——基因病。

    还原论主要是以实物为研究中心,它的首要特点是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些“实物”

    构成的,因而可以进行分解研究。万事万物的一切变化都是由构成它的“实物”引起的,其原因应当从“实物”上寻找,寻找那些最终的、有决定意义的“实物粒子”。

    西医的解剖学是典型的还原论思路的产物,整个西医学的发展就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

    古罗马著名的医生盖仑有一句名言,解剖学对医生的重要性,就像建筑师离不开图纸一样。

    由于盖仑的解剖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动物,后来的维萨里,在人体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勇敢地推翻了盖仑的解剖学。1943年他的代表作《人体的构造》出版,这标着人体解剖学的建立。

    以后在解剖学的基础上,西医沿着生理、病理、临床、药理的方向逐步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意大利著名的病理解剖学家莫尔迦尼,早年师从一位著名的解剖学教授进行解剖研究,在尸体上经常发现异常病理变化。

    后来,莫尔迦尼又做了一名临床医生,亲自诊治了许多病人。双重经历促使他想到,在解剖时看到的病理变化一定与某些疾病及病人的某些症状有关。因此莫尔迦尼开始走上了通过尸体解剖来探讨疾病的原因及器官病理改变的道路。

    经过多年的解剖和观察,在他79岁高龄之际,出版了不朽的著作《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

    他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某个脏器病变引起的,只有脏器的病变,才是疾病的原因。

    这是一个在还原论思路指导下寻找疾病原因的典型事例。

    那么,脏器的病变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沿着这一还原思路,人们又先后发现了细菌、病毒、理化毒物等实物致病因子。

    同样,还原论思路也影响着西医治疗学的发展。西医治疗学认为,特定的疾病是由特定的致病因素所引起,因而治疗就是要有针对性地直接消除这种致病因素。

    十九世纪最后30年,医学研究已发现了绝大多数的致病细菌。此后,比细菌还小的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在20世纪初又相继暴露在我们的面前。因此,如何及时治疗这些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按照还原论思路来讲,找到有效的药物就成了当务之急。

    直到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费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抑菌作用,人类才真正找到了抗细菌感染的武器。

    弗来明从事青霉素研究长达4年之久,但终因青霉素提取和大批量生产困难而中止。

    1935年,英国病理学家费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重新研究青霉素的性质,历经8年,方使大量生产青霉素成为可能。1943年,青霉素第一次成功应用于治疗病人,证实其对猩红热、梅毒、脑膜炎、淋病及各种细菌感染都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1944年,瓦克斯曼发明了链霉素,使长期困扰人类的结核病得以控制。1947年的氯霉素、1948年的金霉素及以后的四环素、土霉素等等又相继推出。

    1921年罗森海姆在鱼肝油内发现抗拘偻病的维生素d。1923年,对生殖障碍有一定治疗作用的维生素e问世,以后维生素k等又相继被发现。

    甲状腺素、胰岛素、雌激素、雄激素等也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相继被发现,使之成为治疗内分泌疾病的重要药物,从而使众多疑难病症得以控制。

    还原论认为,是局部性病变引起全身性病变,所以在治疗时要以局部性调节为中心,必要时辅以全身性支持治疗。注意的焦点不在整个人的功能状态的改变,而在于特异性的病因,和局部性、定位性的器质性病理改变。在这种思路指导下,不管是内科、外科还是介入疗法、基因疗法都是在“治病”,而忽视了“治人”。

    还原论这种层层解剖分析式的思路历史很久,至今仍在主宰着许多临床医师的治疗思维。这种思路是把生命理解为一部复杂的机器,然而作为生命系统的人与非生命系统的机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还原论思路的治疗手段,在对现代疾病谱中的诸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溃疡病、癌症、各种精神病等,就很难找到直接相关的特异性病原因素,因而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二十世纪后半叶,有人提出了“系统论”,企图解决这些问题。

    〈二〉注重“关系”“信息”的系统论中国有位著名的将军,名叫许世友。他在患肝病期间,医生禁止让他沾酒,理由是酒精对肝脏有伤害作用,可嗜酒如命的将军自从禁酒以后,不但肝病没有好转,精神也不如从前。许世友将军浑身感到不舒服,不得已他又偷偷地饮起酒来,结果全身立马感到轻松。

    这位将军后来幽默地对他的侍从说,喝酒虽然伤肝,但不喝酒却要伤心,我不能不喝酒呀。

    其实,许世友将军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系统论的思路去分析问题的,所以他的话有一定的正确性。对于这一点,用还原论思路武装起来的医生恐怕是要持否定态度。

    实际上导致肝损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系统地去看问题。酒精对肝脏有损害,但是如果人的心情不好,恐怕比起少量的酒精来,对机体的伤害更大。

    按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确定性能的整体。高级生命的人就是由许多要素构成,包括有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应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共同来维持高级生命人这个整体的功能。如果我们只用解剖分析的思路去寻找病因肯定要犯片面性错误。

    考察一个乐队能否演奏出好的乐曲来,按照传统的思路,我们就须要去解剖分析这个乐队,分析各个乐手的演奏技巧和身体状况。另外,就是去解剖分析乐队所使用乐器质量的好坏。

    但是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产生整体性能的根源。

    这些相互作用的有序程度,决定着事物的进化与退化。”

    乐队这个系统的整体水平,不等于各个乐手水平的部分之和。如果乐手与乐手之间的协作关系不好,乐队指挥与乐手之间的控制不恰当,尽管各个乐手的演奏技巧再高,也都要影响到这个乐队系统的整体水平。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这个系统内的主要信息——乐谱的好坏,以及传递信息的场——声波环境的好坏。如果用一个糟糕的乐谱,在声音嘈杂的环境里进行演奏,再高素质的乐队也不会产生好的演奏效果。

    看来,“关系”、“信息”是事物生存发展的根本。

    法国军事家拿破仑,在他的回忆录中论述了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最善于单个格斗,但纪律性不强的马木留克骑兵之间的作战情形。

    “两个马木留克士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士兵,100个法国士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士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士兵大都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士兵,而1000个法国士兵则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士兵。”多么微妙的变化,这就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原故。不是战士各自的战斗力强,他们组成的团体战斗力就一定强。他们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协作、相互影响的关系、信息等内容。

    传统的分析程序、还原论思路割断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系统论则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放在了注意的中心。比利时物理学家,系统论创始人之一普利高津,在总结他的科学成就时一再强调: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的兴趣正从“实体”转变到“关系”,转变到“信息”,转变到“时间”上。

    强调“人天相应”、“整体辩证”的中医特色,也都具有一种朴素的系统论思路,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系统论的雏形。

    〈三〉困在时空中的危害系统论思路与还原论思路相比,看问题更加全面,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但是,不管是系统论还是还原论,它们都是以事物的时空作为研究的主体,因而在对事物的认识方面肯定要受到时空的局限,尤其是在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方面,使我们不能真正把握住生命的本质。

    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患有胃部炎症而住院治疗。医生每次查房时总是叮嘱患者,不要进过冷、过热的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还交待每天早晚各喝一杯热牛奶。

    为什么要这样嘱咐呢?因为西医理论认为,胃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胃粘膜充血、水肿、粘液增多,并可伴有点状出血和不同程度的糜烂。因而在进食方面就要避免对胃粘膜的刺激。而牛奶可以在胃粘膜上面形成奶膜保护层,因而建议患者在餐前服用牛奶。

    在药物治疗方面,自然也就是给予局部治疗,用西米替丁抑制胃酸的分泌,以防腐蚀胃粘膜。

    口服硫糖铝,在胃粘膜上形成铝离子保护层。另外,给予抗菌素以期杀灭幽门螺旋菌这个胃粘膜的破坏者。从理论上讲,经过这样的治疗后,胃粘膜炎症会慢慢好转的。

    实事上,病人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症状仍未能得到改善,而且日趋瘦弱。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患者心里烦燥,睡眠也不好,腹部胀气,牛奶实在不想喝了,倒很想吃点凉东西。

    于是,这位患者便私下停喝了牛奶,并且上街吃了两根冰棒,当天就觉得心里舒服多了,也能吃下去饭。

    在以后的交谈中,得知该患者近两年来一直怀疑丈夫有外遇,心里闷闷不乐,成天揪着心度日,结果落下个胃的毛病。丈夫得知这就是病的根源后,就积极地去开导她,她也就想通了。

    从此,饭量大增,体质日见康复,直至痊愈出院。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医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了胃粘膜这个机体局部时空上,使得胃炎病人的治疗时间延长。胃粘膜的糜烂,到底跟胃酸这个局部的致病因素有多大关系,是不是幽门螺旋菌这个局部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值得怀疑。

    从这位患者的病史过程可以看出,她的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关系倒是很大。而这些系统的功能紊乱,又与患者长期压抑的心情有关。系统论告诉我们,局部的病变,实际上是全身性病变在局部的表现。不调整好全局的关系,就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致于在饮食方面,生命系统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调节,和自我保护这个整体功能的。吃了您不想吃的东西,机体肯定会做出诸如呕吐、腹胀等不适反应。适量吃点您想吃的东西,就会让您觉得舒服,促进营养的吸收。所以患者不一定非要从局部时空结构去考虑忌食与否,而应从整个机体去考虑,顺应整个机体的正常需求。

    对于上述患者来说,虽然从胃粘膜这个局部时空结构来讲,患者不宜进食过冷的饮食,但是患者的整体机能告诉她需要吃点冷饮,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从整体去考虑,适量让患者进点冷饮,反倒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从胃粘膜这个局部时空结构考虑,上述患者宜进食牛奶。因为牛奶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还能在胃粘膜上形成保护层,阻止胃酸对胃粘膜的浸蚀作用。但是患者的整体机能表现出,患者不仅不喜欢喝牛奶,而且很易引起腹胀,如果坚持要患者喝下去,就可能要影响到机体的康复。所以,有时局部必须要服从整体。

    把注意力过于放在机体局部时空上的还原论思路,也曾给人类带来过许多药物性灾难,人们在集中精力研治机体某一局部病变时,却忽视了这一药物对机体其它脏器的毒副作用。

    1922年,欧美发现了许多“粒细胞缺乏症”病人,他们对多种感染失去防御能力,极易发炎、发热。后经医学家长达11年的不懈努力才查明是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在作祟,而此药竟已使用了40年之久。

    1935年,欧美州国家出现大量失明的白内障病人,尤其以肥胖妇女居多。经查实,系服用减肥药二硝基酚所致。1959年,美国推出降血脂新药三苯乙醇,虽然疗效较好,但大量病人服用后,不但发生脱发等毒副反应,而且还有许多人患上了白内障。

    1961年,西欧一些国家发现,用新药“反应停”治疗孕妇呕吐反应,竟然出现1200多个海豹样胎儿,他们缺臂少腿。在日本则因长期使用抗疟药氯碘喹酿成了万余人致盲及下肢瘫痪。

    1966年,在美国发现300多名妙龄少女患yin道腺癌,后来才证实与她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保胎药乙雌酚有关。

    在中国,据主管部门宣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国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余人死于药物毒副反应,竟为传染病死亡人数的十倍。

    所有这些,是多么的令人触目惊心啊。顾此失彼,把注意力过于放在机体局部的时空上而不是从整体上系统地去考虑问题,总是要产生严重后果的。就像中国曾经为了解决饥荒问题,而毁林造田一样,结果导致了大量水土流失,引发了更加严重的灾难。

    澳大利亚曾经为了便于牧羊,而将大量的狼群杀灭。后来导致了野兔的大量繁衍,与羊群争食,危及到了羊群生存,最后又不得不化费昂贵的代价从海外引狼入室。

    现在,系统论思路终于把我们的目光从事物的局部时空上拉回到事物的整体时空上,让我们能够从更高的一个层次去上看问题。并且让我们注意到了整体系统内部各要素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了这些关系的重要性。

    系统论告诉我们,相互之间未能建立一定关系的人们集聚在一起,是很难形成某个特定的整体功能。如果这些人走在一起,建立起了医疗合作关系,再加上一些医疗设备,那么这集体就具备了医治疾病,救死扶伤的功能。

    但是,这个集体内部成员协作关系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这个集体的整体功能水平。系统论在机械系统、通信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在医学方面也实现了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到现在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质的转变。使我们开始认识到机体局部病变应该是全身性的病变在局部的暴发。

    尽管“关系”,“信息”已成为了研究的焦点,然而系统论毕竟还是把时空作为研究的主体,只是时空的范围比还原论扩大了。由于生命系统中还存在有超越时空的结构,所以我们如果始终局限在时空的范围内研究生命,我们就无法认清生命,更无法全面维护人体生命的健康。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有些疾病中医能使之好转,西医却无能为力。对同一个患者的同一种病症,中西医学的认识也不一样。但在各自的理论体系指导下,采用各自的方法进行调整与治疗,却都能在临床上起到一定的疗效。

    牙龈炎症导致的牙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痛。西医大多考虑是局部感染引起的,在治疗上往往是给予抗感染,消炎止痛等局部治疗,进而取得症状的改善。中医则认为是经络不通,血脉运行受阻,内热上头所致。在治疗上给予针刺肌表穴位,或给予中草药清热降火治疗,亦能取得较好疗效。对于这一现象,还原论或系统论的观点,都不能给予满意的解释。

    实际上这一现象至少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中医学与西医学对人体生命系统的认识都具有正确性;第二,中医学与西医学对人体生命系统的认识就像盲人摸象一样,都存在着片面性,或者说对人体生命系统的认识存在着侧重点的不同。

    不过要提到的是,西医将自己牢牢地圈在了机体的时空结构范围内,而中医多少已涉及到了生命中的一些超越时空的东西。

    虽然系统论是将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注重了“关系”、“信息”这些内容。但是对时空以外的东西认识很模糊,因而对很多生命现象无法解释。

    系统论包括有一般系统论、协同论、控制论、超循环理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比较适合于解释非生命系统现象,在指导非生命系统运作方面,也比较得心应手。然而用这些理论去解释生命系统现象时,却遇到了麻烦。人们曾经努力过,致多也只能适合于个别生命现象的解释,在遇到其它生命现象时就不能自圆其说,收效甚微。

    按照系统论中的控制论解释,当人们进行冬泳锻炼时,在脱了冬装跳入尚有一些浮冰的水中时,人体的体温是要先下降的。而后由皮肤冷感受器产生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发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体温调节机制,从而增加产热和控制散热,恢复体温。但是,冬泳时,人体并没有出现先体温下降,后反馈调节的现象。而是直始至终地保持着体温的相对恒定。

    有人曾用系统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去解释生命现象,称生命系统就是一个耗散结构,这一点至今仍然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领导人,普利高津于1969年提出的。

    比如说,一座城市每天要输入食品、燃料、和其它的用品,同时还要输出产品和废物,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有序状态,这样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就会趋于混乱或灭亡。这种时刻须要消耗能量,与外界交流信息才能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就称为耗散结构。

    人体就须要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换,人的健康与疾病是由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各种因素互相作用所决定,因而生命系统就是一种耗散结构。但是这一理论在对人体经络现象的解释、生命的情感现象,以及人体梦的解释,中西医学差异的解释等方面都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这一理论模式受到了时空的束缚。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中医医院和西医医院均调治不好的疾病或某些症状,如果您能求助于民间的一些甚至称不上医道的土方法,说不定能使之好转。我们姑且不去说诸如偏方、气功、异地居住、甚至是基督徒的祈祷等这些民间方法的科学性,但是只要能改善患者疾病的症状,作为患者在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下,都是愿意接受的。治疗疾病、改善症状,不一定非要冠一个病名,然后给予打针、吃药、手术、理疗等才算是治病了。任何一种能治疗疾病、阻止病情的发展,或仅仅能改善症状的方法,都应视为治疗手段,在权衡利弊之后,就可以实施。

    这里想要说明的是,这些非医学治疗手段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难道仅仅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心理作用吗?即便是心理作用,又是怎样影响到机体健康的呢?可以说,这些非医学治疗手段肯定是在自觉不自觉地作用于生命系统的某一结构上,并且这一结构超出了时空的范围。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否则是不会产生什么疗效的。单用困在时空中的还原论或系统论是很难认清这一点。

    看来,在认识生命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走出时空,摆脱时空束缚的时候。

    二、时空的起源夏日的夜,躺在外面凉席上仰望星空,会让我们浮想联篇。天到底有多高,宇宙到底有多大,别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宇宙之外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

    追赶光速的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我们的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生命就会无限地延长,如果我们的速度超过光速时,历史就可能出现重现。这个时候,时间和空间就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与意识也可以相互转化,这些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时间和空间又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的宇宙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一切都源于无中生有,源于宇宙卵的爆炸。早在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就悟出了这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宇宙卵”。

    在一次讲学中,我拿着一个盛满水的茶杯问大家:“如果我将杯中的水倒干净,请问杯子里面还有东西吗?”

    答道“杯中有空气存在,还有电波存在。”

    “如果将杯中的空气抽干,将电波屏蔽在外,请问还有什么存在?”

    许久才有人答道:“还有空间的存在。”如果将这个杯子压扁,使其空间消失,是不是就什么都不存在了呢?

    我们可以觉察到蓝天的无垠、空旷,我们可以觉察到身边的桌椅板凳、以及任何一个实物的形态与大小。我们甚至可以借助于电子微显镜观察到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这些都是空间的画面,空间无处不在;另外,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岁月的更替、流失,体会到心脏的跳动、生命的延续,体会到滔滔江水向东流的壮丽动感。我们甚至还可以借助于现代仪器检测出生命的新陈代谢、生理、生化过程,这些都是时间的画面,时间永不停留。

    被压扁了的杯子虽然容积已经消失,但是还有时间的存在,如果这个没有容积的杯子瞬间就消失了,我们也就什么都无从谈起。时间和空间是任何实物以至整个宇宙存在的基本特征,也是构成生命最基本的要素。

    宇宙学家告诉我们,宇宙创生于“无”,这个“无”指的不仅是没有物质存在,还必须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这是绝对的无。

    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还是难以想象。然而,爱因斯坦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想象出来了,并创立了相对论。

    这个世界就像我们宇宙中的光线、电磁波一样,是不能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去考察、去描述的。

    在这个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世界里“每天”都有许多的宇宙延生,“每天”也都有许多宇宙消失,当然这里的“每天”时间概念,是我们人类给予的形象说法。

    “无中生有”这也是中国道家的创世哲理。

    英国宇宙学家霍金从量子理论探讨宇宙创生问题时,提出了宇宙自足理论,宇宙创生于没有时空概念的虚无境界。据此原则,他给出了第一个宇宙创生于“无”的数值解,描绘了时空及标量场的创生图景。

    中国道家的创世哲理,正经历着现代科学严密的定量研究,以更加准确的思路规定出它的科学含义。

    宇宙创生于无,它又是怎样延生的,怎样演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直到爱因斯坦完成相对论学说之后,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了“大爆炸宇宙论”,才提出了宇宙有发生膨胀的可能性。后来观测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科学家们发现,远方的银河正在以极高的速度远离我们的银河,这说明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着。此外还发现宇宙空间充满着3度微波背景辐射,这证明宇宙曾是一个超高温、高密度的大火球。基于以上事实而产生的“大爆炸宇宙论”已被公认为是当前最标准的宇宙进化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计算,宇宙延生于200亿年之前。刚刚诞生的宇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世界,但它却具有高得异乎寻常的温度和密度。这个奇特的原始火球,由于温度和密度骤然下降,使这个“宇宙之卵”以爆炸性的速度猛烈膨胀。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从既无空间,也无时间的“虚无”中以惊人的速度迅猛膨胀而瞬间诞生的。

    在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世界里,无中生有地创生出一个卵形的纯能量的东西,它不含任何元素,宇宙学家们称之为“宇宙卵”。它实际上是一个原始的火球,宇宙就是由这样一个原始的火球爆炸而产生的。

    爆炸由于它的扩展性,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空间。同时,爆炸是一个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急剧暴涨的过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时间。宇宙至今仍处于爆炸过程中,所以我们的宇宙实际上是越来越稀薄,直至消失。

    这个爆涨过程大约经历了200亿年,对于宇宙的形成来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对于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原始世界来说,就像我们点爆一颗炸弹一样,那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我们把炸弹爆炸的过程无限制地延长,那里面也就有了充满无限生机的可能。

    原始火球在发生爆炸时,形成了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物质,宇宙学家们称之为正物质与反物质。正物质的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而反物质是质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由这两种物质所构成的两个宇宙中心相距遥远,宇宙学家们认为如果这两个性质完全相反的宇宙在膨胀过中相遇的时候,就会发生湮灭,也就是说又会回到绝对“无”的原始世界。

    这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物质分别构成了两个相距遥远的宇宙,我们正处于由正物质构成的宇宙中。从发生巨大的爆炸之后,宇宙演化过程大致经历着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属于基本粒子形成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大爆炸后的一秒钟之内,主要是强子

    和轻子的生成和湮灭,这个时期整个宇宙都是由这些物质粒子组成的,没有任何天体和星系,也没有除氢之外的任何元素。

    第二阶段是化学元素的生成阶段,大爆炸的一秒到三分钟期间,合成各种核素,开始产生各种化学元素。

    第三阶段是天体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初期,宇宙中主要的是气状物质。大约经过了一万年,这些气状物质的不断收缩,就生成气云,进而形成天体和星系。以后经过漫长的演变进化过程,地球上就出现了各种生命,出现了高智能动物——人类。

    宇宙学家迪克指出,宇宙的绝大部分时间是没有生命的。只有当宇宙演化到为生命及人类的起原和生存准备好了一切最理想的条件的时期,才有可能出现人类。为此,迪克称现在的宇宙为人的宇宙。

    爱因斯坦又说,当一个人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时候,他的时间就会被凝固,他的生命就成为永恒。

    因为宇宙是爆炸产生的,宇宙的时间也是在爆炸过程中形成的,宇宙现在仍处在爆炸过程中,并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膨胀着。如果您的速度也达到了每秒三十万公里时,那您就与宇宙同步,相对于宇宙来说,就无时间差可言。您与宇宙同在,您的生存时间与宇宙一样长,您的生命当然成为永恒。

    我们现在知道,时间和空间是因为宇宙卵的爆炸而产生的,宇宙卵的爆炸形成了万事万物。

    由于宇宙卵是万事万物的共同祖先,因而万事万物与整个现代的宇宙之间应该是全息的,它们都具有宇宙卵的全部信息,统中又是万事万物也就都包含有整个宇宙所有的信息。既然这样,时间和空间是现代宇宙的基本特征,那时间和空间在生命系〈一〉人们所熟用的还原论思路古老的、人们所熟用的还原论思路,大约在公元前500~400年的这个时期,由古希腊的两位学者提出。按照这种思路,要了解事物及其变化,就要把事物的整体及其复杂现象加以彻底的分解,直至找到最小的、有决定意义的实物粒子为止。

    物理学在分解事物现象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且证实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等等;在化学领域里,运用还原论思路亦发现了主宰一切化学过程的100多种化学元素。

    在近代以来400多年的历史上,还原论思路也成为了生物学和医学最得力的方法论武器。

    整体由部分构成,生命的整体性能可以从它的组成部分的性能完全解释清楚。生命运动是由低级的物理、化学等运动组成,生命和疾病的现象完全可以用物理和化学规律来解释清楚。

    在这条思路指导下,医学大踏步地向人体结构的微观方向深入。1543年维萨里发表了《人体的构造》,开始了向人体内部的进军。1761年莫尔迦尼发表了《论疾病的定位和原因》,把疾病定位于器官;18世纪,毕夏提出了“膜理论”,把人体分为21种不同的组织,建立了组织病理学,把疾病定位于组织上;1858年,微尔肖移植了20年前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成果,创立了细胞病理学,把疾病定位于细胞上。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公布了dna双螺旋结构示意图,为遗传工程开启了先河,疾病开始定位于这个生物大分子的基因片段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利根川进又第一次提出了人类疾病的新概念——基因病。

    还原论主要是以实物为研究中心,它的首要特点是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些“实物”

    构成的,因而可以进行分解研究。万事万物的一切变化都是由构成它的“实物”引起的,其原因应当从“实物”上寻找,寻找那些最终的、有决定意义的“实物粒子”。

    西医的解剖学是典型的还原论思路的产物,整个西医学的发展就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

    古罗马著名的医生盖仑有一句名言,解剖学对医生的重要性,就像建筑师离不开图纸一样。

    由于盖仑的解剖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动物,后来的维萨里,在人体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勇敢地推翻了盖仑的解剖学。1943年他的代表作《人体的构造》出版,这标着人体解剖学的建立。

    以后在解剖学的基础上,西医沿着生理、病理、临床、药理的方向逐步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意大利著名的病理解剖学家莫尔迦尼,早年师从一位著名的解剖学教授进行解剖研究,在尸体上经常发现异常病理变化。

    后来,莫尔迦尼又做了一名临床医生,亲自诊治了许多病人。双重经历促使他想到,在解剖时看到的病理变化一定与某些疾病及病人的某些症状有关。因此莫尔迦尼开始走上了通过尸体解剖来探讨疾病的原因及器官病理改变的道路。

    经过多年的解剖和观察,在他79岁高龄之际,出版了不朽的著作《论疾病的位置和原因》。

    他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某个脏器病变引起的,只有脏器的病变,才是疾病的原因。

    这是一个在还原论思路指导下寻找疾病原因的典型事例。

    那么,脏器的病变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沿着这一还原思路,人们又先后发现了细菌、病毒、理化毒物等实物致病因子。

    同样,还原论思路也影响着西医治疗学的发展。西医治疗学认为,特定的疾病是由特定的致病因素所引起,因而治疗就是要有针对性地直接消除这种致病因素。

    十九世纪最后30年,医学研究已发现了绝大多数的致病细菌。此后,比细菌还小的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在20世纪初又相继暴露在我们的面前。因此,如何及时治疗这些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按照还原论思路来讲,找到有效的药物就成了当务之急。

    直到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费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抑菌作用,人类才真正找到了抗细菌感染的武器。

    弗来明从事青霉素研究长达4年之久,但终因青霉素提取和大批量生产困难而中止。

    1935年,英国病理学家费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重新研究青霉素的性质,历经8年,方使大量生产青霉素成为可能。1943年,青霉素第一次成功应用于治疗病人,证实其对猩红热、梅毒、脑膜炎、淋病及各种细菌感染都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1944年,瓦克斯曼发明了链霉素,使长期困扰人类的结核病得以控制。1947年的氯霉素、1948年的金霉素及以后的四环素、土霉素等等又相继推出。

    1921年罗森海姆在鱼肝油内发现抗拘偻病的维生素d。1923年,对生殖障碍有一定治疗作用的维生素e问世,以后维生素k等又相继被发现。

    甲状腺素、胰岛素、雌激素、雄激素等也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相继被发现,使之成为治疗内分泌疾病的重要药物,从而使众多疑难病症得以控制。

    还原论认为,是局部性病变引起全身性病变,所以在治疗时要以局部性调节为中心,必要时辅以全身性支持治疗。注意的焦点不在整个人的功能状态的改变,而在于特异性的病因,和局部性、定位性的器质性病理改变。在这种思路指导下,不管是内科、外科还是介入疗法、基因疗法都是在“治病”,而忽视了“治人”。

    还原论这种层层解剖分析式的思路历史很久,至今仍在主宰着许多临床医师的治疗思维。这种思路是把生命理解为一部复杂的机器,然而作为生命系统的人与非生命系统的机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还原论思路的治疗手段,在对现代疾病谱中的诸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溃疡病、癌症、各种精神病等,就很难找到直接相关的特异性病原因素,因而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二十世纪后半叶,有人提出了“系统论”,企图解决这些问题。

    〈二〉注重“关系”“信息”的系统论中国有位著名的将军,名叫许世友。他在患肝病期间,医生禁止让他沾酒,理由是酒精对肝脏有伤害作用,可嗜酒如命的将军自从禁酒以后,不但肝病没有好转,精神也不如从前。许世友将军浑身感到不舒服,不得已他又偷偷地饮起酒来,结果全身立马感到轻松。

    这位将军后来幽默地对他的侍从说,喝酒虽然伤肝,但不喝酒却要伤心,我不能不喝酒呀。

    其实,许世友将军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系统论的思路去分析问题的,所以他的话有一定的正确性。对于这一点,用还原论思路武装起来的医生恐怕是要持否定态度。

    实际上导致肝损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系统地去看问题。酒精对肝脏有损害,但是如果人的心情不好,恐怕比起少量的酒精来,对机体的伤害更大。

    按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确定性能的整体。高级生命的人就是由许多要素构成,包括有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应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共同来维持高级生命人这个整体的功能。如果我们只用解剖分析的思路去寻找病因肯定要犯片面性错误。

    考察一个乐队能否演奏出好的乐曲来,按照传统的思路,我们就须要去解剖分析这个乐队,分析各个乐手的演奏技巧和身体状况。另外,就是去解剖分析乐队所使用乐器质量的好坏。

    但是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产生整体性能的根源。

    这些相互作用的有序程度,决定着事物的进化与退化。”

    乐队这个系统的整体水平,不等于各个乐手水平的部分之和。如果乐手与乐手之间的协作关系不好,乐队指挥与乐手之间的控制不恰当,尽管各个乐手的演奏技巧再高,也都要影响到这个乐队系统的整体水平。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这个系统内的主要信息——乐谱的好坏,以及传递信息的场——声波环境的好坏。如果用一个糟糕的乐谱,在声音嘈杂的环境里进行演奏,再高素质的乐队也不会产生好的演奏效果。

    看来,“关系”、“信息”是事物生存发展的根本。

    法国军事家拿破仑,在他的回忆录中论述了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最善于单个格斗,但纪律性不强的马木留克骑兵之间的作战情形。

    “两个马木留克士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士兵,100个法国士兵与100个马木留克士兵势均力敌,300个法国士兵大都能战胜300个马木留克士兵,而1000个法国士兵则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士兵。”多么微妙的变化,这就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原故。不是战士各自的战斗力强,他们组成的团体战斗力就一定强。他们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协作、相互影响的关系、信息等内容。

    传统的分析程序、还原论思路割断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系统论则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放在了注意的中心。比利时物理学家,系统论创始人之一普利高津,在总结他的科学成就时一再强调: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的兴趣正从“实体”转变到“关系”,转变到“信息”,转变到“时间”上。

    强调“人天相应”、“整体辩证”的中医特色,也都具有一种朴素的系统论思路,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系统论的雏形。

    〈三〉困在时空中的危害系统论思路与还原论思路相比,看问题更加全面,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但是,不管是系统论还是还原论,它们都是以事物的时空作为研究的主体,因而在对事物的认识方面肯定要受到时空的局限,尤其是在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方面,使我们不能真正把握住生命的本质。

    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患有胃部炎症而住院治疗。医生每次查房时总是叮嘱患者,不要进过冷、过热的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还交待每天早晚各喝一杯热牛奶。

    为什么要这样嘱咐呢?因为西医理论认为,胃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胃粘膜充血、水肿、粘液增多,并可伴有点状出血和不同程度的糜烂。因而在进食方面就要避免对胃粘膜的刺激。而牛奶可以在胃粘膜上面形成奶膜保护层,因而建议患者在餐前服用牛奶。

    在药物治疗方面,自然也就是给予局部治疗,用西米替丁抑制胃酸的分泌,以防腐蚀胃粘膜。

    口服硫糖铝,在胃粘膜上形成铝离子保护层。另外,给予抗菌素以期杀灭幽门螺旋菌这个胃粘膜的破坏者。从理论上讲,经过这样的治疗后,胃粘膜炎症会慢慢好转的。

    实事上,病人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症状仍未能得到改善,而且日趋瘦弱。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患者心里烦燥,睡眠也不好,腹部胀气,牛奶实在不想喝了,倒很想吃点凉东西。

    于是,这位患者便私下停喝了牛奶,并且上街吃了两根冰棒,当天就觉得心里舒服多了,也能吃下去饭。

    在以后的交谈中,得知该患者近两年来一直怀疑丈夫有外遇,心里闷闷不乐,成天揪着心度日,结果落下个胃的毛病。丈夫得知这就是病的根源后,就积极地去开导她,她也就想通了。

    从此,饭量大增,体质日见康复,直至痊愈出院。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医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了胃粘膜这个机体局部时空上,使得胃炎病人的治疗时间延长。胃粘膜的糜烂,到底跟胃酸这个局部的致病因素有多大关系,是不是幽门螺旋菌这个局部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值得怀疑。

    从这位患者的病史过程可以看出,她的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关系倒是很大。而这些系统的功能紊乱,又与患者长期压抑的心情有关。系统论告诉我们,局部的病变,实际上是全身性病变在局部的表现。不调整好全局的关系,就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致于在饮食方面,生命系统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调节,和自我保护这个整体功能的。吃了您不想吃的东西,机体肯定会做出诸如呕吐、腹胀等不适反应。适量吃点您想吃的东西,就会让您觉得舒服,促进营养的吸收。所以患者不一定非要从局部时空结构去考虑忌食与否,而应从整个机体去考虑,顺应整个机体的正常需求。

    对于上述患者来说,虽然从胃粘膜这个局部时空结构来讲,患者不宜进食过冷的饮食,但是患者的整体机能告诉她需要吃点冷饮,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从整体去考虑,适量让患者进点冷饮,反倒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从胃粘膜这个局部时空结构考虑,上述患者宜进食牛奶。因为牛奶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还能在胃粘膜上形成保护层,阻止胃酸对胃粘膜的浸蚀作用。但是患者的整体机能表现出,患者不仅不喜欢喝牛奶,而且很易引起腹胀,如果坚持要患者喝下去,就可能要影响到机体的康复。所以,有时局部必须要服从整体。

    把注意力过于放在机体局部时空上的还原论思路,也曾给人类带来过许多药物性灾难,人们在集中精力研治机体某一局部病变时,却忽视了这一药物对机体其它脏器的毒副作用。

    1922年,欧美发现了许多“粒细胞缺乏症”病人,他们对多种感染失去防御能力,极易发炎、发热。后经医学家长达11年的不懈努力才查明是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在作祟,而此药竟已使用了40年之久。

    1935年,欧美州国家出现大量失明的白内障病人,尤其以肥胖妇女居多。经查实,系服用减肥药二硝基酚所致。1959年,美国推出降血脂新药三苯乙醇,虽然疗效较好,但大量病人服用后,不但发生脱发等毒副反应,而且还有许多人患上了白内障。

    1961年,西欧一些国家发现,用新药“反应停”治疗孕妇呕吐反应,竟然出现1200多个海豹样胎儿,他们缺臂少腿。在日本则因长期使用抗疟药氯碘喹酿成了万余人致盲及下肢瘫痪。

    1966年,在美国发现300多名妙龄少女患yin道腺癌,后来才证实与她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保胎药乙雌酚有关。

    在中国,据主管部门宣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国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余人死于药物毒副反应,竟为传染病死亡人数的十倍。

    所有这些,是多么的令人触目惊心啊。顾此失彼,把注意力过于放在机体局部的时空上而不是从整体上系统地去考虑问题,总是要产生严重后果的。就像中国曾经为了解决饥荒问题,而毁林造田一样,结果导致了大量水土流失,引发了更加严重的灾难。

    澳大利亚曾经为了便于牧羊,而将大量的狼群杀灭。后来导致了野兔的大量繁衍,与羊群争食,危及到了羊群生存,最后又不得不化费昂贵的代价从海外引狼入室。

    现在,系统论思路终于把我们的目光从事物的局部时空上拉回到事物的整体时空上,让我们能够从更高的一个层次去上看问题。并且让我们注意到了整体系统内部各要素成员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了这些关系的重要性。

    系统论告诉我们,相互之间未能建立一定关系的人们集聚在一起,是很难形成某个特定的整体功能。如果这些人走在一起,建立起了医疗合作关系,再加上一些医疗设备,那么这集体就具备了医治疾病,救死扶伤的功能。

    但是,这个集体内部成员协作关系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这个集体的整体功能水平。系统论在机械系统、通信系统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在医学方面也实现了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到现在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质的转变。使我们开始认识到机体局部病变应该是全身性的病变在局部的暴发。

    尽管“关系”,“信息”已成为了研究的焦点,然而系统论毕竟还是把时空作为研究的主体,只是时空的范围比还原论扩大了。由于生命系统中还存在有超越时空的结构,所以我们如果始终局限在时空的范围内研究生命,我们就无法认清生命,更无法全面维护人体生命的健康。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有些疾病中医能使之好转,西医却无能为力。对同一个患者的同一种病症,中西医学的认识也不一样。但在各自的理论体系指导下,采用各自的方法进行调整与治疗,却都能在临床上起到一定的疗效。

    牙龈炎症导致的牙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痛。西医大多考虑是局部感染引起的,在治疗上往往是给予抗感染,消炎止痛等局部治疗,进而取得症状的改善。中医则认为是经络不通,血脉运行受阻,内热上头所致。在治疗上给予针刺肌表穴位,或给予中草药清热降火治疗,亦能取得较好疗效。对于这一现象,还原论或系统论的观点,都不能给予满意的解释。

    实际上这一现象至少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中医学与西医学对人体生命系统的认识都具有正确性;第二,中医学与西医学对人体生命系统的认识就像盲人摸象一样,都存在着片面性,或者说对人体生命系统的认识存在着侧重点的不同。

    不过要提到的是,西医将自己牢牢地圈在了机体的时空结构范围内,而中医多少已涉及到了生命中的一些超越时空的东西。

    虽然系统论是将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注重了“关系”、“信息”这些内容。但是对时空以外的东西认识很模糊,因而对很多生命现象无法解释。

    系统论包括有一般系统论、协同论、控制论、超循环理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比较适合于解释非生命系统现象,在指导非生命系统运作方面,也比较得心应手。然而用这些理论去解释生命系统现象时,却遇到了麻烦。人们曾经努力过,致多也只能适合于个别生命现象的解释,在遇到其它生命现象时就不能自圆其说,收效甚微。

    按照系统论中的控制论解释,当人们进行冬泳锻炼时,在脱了冬装跳入尚有一些浮冰的水中时,人体的体温是要先下降的。而后由皮肤冷感受器产生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发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体温调节机制,从而增加产热和控制散热,恢复体温。但是,冬泳时,人体并没有出现先体温下降,后反馈调节的现象。而是直始至终地保持着体温的相对恒定。

    有人曾用系统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去解释生命现象,称生命系统就是一个耗散结构,这一点至今仍然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领导人,普利高津于1969年提出的。

    比如说,一座城市每天要输入食品、燃料、和其它的用品,同时还要输出产品和废物,以保持一定的稳定有序状态,这样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就会趋于混乱或灭亡。这种时刻须要消耗能量,与外界交流信息才能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就称为耗散结构。

    人体就须要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交换,人的健康与疾病是由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各种因素互相作用所决定,因而生命系统就是一种耗散结构。但是这一理论在对人体经络现象的解释、生命的情感现象,以及人体梦的解释,中西医学差异的解释等方面都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这一理论模式受到了时空的束缚。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中医医院和西医医院均调治不好的疾病或某些症状,如果您能求助于民间的一些甚至称不上医道的土方法,说不定能使之好转。我们姑且不去说诸如偏方、气功、异地居住、甚至是基督徒的祈祷等这些民间方法的科学性,但是只要能改善患者疾病的症状,作为患者在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下,都是愿意接受的。治疗疾病、改善症状,不一定非要冠一个病名,然后给予打针、吃药、手术、理疗等才算是治病了。任何一种能治疗疾病、阻止病情的发展,或仅仅能改善症状的方法,都应视为治疗手段,在权衡利弊之后,就可以实施。

    这里想要说明的是,这些非医学治疗手段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难道仅仅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心理作用吗?即便是心理作用,又是怎样影响到机体健康的呢?可以说,这些非医学治疗手段肯定是在自觉不自觉地作用于生命系统的某一结构上,并且这一结构超出了时空的范围。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否则是不会产生什么疗效的。单用困在时空中的还原论或系统论是很难认清这一点。

    看来,在认识生命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走出时空,摆脱时空束缚的时候。

    二、时空的起源夏日的夜,躺在外面凉席上仰望星空,会让我们浮想联篇。天到底有多高,宇宙到底有多大,别的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宇宙之外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

    追赶光速的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我们的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生命就会无限地延长,如果我们的速度超过光速时,历史就可能出现重现。这个时候,时间和空间就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与意识也可以相互转化,这些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时间和空间又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的宇宙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一切都源于无中生有,源于宇宙卵的爆炸。早在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就悟出了这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宇宙卵”。

    在一次讲学中,我拿着一个盛满水的茶杯问大家:“如果我将杯中的水倒干净,请问杯子里面还有东西吗?”

    答道“杯中有空气存在,还有电波存在。”

    “如果将杯中的空气抽干,将电波屏蔽在外,请问还有什么存在?”

    许久才有人答道:“还有空间的存在。”如果将这个杯子压扁,使其空间消失,是不是就什么都不存在了呢?

    我们可以觉察到蓝天的无垠、空旷,我们可以觉察到身边的桌椅板凳、以及任何一个实物的形态与大小。我们甚至可以借助于电子微显镜观察到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这些都是空间的画面,空间无处不在;另外,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岁月的更替、流失,体会到心脏的跳动、生命的延续,体会到滔滔江水向东流的壮丽动感。我们甚至还可以借助于现代仪器检测出生命的新陈代谢、生理、生化过程,这些都是时间的画面,时间永不停留。

    被压扁了的杯子虽然容积已经消失,但是还有时间的存在,如果这个没有容积的杯子瞬间就消失了,我们也就什么都无从谈起。时间和空间是任何实物以至整个宇宙存在的基本特征,也是构成生命最基本的要素。

    宇宙学家告诉我们,宇宙创生于“无”,这个“无”指的不仅是没有物质存在,还必须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这是绝对的无。

    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没有时间和空间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还是难以想象。然而,爱因斯坦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想象出来了,并创立了相对论。

    这个世界就像我们宇宙中的光线、电磁波一样,是不能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去考察、去描述的。

    在这个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世界里“每天”都有许多的宇宙延生,“每天”也都有许多宇宙消失,当然这里的“每天”时间概念,是我们人类给予的形象说法。

    “无中生有”这也是中国道家的创世哲理。

    英国宇宙学家霍金从量子理论探讨宇宙创生问题时,提出了宇宙自足理论,宇宙创生于没有时空概念的虚无境界。据此原则,他给出了第一个宇宙创生于“无”的数值解,描绘了时空及标量场的创生图景。

    中国道家的创世哲理,正经历着现代科学严密的定量研究,以更加准确的思路规定出它的科学含义。

    宇宙创生于无,它又是怎样延生的,怎样演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直到爱因斯坦完成相对论学说之后,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了“大爆炸宇宙论”,才提出了宇宙有发生膨胀的可能性。后来观测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科学家们发现,远方的银河正在以极高的速度远离我们的银河,这说明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着。此外还发现宇宙空间充满着3度微波背景辐射,这证明宇宙曾是一个超高温、高密度的大火球。基于以上事实而产生的“大爆炸宇宙论”已被公认为是当前最标准的宇宙进化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计算,宇宙延生于200亿年之前。刚刚诞生的宇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世界,但它却具有高得异乎寻常的温度和密度。这个奇特的原始火球,由于温度和密度骤然下降,使这个“宇宙之卵”以爆炸性的速度猛烈膨胀。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从既无空间,也无时间的“虚无”中以惊人的速度迅猛膨胀而瞬间诞生的。

    在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世界里,无中生有地创生出一个卵形的纯能量的东西,它不含任何元素,宇宙学家们称之为“宇宙卵”。它实际上是一个原始的火球,宇宙就是由这样一个原始的火球爆炸而产生的。

    爆炸由于它的扩展性,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空间。同时,爆炸是一个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急剧暴涨的过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时间。宇宙至今仍处于爆炸过程中,所以我们的宇宙实际上是越来越稀薄,直至消失。

    这个爆涨过程大约经历了200亿年,对于宇宙的形成来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对于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原始世界来说,就像我们点爆一颗炸弹一样,那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我们把炸弹爆炸的过程无限制地延长,那里面也就有了充满无限生机的可能。

    原始火球在发生爆炸时,形成了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物质,宇宙学家们称之为正物质与反物质。正物质的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而反物质是质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由这两种物质所构成的两个宇宙中心相距遥远,宇宙学家们认为如果这两个性质完全相反的宇宙在膨胀过中相遇的时候,就会发生湮灭,也就是说又会回到绝对“无”的原始世界。

    这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物质分别构成了两个相距遥远的宇宙,我们正处于由正物质构成的宇宙中。从发生巨大的爆炸之后,宇宙演化过程大致经历着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属于基本粒子形成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大爆炸后的一秒钟之内,主要是强子

    和轻子的生成和湮灭,这个时期整个宇宙都是由这些物质粒子组成的,没有任何天体和星系,也没有除氢之外的任何元素。

    第二阶段是化学元素的生成阶段,大爆炸的一秒到三分钟期间,合成各种核素,开始产生各种化学元素。

    第三阶段是天体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的初期,宇宙中主要的是气状物质。大约经过了一万年,这些气状物质的不断收缩,就生成气云,进而形成天体和星系。以后经过漫长的演变进化过程,地球上就出现了各种生命,出现了高智能动物——人类。

    宇宙学家迪克指出,宇宙的绝大部分时间是没有生命的。只有当宇宙演化到为生命及人类的起原和生存准备好了一切最理想的条件的时期,才有可能出现人类。为此,迪克称现在的宇宙为人的宇宙。

    爱因斯坦又说,当一个人运动速度达到光速的时候,他的时间就会被凝固,他的生命就成为永恒。

    因为宇宙是爆炸产生的,宇宙的时间也是在爆炸过程中形成的,宇宙现在仍处在爆炸过程中,并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膨胀着。如果您的速度也达到了每秒三十万公里时,那您就与宇宙同步,相对于宇宙来说,就无时间差可言。您与宇宙同在,您的生存时间与宇宙一样长,您的生命当然成为永恒。

    我们现在知道,时间和空间是因为宇宙卵的爆炸而产生的,宇宙卵的爆炸形成了万事万物。

    由于宇宙卵是万事万物的共同祖先,因而万事万物与整个现代的宇宙之间应该是全息的,它们都具有宇宙卵的全部信息,统中又是万事万物也就都包含有整个宇宙所有的信息。既然这样,时间和空间是现代宇宙的基本特征,那时间和空间在生命系统中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三生命中时空结构万物同源,同源于宇宙卵卵,同源于“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曾是中国道家的伟大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庄学派就提出了宇宙创生于“无”

    的理论。《老子》书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产生于殷周之际的《易经》用一套符号体系和概念表达了关于世界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哲理。

    《易经》指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演化出万事万物。

    这里的“无极”可理解为是绝对的无,“太极”可理解为是宇宙卵,“两仪”即阴阳,可理解为是正物质与反物质。

    这可是三千年前中国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易经》是中国最初的君主伏羲创立的,可见古人对万物同源的理解并不亚于现代人。不仅如此,就连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二进位数字的自然序

    列亦与易经阴阳所构成的六十四卦次序图完全一致。

    公元一九九七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震撼了世界,随后全球掀起了克隆热。

    克隆的含义就是复制,就是不掺杂其它个体遗传物质的无性繁殖,地球上约有几百种生物以这种方式繁衍生存。人工无性繁殖与自然界的无性繁殖的区别在于:人工无性繁殖的基因物质可以是从体细胞中得来,而自然界无性繁殖的基因物质必须是从生殖细胞中获得。

    人工无性繁殖的操作过程,是将卵细胞中的基因物质去掉,再从您想要克隆的动物身上取一体细胞,将其基因物质抽出来注入已被除去基因物质的卵细胞中,再植入子宫内发育,就可以复制出一个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来。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就是用母羊的乳腺细胞的基因物质,复制出一只与母羊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来的。

    为什么一个体细胞,而不是生殖细胞也能复制出个体生命来呢?尤其是像猪、牛、羊等这样一类的哺乳动物,自然界是严格要求必须是雌雄两体结合。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四川,有一位名叫张颖清的年青中医医师,受中医全息学说的启发,首次提出了生物全息律。

    中医的全息说指出,在肌表的任何局部狭小的区域内,都具有全身五脏六腑和肢体的缩影。

    张颖清认为,如果将这个狭小区域无限地缩小,直至单个细胞,那么一个细胞就具有全身五脏六腑和肢体的缩影。后来,他又用现代医学理论证明了他的观点,创立了生物全息学。

    生物全息学指出,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和细胞的有丝分裂,多细胞生物的任何体细胞都具有与受精卵或起始细胞完全相同的整套基因,包含着生命个体的所有生物学信息。这样看来,体细胞能复制出个体的克隆技术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早在1951年,法国医生诺塞就受到中医全息说的启发,提出了耳廓为倒置胎儿的假说。该假说认为:耳廓就是人在胚胎时期的缩影,他头朝下蜷曲成一团,头枕在耳垂上,甜蜜地睡着,之后又在该假说基础上创立了一套“耳廓疗法”。

    无独有偶,西德有两位学者亦受中国中医全息说的启发,用立体显微镜和放大照片观察人眼虹膜,发现虹膜各部分也能够相应地表现出人体各部分和器官的情况。于是,那个时期在欧美和澳大利亚便有虹膜诊法盛行起来。

    生物全息律认为,像一片树叶、一截肢体等任何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完整和独立性的生物体都称为“全息胚”。子宫或植物种子的胚胎是能够自然发育成新个体的全息胚,是全息胚的特例。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也都是全息胚,细胞是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个体是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生物体就是由许多处于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转化程度的全息胚组成。任何一个全息胚都包含着生命个体所有的遗传物质。

    全息生物学的理论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到自然界中,称之为自然全息律。

    我们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按照等级划分为: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家庭、社会、生物圈、地月系、太阳系等等。在这里我们能看出,每一层次既由较低的层次组成,但又是较高层次的组成部分。各层次之间既有横向的相互联系,又有上下因果性的纵向相互作用,上下间的作用表现为全息性的规律。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大量的细胞通过相互协同作用共同完成某种或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功能,这样的细胞集体称为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几种不同的组织可通过相互协同作用构成具有一定机能活动的器官;多个相关的器官又可通过协同作用构成能够完成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系统。脾、胃、肝、肠等相关器官就是通过协同作用构成人体的消化系统的。

    从宇宙系统的等级体系中可以看出,生命系统也是一个多层次等级体系,人体生命系统就是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等多个层次构成。依照自然全息律可知,它们都具有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宇宙的空间属性在生命系统中表现为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态与大小。细胞的形态与大小、组织的形态与大小、器官的形态与大小、个体的形态与大小等等,这些各层次生命系统的空间结构都是以电子、原子、分子等所构成的实物粒子为载体的。

    宇宙的时间属性,在生命系统中的表现为,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组织的生理、生化过程,器官的生理、生化过程,个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物学过程等。这里强调的是过程,是由实物粒子参与的生命活动过程。像肝脏对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过程,对体内有毒物的分解、转化过程等。这些适合于从时间角度去考察,具有持续性和顺序性特点的结构,我们称之为时间结构。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分解、转化、利用等,大都是各种生物分子

    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糖或脂肪在生物体内分解供能的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循序进行的化学变化,利用从环境中吸入的氧,将这些物质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这些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由蛋白质所构成的催化剂“酶”所催化的。由此可见,生命系统的时间结构也是以电子、原子、分子等所构成的实物粒子为载体的。

    生命中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都是以实物粒子为载体,这里我们将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及其所须能量,统称为机体的时空结构。

    一部汽车在没有启动之前,只能表现出它的各零部件或整体汽车的空间形态与大小,即汽车的空间结构。只要汽车一启动就可以显示出它的时间结构,即汽车各零部件的相互协调的运作过程,汽油的燃烧过程等等。汽车的时间结构与汽车的空间结构两者构成了汽车的整体功能,使得汽车能在马路上飞速行驶,它的载体主要是钢铁等金属实物粒子。

    在工作中的电脑、电视机等也同样具有各零部件的空间结构和将电信号通过调谐、检波、扫描还原成图像和声音这一过程的时间结构。

    不管零部件所用的是金属材料还是其它原料,这些实物都是由电子、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

    构成,是汽车或其它机械系统的载体。任何实物粒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具有逐渐被不可逆转地自然磨损、老化的属性,只是进度不同而已。因此,汽车在长年累月的行驶过程中,零部件是要被磨损、生锈、直到报废。

    生命系统的空间结构亦是以实物粒子为载体的,因而生命系统亦存在不可抗拒的自然衰老现象。但是生命系统的时空结构可以通过新陈代谢进行自我修复,使生命系统的时空结构的使用寿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延长,以延缓生命的衰老进程,这一点是机械系统不可能具备的。

    以实物粒子为载体的时空结构,它们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通过解剖分析等还原方法去研究、去认识。如果一部汽车在行驶的马路上抛锚,我们可以通过拆卸式的方法去查找哪个零部件出了问题,而后加以修理或更换。我们可以把拆卸了的汽车复原,再继续使用。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不同层次生命系统中的时空结构同样也具有可拆卸性,我们常见的外科手术就是对生命系统中的脏器或组织进行修补、切除或植换。正在探索中的基因治疗,也就是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基因片段加以拆换或修正。

    导致时空结构病变的因素,主要是实物粒子因素。汽车是时空结构的代表作,除因自然磨损、老化而可能发生抛锚外,还可因实物的撞击、劣质油料、恶劣气候等原因在行驶的路途中发生故障。

    导致生命系统时空结构病变的因素,也主要是实物粒子因素。外伤、感染、恶劣气候、理化毒物、遗传基因等,这些都是由电子、原子、分子所构成的实物粒子,它们对机体时空结构的作用,是实物粒子与实物粒子之间的直接作用。

    不管是机械系统的时空结构,还是生命系统的时空结构,它们在运作过程中均须要合适的能量供应。能量供应过少,影响时空结构功能发挥;能量供应过多,可导致时空结构功能亢进。

    如果产生过高的热能,甚至可导致时空结构烧毁。所以,能量供给的多少也是机体时空结构产生病变的原因之一。

    机体时空结构发生了病变,可通过超声波图像、ct扫描、x光片等手段进行诊断,还可以通过外科剖腹探察、基因技术进行诊断,这些都是对机体空间结构病变进行诊断,反应出机体空间形态、大小的改变;生化、生理实验诊断、新陈代谢的测定,这是对机体时间结构病变进行诊断。病毒侵袭肝脏引起病毒性肝炎,就是通过“b”超形态学检查,及肝功能生化检查对肝脏这个生命系统的时空结构病变进行诊断的。

    对机体时空结构病变的调治手段主要有西医的内科、外科、介入治疗、生物学疗法、基因治疗等,还有部分中草药治疗。

    西医起源和发展于近代400年的科技“分析时代”,其主要是以解剖学为基础,去认识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结果自然只能认识到生命机体的时空结构部分。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包括基因诊疗技术的发展目标也都放在机体时空结构上,力争从分子或亚分子水平上弄清生命。

    实事上,如果再进一步研究下去,就是原子、电子等非生命的东西了,也就是说西医的研究已发展到了顶峰。但是,至今仍然还有许多的生命现象处于迷雾之中。对于某些疑难杂症来说,民间的一些称不上医道的手段能使之好转,可是现代医学却往往对此无能为力,甚至还没有医学理论去进行解释,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忽视了生命中还有超越时空的东西所导致的。

    四、生命中超越时空的衍生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发现有些在雷达站工作的人可以感觉到微波信号,当时被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来有关研究人员证实,这种现象是因为电磁波在人的头部被不均匀地吸收所致。

    雷达兵在刚服役的一段时间内一般都会患上一种疾病,表现为食欲下降、夜间难以入睡、口干、腹胀、易倦等。在医院作各项检查都发现不了有任何相关的病理改变,也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治疗,人们称这种病症为“微波病”。只要在雷达站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这些症状就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

    奇怪的是,这些在雷达站服役几年的雷达兵退役返乡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许多人上述症状又会重复出现,再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自动消失。

    要想对这些生命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如果我们的目光仅局限在时空的范围内,竭力从机体时空结构上去寻找答案,恐怕难以如愿。实际上雷达所发射的微波是直接作用于生命中超越时空的衍生结构上,这种看不见的生命物质,对于机体的整体功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看不见的生命物质人们一直以为通过解剖分析的方法能认识到生命的全部。

    从古罗马著名医生盖仑解剖动物,到意大利的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解剖人体;从1543年维萨里人体解剖学的建立,到后来系统解剖学的完善,直至现在借用电子显微镜对细胞内的基因进行的分子解剖。现代医学已一一弄清了神经、循环、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的结构,也弄清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并正在进一步剖析其中核苷酸的序列关系。因此,现代医学分别在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上建立起了以实物结构为核心的生理、病理学说,强调疾病是实物结构的器质性改变。

    实事上,人类即使进一步弄清了自身遗传物质dna的核苷酸序列及其含义,也是不能认识生命的全部内函。尽管美国《时代》周刊在预测人类基因组工作进展时提出:2015年dna芯片能够分析任何一个人的基因构成,药物可以对一个人的基因组成进行修饰;2025年医生将能修改或拆换人类基因的缺陷,从而使像镰刀细胞贫血症这样的疾病成为历史。但是,这也只能说是更加深入细致地认识到了机体的时空结构部分,解决的问题也只能是相对应的时空结构问题。

    生命不单是由这些电子、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所构成,这只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东西。生命中还有看不见的生命物质存在,电子显微镜下也是看不见的,这些物质不是由电子、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构成,而是由纯能的“场”构成。以这种“场”为载体的生命结构称为生命中的衍生结构,它是不能从时间或空间角度去考察研究的。因为“场”不能形成一定的空间形态与大小,它的运作速度等同于光速,相对于宇宙的膨胀速度而言,不形成时间差。衍生结构具有非实物粒子属性,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结构,这一结构一旦出现紊乱,生命机体就会产生一系列相应的症状,甚至还会引起时空结构的病变。

    雷达兵的“微波病”,实际上就是外界的环境场——雷达波,干扰了机体的衍生结构,导致机体衍生结构紊乱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一旦机体适应了这种环境场后,机体的衍生结构就会重新建立起一种新的有序状态,因而不适症状就会自然消失。雷达兵退役返乡后,机体又出现了不适反应,是因为机体又要重复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机体的衍生结构又要重新进行调整,直至恢复原来远离雷达波时的有序状态,机体才有可能得以康复。

    很多研究表明,鸟类有按地球磁场确定方向的本领。在家鸽的头部安上通电线圈,以干扰家鸽头部的地磁场方向,结果是家鸽找不到回家的路;用人工方法破坏地磁场后,蜜蜂作为与同伴进行思想交流的“舞姿”会出现变化;老鼠在地磁完全被屏蔽的环境中,体内的酶活性发生强烈变化,寿命显著缩短。

    不反动物如此,就是植物对地磁场也有反应。在地磁异常地区种播的小麦、玉米产量降低;

    蒲公英在强磁场的长期作用下会逐渐衰亡。这种对磁场的异常反应究竟与生物体的哪一部分结构有关,对于现代医学来说至今仍然说不清。实际上,这些反应都是因为外界的环境场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衍生结构所导致的。

    现代物理学已经证实,宇宙中只有两种基本的物质形态:一种是由电子、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所构成的实物粒子形态;另一种就是“场”,包括引力场、电场、磁场、电磁波、可见光等。任何一种生命形式都应是以实物粒子为载体的时空结构和以“场”为载体的衍生结构的高度统一体。那机体的衍生结构又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

    很久以前,有位大娘养了两个儿子,大儿子是靠做雨伞谋生,小儿子靠做布鞋谋生。遇到雨天的时候,大娘就担心小儿子的布鞋卖不出去;可是遇到晴天的时候,大娘又担心大儿子的伞卖不出去。所以大娘几乎是天天愁眉苦脸、哎声叹气,直到有一天她终于忧患成疾。

    后来医生告诉她换个想法,遇到雨天就为大儿子的雨伞好卖感到高兴;遇到晴天就为小儿子

    的布鞋好卖感到舒心。从此,大娘天天心情愉快,喜笑颜开,身体也就很快康复。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对同样一件事,如果思维方式不一样,那么机体作出的反应也就不一样。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外界的语言、文字、事件的发生、机体本身的病痛等这些原始信号都须要首先经过大脑加工,然后才能再去影响机体自身的语言、行为、情绪反应和内脏机能活动。我们把这种经过大脑思维加工后的转换信息称为“生物信息”。

    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经过大脑思维加工后,可以转换为对机体有利的生物信息,也可以转换为对机体有害的生物信息。这种转换过程,有时是一瞬间的事情或者根本就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中。

    “塞翁失马”这件事,经过大脑思维加工后可以转化为无序的生物信息,对机体有害,使主人表现为悲伤、情绪低落、甚至影响到胃肠功能;如果经过思维加工转化为“焉知祸福”,主人就会表现为不去计较、心平气和、甚至心境为之放松,这样有利于机体健康,“塞翁失马”这个外界原始的信号也就转化成了有序的生物信息。

    就像电视台的节目信息,必须要以电磁波为载体才能被发送一样。生物信息,包括核苷酸序

    列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也需要通过载体的输送,才能对机体产生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神经递质,是以实物粒子的形式为载体传递生物信息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毕诗经过多年的研究后指出,“糖这个实物粒子除为人体提供能量和结构物质之外,也是生命过程中重要的信息载体,是细胞膜上的生物天线,接受和传递人体的生物信息”。所以他呼吁要重视糖的基础研究。

    传递生物信息的另一个重要载体那就是“场”,包括有生物电场、磁场、电磁波、引力场等。

    我们把生物体内所有运载生物信息的“场”统称为“生物场”,那么,机体的衍生结构就是由生物信息、生物场及其所须能量所构成。

    另外,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场,地球引力场、地磁场、外界的电场、磁场、电磁波、可见光等,这些相对于生物场来说就属于“环境场”。生物体内也存在有电场、磁场、电磁波、引力场等,这些早已被现在科学技术所证实。这些生物场,它们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均以各自的形式有序地输送着各种生物信息。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协作,有机地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结构,这种时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的结构,就是生命机体的衍生结构。

    以“场”为载体的衍生结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能通过对机体的解剖分析等还原方法去研究它、去认识它。

    现代系统论尽管强调了“关系”、“信息”这些内容,由于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了机体的时空研究上,因而决定了它对机体衍生结构的认识不可能全面。衍生结构是不能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去考察、研究的,因为衍生结构没有固定的空间形态与大小,它的运作速度同等于光速,也就没有时间性可言了。

    电视台发出的电波是一种超越时空的非粒子结构,是由电视台节目信息与电磁波构成的有序

    结构。要干扰电波使它的有序结构处于紊乱状态,实物粒子因素是办不到的,最多只能栏截电波,但不能改变它的结构和内容。只有通过电场、磁场、电磁波或直接改变电视台的节目信息,改变发射的功率能量大小等非粒子因素,才能达到使电波结构或其内容发生紊乱的目的。

    同样,机体的衍生结构也是超越时空的,不存在有实物粒子,没有实物粒子的属性,因而也就不存在自然磨损和自然衰老现象。干扰衍生结构,导致衍生结构紊乱的因素,也只能是诸如能量的多少、周围环境场的变化大小、以及人际关系、体内外各种信息刺激的强弱等非粒子因素。

    (二)生物钟是怎样紊乱的从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升空至今,我们发现所有的航天员一旦脱离地球引力场,进入失重状态后,在姿势控制和空间定向方面都会遇到困难。加上失去了地磁场和大气屏障作用,宇航员要经受较强的来自太阳和银河系的电磁辐射。宇航员普遍表现出:厌食、面色苍白、冷汗、晕动症、视觉及平衡觉紊乱、甚至脾气变得爆燥等症状,有人称之为“空间运动症”。

    在太空飞行3-5天以后,这些症状也就基本消失。这主要是由于人类进化和个体发育是在地球的引力场和磁场这两个主要的环境场中完成的。人类的生物场已经适应了这个环境场,所以人类一旦进入太空后,环境场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体的生物场一时还适应不了新的环境场,导致机体衍生结构处于紊乱状态,表现出“太空运动病”来。几天以后,通过人体自我调节作用,机体生物场就与新的环境场关系逐步协调,症状当然也就会逐步消失。

    生物场只有与环境场相适应,才能使机体的情绪反应、睡眠或其它的生理机能表现出与环境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更加协调的生物钟现象,这样,机体的生物场运行就处于有序状态。如果环境场或机体自身的生物场突然发生改变,则生物场与环境场就不相适应,就会导致机体生物钟或其它生理功能紊乱,这样机体的生物场运行就处于无序状态。

    “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因为生物场一时未能适应新的环境场所造成的。有些对环境场变化敏感的人,就是给他挪个位置睡觉,他也都一时难以入睡。

    环境场主要是由地球引力场、地磁场和太阳光构成,环境场昼夜、四季大体上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许多科研资料已经证明,不管是微生物、昆虫、两栖类、鸟类、直至高等动物等不同种类的生命系统,还是细胞、组织、器官、乃于整个机体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或者是从行为意识到某个生理、生化功能以至细胞分裂等,无不随着时间变化而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但这种“生物钟”时间节律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生物场与环境场相互协调。

    我们已习惯于白天工作,晚上睡觉,只要哪一天晚上得不到休息,熬个通宵,身体肯定能感到不舒服。因为,我们人类长期以来就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适应了太阳光这个环境场的昼夜变化规律。长途旅行时,易患“疲劳综合症”,除了因为地磁场、地球引力场发生了微妙变化外,还有时间差的改变,使得我们机体生物场一时不能适应当地太阳光这个电磁波的变化规律。

    中国《健康报》曾介绍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名叫婷婷的小女孩患了一种怪病。

    她每天夜间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到白天上课时就很难挣开眼睛。小婷婷很着急,但越急越没有用,有时还出现心悸、胸闷、出冷汗。婷婷的学习成绩在一天天下降,不得不上医院去看医生。

    医生给婷婷体检、化验均未发现异常,在询问病史中得知,婷婷是一个人住一间小屋,由于光线不好,白天写作业都要亮着灯。婷婷几乎不参加任何室外活动,除了学习,就在家里练琴。因为怕影响邻居休息,就挂上了厚厚的窗帘。医生告诉小婷婷说“你没有什么大毛病,主要是因为室内照明不当,不参加室外活动,扰乱了人体生物钟。”

    接着医生又向婷婷父母解释道:人体生物种位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群敏感的神经细胞,像钟表一样控制着人们的生活规律。它的准确性与光线有着直接关系。婷婷的生物钟细胞正在生长、发育阶段,室内照明不当,无形中拨乱了她的生物种。

    灯光中只含有红、橙、黄三种光波,而阳光则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波组成,它们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长期使用灯光照明,不仅会造成眼睛疲劳、近视,还会扰乱生活规律,导致失眠、胸闷、心悸、精力不集中等。

    医生建议婷婷以后每天要进行户外活动,房间保持开窗通气,白天要保证房间里有阳光照射,并按时作息。两个月后婷婷的症状就彻底改善了。

    是宇宙创造了生命,是环境造就了人。生命机体长期生活在所处的环境中,机体的生物场肯定是与环境场相适应的。也只有这样,大脑的“时间中枢”才有可能出现有序的时间安排,使机体的情绪反应、月经、睡眠、或其它生理功能出现与环境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更加适应的生物钟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技术的应用在给人类创造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我们的“环境场”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如今住在城市里的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与电磁波相伴相栖:看电视、听广播、叫寻呼、打手机、玩电脑、上网络,家庭中的各种电器设备以及医院的微波手术刀和一些理疗仪器等等这些无时不在产生着电磁波。

    不仅如此,城市里的人们还发现,在市区不仅建有高大的广播电视塔、高压变电站,而且在居民区楼顶上还出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天线。由此可见,我们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城市几乎成为一个电磁波的世界。

    2000年3月份,一种奇怪的现象在中国江苏某市发生。一些人家发现自家的电灯即使关闭开关,每天也都是亮着的,家中电话机听筒一拿起就传出广播的声音,电视收看也受到干扰。后经当地环保监测部门调查,原来是新建的一座大功率广播电台的发射天线离居民区太近,使居民家的电灯感应上电,电话机和电视机也受到强电磁波的干扰。

    人们越来越难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场。

    生物场不能与环境场同步协调,不仅导致衍生结构紊乱,引起人们头痛、头昏、耳鸣、疲劳、情绪不稳、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综合症状;生命个体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导致大脑的“时间中枢”出现无序的时间安排,使机体的情绪反应、月经、睡眠或其它的生理功能出现与环境场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生物钟紊乱现象。

    机体衍生结构运行所需能量,是机体时空结构新陈代谢产生的能量转化而来。机体的时空结构与衍生结构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因此长时间遭受外界“环境场”变化的干扰,长时间接受过量微波辐射,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恢复生物场与环境场的协调性,恢复机体衍生结构的有序状态,则迟早要引起机体时空结构病变。

    瑞士医学资料指出,住宅距离高压线300米以内的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要高出平常居民的7.4倍。意大利专家报道,该国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也是距离高压电线太近而受到过强的电磁辐射所致。英国皇家微波研究机构发现,经常在微波辐射下工作的人,其脑瘤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的6.4倍。

    生物体衍生结构的组成部分除生物场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有机成份,那就是生物信息。

    体内外的一切刺激信号,包括文字、语言、事件的发生、机体自身的病痛信号等,这些刺激信号经过大脑思维加工后所形成的转换信息,统称为生物信息。大部分生物信息是必须以生物场为载体才能影响到机体的功能,并且体内外刺激信号转化为生物信息,可以是有序的,也可以是无序的。有利于机体健康的称之为有序生物信息,不利于机体健康的称之为无序生物信息。

    无序生物信息在机体内滞留过于长久,不仅导致衍生结构紊乱,就连衍生结构的载体生物场的运行也有可能出现无序,从而使生物场与周围环境场的适应性发生了改变,导致机体生物钟紊乱。许多患者的睡眠障碍或月经不调等生物钟紊乱,都是因为将人际关系紧张、或生活压力过大等这些不良的刺激信号转化为无序的生物信息所造成的。

    在实际生活中,对诸如财产损失、患病、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不良的外界刺激,绝大多数人只能将其转化为无序的生物信息,去影响机体的健康。少数心胸开朗的人、虔诚的基督教徒、佛教徒、专心修炼气功的人、或有远大抱负和追求的人、充满爱心的人,他们往往很少将这些不良刺激转化为无序的生物信息,甚至有可能将其转化为有序的生物信息。

    机体衍生结构出现病变,患者往往有神情、面色、脉象、舌象、语气等方面的改变。可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及脉诊、舌诊、虹膜诊法等全息诊断方法获得。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在指纹上携带着人体的大量信息。体内环境失衡的变化,各种疾病的征兆,情绪心理变异带来的能量物质代谢变化,以及遗传作用等因素,都可以完整地反映在手上,并留下暂时或长久的纹线。

    因此,观察指纹的变异、颜色、及部位等变化亦有助于机体衍生结构病变的诊断。

    导致衍生结构病变的主要原因包括有,人际关系、外界信息变化率及其强度、还有电场、磁场、电磁波、引力场、可见光等非粒子因素。调治手段主要有心理咨询、气功、信仰、艺术、磁疗、针灸、中医中药及协调生物场与环境场之间的关系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