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生命之谜(探索者物语)

生命*成功*奥秘探索卷 用潜意识说服别人的神奇方法

    (三)经络是最早被描述的衍生结构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人,在用火取暖的过程中,发现用火烤能消除身体的某些病痛。有时是在无意中被火灼伤,却反而减轻了某种疾病的症状。那时候原始人都要制造一些尖利的石头以防御野兽的侵袭,后来慢慢地发现,这些尖利的石头在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时,也能使一些疾病好转。这样就慢慢形成了中医的灸法和针刺疗法,即后来的针灸疗法。

    古代人在应用针灸疗法为病人解除病痛的过程中,还发现用针或灸刺激机体的某些敏感位点时,能产生一些酸、麻、胀、热等特殊感觉。并且这些感觉还能沿着一定的路线传递,那些比较敏感的位点,后来就慢慢地专称为“穴位”。

    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有一位叫俞跗的名医,用灸法为人治病时,他把艾炷放在病人四肢远端的位点上,用嘴吹气以控制它的燃烧强度,同时注意病人产生的一些特殊感觉的行走路线,并记录了下来。可以说,俞跗是中国古代经络学说之父。

    由于远古时代经常发生战争,外伤患者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奴隶制社会时期,甚至可以把战俘和奴隶用来进行解剖。当时包括俞跗在内的许多古代名医就在这样一个便利的环境里,继续去寻找特殊感觉行走路线的内在实质的。这就很自然地会首先发现血管、神经等脉管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经络概念。

    古代的人们,由于外界干扰较少,头脑单纯,所以很容易在非常安静、非常自然的状态下进入一种高度入静状态,就相当于后来练气功时的气功状态。这是一种自发的、自然而然形成的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的气功方法。处在这种自然炼功状态的人,也能产生酸、热、麻、胀等这些特别感觉,并能沿着一定的路线行走。练功的人因能亲自感知这些特殊的感觉在体内循着经络运行,久而久之可能就会描绘出经络的轨迹。

    随着针灸医疗实践的发展,医生们就逐渐比较重视病人的酸热麻胀等这些特殊的感觉,针灸医师称之为“得气”。这些经络之气,即“经气”的作用逐渐被突出了,经气的循环路线也就开始与脉管系统逐渐分离开来,以“经气”的隧道为经络的概念,便代替了原来的血、气、水、通道的综合概念。

    在中医学里,这种经气具有信息的涵义,作为经气通道的经络便是信息的网络。从此,经络学说也就发展成为了人体的信息网络模型。

    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经络具有协调人体机能活动的运输、传导、调节等功能。经络使机体各部的物质得以交流,机体的代谢得以正常进行,机体各部的活动得以相互影响并保持协调。

    通过经络的作用,保证了全身各部的联系与功能的协调,从而使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的作用不仅实现了人体的整体统一,而且还靠它把人和自然环境联系在一起,进而实现了人和自然环境成为统一的整体。

    中医的子午流注学说指出,经络中的信息运行是随着时间先后不同,像潮汐一样盛衰涨落,表现出昼夜节律周期性变化。在针灸时,如果能遵循这一规律,按日起时,循经取穴,就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针灸的疗效已是无庸质疑的,目前在全世界已被广泛应用。除用针灸治疗常见病和麻醉外,还可用针灸治疗不孕症、肥胖、治疗癌症、戒烟酒、戒毒等。国外一些针灸学家,在给植物进行针灸时,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玉米早熟了,并增加了糖分;树木提早花开,满树硕果累累。这些都是因为生物体的经络系统被针灸激活、调治的结果,针灸学已进入了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层次。

    经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他们运用生理学、解剖学、以及声、光、电、热、核探测技术等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各个角度探讨经络的存在和实质。

    有人坚信经络是一种尚未被人认识的结构,1986年前苏联发射了“礼炮七号”太空船,在船中五位前苏联太空人利用仪器也对针灸和经络进行了研究工作。他们想通过观察太空中皮肤穴位的生理反应,进一步了解经络,希望用针灸来改善“空中运动病”的症状。

    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红外辐射经络显示,放射性核素成像,皮肤低阻点检测等方法,证实了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关于经络的本质也提出了许多假说,这些假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一部分经络现象,但又都存在着各自的明显不足。

    实事上,经络的物质基础是“场”,它是生物场的一部分,是由非实物粒子构成的。所以通过解剖或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是找不着它的,它是运行机体生物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经络系统是机体衍生结构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中普遍遵循的“最省原理”,在生物体内同样也得到体现。经络载着生物信息是沿着机体低阻抗的通道向前传递,这样就形成了经络路线。在向前传递的过程中,由于有电、磁、热的作用,所以在途中遇到一些感觉器官、物质元素、活性酶时,就会发生热胀酸麻等经络现象。

    二十世纪末的几年里,中国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关人员开展了对人体经穴的进一步研究,该研究证实了人体经穴具有发光现象。而光就是电磁波,它是机体生物场的组成部分。研究人员根据发光现象的对称性特征,还能对人体健康状态进行判断。

    中国上海中医药大学对240位儿童、青年人和老年人进行了有分析的测定,主要测定四肢、躯干和面部的30个经穴和旁边非穴位点的发光与连续光谱。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分析,证实经穴与非穴位之间在超微弱发光方面有明显差异,而左右两侧同名经穴发光无明显差异。

    研究证实,发作期高血压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相关经穴的发光连续光谱呈左右不对称状态,而缓解期则趋向正常。

    研究还证实,电针刺激经穴,则同一经络上的远道经穴发光强度亦明显增加,而其它经穴发光无明显变化。

    研究还发现,针刺穴位引起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变化确实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针刺不同的穴位可以引起不同的脏腑器官的机能变化。对此,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未来医学思维》

    一书解释说,这主要是与机体生物场中的电磁波有关。依据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将轴突膜的离子渗透率变化理解为一组连续的开放电路,这样外界给予的刺激所转换的生物信息,就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开来,在遇到固有频率最接近的组织、器官时,就产生了类似“电谐振现象”。

    所有这些都在证实,经络是运行生物信息的生物场,经络系统是机体衍生结构的一部分。因而,经络是最早被描述的人体衍生结构。

    五、重新认识生命公元2000年6月26日晚10时,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作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工程,由美、英、德、日、法及中国等六国科学家参与的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宣告绘制完成。有人称这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最大突破,也有人称它为第二个“阿波罗登月计划”。人们为这一揭开生命奥秘的里程碑而兴高采烈,坚信基因是生命的全部内涵,它决定着人类的生老病死。

    人们期盼着,早日能彻底解读这本决定人类生老病死的“天书”。

    基因真的有这样神奇吗?它能决定生命的一切?追求真理、追求永恒的人们又一次被时空挡住了视线。

    生命的基因只不过是建筑师手里的设计图,它只能决定生命机体的时空结构,要知道生命的衍生结构也在对您的生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真正的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万物同源,万物全息,这些理论已经在提示着我们,生命不单纯是一部复杂的机器,生命是一个小宇宙,宇宙所遵循的一切基本规律,生命同样遵循着,我们仅用目前所认识的生物学规律或医学规律是叩不开生命大门的。

    (一)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我们现在知道,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以实物粒子为载体的时空结构,和以场为载体的衍生结构的高度统一体。由于衍生结构运行所需能量是由时空结构的新陈代谢提供的,所以时空结构是基础,衍生结构反作用于时空结构,它们共同维持着生命机体的整体功能,并遵循着宇宙所有的基本规律。

    传说历史上有一只名叫火凤凰的神鸟,她已在阿拉伯沙漠生活了几百年之久。

    有一天,不知何故,火凤凰在一个香木筑成的巢穴中自焚而死。然而,死亡的生命不久又在灰烬中复燃起来,火凤凰再次获得新生。

    这是宇宙学家康德在描述宇宙演化的历史时,经常引用的一个西方神话故事。宇宙是由无数个星球组成的,可以说星球就是宇宙这个巨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但是宇宙中每天都有许多的星球要像火凤凰一样自灭,每天又都有许多的星球要像新的火凤凰一样诞生。

    康德说,“这个大自然的火凤凰之所以自灭,就是为了要从它的灰烬中恢复青春,获得新生”。

    整个宇宙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着,不论这个循环在时间和空间中是如何分布地完成着,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迟早是要进入这个循环圈中的,并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

    尽管不知要经历多长时间才能在太阳系的一个行星上创造出有机生命的条件;不知要再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产生新的生命,新的高智能动物。但是我们确信,在另外某个地方、某个时候,一定能以同样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人体的细胞也就像宇宙中的星球一样,每天都有许多的细胞自动地、程序化地衰老死亡,同时又有许多的新生细胞诞生。

    血液里的红细胞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血小板的平均寿命7-14天,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3-4天。但是在循环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说明血细胞在生成与衰老死亡之间是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如果只有细胞的死亡而没有新细胞产生,耗损的细胞得不到补充,致使组织、器官的细胞数目不断减少,那么各种器官就将要逐渐丧失它执行功能的能力。

    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是由一个原始的火球,也就是宇宙卵发生爆炸产生的。同样,人体则是由一个受精卵发生卵裂产生的。

    受精卵早期的细胞分裂称为卵裂,卵细胞在受精后72小时已分裂出12-16个细胞,约在第五天已分裂成107个细胞。

    当受精卵继续分裂到第二周至第四周期间,就开始分化出上皮与间充质等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排列方式的两种胚胎组织,以后就再进一步分化出各种组织和器官。从第九周至出生,此时期人体的器官及组织迅速地生长发育,机能上逐渐完善,为适应出生后的生活做好了准备。

    宇宙卵发生爆炸之后,经过慢长的时间逐渐演化出了许多的星体。1908年至1922年间,瑞典天文学家沙立叶提出了一个等级宇宙模型理论。

    他认为,宇宙的星体是以成团状态分布的,由此便造成了宇宙等级结构。若干个星体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共同构成第一等级天体系统;许多第一等级天体系统同样以协同的方式构成了第二等级天体系统,以此类推,整个宇宙就呈现为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并且上一级天体系统对一下级天体系统实行反馈控制作用。

    人体的细胞也是成团分布的,并由此造成人体的等级结构。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大量的细胞互相协同,共同完成某种或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我们把这样的一个细胞集体称为组织;人体组织可归纳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肝脏、肾脏、心脏等这些能进行一定机能活动的器官就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在一起通过协同作用构成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能完成一系列连续性生理功能的系统又是由多个相关器官通过协同作用构成的。

    “协同”这个概念是系统科学中协同论的中心概念,由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提出。哈肯认为:在一个多层次的巨系统中,同一层次的子系统之间只有通过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才能使上一层次系统形成一种整体效应,或一种新型结构,子系统之间的这种作用就叫做协同作用。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人体生命系统的层次分为孙系统“细胞”、子系统“组织”、小系统“器官”、大系统“系统”、巨系统“个体”等。由于细胞、组织、器官以至生命个体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是时空结构和衍生结构的高度统一体,所以同一层次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上下层次之间的控制作用都是由这两个结构共同参与完成的,并遵循着生物全息律的规律。

    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时间结构进行着营养物质交换,以满足自己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需要。

    同时进行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炎症介质等化学物质交换,以满足自我调节、适应协同的需要。

    细胞与细胞之间还通过生物场与生物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适应协同需要。近年来,生理学大量资料表明,细胞间可通过电信号直接联系,这一现象在神经及平滑肌细胞中普遍存在。

    这是使一群机能上相似的细胞能进行同步性活动的基本保证,实际上这也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场相互作用除表现为电信号的直接传播外,还有磁场、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以及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细胞间的引力作用虽然很微弱,但如果离开地球的引力场,我们就会发现细胞与细胞之间引力作用的重要性了。

    依据生物全息律,我们依此类推,就可知道组织与组织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都是由它们各自的时空结构和衍生结构共同参与完成的。

    生命个体对系统的控制、系统对器官的控制、器官对组织的控制、组织对细胞的控制,同样也是由各自的时空结构与衍生结构共同参与完成的。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世称“神童”的美国数学家维纳创立了控制论。控制论的中心概念是控制,控制是有目的的行为,一般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一个工厂的厂长要想管理好工厂,那就必须要不断得到各部门的反馈信息,才能比较准确地对其实施控制管理。

    维纳认为,生命机体由于存在着自镇定、自修复、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等高级行为,同时人体巨系统又具备多层次的结构特征,这就决定着人体巨系统遵循自组织控制原理。它的合理控制方式是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统一,同一级的各控制中心可以相互独立地工作,但都要接受上一级的控制管理。

    “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和细胞的有丝分裂,多细胞生物的任何细胞都具有与受精卵或起始细胞相同的一整套基因”。按照全息胚的理论,不管是细胞、组织还是器官都应具备人体巨系统全部整体的生物学信息。

    人体巨系统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大系统的控制中心应该说是大脑,我们称之为“显性思维”控制;那么器官对组织的控制、组织对细胞的控制,也应该具有类似大脑的控制中心,我们称之为“隐性思维”控制。

    近几年,医学家们通过对免疫——神经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将粘膜免疫学和肠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神经胃肠病学,“肠脑”是这门新型学科的中心概念。这一概念假定在胃肠道中存在一个与大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类似的神经系统,由感觉神经元、中枢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组成,相应的信息可以按以上顺序进行处理。

    这个所谓的“肠脑”,实际上就是消化系统中的“隐性思维”中心。

    德国的《地球》杂志也曾报道,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一些科学家称之为腹部大脑。这套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应,而且每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信息调出,并向大脑传递。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神经性恐惧和抑郁证等许多疾病都与“腹部大脑”功能紊乱有关。

    无独有偶,中国安徽有位叫王佑三的知名中医专家,最近也提出了“皮脑学说”,并在指导他医治皮肤疾病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其主要论点是,皮肤在遗传学上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能形成皮脑神经系统。皮脑所隶属的皮肤是人体天然的抗病屏障,通过按摩、局部用药或刮痧等疗法激发皮脑神经功能,可使一些疾病得到缓解。

    显性思维控制体系,是由特化了中枢神经系统构成,通过神经递质而发生作用,体温调节系统就包含有典型的显性思维控制体系。

    当人体感觉到寒冷,体温开始下降时,由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将这一信号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经中枢确认得到的反馈信息后,再通过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的传递,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这种控制方式虽然思路清晰,结构精细、目的性强。但只有在输出信号出现偏差以后,负反馈调节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总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纠正偏差,而且易于桥枉过正,产生一系列波动。

    然而,对于健康人体来说,在遭遇寒冷时并没有出现先体温下降,而后再回升现象。体温调节能在体内外各种因素不断干扰的情况下较好地保持稳态,这说明还有另外一种控制方式同时参与了稳态的维持,那就是下面要讲的隐性思维控制体系。

    人体隐性思维控制体系,是指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参与的控制体系。系统对器官的控制、器管对组织的控制、组织对细胞的控制,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动作电位时,所产生的电磁波对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控制。是一种普遍存在,广泛作用,最基本的自组织控制体系。

    隐性思维控制体系是通过上一层次生命系统的时空结构和衍生结构,以及该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对下一层次生命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以及下一层次生命系统自身整体功能发挥程度上的控制。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匀的合理分配,来满足上一层次生命系统在整体上的最佳需要。

    细胞如果失去了上一层次生命系统“组织”的控制,细胞就可能出现代谢和繁殖功能的超常发挥而发生癌变,或者是因为物质、能量的缺乏而引起炎症坏死。这样反过来又影响到上一层次生命系统“组织”的有序程度,紧接着相应的器官或系统就要对组织这个下一层次的生命系统进行调控。逐渐地中枢神经系统也要参与反馈控制包括快速的生物场的控制和滞后的神经递质的控制,使机体尽可能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如果病变扩大超出了机体自组织控制能力,这时就要借助于外界的医药等力量进行治疗。

    隐性思维控制体系虽然结构粗制,目标朦胧,但起动迅速,不易出现波动。这样就保证了精细的显性思维控制体系的控制过程尚未完成之前,首先就完成了对低层次生命系统进行框架式的隐性思维控制。

    冬泳时并没有出现体温下降后再进行反馈调节现象,而是至少在下水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增加产热和控制散热,以保持体温相对恒定。这种状态就是显性思维控制体系和隐性思维控制体系同时参与发生作用的结果。

    依据自然全息律我们不难理解,人体与宇宙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早在中国汉代的董仲舒就悟出了这一道理,并提出了“人天相应”的思想。1937年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曾比较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常数,提出了大数假说,并由此断定宇宙是一个和谐的系统,人与宇宙处于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

    1961年宇宙学家迪克又指出,狄拉克提出的两个大数不是永远相同的。我们人类之所以发现它是相同的,是由于宇宙的演化到达了人类生存的时期,只有恰好在这个演化时期中,这两个大数才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宇宙演化到使这两个大数相同的时期,才有可能出现人类。所以这个时期的宇宙是人的宇宙,在这个时期所出现的人,同样也是宇宙的人,人统一于宇宙的演化之中。这与中国古代的“人天相应”观同出一辙。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宇宙间的一切天体与人体都是由差不多相同的元素构成的。宇宙物质与人体物质在化学元素组成上的相似,反映了宇宙与人体成份上的统一性特征。

    “核心结构”是宇宙中物质结构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核心结构,周围运行着行星。由许许多多的太阳系构成的银河系,也是有核心结构,银河系的核心结构称为银核;同样,核心结构在人体也是一个很普遍现象。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结构;神经系统就是以脑组织为核心结构;人体巨系统则是以神经系统为核心结构等等。

    在宇宙中,任何一个天体系统,都是有整体的统一运动,太阳系行星绕日的整体运动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整体运动就是这一规律的体现。运动形状包括有,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正因为如此宇宙中的事物都是相互连系、相互作用的。根据目前的研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粒子间直接相互作用和通过场的相互作用。场的作用包括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等。宇宙中一切成员,都是在相互作用中长期演化的产物,如果去掉其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宇宙的和谐和秩序就会立即遭到破坏。

    在人体巨系统中,任何一个器官、系统也都具有整体的统一运动。消化系统的整体运动、神经系统的整体运动正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运动形式包括有,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化学运动和思维运动。人体中的组织、器官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存在有实物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们各自具备的生物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体巨系统中的所有成员也都是从受精卵开始,到胎儿出生,在子宫内经过约266天演化的产物。而且一切组织和器官均表现出高度的和谐有序性,因而一旦失去任何一个组织或器官,应该说人体的和谐和秩序也会遭到破坏。

    脏腑之间的这种利害关系,这种和谐有序性,早在秦汉时代的中国古人,就已经明察到了。

    他们将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形象地比作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实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并创立了中医的“五行学说”。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宇宙所遵守的一切规律,人体也在不同程度地遵循着。因此,研究人体生命巨系统时,就不能单指望现在我们所认识到的医学规律和生物学规律。

    (二)生命与机器的差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汽车第一次开进中国西藏的某些村落时,从未出过家门的土著居民还惊慌失措,纷纷从家里拿出草料、奶酪和水来招待这个令他们有些生畏的怪物。后来他们才认定这是一部机器,因为他们不会自己去喝水,更没有办法去吃草料和奶酪。

    生命这个东西,是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力的。有自主性和生活的目的性,这是机器所不可能具有的特性。是否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节等自组织能力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根本特征。

    自我更新是生物体从外界获取物质、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是为全部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基础;自我复制,就是生物的繁殖,是对已有的生命信息的保存、传递、变异的过程;自我调节包括生物体对体内环境各种关系的调节,以保证在变化的内外条件下正常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

    从未出过家门的土著居民,最后为什么能鉴别出那个他们从来未见过的“怪物”是一部机器,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大脑中朦胧地意识到了,生命这个东西应该具有这些自我组织的能力。

    生命系统之所以能从非生命的世界中产生并发展起来,就在于能够把非生命的条件组织起来,形成生命现象。

    生命机体的自主性是相对于外来刺激作用而言的,机体对外来的刺激可以吸收、同化、耗散,表现为对外来刺激的缓冲、适应;可以对刺激进行转换,作出性质不同的反应。“塞翁失马”

    是祸,机体也可以将其转化为是福的反应;生命机体的自主性还可以表现为将外来刺激进行放大,或缩小、衰减以至平息;还可以把刺激在体内滞留,作出延迟反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这种自主性的表现。

    另外,任何生命系统都具有目的性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为自动地对自身有序稳定状态的维护。

    正是由于生命系统具有自组织性、自主性、和目的性等这些特征,导致生命系统与机械系统在发生学上存在明显差异。

    任何一部机器都是由工厂、车间先生产出零部件,而后组装成整体。零部件是整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零部件就没有整体,零部件的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体的性能。

    汽车这部机器,就是由工厂里生产好的零部件组装起来的。零部件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汽车整体性能的好坏。汽车的整体性能,就是能在马路上行驶。

    然而人类迄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从来就没有哪一个人是先在工厂里生产好脑、心、肝、肾等器官和其它的骨、肌肉、皮肤等零部件,而后组装起来的。人体无论可以分解成多少部分,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分化产生的。在这里是先有整体、后有部分,整体是部分的前提和基础,整体的性能决定着部分的性能。

    尽管机器的零部件可以脱离机械系统单独存在,或可以组装到其它的机械系统中去。但机器不能自我更新、自我修复,它只能被不可逆转地磨损直到报废;机器也不能自我复制、自我调节。包括机器人在内,调节、控制全由人类决定。

    机器本身的功能是机器结构的产物,是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异常往往源于结构异常,功能只能反作用于结构。

    在人体生命系统中,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等零部件只是名义上的零部件,不能像机器的零部件那样可以单独存在,只有在生命系统中才能存在和发挥其性能。一旦离开生命个体,除非它在特定条件下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系统,否则就会失去价值。

    人体的这些结构是“活”的结构,是从胚胎发育到生、长、病、老、死,这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空间记录。这些结构是由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创造出来的,是功能决定结构,结构的异常源于功能异常,结构形成之后可以反作用于生命系统的功能。

    正是由于生命系统与机械系统在发生学上存在着以上这些差异,这样又决定了它们在结构上的差异。

    人体生命系统是由一个受精卵分化产生的,系统内的细胞、组织、器官等所有结构都包含有全部人体生物学特征的信息。并且所有的结构又都是一个完整的子系统,这样就决定了人体是一个多层次生命系统。不管是细胞、组织、器官,任何层次的生命系统都由时空结构与衍生结构有机构成的,它们共同维持着该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

    而机械系统则是先由工厂、车间生产出零部件,然后组装而成。系统内部所有的零部件都不包含机械系统的整体信息。因此,机械系统很难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等级系统。这样就决定了机械系统主要是由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组成,并且具体到零部件本身来说,它只具有空间结构,不具有时间结构,更不具有衍生结构。

    汽车就是由各零部件的空间形态大小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再加上汽油燃烧产生能量驱动轴承转动等时间结构内容,就形成了汽车行驶运动的整体功能。

    在工作中的电脑、电视机等,除了具有各零部件构成的空间结构,以及将电信号通过调谐、检波、扫描还原成图像和声音的时间结构外,在它的周围空间还具有电磁波载着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的有序结构。这一结构类似于人体的衍生结构,但这一结构不是各零部件本身具备的,而是由专门的发射装置或发射台给予的。

    在机械系统中,由于不存在什么思维控制中心,因而对电脑、电视机起作用的电波信息,是一种非转化信息。它只能传递外界信号本身的涵义,而不能像生命系统那样,对外界信号首先进行思维加工,转化为自己的生物信息,而后才作用于系统本身。这些就是生命系统与机械系统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

    既然生命系统在发生学上和结构上都与机械系统有着天壤之别,那么我们在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上,就应该有别于修理机器。

    机器的组装式发生机制,决定了对机器病变“拆卸式”修理的可行性,整体的病变必须从局部去寻找。纠正了局部病变,也就可以消除整体性病变,局部零部件的好坏决定着整个机器的好坏。

    一部汽车出了毛病,抛锚在途中,那就必须去拆卸这部汽车以便找到是哪个零部件出了问题。

    接着才能将其修好,或给予拆换,汽车的整体病变也就修理好了。

    人体的“分化式”发生机制,决定了对人体的病变必须是整体性治疗的特点。生命是先有整体,后有局部,整体的性能决定着局部的性能,局部性病变是全身性病变在局部的爆发。但局部发生病变后又可以反过来加重全身性病变,所以在治疗人体病变时必须是以全身性调节为中心,同时辅以局部治疗。

    有一位患者,因近期出现消瘦、乏力、夜间盗汗前来就医。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胸部摄片和痰结核菌检查,最后确诊为患有肺部结核。然而,这种把病人当成一部机器进行拆卸式的分析方法,往往使得医生坚信,这位患者的全身性症状就是由肺部结核病变引起的。

    五、重新认识生命公元2000年6月26日晚10时,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作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工程,由美、英、德、日、法及中国等六国科学家参与的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宣告绘制完成。有人称这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最大突破,也有人称它为第二个“阿波罗登月计划”。人们为这一揭开生命奥秘的里程碑而兴高采烈,坚信基因是生命的全部内涵,它决定着人类的生老病死。

    人们期盼着,早日能彻底解读这本决定人类生老病死的“天书”。

    基因真的有这样神奇吗?它能决定生命的一切?追求真理、追求永恒的人们又一次被时空挡住了视线。

    生命的基因只不过是建筑师手里的设计图,它只能决定生命机体的时空结构,要知道生命的衍生结构也在对您的生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真正的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万物同源,万物全息,这些理论已经在提示着我们,生命不单纯是一部复杂的机器,生命是一个小宇宙,宇宙所遵循的一切基本规律,生命同样遵循着,我们仅用目前所认识的生物学规律或医学规律是叩不开生命大门的。

    (一)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我们现在知道,任何一个生命系统都是以实物粒子为载体的时空结构,和以场为载体的衍生结构的高度统一体。由于衍生结构运行所需能量是由时空结构的新陈代谢提供的,所以时空结构是基础,衍生结构反作用于时空结构,它们共同维持着生命机体的整体功能,并遵循着宇宙所有的基本规律。

    传说历史上有一只名叫火凤凰的神鸟,她已在阿拉伯沙漠生活了几百年之久。

    有一天,不知何故,火凤凰在一个香木筑成的巢穴中自焚而死。然而,死亡的生命不久又在灰烬中复燃起来,火凤凰再次获得新生。

    这是宇宙学家康德在描述宇宙演化的历史时,经常引用的一个西方神话故事。宇宙是由无数个星球组成的,可以说星球就是宇宙这个巨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但是宇宙中每天都有许多的星球要像火凤凰一样自灭,每天又都有许多的星球要像新的火凤凰一样诞生。

    康德说,“这个大自然的火凤凰之所以自灭,就是为了要从它的灰烬中恢复青春,获得新生”。

    整个宇宙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着,不论这个循环在时间和空间中是如何分布地完成着,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迟早是要进入这个循环圈中的,并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

    尽管不知要经历多长时间才能在太阳系的一个行星上创造出有机生命的条件;不知要再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产生新的生命,新的高智能动物。但是我们确信,在另外某个地方、某个时候,一定能以同样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人体的细胞也就像宇宙中的星球一样,每天都有许多的细胞自动地、程序化地衰老死亡,同时又有许多的新生细胞诞生。

    血液里的红细胞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血小板的平均寿命7-14天,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3-4天。但是在循环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说明血细胞在生成与衰老死亡之间是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如果只有细胞的死亡而没有新细胞产生,耗损的细胞得不到补充,致使组织、器官的细胞数目不断减少,那么各种器官就将要逐渐丧失它执行功能的能力。

    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是由一个原始的火球,也就是宇宙卵发生爆炸产生的。同样,人体则是由一个受精卵发生卵裂产生的。

    受精卵早期的细胞分裂称为卵裂,卵细胞在受精后72小时已分裂出12-16个细胞,约在第五天已分裂成107个细胞。

    当受精卵继续分裂到第二周至第四周期间,就开始分化出上皮与间充质等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排列方式的两种胚胎组织,以后就再进一步分化出各种组织和器官。从第九周至出生,此时期人体的器官及组织迅速地生长发育,机能上逐渐完善,为适应出生后的生活做好了准备。

    宇宙卵发生爆炸之后,经过慢长的时间逐渐演化出了许多的星体。1908年至1922年间,瑞典天文学家沙立叶提出了一个等级宇宙模型理论。

    他认为,宇宙的星体是以成团状态分布的,由此便造成了宇宙等级结构。若干个星体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共同构成第一等级天体系统;许多第一等级天体系统同样以协同的方式构成了第二等级天体系统,以此类推,整个宇宙就呈现为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并且上一级天体系统对一下级天体系统实行反馈控制作用。

    人体的细胞也是成团分布的,并由此造成人体的等级结构。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大量的细胞互相协同,共同完成某种或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功能,我们把这样的一个细胞集体称为组织;人体组织可归纳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肝脏、肾脏、心脏等这些能进行一定机能活动的器官就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在一起通过协同作用构成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能完成一系列连续性生理功能的系统又是由多个相关器官通过协同作用构成的。

    “协同”这个概念是系统科学中协同论的中心概念,由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提出。哈肯认为:在一个多层次的巨系统中,同一层次的子系统之间只有通过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才能使上一层次系统形成一种整体效应,或一种新型结构,子系统之间的这种作用就叫做协同作用。

    依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人体生命系统的层次分为孙系统“细胞”、子系统“组织”、小系统“器官”、大系统“系统”、巨系统“个体”等。由于细胞、组织、器官以至生命个体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是时空结构和衍生结构的高度统一体,所以同一层次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上下层次之间的控制作用都是由这两个结构共同参与完成的,并遵循着生物全息律的规律。

    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时间结构进行着营养物质交换,以满足自己新陈代谢、自我更新的需要。

    同时进行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炎症介质等化学物质交换,以满足自我调节、适应协同的需要。

    细胞与细胞之间还通过生物场与生物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适应协同需要。近年来,生理学大量资料表明,细胞间可通过电信号直接联系,这一现象在神经及平滑肌细胞中普遍存在。

    这是使一群机能上相似的细胞能进行同步性活动的基本保证,实际上这也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场相互作用除表现为电信号的直接传播外,还有磁场、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以及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细胞间的引力作用虽然很微弱,但如果离开地球的引力场,我们就会发现细胞与细胞之间引力作用的重要性了。

    依据生物全息律,我们依此类推,就可知道组织与组织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都是由它们各自的时空结构和衍生结构共同参与完成的。

    生命个体对系统的控制、系统对器官的控制、器官对组织的控制、组织对细胞的控制,同样也是由各自的时空结构与衍生结构共同参与完成的。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世称“神童”的美国数学家维纳创立了控制论。控制论的中心概念是控制,控制是有目的的行为,一般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一个工厂的厂长要想管理好工厂,那就必须要不断得到各部门的反馈信息,才能比较准确地对其实施控制管理。

    维纳认为,生命机体由于存在着自镇定、自修复、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等高级行为,同时人体巨系统又具备多层次的结构特征,这就决定着人体巨系统遵循自组织控制原理。它的合理控制方式是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统一,同一级的各控制中心可以相互独立地工作,但都要接受上一级的控制管理。

    “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和细胞的有丝分裂,多细胞生物的任何细胞都具有与受精卵或起始细胞相同的一整套基因”。按照全息胚的理论,不管是细胞、组织还是器官都应具备人体巨系统全部整体的生物学信息。

    人体巨系统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大系统的控制中心应该说是大脑,我们称之为“显性思维”控制;那么器官对组织的控制、组织对细胞的控制,也应该具有类似大脑的控制中心,我们称之为“隐性思维”控制。

    近几年,医学家们通过对免疫——神经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将粘膜免疫学和肠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神经胃肠病学,“肠脑”是这门新型学科的中心概念。这一概念假定在胃肠道中存在一个与大脑和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类似的神经系统,由感觉神经元、中枢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组成,相应的信息可以按以上顺序进行处理。

    这个所谓的“肠脑”,实际上就是消化系统中的“隐性思维”中心。

    德国的《地球》杂志也曾报道,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一些科学家称之为腹部大脑。这套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应,而且每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信息调出,并向大脑传递。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神经性恐惧和抑郁证等许多疾病都与“腹部大脑”功能紊乱有关。

    无独有偶,中国安徽有位叫王佑三的知名中医专家,最近也提出了“皮脑学说”,并在指导他医治皮肤疾病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其主要论点是,皮肤在遗传学上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能形成皮脑神经系统。皮脑所隶属的皮肤是人体天然的抗病屏障,通过按摩、局部用药或刮痧等疗法激发皮脑神经功能,可使一些疾病得到缓解。

    显性思维控制体系,是由特化了中枢神经系统构成,通过神经递质而发生作用,体温调节系统就包含有典型的显性思维控制体系。

    当人体感觉到寒冷,体温开始下降时,由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将这一信号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经中枢确认得到的反馈信息后,再通过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的传递,使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这种控制方式虽然思路清晰,结构精细、目的性强。但只有在输出信号出现偏差以后,负反馈调节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总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纠正偏差,而且易于桥枉过正,产生一系列波动。

    然而,对于健康人体来说,在遭遇寒冷时并没有出现先体温下降,而后再回升现象。体温调节能在体内外各种因素不断干扰的情况下较好地保持稳态,这说明还有另外一种控制方式同时参与了稳态的维持,那就是下面要讲的隐性思维控制体系。

    人体隐性思维控制体系,是指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参与的控制体系。系统对器官的控制、器管对组织的控制、组织对细胞的控制,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动作电位时,所产生的电磁波对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控制。是一种普遍存在,广泛作用,最基本的自组织控制体系。

    隐性思维控制体系是通过上一层次生命系统的时空结构和衍生结构,以及该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对下一层次生命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以及下一层次生命系统自身整体功能发挥程度上的控制。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匀的合理分配,来满足上一层次生命系统在整体上的最佳需要。

    细胞如果失去了上一层次生命系统“组织”的控制,细胞就可能出现代谢和繁殖功能的超常发挥而发生癌变,或者是因为物质、能量的缺乏而引起炎症坏死。这样反过来又影响到上一层次生命系统“组织”的有序程度,紧接着相应的器官或系统就要对组织这个下一层次的生命系统进行调控。逐渐地中枢神经系统也要参与反馈控制包括快速的生物场的控制和滞后的神经递质的控制,使机体尽可能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如果病变扩大超出了机体自组织控制能力,这时就要借助于外界的医药等力量进行治疗。

    隐性思维控制体系虽然结构粗制,目标朦胧,但起动迅速,不易出现波动。这样就保证了精细的显性思维控制体系的控制过程尚未完成之前,首先就完成了对低层次生命系统进行框架式的隐性思维控制。

    冬泳时并没有出现体温下降后再进行反馈调节现象,而是至少在下水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增加产热和控制散热,以保持体温相对恒定。这种状态就是显性思维控制体系和隐性思维控制体系同时参与发生作用的结果。

    依据自然全息律我们不难理解,人体与宇宙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早在中国汉代的董仲舒就悟出了这一道理,并提出了“人天相应”的思想。1937年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曾比较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常数,提出了大数假说,并由此断定宇宙是一个和谐的系统,人与宇宙处于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

    1961年宇宙学家迪克又指出,狄拉克提出的两个大数不是永远相同的。我们人类之所以发现它是相同的,是由于宇宙的演化到达了人类生存的时期,只有恰好在这个演化时期中,这两个大数才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宇宙演化到使这两个大数相同的时期,才有可能出现人类。所以这个时期的宇宙是人的宇宙,在这个时期所出现的人,同样也是宇宙的人,人统一于宇宙的演化之中。这与中国古代的“人天相应”观同出一辙。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宇宙间的一切天体与人体都是由差不多相同的元素构成的。宇宙物质与人体物质在化学元素组成上的相似,反映了宇宙与人体成份上的统一性特征。

    “核心结构”是宇宙中物质结构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核心结构,周围运行着行星。由许许多多的太阳系构成的银河系,也是有核心结构,银河系的核心结构称为银核;同样,核心结构在人体也是一个很普遍现象。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结构;神经系统就是以脑组织为核心结构;人体巨系统则是以神经系统为核心结构等等。

    在宇宙中,任何一个天体系统,都是有整体的统一运动,太阳系行星绕日的整体运动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整体运动就是这一规律的体现。运动形状包括有,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正因为如此宇宙中的事物都是相互连系、相互作用的。根据目前的研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粒子间直接相互作用和通过场的相互作用。场的作用包括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等。宇宙中一切成员,都是在相互作用中长期演化的产物,如果去掉其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宇宙的和谐和秩序就会立即遭到破坏。

    在人体巨系统中,任何一个器官、系统也都具有整体的统一运动。消化系统的整体运动、神经系统的整体运动正是这一规律的具体体现。运动形式包括有,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化学运动和思维运动。人体中的组织、器官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的形式存在有实物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们各自具备的生物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体巨系统中的所有成员也都是从受精卵开始,到胎儿出生,在子宫内经过约266天演化的产物。而且一切组织和器官均表现出高度的和谐有序性,因而一旦失去任何一个组织或器官,应该说人体的和谐和秩序也会遭到破坏。

    脏腑之间的这种利害关系,这种和谐有序性,早在秦汉时代的中国古人,就已经明察到了。

    他们将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形象地比作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实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并创立了中医的“五行学说”。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宇宙所遵守的一切规律,人体也在不同程度地遵循着。因此,研究人体生命巨系统时,就不能单指望现在我们所认识到的医学规律和生物学规律。

    (二)生命与机器的差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汽车第一次开进中国西藏的某些村落时,从未出过家门的土著居民还惊慌失措,纷纷从家里拿出草料、奶酪和水来招待这个令他们有些生畏的怪物。后来他们才认定这是一部机器,因为他们不会自己去喝水,更没有办法去吃草料和奶酪。

    生命这个东西,是具有自我组织的能力的。有自主性和生活的目的性,这是机器所不可能具有的特性。是否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节等自组织能力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根本特征。

    自我更新是生物体从外界获取物质、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是为全部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的基础;自我复制,就是生物的繁殖,是对已有的生命信息的保存、传递、变异的过程;自我调节包括生物体对体内环境各种关系的调节,以保证在变化的内外条件下正常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

    从未出过家门的土著居民,最后为什么能鉴别出那个他们从来未见过的“怪物”是一部机器,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大脑中朦胧地意识到了,生命这个东西应该具有这些自我组织的能力。

    生命系统之所以能从非生命的世界中产生并发展起来,就在于能够把非生命的条件组织起来,形成生命现象。

    生命机体的自主性是相对于外来刺激作用而言的,机体对外来的刺激可以吸收、同化、耗散,表现为对外来刺激的缓冲、适应;可以对刺激进行转换,作出性质不同的反应。“塞翁失马”

    是祸,机体也可以将其转化为是福的反应;生命机体的自主性还可以表现为将外来刺激进行放大,或缩小、衰减以至平息;还可以把刺激在体内滞留,作出延迟反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这种自主性的表现。

    另外,任何生命系统都具有目的性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为自动地对自身有序稳定状态的维护。

    正是由于生命系统具有自组织性、自主性、和目的性等这些特征,导致生命系统与机械系统在发生学上存在明显差异。

    任何一部机器都是由工厂、车间先生产出零部件,而后组装成整体。零部件是整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零部件就没有整体,零部件的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体的性能。

    汽车这部机器,就是由工厂里生产好的零部件组装起来的。零部件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汽车整体性能的好坏。汽车的整体性能,就是能在马路上行驶。

    然而人类迄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从来就没有哪一个人是先在工厂里生产好脑、心、肝、肾等器官和其它的骨、肌肉、皮肤等零部件,而后组装起来的。人体无论可以分解成多少部分,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分化产生的。在这里是先有整体、后有部分,整体是部分的前提和基础,整体的性能决定着部分的性能。

    尽管机器的零部件可以脱离机械系统单独存在,或可以组装到其它的机械系统中去。但机器不能自我更新、自我修复,它只能被不可逆转地磨损直到报废;机器也不能自我复制、自我调节。包括机器人在内,调节、控制全由人类决定。

    机器本身的功能是机器结构的产物,是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异常往往源于结构异常,功能只能反作用于结构。

    在人体生命系统中,各种细胞、组织、器官等零部件只是名义上的零部件,不能像机器的零部件那样可以单独存在,只有在生命系统中才能存在和发挥其性能。一旦离开生命个体,除非它在特定条件下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系统,否则就会失去价值。

    人体的这些结构是“活”的结构,是从胚胎发育到生、长、病、老、死,这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空间记录。这些结构是由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创造出来的,是功能决定结构,结构的异常源于功能异常,结构形成之后可以反作用于生命系统的功能。

    正是由于生命系统与机械系统在发生学上存在着以上这些差异,这样又决定了它们在结构上的差异。

    人体生命系统是由一个受精卵分化产生的,系统内的细胞、组织、器官等所有结构都包含有全部人体生物学特征的信息。并且所有的结构又都是一个完整的子系统,这样就决定了人体是一个多层次生命系统。不管是细胞、组织、器官,任何层次的生命系统都由时空结构与衍生结构有机构成的,它们共同维持着该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

    而机械系统则是先由工厂、车间生产出零部件,然后组装而成。系统内部所有的零部件都不包含机械系统的整体信息。因此,机械系统很难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等级系统。这样就决定了机械系统主要是由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组成,并且具体到零部件本身来说,它只具有空间结构,不具有时间结构,更不具有衍生结构。

    汽车就是由各零部件的空间形态大小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再加上汽油燃烧产生能量驱动轴承转动等时间结构内容,就形成了汽车行驶运动的整体功能。

    在工作中的电脑、电视机等,除了具有各零部件构成的空间结构,以及将电信号通过调谐、检波、扫描还原成图像和声音的时间结构外,在它的周围空间还具有电磁波载着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的有序结构。这一结构类似于人体的衍生结构,但这一结构不是各零部件本身具备的,而是由专门的发射装置或发射台给予的。

    在机械系统中,由于不存在什么思维控制中心,因而对电脑、电视机起作用的电波信息,是一种非转化信息。它只能传递外界信号本身的涵义,而不能像生命系统那样,对外界信号首先进行思维加工,转化为自己的生物信息,而后才作用于系统本身。这些就是生命系统与机械系统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

    既然生命系统在发生学上和结构上都与机械系统有着天壤之别,那么我们在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上,就应该有别于修理机器。

    机器的组装式发生机制,决定了对机器病变“拆卸式”修理的可行性,整体的病变必须从局部去寻找。纠正了局部病变,也就可以消除整体性病变,局部零部件的好坏决定着整个机器的好坏。

    一部汽车出了毛病,抛锚在途中,那就必须去拆卸这部汽车以便找到是哪个零部件出了问题。

    接着才能将其修好,或给予拆换,汽车的整体病变也就修理好了。

    人体的“分化式”发生机制,决定了对人体的病变必须是整体性治疗的特点。生命是先有整体,后有局部,整体的性能决定着局部的性能,局部性病变是全身性病变在局部的爆发。但局部发生病变后又可以反过来加重全身性病变,所以在治疗人体病变时必须是以全身性调节为中心,同时辅以局部治疗。

    有一位患者,因近期出现消瘦、乏力、夜间盗汗前来就医。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对患者进行了胸部摄片和痰结核菌检查,最后确诊为患有肺部结核。然而,这种把病人当成一部机器进行拆卸式的分析方法,往往使得医生坚信,这位患者的全身性症状就是由肺部结核病变引起的。

    实际上,生活在目前中国城市中的人群,结核菌的感染率是很高的,大部分人都曾感染过肺结核杆菌。同样接触结核菌环境,为什么有的人患病,有的人并不患病?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分析出患者的整体机能发生了病变,并不一定是因为感染了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菌滞留在体内造成了肺部炎症反应,这可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生命机体局部性病变应该是全身性病变在局部的暴发。患者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情绪不佳、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者是其它什么原因引起了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应激系统等整体机能下降,结果导致结核杆菌在体内得不到清除而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因此,在分析生命系统病变的原因时,应该从整体上去寻找,从全局去分析。

    另一方面,大量临床实践也告诉我们,单纯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往往也不理想,如果我们首先以全身性调节为中心,让病人营养改善、心境良好、睡眠保证、疲劳消除。并用中医中药去调整病人的免疫系统、应激系统等,同时辅以西医的特异性的抗癌药物治疗。我们相信,这样以纠正全身性病变来消除局部性病变,必要时辅以局部性治疗,疗效往往会更好。

    由于生命系统中,没有哪个零部件是先于整体而存在的。因而生命中“零部件”的好坏,只有在生命整体之中去评测。

    细胞、器官等机体“零部件”性能的好坏,是要看其是否满足于整体生命系统的最佳需要。

    甲状腺机能亢进、脾脏机能亢进、细胞的超常繁殖——癌变等这些现象都表明,机体的零部件并不是像机器中的零部件那样,性能最佳就好。

    对待人体病变,我们不能像对待机器那样去拆卸式地修理,使零部件性能达到最佳。而是要从全身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能够满足整个机体的最佳需要的适宜状态。尽管拆卸式的机器修理方式在对待一些感染性疾病和外科疾病等时空结构病变方面取得过显著成绩,但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各种复杂的综合症方面,就显得无能为力。

    越来越多的资料已在提示,二十一世纪的疾病将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疾病。患病毒性疾病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新的病毒性疾病的种类也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细菌感染,对通过使用的抗生素产生了抵抗作用;人们对动物毛发、室内灰尘及新的化学物品等所造成的环境激素变得越来越敏感;慢性病患者的年龄也在不断下降;心理疾病正在加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所有这些,如果我们继续采用拆卸式修理机器的方式,结果将是徒劳的。

    生命不是机器,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以全身性调节为中心,辅以局部治疗的整体医学疗法。

    然而,这一整体医学治疗模式必须是建立在对生命系统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三)生命的本质小时候经常听到老人们说,生命是由七魂六魄,再加上身体的躯壳构成的。人如果丢失了魂魄,他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了活力。所以当你受到惊吓,魂不附体时,老人们就总会及时地去为您招魂呼魄。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悠悠的招魂声,有时真的能使您感到信心倍增,精神焕发。

    后来长大了,学到了不少老人们不懂的知识,慢慢地觉得老人们讲的话是错误的,那是“迷信”。尤其是在医学院校上解剖课时,根本就提不到还有什么七魂六魄这个词,倒是觉得生命就像是一部复杂的机器,我们正在给予拆卸一样。

    工作后,我的服务对象直接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生命在我的工作中变得是那样具体,丰富多彩。如果您要将他们当成是一部部机器,那是很难办到的。这时我又意识到当时老人们讲的话是对的,尤其是那朴实而又神秘的“招魂术”对生命真的能起到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

    这些都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生命应该进行重新认识了。

    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知道,不管是微生物、植物、动物、人类等不同种类的生命系统,还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等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它们都是由时空结构、衍生结构和该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等内容所构成,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在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生命定律。

    心肌细胞这个生命系统,就是由心肌细胞的时空结构、衍生结构以及该细胞的整体功能——

    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所构成。对于这些内容,传统的解析方法是无法认识到的,因而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细胞结构图像,不管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也只能是反映一个非生命的、死而未朽的、细胞的空间结构,而无法表达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的真正内涵。

    中国中医的“阴阳理论”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包含有阴阳两个方面。由于阴阳两方面的运动变化,构成了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也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既然任何事物都是阴阳两方面运动变化的产物,那么生命也肯定是阴阳两方面的结合体。

    我们假定时空结构为阴,那么衍生结构就为阳。由于衍生结构运行所需能量是由时空结构新陈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转化而来的,因而生命系统时空结构合成与分解的多少,就决定着生命系统的阴阳盛衰,从而影响着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

    生命系统的时空结构合成多,分解少,则转化为衍生结构的能量就减少,生命就表现为阴盛阳衰;合成多,分解多则阴阳实证;合成少,分解多则阴虚阳亢;合成与分解适中,则阴阳平衡,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就表现为高度有序状态。

    由于时空结构决定衍生结构,衍生结构中的生物信息,又在控制着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又要影响到机体时空结构的变化。由此可见,生命系统内存在着超循环现象。

    对于人体这个生命巨系统来说,如果我们受到了外界的不良刺激,而且机体又将这种不良的刺激转化成了无序的生物信息,那么无序的生物信息就要改变机体的整体功能,使其表现出过激的言行来。过激的言行当然要改变机体的时空结构,使机体的新陈代谢率增大,甚至有可能改变机体脏器的形态与大小。然而旺盛的新陈代谢,又使得衍生结构能量转化过多,这样就更加激励了机体的整体功能。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超循环现象呢?

    “超循环”理论是德国生物学家艾肯1971年正式提出的,所谓超循环,就是指高等级的循环,或者是由循环组成的循环。艾肯的超循环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从无生命到生命的进化问题,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由于生命系统中的时空结构,是由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及其所需能量构成。空间结构是时间结构的载体,而时间结构又决定着能量的产生,能量又营养着空间结构,这本身就是一种循环;衍生结构是由生物场、生物信息及其所需能量构成。时空结构转化来的能量决定着生物场的产生,生物场又是生物信息的载体,生物信息又刺激着能量的转化,这同样也是一种循环,生命就是由这些循环所构成的超循环结构。

    生命系统内各成员要素之间这种超循环关系可以通过中国中医的五行生克循环图表现出来。

    中医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属性的运动与变化所构成,并总结出了五行生克循环图。

    同样,任何一个生命系统也都是由与金木水火土有类似属性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生物信息、生物场及该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等这五种要素的运动与变化所构成,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循环关系。

    空间结构是时间结构的载体;时间结构产生的能量决定着生物场的存在;生物场又是生物信息的载体;生物信息又影响着生命系统行使的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又能改变空间结构的形态与大小。

    由于生命系统必须不断地消耗外界的能量,与外界交换信息,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序状态,所以生命系统是一个超耗散结构。在这个互为因果的循环关系中,生命系统与外界环境建立着这样一种耗散关系,使得循环圈中每一步的产物都是先前一步产物自身循环运动的结果。

    生命系统是个自组织系统,当内外因素的无序干扰危及到生命系统的稳态时,生命系统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生物信息、生物场以及该系统的整体功能等这五大要素之间就会加强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关系,以维持生命系统的稳态。如果系统内外的无序作用超过了生命系统内五大要素之间的相互调节能力,也就是该生命系统的自组织能力、自愈能力。那么,该生命系统就要通过五大要素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有序交换,以求系统趋向稳态。这时,上一层次的生命系统也要参与负反馈调节,以阻止病态的进一步扩大。

    细胞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也就是无序干扰如果超出了细胞这个层次生命系统内五大要素之间的相互调节能力时,细胞就要通过它的耗散功能加强与周围环境进行有序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以维护细胞的稳态。同时,上一层次的生命系统“组织”也要对该细胞所需要的能量、物质、信息等进行合理有序的分配,以协助该细胞回到稳态。

    如果这样还不能维持稳态,甚至还有可能导致“组织”这个层次的生命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处于无序状态,这时就要启动更上一层次的生命系统,直至生命个体巨系统。生命个体巨系统就会通过它的五大要素与整个外界环境进行包括营养、药物、别人的帮助等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有序交换,为机体的自愈创造条件,争取时间。

    有序,就是秩序井然;无序,就是杂乱无章。有序现象和无序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对矛盾,并且它们之间密切联系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生命系统整体功能的有序化程度的高低与生命系统内时空结构有序化程度的高低及衍生结构有序化程度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生命系统整体功能的有序化程度,可以等同于生命系统的健康值,并且任何层次的所有生命系统在它所生存的不同年龄时期都对应着一个标准健康值。

    但是,任何层次的所有生命系统,在随着生存年龄的不断增长时,由于实物粒子属性的作用,时空结构也在一天天地老化。另外还可能受到外伤、感染、恶劣气候等粒子因素的作用,使得时空结构有序化始终都有可能在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这样,时空结构的无序度就在一天天累积增加。

    衍生结构属于非粒子结构,不存在衰老问题。所以任何层次的所有生命系统在随着生存年龄的增长时,衍生结构有序化程度即使受到外界不良刺激信号以及环境场的变化等非粒子因素的干扰,导致衍生结构处于无序状态,这种状态也是可逆的。所以衍生结构的无序度不一定天天在增大,甚至可以在一天天减小,有序化程度反而在增加。

    这样看来,任何生命系统的实际健康值,就应等于该生命系统所处年龄段的标准健康值,减去该生命系统在已生存年龄内时空结构与衍生结构无序度累积分之和。记作j=jt-(+),这就是生命定律,是所有生命系统所共同遵循的基本规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的去概述生命。

    生命的内容包含有时空结构、衍生结构和该生命系统的整体功能。生命系统具有超循环、超耗散结构特性,是一个高度自组织控制系统,并遵循生命定律j=jt-(+)。

    生命系统内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生物信息、生物场以及该系统的整体功能这五大要素,通过它们之间发生相互生克的循环关系和与系统外环境发生着有序或无序的作用关系,一起来影响着该生命系统的有序化程度。

    许多个低层次生命系统之间通过相互交换物质、能量、信息达到协同作用,以维持上一层次生命系统的有序化程度,上一层次生命系统又对下一层生命系统起着负反馈控制作用。依此类推,人体这个多层次生命巨系统就是这样构成的。

    六、解读“天书”,对健康意味着什么茫茫宇宙,沧海桑田。

    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着人类自身。人类从何而来?又将回到哪里?

    为什么有些人一个劲地节食,可还是发胖?有些人坚持锻炼身体,却还是不如别人强壮?您是否注意到,有些人从不吸烟,肺部癌变还是防不胜防;有些人天天吞云吐雾,却依然健康。

    同样一种疾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为什么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就连对治疗的反应及其预后也存在着明显的不一样。

    达尔文说,人类是从海洋里走来,从原始动物那里进化而来。现代生物学指出,在生命出现之前,有一种名叫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有机小分子物质不知何故汇集在了原始的海洋里。经过长年累月地聚合与团缩,逐渐形成了核酸和蛋白质大分子;再经过悠悠岁月的演变,终于形成了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单细胞生物,原始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人类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自身,2000年以前就开始了对生命的探索。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终于有了沃森和克里克这两位大师划时代地发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他们不仅为揭示生命的奥秘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霍利、霍拉纳又证明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使用的是相同的遗传物质。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四种核苷酸的变化关系,决定着20种氨基酸的序列关系组织起来的。这一发现,为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共同祖先学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从此,人类开始解读起遗传物质基因这部生命“天书”来。

    1、解读生命“天书”

    1879年,德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看细胞染色试验时发现细胞核里有一种物质最易被染成较深的颜色,当时的科学家们就称这种物质为染色体。

    1911年美国生物学家莱文又发现,这种最易染成深颜色的染色体是由脱氧核糖核酸(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随后又确定了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里都含有这样的物质,并且成双成对,数量均为23对,并证明了这23对染色体能控制着生物体的遗传性状。由此,掀开了染色体的第一层面纱。

    1953年生物科学一项重大发现震惊世界,英国的遗传学家克里克和他的美国同行沃森发现了dna的双螺旋分子结构。从而,使人类拉开了破译生命密码的序幕。

    原来染色体上的dna这个神奇的物质,它的形状就像一个螺旋型的楼梯,中间的每一个阶梯就是一个由两个核苷酸配对构成的碱基对。每一个dna螺旋结构含有的碱基对少则数万,多则千百万个。但它们都是由四种核苷酸相互配对,然后按照严格的编序排列在dna链上。

    连续排列在一起的几个碱基对就能决定一种生物效应,这样具有一定生物效应的dna片段就称之为“基因”。

    dna是大自然创造的最伟大、最神奇的物质,它先天性地控制着生命的性状、生长繁殖和生老病死,它还能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它的后代,在生命的长河中演绎着龙生龙、凤生凤的故事。

    于是,医学家们开始从染色体水平寻找先天性疾病的“罪魁祸首”。1959年首先发现先天愚型的患者是因为第21对染色体上多出了一条染色体所致。随后,又相继揭示出了300多种遗传病的染色体异常情况。染色体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的产前诊断、胎儿性别鉴定及遗传病的诊断和普查上,对减少和防止畸型患儿的出生及优生优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体细胞拥有23对染色体,这包括30亿个碱基对和约14万个基因,这是一部浩繁的天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利根川进认为,人类所有的疾病可能都与基因有关,进而提出了“基因病”这个人类疾病的新概念,这就使得医学家们的目光开始聚焦基因。

    1990年全世界科学家启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展开了对染色体研究的最后攻坚战。誓言要摸清这30亿个碱基对和14万个基因在23对染色体上的准确位置,弄清各个基因的结构、功能及作用方式。

    2000年6月26日,国际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宣告绘制完成。这是人类科学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壮举,有人预言它的重要性将要超过“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科学家们将由此进一步探明人类生老病死的奥秘,以求永保健康、长生不老的秘诀。

    2、“天书”对健康的影响二十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物理学的开始,“曼哈顿计划”升起的蘑菇云与“阿波罗计划”登月成功标志着物理学的成熟。而最辉煌的一页是人类用高纯度硅制成的电脑芯片,改变了整个世界。

    二十一世纪应该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进展突飞猛进,犹如火山爆发、地动山摇,使得我们在生存、生活、发展等方方面面都感受到了它的威力。那么,这个破译生命“天书”的浩繁工程对我们人类的健康事业到底将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多年来一直让医学界感到非常困惑的是,有些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到了一定程度就难以研究下去。现在对癌症的研究,特别是治疗,仍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手术越做越大。

    化学治疗越来越强化,但是副作用越来越严重,治愈率却并没有明显提高。有些癌症的早期诊断仍然非常困能,这些问题都期待着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解决。

    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公布,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逐步进入“基因组医学”

    时代。人们将在破译“天书”之后逐步揭示出天人类生长育老病死的奥秘,一些让医学界多年来感到困惑的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已经初步认定,除外伤和非正常死亡以外,人类所有疾病的发生可能都与遗传物质dna直接或间接变化相关。截止到2000年7月4日止,人们已经知道有1416个基因为“疾病基因”。人类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约有150-200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约有600-800种,它们可能与人类3-12万个基因中的几千个基因相关。

    遗传病是由基因决定的,一旦有某个遗传病基因的出现,就可能患上某种遗传疾病。像癌症、感冒、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等,这些疾病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的疾病都涉及到细胞的变化和免疫反应,而细胞的一切活动和免疫反应都是不同程度地由基因决定,因而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不仅如此,人类的高矮胖瘦、外貌特征等都与基因有关。

    目前还有许多疾病基因尚未被发现和克隆出来,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艾滋病、肝炎等全球最主要的几种疾病。但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在努力地工作着,将以最快的速度来破解人类疾病密码。那么,破译了“天书”对人类健康事业将带来哪些方面的好处呢?

    首先是表现在阻断疾病的相传方面,疾病基因找到后,就可以通过产前基因诊断来防止家族遗传病向下一代传递。在胎儿出生前,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如果发现胎儿带有异常的疾病基因,就可以决定是否让胎儿出生,以防止某些遗传疾病在该家族中传递,从而达到在整个家族中预防遗传疾病的目的。现在已经能对胎儿进先天性甲状腺病及苯丙酮尿症等遗传疾病进行常规基因检测。

    癌症、血友病、艾滋病等恶性病变,以及先天性遗传疾病等皆因人体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异所致。疾病发展的初期,虽然病人并未感到不适,但人体的基因排序则已发生了变化。如果这时能发现这些变化,并给予适当治疗,人类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

    1993年,美国埃菲公司的科研人员受到电脑芯片的启发,把已知排列顺序的基因片段像晶体管一样集成到硅片表面,通过特殊的观察手段,终于在短时间内辨认出了基因的变化。由于它与电脑芯片在结构、制造上的亲缘关系,被命名为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技术已在临床诊断方面崭露头角,将来的医生就可以像现在看x光片、ct片一样,通过看基因卡进行疾病基因水平的诊断。发现了某些疾病的基因,就可以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对遗传病家族中没有发病的正常人,也可以进行基因诊断,看其基因是否改变,预测将来是否可能发病。

    美国人类基因计划负责人柯斯博士称,10年以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是否有影响健康的主要隐患。医生根据个人不同的基因序列特征进行有效指导,对病人的缺陷基因进行纠偏补救,或更换“鱼目混珠”的基因。

    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癌症患者900万人,死于癌症的人数为500万人;到2020年,全世界新增癌症人数将达到2000万人,死于癌症的患者将超过1000万人,人类正面临癌症的严峻挑战。

    要治疗癌症,除了通过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射性疗法外,最根本的还是要想办法改变癌细胞基因,让癌细胞进行自杀,或者通过“训练”免疫系统细胞消灭癌细胞。

    科学研究发现,癌细胞的形成其实是正常细胞在老化过程中,由于某个基因的改变,导致功能与活动失去平衡所致,导致癌细胞疯长。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基因来启动癌细胞的自杀程序,就能成功地将癌细胞消失掉。

    最近,生物细胞学家们尝试了利用改造后的病毒将正常细胞基因运载进癌细胞内,去修复变种基因。

    基因工程药物在生物技术领域可以说是率先进入市场,美国已有4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投入市场,目前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主要用于治疗癌症、血液病、艾滋病、乙型肝炎、代谢病等疑难病症。然而,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在工厂生产基因工程药物,他们已经开始利用动物来生产人类基因工程药物。

    将人体某些治疗疾病的基因导入奶牛或山羊等动物的受精卵里,这样小奶牛或小山羊出生后,它将来分泌的乳汁中就可产生具有治疗疾病作用的蛋白质。有些科学家还在香蕉、西红柿等植物中生产基因工程药物,他们将某些能治疗疾病的基因导入植物的种籽中,这样新发育成熟的植物或其果实就能治疗某种疾病,或者能生产乙肝疫苗、狂犬疫苗等基因工程药物。

    这样一来,将来药物生产基地就不是烟囱林立的工厂,而是牛羊成群的绿色草原或绿波荡漾的大片农田了。

    在临床医学中,器官移植是个重要的医疗手段,但目前存在着两个显而易见的难题。一是器官的来源;二是器官的排斥反应。

    中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曹谊林教授,199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时,成功地在一只裸鼠背上复制了一个惟妙惟肖的人耳,轰动一时,这给器官移植带来了曙光。

    基因医学将通过移植基因,来改变器官本身,以防止器官衰竭和器官排斥。像在鼠背这个培养基上克隆人耳一样。将来可以利用单个细胞在其它动物体内克隆出人体所需要的任何完整的新器官。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秦始皇为了让自己长生不老,曾派一名官员带领500名童男童女,远渡重洋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结果,这名官员和他的船队一去就杳无音信。

    今天,科学家们预言:随着基因医学的发展,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许多顽症,将被有效攻克。在2020至2030年间,将出现人口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人类将挑战生命科学的极限。

    愿望是美好的,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破译了“生命天书”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正如一位著名科学家所言,这本“生命天书”不可能将人类生命机能的故事全部讲完。

    基因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的行为方式或自然属性,它只能决定蛋白质的空间形态与大小,决定生命的时空结构。这些由基因决定产生的蛋白质并不能单独对生命发挥作用。

    基因本身也是生命机体的一种时空结构,即:一种双螺旋式的空间结构,并记载着生物信息进行复制传递。基因图在某种意义上讲,它应该是人体的第二张解剖图,是分子层面上的解剖图。

    生命演化的包括基因这个时空结构,但同时还包括了生命中超越时空的衍生结构。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因素,与生命机体衍生结构息息相关,人类的健康事业光指望破译“天书”

    是不行的。我们应该站到生命的至高点上,去重新译释人类的健康。

    七、生命定律重新诠释健康有人说,健康是一种感觉。当您感觉到您没有病痛的时候,当您感觉到您很能适应您所处的环境的时候,您就是健康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健康标准。

    1健康的认识过程两位刚刚上了一点年纪的老朋友,小别重逢时总是迫不急待地问候对方的身体状况怎样。

    对方也往往是一付饱经风霜的样子,无可奈何地答道,“能吃、能动、顶硬朗的”。

    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可以很容易见到的一组画面。

    “顶硬朗”就是很健康的意思。当时的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仅仅局限在身体的某些器官上,有的甚至停滞在自我感觉上,感觉不到有毛病,能吃能动就是健康,直至现在仍然还能遇到不少持这种观点的人。

    前不久,有位六十多岁的农民,因近一个时期感到腹部饱胀,吃不下去饭前来医院做“b”

    超检查,结果发现是肝硬化腹水。询问病人以往是否有过肝炎病史,病人答道,长这么大,从来就没有生过病,医院的门都不知朝哪儿开。

    这位农民在回答我的问题时,也是饱经风霜的样子,想毕他是过得不好,生活压力大,平时没有精力,也没有知识去过问自己的健康状况。

    不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整个医学界,对健康的认识也往往只是偏重在身体器官的病理改变上。医院看病也是以研究疾病为中心,而不是以研究病人为中心。

    有些病人症状很重,吃不好、睡不好,不能有效地参加工作,疲劳、乏力、饱胀、口干舌苦、多梦,夜间能以入睡。但由于查不出哪个脏器有病理改变,因而医院往往不把他们看作是病人。而有些病人即使已被医院明确诊断为某个疾病时,医院往往也是针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而不去注重这个有社会关系的人。忽视了这个病人的心理或其它人为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因而导致了有些现在能控制好的疾病久治不愈。

    近百年来,人类科技术成就辉煌,有人说其最显著的标志,不是原子弹或航天飞机,而是多学科之间高速率、高质量的融合贯通。就在伦琴宣布发现x射线后的仅仅第4天,美国医生就在大洋彼岸采用这种技术为病人查到,并取出了嵌在骨头里的弹片。

    如今,呼啸的急救车、直升飞机正在争分夺秒地救治急病;荧光屏前,医生借助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专注地为病人查找病症,并给予打通血栓或切除癌瘤等治疗;高速运转的电脑协助医生给万里之遥的病人诊病开药。人们刚刚熟知了自己的心脑肾肺的模样,知道细胞是组成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时,基因的点点、片片、段段又开始告知人类生命新的奥秘。

    然而,所有这些都只能说明人类在对机体时空结构病变的认识上越来越深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机体时空结构的正常运作上。

    虽然近百年来医学的内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充,它已把生态环境、人口控制、食物生产、乃至个人行为、心理等引入了防病保健的范畴。但是,人们在面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溃疡病、癌症、多种精神病等病症越来越感觉到束手无策时,仍然还没有对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提出质疑。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忽忙地将病人的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纳入我们的医学视线。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健康进行了规范定义,指出:健康是人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仅仅没有疾病和虚弱。

    这种健康的定义是不是就很准确了呢?

    2生命定律认识下的健康有些人生活一辈子,身体内虽然存在有组织或器官水平上的器质性病变,但他们不知不觉,没有整体上的不适反应,甚至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也处于良好状态;有些老年人记忆力逐渐减退,睡眠减少,办事效率下降。而天真烂漫的儿童则注意力不如成年人集中,理解能力也较差,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抵抗力也不如成年人顽强。对于这样的一些人,我们应该如何去正确评价他们的健康状况,能不能用同一个健康标准去衡量。

    生命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生命系统的实际健康值,应等于该系统所处年龄段的标准健康值,减去系统所处年龄内时空结构与衍生结构无序度积分之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生命机体的健康状况主要由机体的时空结构和衍生结构的运行情况,以及机体目前的标准健康值等三方面所决定。

    健康不仅指的是机体时空结构没有病变,而且衍生结构的运行也必须处于有序状态。只有这样,作为生命个体巨系统的人来说,才能具有正常有序的整体功能,才能有正常自如的言行举止、正常的思维活动。这个人才能更好地适应他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如果他的生物场不能与他的环境场相适应,即使他的时空结构没有病变,他的心理状态也?实际上,生活在目前中国城市中的人群,结核菌的感染率是很高的,大部分人都曾感染过肺结核杆菌。同样接触结核菌环境,为什么有的人患病,有的人并不患病?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分析出患者的整体机能发生了病变,并不一定是因为感染了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菌滞留在体内造成了肺部炎症反应,这可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生命机体局部性病变应该是全身性病变在局部的暴发。患者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情绪不佳、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者是其它什么原因引起了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应激系统等整体机能下降,结果导致结核杆菌在体内得不到清除而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因此,在分析生命系统病变的原因时,应该从整体上去寻找,从全局去分析。

    另一方面,大量临床实践也告诉我们,单纯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往往也不理想,如果我们首先以全身性调节为中心,让病人营养改善、心境良好、睡眠保证、疲劳消除。并用中医中药去调整病人的免疫系统、应激系统等,同时辅以西医的特异性的抗癌药物治疗。我们相信,这样以纠正全身性病变来消除局部性病变,必要时辅以局部性治疗,疗效往往会更好。

    由于生命系统中,没有哪个零部件是先于整体而存在的。因而生命中“零部件”的好坏,只有在生命整体之中去评测。

    细胞、器官等机体“零部件”性能的好坏,是要看其是否满足于整体生命系统的最佳需要。

    甲状腺机能亢进、脾脏机能亢进、细胞的超常繁殖——癌变等这些现象都表明,机体的零部件并不是像机器中的零部件那样,性能最佳就好。

    对待人体病变,我们不能像对待机器那样去拆卸式地修理,使零部件性能达到最佳。而是要从全身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能够满足整个机体的最佳需要的适宜状态。尽管拆卸式的机器修理方式在对待一些感染性疾病和外科疾病等时空结构病变方面取得过显著成绩,但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各种复杂的综合症方面,就显得无能为力。

    越来越多的资料已在提示,二十一世纪的疾病将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疾病。患病毒性疾病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新的病毒性疾病的种类也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细菌感染,对通过使用的抗生素产生了抵抗作用;人们对动物毛发、室内灰尘及新的化学物品等所造成的环境激素变得越来越敏感;慢性病患者的年龄也在不断下降;心理疾病正在加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所有这些,如果我们继续采用拆卸式修理机器的方式,结果将是徒劳的。

    生命不是机器,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以全身性调节为中心,辅以局部治疗的整体医学疗法。

    然而,这一整体医学治疗模式必须是建立在对生命系统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