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生命之谜(探索者物语)

生命*成功*奥秘探索卷 重要推荐:十字路口的圣经(上)

    当你想要一件事发生的时候,它来的很顺遂、很让你惊讶、也让你意想不到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种很神奇的感受。这种感受是生命本质的一个天赋的能量,它可以做为你创造生命的一个方法,赛斯称为神奇之道,其所蕴含的各项细微感受,便由下述文字将它表达出来。

    一、神奇之道的态度-

    赛斯称「以最简单的说法,神奇之道认为理所当然地,任何一个个人的生命会完成他自己,会发展或成熟。环境于个人是独特地彼此适合,并且一同合作」(注一),赛斯再称「神奇之道视为理所当然,人类是一个整合的生物,就像动物一样完成在自然里的目的,不管那些目的被了解了没有。神奇之道视为理所当然,每个人都有一个未来,一个达成目的未来,纵使明天死亡可能会来。神奇之道视为理所当然」(注二),这二段话,赛斯系从神奇之道本身的立场来看个人,这二段话有一重复性的文字「视(认)为理所当然」,这文字所隐含的感受,来自一种顺遂的意含,即无论是定义奇迹的事件,或非奇迹的事件,神奇之道都视为理所当然,毫无阻碍的。以基本动作而论(指「你以心创造你自己的实相」),围绕你所处的环境与角色或者其它事件,都是你创造的,这就意含围绕你所生实相,其生成消灭都在你,由你的心而为之。环境或角色或事件,都与你的心吻合,这恰当连系二者在一起的力量,就是神奇之道,即言之,你心中有恶,恶必会于环境中告知你内心那份恶,你心中有善,善亦会于环境投射出来,这种效应与心的内涵自然响应,即神奇之道「视为理所当然」力量主轴。

    赛斯称「神奇之道的整个概念就会护持你」(注三),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护持」的感受,同时将前称神奇之道中之「视为理所当然」的感受中之使你个人能够随意得到神奇之道整个力量支持的片段感受析论出来。

    赛斯又称「它(注:指神奇之道)应让你记起,以一种方式为你的存在本身负责的「真正不费力」。当你变得在任何方面太过关切或担心时,记住是你在思考那些思维,但思考的过程却是完全不费力的。光是那个体会,就能进一步提醒你,意识心并不必有所有它需要的信息,它只需要相信那获得信息的方法是可得───纵使那些方法是超出了它自己的活动范围之外。」(同注三),依这段文字,神奇之道如为个人所接受会有一种「真正的不费力」的感受,而这段文字有几个层面必须加以说明,一是「太过关切或担心」的感受,可用「真正不费力」的感受加以化解。二是真正不费力的感受,赛斯简单举一个例子,即「记住是你在思考那些思维,但思考的过程却是完全不费力的」。三是,由思考过程完全不费力的体会可以伸展出一种态度,即「意识心并不必有所有它需要的信息,它只需要相信那获得信息的方法是可得的───纵使那些方法是超出了它自己的活动范围之外」(注四)。

    赛斯称「在内在世界里,你的欲望不费力地带来它们自己的完成」「在物质世界里,时间可能必会逝去,或不论怎么样,但欲望会带来适当的结果。不费力的感受才是重要的一点」(注五),已肯定不费力的感受是重要的一点,同时肯定欲望得以不费力的方式完成自己,这些也是神奇之道内涵之一。

    赛斯称:「...神奇之道应该被用,因为它们代表了人生最和谐的方法。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自动的加强了你们所有的能力,并且加快了你们的理解」「神奇之道令你与你自己个人对宇宙的知识和谐一致,它令你与当你是个孩子时对你自己的神奇感受接触,而在通常是超过你对自己的具体知识的层面上,它是为你所熟悉的。」(注六),这些描述里面,可以感受到神奇之道是可以算是人生最和谐的方法,「神奇之道意味着你们实际的改变了你们处理问题、达成目标,及赚取财富的方法」(注七),它可以令你自己个人与宇宙的知识和谐一致,因此,神奇之道本身的态度中已含有了和谐及与宇宙知识一致之内涵,所以和谐的感受,亦属于神奇之道本身的态度。

    赛斯称「真正的创造力来自享受这些片刻,这些片刻随之完成它自己,而创造过程的一部分,的确是「放松的艺术」──放下──因为那会启动神奇的活动」(注八),从这段话,显然可以理解,放松会使神奇活动启动,也就是说神奇之道会借着放松而呈现在有意识的感受中,从这种角度可以体认到,放松实是神奇之道一种感受,但这样的放松内涵,赛斯系将之界定为创造过程的一部分,并延伸自「享受这些片刻,这些片刻随之完成它自己」的描述中。以欲望想要的实相的实现作一个比喻,如果我们将成形的未来的实相已想象其存在,并想将在时间上拉到「现在」直接的面对它,那么在你个人时间上的感受,显然有分为二个片刻的实相,一是欲望想象所牵引的未来的实相,二是与未来实相有差异的现在的实相(时间上的差异),如你想创造现在的实相的离开及未来的实相进来。那么你尝试以享受这二个片刻,享受相信未来实相能自己进来,享受相信现在的实相能自己离开,你应该感受得到放松这时如何呈现,即在放松中你可以看到那二个片刻内容(即未来实相自己能进来及现在的实相已离开),如何在自己的欲望中完成自己的进来及离开。再重复赛斯所称「欲望会带来适当的结果,不费力的感受才是重要的一点」,因此当我们在放松中享受前面那二片刻内容自行完成时,我们同时能体会欲望有意识操作过程中不费力的创造模式,这就是我们天赋所有神奇之道的力量。

    前引赛斯的话语,认为「意识心并不必有所有它需要的信息,它只需要相信那获得信息的方法是可得──纵使那些方法是超出了它自己的活动范围之外」,已肯定意识心之外有一活动范围,且从此段之前所引赛斯各段话语(请自行参考),此活动范围可提供我们不费力的思考,而神奇之道显然可以使意识心所处之范围与超出意识心的范围作神奇之互动,因此,对赛斯此部分的描述,显然有加以说明的必要。

    赛斯称「自然人的确就是神奇人,而对这种活动,你俩在某程度上,最近都有了一些实例。你们在过去及现在一直在试着教自己一些事,可是要解明这些,需要相当的时间,但你们的行为和经验,当然都是你们信念的结果。「架构二」一直是个颇为迷人,但主要是个假设性的架构,因此以你们的说法,你俩都没能真的想出任何利用它的办法。这并不是说它没有运作,只不过你们并没有得到你们想要的那种回馈」(注九),此「架构二」即赛斯所称超出意识心活动的范围,而当我们没有从架构二得到应有的回馈时,基本上是我们有意识的心智尚未掌握到神奇之道的运用模式。

    赛斯又称「鲁柏真正开始了解到,神奇的探究方式的确是对人生经验的自然探究方式」「它是童年知识的成人版本,动物知识的人类版本,『无意识』理解的有意识版本。我告诉你,架构一与二实际上是联合起来的,但它们看起来彷佛如此的不联合,以致几乎不可能用任何其它的说法来讨论。可是,为了要了解这一点,理解架构二那不可争论的存在的简单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注十),从此段话可以了解,神奇之道是可以将架构二与架构一(指现在我们直接面对的世界,一般来说就是指目前的时空实相)联结起来,所以它是跨越「有意识」以外之「无意识」理解的有意识的版本,而从对「无意识」的理解的有意识版本可以延伸出某种信心,即架构二中「为维持每种生物活着或呼吸的「工作」已完成,令行星们各安其位的「工作」已完成,令一个进化论者能沈思他的理论的「工作」已完成了。」(请见后引注十九)的感受,因此,当运用神奇之道时,可以从架构二,得到你要的已完成的回馈。所以赛斯称「如果你用它(注:指神奇之道)是因为你认知它在你自己内天生的正确性,它天生的「优越姿态」,那么,它自动的把你放在更大的信任与信心里。它打开了你的选择,扩大了你理解的视野,因此,那些困难本身根本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而再次的,以一个更自然的方式从你的经验里消失」(注十一)。

    另外赛斯亦从不可预知事件(注十二)之出现来描述神奇之道的运作,此从下引赛斯的言语可得左证,即:「那么,人们想将信念的老结构抛在一边,他们常常不自觉的渴望童年早期所记得知识,那时彷佛他们会经验到一种经验的次元,在其中那未预期的被视为理所当然,那时「神奇的事件」相当自然的发生。」「他们开始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去看他们人生的结构,试图从大自然,并且从他们自己的本性,唤起一些优雅的不费力、一些几乎被遗忘了的自由。他们开始转向对他们自己人生的一个更自然并且更神奇的探究方式。在这种时候,在大自然里以及在社会本身里的保存因素,看起来似乎不像它们以前那么强了。先前被掩饰或忽略的令人惊奇的事件,似乎出现得越来越多,而处处都有一种新的快速及加速感,逐渐的改变了人们对他们自己生活的事件以及对别人的行为之期待。你们现在就在这样的时代里」「旧的、被尊崇的解释突然显得萎顿了,而不可预知的非凡事件似乎较为可能了。那种在梦里做的工作到某程度改变了,它们变得更积极,更具侵入性。可预见的行为──纵使是大自然的现象──也较难被视为理所当然了。在这种时候,人类开始越来越感受到保存的表象所寄于其上的行为之更大次元」「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主观经验有相当的改变。人对他自己的感觉也改变了,但渐渐的,他对不可预知性的信任增加了,他比较愿意随顺它了。人类开始他自己的那种心灵的迁徒,人开始感受在他自己内更进一步的尚待研究的领域及行动的可能性。他开始渴望探索精神的陆地,并且将他自己的一部分派出去做特使」(注十三),从这些话,可以理解,当以不费力及自由的神奇方式探究人生时,会产生许多不可预知事件的出现,而因此能感受到更大的次元。前面已说明架构二之数据会因神奇之道方式而呈现在你所处实相,但必须记住「你以心创造你自己实相」的基本动作,仍在此作主导力量,换言之,不可预知性的事件,并无法毁掉你选择创造你要的实相,它只是提供更多你可以运用的资料。

    另外,赛斯亦从与神奇之道相反之态度,来强化对神奇之道的理解,此可从下列引述得到左证。

    赛斯称「整体而言,对于集中精神在偏见、琐事、生产线、准时赴约等等的文明,这样一种文化时间很合适,与你们所了解的工业化社会很合适」「可是,任何一个艺术创作者所涉及的时间,却是追着大地自己的时间。创作者的时间来自季节与潮汐,纵使如此,在你们的社会里,你们却非常努力地去将创作者的时间,配合我所谓的生产线时间。如果你是一个作家或画家,那么,你就好像必须去制作这么多幅画,写那么多的书,或不论什么,就好像,比如说,一个汽车工人必须装配多少个汽车底盘一样。尤其是,如果你想以你的画来谋生的话,你便落入了认为「每分钟都是宝贵的」的心态,你的意思是,每分钟都必须是有生产价值」(注十四)「当作品完成了,尤其是就鲁柏而言,他仍然有时间应该如此运用以及创造力必须被导向,并且训练去落入恰当的时间空档这样的文化信念。可是在某个程度而言,他却是在试图用一种生产线时间,来制作你们的创造性产品。当你们在打稿件,以及从事很多身体上的劳力时,这可能行得通,但整体而言,你们是以一种「错误的」方式在用时间,尤其是对任何创作艺术家而言。」(注十五)「试图将了不起的创造冲力符合生产线时间,本身就一定会导致冲突、不满及挫败」「生产线时间并不真的珍视时间──只不过将时间视为可以被用在确定的预设目标上。在那种状况下,享受时间变成了一个弱点或一项罪行,而你俩在某程度上都曾如此看待时间」(注十六),从这些话可以看出,生产线时间的运作模式会使创作力遭受挫折,由此藉由对生产线时间的批判,赛斯则称神奇之道所带动的创造力,系位于生产线时间之相反方向,并形容生产线时间「那整个的架构本来就是要给你们一个标准化的大量生产的实相版本,它没有一个观念合理的应用在创造性的努力。带给你们创造性成就的取向是位在相反的方向」「作为一个社会,生产线时间以及伴随着它的信念,给过你们许多利益,但你们不该忘记,那整个的架构最先被设定,为的是缩减冲动、创造性思维,或任何其它的活动──那会导向除了「不用大脑的重复性连续动作」之外的任何事」(注十七),从这些话可以了解,生产线时间系用于建构物质的大量生产,以致将创造力的来源,受限于产品的大量生产,并忘了架构二那丰富的内在次元的生产机制始是创造力表达的来源,因此,赛斯尝试藉由对神奇之道之说明,使得架构二之数据能自然表达于时空物质实相中,所以赛斯以前述文字说明神奇之道的「视为理所当然」、「放松」及「不费力」及「不可预知事件信任」的感受,希望藉神奇之道建立一种架构二数据移转至时空物质实相能顺遂的感受。其中对架构二为时空物质实相所形成的辅助及解答,赛斯则以下列文字加以描述,即:「我想要做的是,引介一种不同的工作观念──非常有价值的、重要的工作,那是在另一个层面,并且以另一种方式执行的」「当然,还有一个主要的例子就是,为维持每种生物活动和呼吸的工作已完成,令行星们各安其位的「工作」已完成,令一个进化论者能沈思他的理论的「工作」已完成了」(注十九),这些话中所称「非常有价值的、重要的工作,那是在另一个层面,并且以另一种方式执行的」中所称另一个层面,即指架构二,而另一种方式则指神奇之道。

    对神奇之道执行方式,赛斯并称「现在,在你的梦里,你感觉到了那一种工作或行动的感受。它就是世界的天赋力量,自然的天赋力量。它就是价值完成被引导着的力量。换言之,当然它就是「一切万有」的能量。问题出在,对人生的理性观念将人与他自己力量之源的感受分开了。当他有问题时,理性方式的解答彷佛是唯一的答案,而当然,往往它就根本不是答案」(注二十)。从此段说已肯定神奇之道有我们力量源头之意含,并与一切万有及价值完成接轨(注二十一)。且从此段话中可以了解理性方式往往根本不是答案。藉此句话,则将何谓理性,及藉此理性不恰当之处所相反比较延伸之神奇之道内涵作某部分之概述。

    赛斯称「但很显然的,似乎想得到明确答案的最好方法,就是去问明确的问题,而理性心首先就会想出像一张问题清单那样的东西」(注二十二),这是理性的第一态度,即答案系由问题的明确而产生,二者系牵扯不清。

    赛斯再称「理性之道在某些状况相当有效,比如说物品的大量生产或某种科学的测度上。但就人们对理性之道的了解和利用上,总的来说,理性并不该用在对人生的整体处理上,及解决主观的问题上,而应用在客观的测度或计算上」「理性方法尤其无法用在任何艺术上。或许下面这句话是陈年老话,但,尺的测度与心的测度绝对无关,而它们永远不能用来表达最微小的细胞自动做出的无法计算的测度。」(注二十三),这就是理性的第二种态度,即理性的处理焦点仅适合用在客观的测度或计算上。

    赛斯再称「环绕着这架构建立的理性之道强调,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集中精神于其上,将其效果投射到将来,去一再反刍其结果,「面对面地瞪着赤裸裸的事实」」「然而这带来一种氛围,在其中问题更放大了。知性必须单独的──看来似乎如此──处理不只是今天问题,并且处理在它投射的灾难重重的明日里那个问题的影响。这用意良好的贯注,这解决问题的决心,这理性之道,随即引起一种甚至更深的无能感。贯注在问题上,带来一种机械性的重复,一种重复的催眠性聚焦」(注二十四),这是理性的第三种态度,即理性会专注问题并投射至将来,随即引起一种更深的无能感。

    赛斯又称「可是,当你遵循着那所谓的理性之道时,你必然会觉得受到威胁,与你的身体分离了。你的思维和你的身体彷佛分开了。在精神和身体之间,彷佛出现了分隔,然而再次的,它们每一个都被那些神奇过程支持着。那理性之道抵触了我只能称为人生的指令和人生的自然节奏的东西。它与生物的健全性相抵触,并且,再次的,它不合道理」(注二十五),足见,思维与身体分离的观点是理性的第四个态度。

    赛斯又称「目前所用的理性之道,带着一个基本假设说,任何错事都会变得更糟,当然那个信念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它违反了人生的基本原则。就你们的历史而言,如果这是实情,世界绝不会存续超过一个世纪」「当你以为会发生最坏的事时,你就必须永远防卫着。在你们的文化里,人们几乎像用一项武器似的用「知性」这个字汇,来保护他们自己对抗将要来临的灾难。他们必须对所有各种的危险警觉。他们开始搜集危险的证据,以至于对人生任何其它种类的取向都彷佛是不智的,而在那个架构里,做为一个实际的人,就意谓着要防备最糟的事发生」(同前注),这是理性第五个态度,即任何错事都会变得更糟,第三种态度与第五种有互为补助之关系,即任何错事既会变得更糟,则人们于时间的拘束下,自会聚焦于将错事与未来的更糟实相作时间上的串连(注二十六)。

    赛斯再称「那些疑惑使得你们───尤其是鲁柏───用一种偏颇的努力方式来抓住理性,以维持住你们以为的一种平衡的观点和开放的心。由于你们曾被教以的定义,就好像只有这一种狭隘的理性似的,而如果你舍弃了那狭隘定义的界限的话,那么你就变得非理性、狂热、疯狂或之类的之类的了」(注二十七),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理性的主宰地位产生后,与理性不符的态度均被以疯狂等负面评价加以排斥,这就是理性的第六个态度(注二十八)。

    赛斯为使神奇之道能让我们更清楚的体会到,便对此理性的六个态度分别批判之(以下引述之文字,均是接着前六个态度文字后所析,故来源及页数同该引注)。

    赛斯称「鲁柏在这样一节课前的反应是自然的,并且也很神奇,因为他知道,不论他曾被教过什么,他都必须在意识的某个层面到某程度忘记那些问题,以及伴随着它们的心情,以便在意识的另一个层面创造出适当的气氛───容许答案到来的那种气氛,纵使也许以不同于理性心所预期的方式」,从这段文字,可分析如后。

    「不论他曾被教过什么,他都必须在意识的某个层面到某程度忘记那些问题,以及伴随着它们的心情,以便在意识的另一个层面创造出适当的气氛───容许答案到来的那种气氛」,此段文字主要可分二个层面,一是,某程度忘记那些问题,及伴随着问题的心情,二是,容许答案到来的那种气氛。第一层面所强调者乃在忘记问题的感受,如果直接体会,自系「忘记」的实践,惟赛斯强调在意识的某个层面某程度的忘记,因此为明了此感受的掌握,乃以前揭所称神奇之道的「放松」的感受加以说明。

    依前面所讲──「享受这些片刻,这些片刻随之完成它们自己,而创造过程的一部分,的确是「放松的艺术」──放下──因为那会启动神奇的活动」中之「放松」有放下的内涵,这样的放下建立在「享受这些片刻,这些片刻随之完成它们自己」的内涵,换言之,在放下中并没有将那些片刻推开,而是转成某种信任的享受,即那些片刻会完成它们,我们只要信任它们自己完成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没有陷入那些片刻的拘束中,且与那些片刻有种隔离的感受,这样的隔离的感受,在我的体会就是某程度忘记问题及伴随它心情的「忘记」的享受。至于容许答案到来气氛的感受,则可以引用前面所讲神奇之道之「视为理所当然」的感受,即当我们将问题的感受作为追寻答案感受的启动机制时,我们必须将问题完成的动线所锁定答案的方向的领域感受培养出来,使得问题能够完成(即指答案的到来),并将答案的到来视为理所当然。

    此可参考赛斯所讲的,「我的确短短的给了他一个讯息:照顾当下的事,因为它在那儿是有一个理由的。在每个人生命里,以及在你自己的生命里,在你存在的一点,你问题的解答或达成那些解答的方法,在你的日子里就永远如任何问题一样的明显──或不如说,一样的在场。我的意思相当简单:那些答案已经存在于你的生活里了,只是也许你还没把它们整理好,或以必要的方式组织它们。在鲁柏的例子里,那些解答就在你们通常所关心的所有那些区域里──读者来信,这些课及通灵能力。当你以适当的神奇心态照顾在当下的东西,那么,改变了的组织就能发生了。」(注二十九),便可知道问题与答案的互动的程度及神奇之道确实可以使问题与答案的组织产生变动(注三十),这就是对理性第一个态度的批判,即间题与答案相对结构不应如理性所认的那般坚硬,并且找寻答案,是可以不用问题来作为诱饵,问题与答案是同时存在的。

    对理性的第二个态度,即将人格焦点限于物质实相,赛斯已从人格以心创造实相的基本观点加以否定,即认理性是人格完整利用知性和直觉的障碍。

    对理性的第三个态度,即理性专注于问题的态度,以致于忽略解答的态度,引用赛斯之叙述即「那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差劲的方法,它引起的问题要远超过它解决的问题呢」,即理性会忽略已经出现解答状况,而专注于更糟之情况,结果「你以心创造你自己实相」的基本基调,便神奇的告知你内心已专注于更糟的状况,结果你外面环境并实在响应此内心的态度,这同时亦是对理性第五个态度的批判。

    理性的第四个态度,即身心分离的态度,此态度已违反「你以心创造自己实相」的基本动作。而理性的第六个态度,即建立权威排斥其它想法的思考,赛斯认为「那被认知为单薄、冷酷的「理性」,其实是覆盖着一个深远的自发理性的虚假外表,而且本来就是因那神奇的理性的存在,才给知性提供了基础。那么,你们所接受的理性,就只不过是每个自然人都有的「自发的内在理性」之一个小小的线索而已」,显见,赛斯对于理性的第六个态度,系从理性所源自的源头来加以批判,换言之,赛斯认一般认为的理性来自「自发的内在理性」,故一般认为的理性的存在既由内在理性所提供,该单薄的理性不应成为主宰,故其权威排斥的态度,会将它自己与其力量之源切断,进而无法得到它应有的恩宠。当然赛斯引述以上他的想法时,在基本动作(你以心创造你自己的实相)的前提下,他的观念是无法支配你,选择仍在你,采纳此点,理性的第六个态度,也会被淡化掉。

    二、自然人-

    自然人的确就是神奇人,并引用赛斯的话,「纵然如此,男人和女人仍然藉由重新发现更大意义的身分──那是接受直觉和感受,梦和神奇的希望为「个人性」之重要特性,而非附属物的一种身分感──而找到他们许多问题的答案。当我告诉人,要记住你自己的自然人时,那么我就是真的想要提醒你,别光只与你的知性认同,而应去扩大你身分的范围。然后自然而然地,那些其它的,往往被唾弃的特性,便开始毫不费力地将它们的丰富成就和活力,增加到你的生命里」(注三十一)。

    就依这段话,将自然人分为下列几个层面加以论述,一是,自然人有许多特性,除此段所称知性、直觉、感受、梦、神奇的希望外,尚有其它的特性,就此部分的整理,仅就我认为与本文论述资料有关者加以说明。二是,我们不应只与知性认同,因此,为叙述方便,乃将知性为何,先说明如后。

    赛斯称「且说,在某些方面而言,知性是个了不起的组织者,因此,如果这个贯注持续下去,知性便开始沿着同一方向组织它的感知和经验。」(注三十二)。知性有组织的特性。

    赛斯再称「当知性藉由拥有好几个世界观而丰富自己,随之,在将它们混合而有意义的模式,将信息整理、分类,及将它送到适当的地方时,知性会做得非常好」「举例来说,它了解眼通的数据是人格整体特性的一部分,所以它并不害怕感知它──并且它有能力将这种信息上的混乱,与目前肉体感官的感知分开来。那么,有秩序是它的个主要特性。」(注三十三)。有秩序也是知性的一个特性。

    赛斯再称「知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给你在一个「可能性的世界」里一个有意识的选择,要正确地做到那一点,知性必须对它所关心的事,在它的层面上,做清楚明确的决定,因而展现它自己的实相画面,以增富整个的建构」(注三十四)。足见,知性得辅助人格为正确有意识的选择,就此点而言,知性有建议的特性。

    赛斯称「现在,知性远较一般了解的要「社会取向」得多」「我想强调的是,知性是社会取向的。当然,知性是特别地适合对文化信息反应的。它想要以别的人心智看世界的方式去看世界。藉由那行动形成了你们的文化环境,你们所感到骄傲的文明」「那么,知性帮助你们的族类转化它自己自然的目的和意图──成它们「合适的」文化范畴,以致自然人所拥有的那些能力,能够对当代的文明有益。那些目的和意图,真的是改变了世界。知性的期望和意图自动自发地激发适当的身体机制,以带来必要的环境上的互动,而透过你的知性来表达你的意图,指导你对世界的经验」(注三十五),足见,知性于转换自然人目的和意图合适于当代文化上,有指导的特性。

    赛斯称「实际的说法就是,你真的是被比你有意识地觉察的还要更大的知识团,以及形成你存在的神奇自发的行动泉源所支撑着的。知性随即能认知到,它并不需要孤军奋战,并不需要推理出每件事才能了解它」(注三十六),就此段话,赛斯将知性与推理合在一起谈论,因此乃就推理之特性说明如后。

    赛斯称「在时间内的你采取了一个推理心,它是你为你人生戏剧的目的而用的一种创造性的心理面孔。在我们比喻里的这心理面孔有某些正式的、仪式性的特色,所以,在思想上与心理上,你倾向于只看到在那戏的正式结构里可得的那些资料。举例来说,你无法看进未来或看进过去。」「你依据推理定出你的位置,不然的话,在一个物质架构里,你的自由意志将会没有意义。因为可做选择的数目是如此的庞大,以致你无法在时间内下决心去行动。这么多创造的机会,唾手可得的更大的知识,你会被这么多刺激所淹没,以致你真的无法有具体反应。而你们现今特定的那种文明、科学及艺术就不可能达成──且不论其瑕疵,它们仍是推理心的伟大成就及独特产品」(注三十七),依此段话,推理的心智,是我们在时间内所采取的面孔,它可以辅助你在物质结构内,运用自由意志去选择你要的「具体反应」,「推理心代表了人在时空范畴里的思维活动」(注三十八)。

    赛斯称「再次的,推理心涉及尝试错误的方法,它设定了假设,而其存在本身是依赖着可得知识的缺乏──那是它寻求去发现的知识」「就推理心而言,它彷佛必须在它自己之外寻找信息,因为它是与身体感官一同运作的,而那些感官只给了它有关在任何既定时候环境的有限资料。今天的肉眼无法看到明天早上到来的黎明,今天的腿无法走过明天的街道,所以,如果心智想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或在肉体感官领域之外现在正发生什么,那么它必须试着藉推理去从它可得的信息演绎。它必须依赖观察,然后随之做出它的推论。以一种方式:它必须先画分,后再得到结论。对于那从实质上可得的部分所无法感知的整体,它必须试着推断其性质」(注三十九)。

    这就是推理心运用的方式及心理结构。它界定、判断、处理世界的实质物体,也处理当代流行的文化诠释(注四十)。

    可是,赛斯称「你们利用推理心时已变得如此专门化,如此的偏爱它,以致你们倾向于用推理心做为唯一的尺度,来评判知性生活及检查所有其它类的意识」(注四十一),以致你们会忽略自然人的其它特性,以致在其狭隘的观点无法解决问题时,如加上对理性第三个及第五个态度坚持时,问题便更扩大了,其它可以帮助的特性亦无法救援,无力感便会出现。

    可是如果基于「自然人」即「神奇人」的理解,将神奇之道的态度用之辅助推理心,便可体会赛斯所称「人的推理心连带其逻辑与演绎,以及观点的迷人能力,是建立在一个直接感知上──一个推动他的思想,使得思考本身成为可能的直接感知。他思考,因为藉由思考他才能知道思考,纵使思考的真正过程对推理心而言是个谜」「就物质的存在而言,以及就非常依靠清晰可见的行动之感知的自由意志之利用而言,推理心是极为必要、有效及合适的。可是,在较大的存在架构里,推理心只不过是组织信息的无数方法之一,如果你喜欢的话,你可以称推理心为一个心理性的档案系统。」(注四十二,关于直接认知的内涵于第二章会加以说明)之内容。

    以上所引述的范围,系从知性及推理心延伸而来的。这二个特性是自然人于时空中所配置的特性。之前所讲理性亦属此范围,而关于物质时空的另一种表面身分即「自我」,则请参考附录一所析。至于其它自然的特性会再专论说明。

    一般而言,人们是太过于将人生的态度局限于理性、知性、推理心、自我,以致忽略自然人的其它的特性,使得人生的问题无法不费力自行得到答案,本文就神奇之道与不同于理性、推理心、知性、自我的不同部分来加以说明,以使神奇之道能藉助此差异不同之处更能被清楚的体会。

    人格本身是多次元的,是自由无限制的,其传承有一切万有的属性,因此可以说与自然是合一,当然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就这个角度,人格可以称自然人。

    人格或人格所选择或提供人格存在的能量源头,均有着人格所需的创造能量及其救援能量,因此从人格存在及延展而言,是深受恩宠并被护持。所以人格是在神奇之道的护持下不费力的存在着并且完成它自己,所以人格处于神奇之道中,就这个角度,人格就是神奇人。人格为创造它的实相,它其实是可以不费力并视为理所当然的取得它所须的任何数据及方法,它配备可以解决他所创造问题的机制及能创造答案出来的一切特性,这些特性可以跟更大能量接轨,可以在放松的感受中享受每个片段感受的完成,创造本身会告诉人格应该可以走的方向,甚至也会告诉人格问题的价值面向,进而让解答自行跑到人格旁边,由人格自行决定是否采纳,从这个角度,自然人也是神奇人。因此无论提供人格存在的能量或者从人格本身运作角度,人格都处于神奇之道中,所以自然人就是神奇人。

    注一:神奇之道p.39,必须说明的是,本书所引用注内之赛斯资料,除非有特别注明外,皆引自方智出版社出版,王季庆翻译之赛斯书。标示方法为书名,再以p加数字代表页码。

    注二:同注一p.41。

    注三:梦、进化与价值完成p.391。

    注四:本段文字中的「意识心」有必要加以说明。「意识」这个内涵,在本注中仅引用赛斯于未知实相卷二p.457之说明,即:当我用「有意识」〔或「意识」〕这字时,我是用你所了解的它的意义来说的。我以为你是指:对自己之有意识有意识,或把你自己一方面放在你自己意识的一部分之外──看着它,然后说:「我意识到我意识」。

    赛斯于个人实相的本质一书p.137中称:「你有一个有意识的心智(意识心)」,故如将意识心加以伸展的解释,即指有意识的心智,而所谓心智系一个伸展观念,它可以形容整个一切万有,亦可以形容个人限定于物质取向的部分。因此,意识心的重点系摆在「有意识」的态度上,当然赛斯一般在对我们形容意识心系着重我们所处时空世界的描述。

    梦、进化与价值完成一书中(p.56),赛斯称「意识心以一个壮丽却有限的眼界去看,它缺乏所有外围的视觉。我用「意识心」这如你们所定义的名词,因为你们只容许它接受五官所及的那些实质数据为证据──同时,自然,五官只代表一个实相的相当平面的看法,那只与最明显的表面相关」。

    注五:神奇之道p.57。

    注六:梦、进化与价值完成p456~457。

    注七:神奇之道p.13。

    注八:神奇之道p.16。

    注九:神奇之道p.9~10。对架构二之内容于该书p.18~19载称:「以那种说法,你们的思想与别人的思想在『架构二』里混合与配合,创造出那集体模式,它形成在世界事件背后的整体心理基础。然后,再说一次,『架构二』并不是中立的,它自动倾向于善的或建设性的发展。它是一个生长的媒介,建设性的或『积极的』情感或思想,比『消极的』要较容易被具体化,因为它们与『架构二』的特性一致。」

    注十:梦、进化与价值完成p.455。

    注十一:同前注p.457。

    注十二:因不可预知已暗示了意识心无法理解的部分,所以其来源自系超出意识心以外,因此,将对不可预知与神奇之道关连之叙述,藉此表达出来。

    注十三:梦、进化与价值完成p.403。

    注十四:神奇之道p.11。

    注十五:神奇之道p.12。

    注十六:同前注p.14,这些话,系将时间以「生产线」加以形容,而为明了时间之属性之为何,仅引用赛斯于灵魂永生p.412中赛斯之语言,即:「你们所感知的「时间」是侵入你们自己系统的其它事件的一部分,常被诠释为「在空间里的移动」,或为「分隔事件的东西」──如果不在空间里,那么不用时间的观念就不可能加以定义。其实分隔事件的不是「时间」,却是你们的「感知心」。你们「一次一件」地感知事件。相反的,你所看到的「时间」是心灵上对经验的一种组织。一件事看起来的「开头」与「结尾」;看起来的「诞生」与「死亡」,只是「经验」的其它次元,就如高度、宽度、重量。相反的,当一个「终点」是一个特殊经验──或若你喜欢宁称之为「人──事」──的一部分时,看起来你彷佛在朝着那个「终点」生长。」

    注十七:神奇之道p.15。

    注十八:同前注p.9。

    注十九:同前注p.56。

    注二十:同前注。

    注二十一:对「一切万有」之形容,请参考灵界的讯息p.278至285。另梦、进化与价值完成p.30至35及p.42至44亦有说明。仅摘要其中文字作简要的说明,即:「在宇宙的开始之前,我们将假设一个全能的、创造性的来源和存在。我们希望能证明这神圣的主体性现在仍在你们经验的世界里,就如在宇宙的开始之前那样。再次的,我称这最初的主体性为一切万有。我正在试着说出一些观念,那是几乎违抗了知性的,除非那知性是彻底的为直觉的力量所加强。因此,在你读此书时,你将需要用你的心智和你的直觉」「一切万有,在那开始之前,在它自身内包含了所有可能的创造的无限冲力。一切万有拥有如此宏伟的创造力,以致它最微渺的想象、梦、思想、感觉或情绪也获得了一种实相,一种生机、一种强度,那几乎必须要有自由才能做到。是来自何处的自由?去做什么的自由?去成为什么的自由?」「那经验,那主体的宇宙,那一切万有的「心」,是如此灿烂,如此分明,以致一切万有几乎迷失了,神游于这不断繁生、不断成长的内在风景之内。每个心念、感觉、梦想或情绪的本身,都盖上了这无限主体性所有属性的不可磨灭的印记。每个因其自己的创造力而发光、颤抖。」「在开始之前,有个无始亦无终的内在宇宙存在着。我用「在开始之前」这句话,因为这样你们较易消化吸收(举例而言,那同样无限的内在宇宙现在仍存在)。」「一切万有在其内包含了所有的存在的知识,连同它们无限的可能性,而「一旦」一切万有想象那些无数的境况,它们便存在于我所谓神圣的事实之内。」「一切万有只知其自身。它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主观经验,当它自己的思想和想象获得它们自己的活力,而传承了它们的主体创造者的创造力时,它甚至感到神圣的惊奇。〔那些心念和想象〕开始和它们的「造物主」有了一个对话」「具有如此宏大活力的心念开始想它们自己的心念──而它们的心念又想出心念。一切万有,好像在神圣的讶异和惊奇中,开始倾听,并开始回应这些心念和梦想的「世世代代」──因为这些心念和梦想彼此也是相关的。没有时间,因此,所有这些「发生」于同时。」。

    至于何谓价值完成,赛斯则称「那价值完成的特性,恐怕是一切万有这存在中最重要的成份,而且也是一切物种的传承的一部分。」「价值完成本身是最难形容的,因为它把一个有爱心的灵──一个对自己的神圣繁复性有着天生知识的「灵」──的本质,和一个无限大的创造能力合在一起,而这灵试想把它自己倒转的繁复性最微渺、最遥远的部分也带到价值完成。转译为较简单的话,能量的每一部分被赋予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创造性,而试图以所有可能的变奏完成它自己的潜能──并且在这样一种的方式下,以致这样一个发展,也更促进了实相的各个其它部分的创造性潜能。

    注二十二:神奇之道p.13。

    注二十三:同前注p.16至17。

    注二十四:同前注p.26。

    注二十五:同前注p.38至39。

    注二十六:商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保罗.杰克哥及马克.麦克高,译者张美惠,书名:跳过问题找方法(二○○四年七月七日第一版第一刷),前言中载称「一般人遭遇问题时,常会耗费很多心力徒劳无功探求问题的症结。运用寻解导向法可以略过这一步,毫不拐弯抹角地直接找出解决方案。因为我们把重心放在解决方案,而非问题,放在未来(而非过去),放在进展顺利的部分(而非出错的地方),因而能以正面务实的方式改善问题。一般的观念认为,专注分析、因应、讨论问题才能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寻解导向法大不相同,是以寻找发现、讨论解决方案为主。」已对理性之第三种及第五种态度,提供解决的态度。

    注二十七:神奇之道p.24。

    注二十八:对于现代性中理性的批判,各位读者可参考后现代论者之说明,并可由该等资料的研读而评估出赛斯数据对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统合性。

    注二十九:梦、进化与价值完成p.413。

    注三十:问题与答案亲密关系及互动,并可从下列二个态度加以说明,一是「你以心创造你自己的实相」,此基本动作,可以了解,问题可以是你创造出来,同样的,答案也可以由你创造出来,所以问题与答案之关连或拘束的程度,由你自己选择,二是价值完成的态度,即在人要求创造的基本需要下,对问题所产生停滞的感受,如注意问题本身想释放所生移转的方向,想创造的欲望自发的地会制造想要的答案内容,这是问题本身想激发我们潜能再成长的价值完成面向。

    注三十一:神奇之道p.78。

    注三十二:同前注p.26。

    注三十三:同前注p.55。

    注三十四:同前注p.77。

    注三十五:同前注p.85。

    注三十六:同前注p.26至27。

    注三十七:梦、进与价值完成p.191。

    注三十八:同前注p.195。

    注三十九:同前注p.196至197。

    注四十:摘自神奇之道p.92。其后举了以政府为推理心之比谕,如掌权的人偏执时(如偏执的信念),会反应过度以致削掉其它能量。

    注四十一:梦、进化与价值完成p.191至192。

    证四十二:同前注p.198至199-

    信念的移动——

    王梵緒-

    信念是怎么样的感受,在自我及信念的感受二篇短文中,已就二者连结感受加以描述。而对于信念的定义及描述,于信念的感受一文中,并已加以描述,所以这些部分,便不再赘述。但是,为清楚更了解信念的伸展面向,乃引用下列资料,将信念几个伸展面向作简略的叙述。

    学者林从一所写「从反怀疑论的角度来看戴维森的诠释理论」一文中载述:

    「根据戴维森的整体论,一个思想或信念的内容是部分地被它所在的信念网络所决定。更清楚地说,一个思想或信念的内容的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是它与其它极多具有相同或相关主题的思想或信念所具有的认知上的和逻辑上的关系,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性因素。一个在认知上和逻辑上完全独立于其它思想或信念的思想或信念,并不具有任何内容;当然,不存在没有内容的思想或信念。这个关于思想和信念的存有论上的主张,在诠释的层次上产生了一个整体论式的限制:除非我们赋予一个对象一个相关的信念和思想系统,否则我不能赋予他某个特定的信念或思想,我自甚至不能说,他的思想和信念的主题是什么;一个思想或信念的内容和主题只能在一个以其它思想和信念所组成的整体网络中,才有可能被认识、描述和界定。

    「关于这个整体论,戴维森说(1975:159-7):

    说各类不同的思想可以被化约成一类或甚至是少数几类思想,都是令人怀疑的。就拿几个重要的例子来说:欲望、知识、信念、恐惧、兴趣,它们大概都逻辑地相互独立──它们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可以被其它几个(纵使加上其它概念如真理和起因(cause))定义。虽然如此,信念是所有思想种类中首要的。如果,某人喜欢,或注意到,或记得,或知道到,这把枪上了膛,那么,他一定相信,这把枪上了膛。甚至,想晓得这把枪是否上了膛,或者去推想枪上了膛的可能性,也需要信念,如〔相信〕枪是武器、它大致上是个不变的物理对象等等。我们有一些很好的理由不去坚持说,如果一个生物想晓得这把枪是否上了膛,它需要有特定的信念组。然则,不可胜数相互连结的信念仍是需要的。那类信念所组成的系统,藉由将一思想置于一个逻辑的和知识的空间,而将它界定之。

    「我想,要体会到戴维森论证的力量,我们最好再来看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要赋予一个言说者这个信念、石斑鱼;我们必须隐题地赋予他一些一般的信念,如石斑游泳、石斑从蛋里孵出来,石斑不能走在街上、石斑住在水里、石斑不是铁制的、石斑不能在大学里教书、石斑不能以双手杀人、等等等。如果我们说他不具有许多上述那种很一般性的信念,我们不仅无法合理地诠释说他相信石斑是鱼,我们甚至无法合理地说他的信念是有关石斑或鱼。当然,没有他一定要拥有哪一组特定的信念,我们才能说他拥有某个特定的信念。」(注一)。

    从前面学者林从一所引述的文字,不同信念有一种关连性,这种关连性,称之为整体性的原则。

    另外,赛斯则从另一个角度,认为信念间可以有下列的感受。

    赛斯称:「核心信念」就是你据以建造你的人生的那些信念(注二)。赛斯又称:「由于你的习惯,也由于核心信念本身的强度,核心信念常常会自动地吸引其它类似的信念」(注三)「唯有「核心信念」才有足够的强度,能使你的感知集中在某个焦点,因而你由实质世界中,只感知那些与它相关的事件。同时,也只有核心信念的力量才能从你广大的内在知识宝库里,只抽出那些切合它的组织的事件」(注四)。由这些话可以知道,信念中有一种强度的信念,叫做「核心信念」。

    赛斯再称「且说,如果你自己够诚实,你终究会找到我们所谓的「核心信念」,就是对你自己的存在所抱的强大观念。许多个其它的附属信念,先前看来似乎彼此不相干的,现在也该很明显的现形为核心信念的分枝。只有在它们与核心信念的关系它们才显得有理。一旦你了解核心信念原来是错的,其它的也将消失」(注五),足见,有所谓依附于核心信念存在的附属信念。

    赛斯再称「这个题目导向我将称之为「桥梁信念」的东西。而再次的,鲁柏为他自己利益在事先收到了关于这题目的一些数据。当你检查你的概念时,你会发现即使一些显然彼此矛盾的也有其相似处,而这相似点可以用来连接信念之间的空隙──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最相反的信念。因为你是持有那些信念的人,可以说你会以你将会认出的某种特性给它们盖上戳记。这些特性本身会露出来作为桥梁信念,它们包含了很大的动力和能量,当你发现它们是什么时,就能在你自己之内找到一个统一点,从那儿你可较客观的看你自己其它的信念系统。」(注六)。足见,有连接不同核心信念的桥梁信念,这些桥梁信念,具有统一不同核心信念的矛盾冲突的效应。且可以让你从客观立场看出其它的核心信念,所以它也有帮助你觉察你原先看不见的其它核心信念的功能。

    一、超越信念而存在的觉受的广大库存-

    赛斯称「以一种方式而言,鲁柏的身体状况代表了一种瘀伤,而那是一个人在他朝着对人生经验的更大理解之长程旅途中所承受到的创伤。以宗教的说法,你开始瞥见了一个许诺之地──一个心灵之『地』,代表了不受阻的天性之实相。

    「要问的『适当』问题不是:『我能进入那地方吗?』那地方就在这儿。旅行到一个目的地的模式、信念、方式及方法,创造了那目的地本身。若无对你们目前存在模式的信任,你们是不可能运作。『因为越过』那些发亮的信念包裹,那儿存在着觉受本身的广大库存,那个真正『超越信念』而存在的『地方』。

    「宇宙并不仰仗你们对它的相信才能存在。在它自己内,宇宙包含了它自己对它自己知识的理解、它自己对它自己的神奇认识、它自己的和谐定律与秩序、以及它自己的组织。它拥有甚至最小的可能性,并且维持其原状。因此,在一个宇宙机制的急速移动里,没有任何最短暂的可能性命、生物或生灵曾失落过。

    「不过,甚至要想感受到那种实现的存在,你也必须已经『打开了到架构二的门』,而开始用那神奇之道做为你与经验打交道的自然的本能方式」(注七)。

    从前面所引的第二段话,可以了解有一个领域,是超越信念感受的广大库存的其它的心灵感受,这个广大库存的心灵领域,借助第三段的引述,可以了解「包含了它自己对它自己知识的理解、它自己对它自己的神奇认识,它自己的和谐定律,以及它自己的组织」,而且依前引第四段所引述的文字,可以了解,那个心灵领域的广大库存,可以以「架构二」作一个比喻,并且在打开后,我们可以神奇之道作为与「它」打交道的方式,并且这种方式是属于一种自然的本能方式。

    在以上的说明下,我想将信念的移动分为二个层面来加以说明,即:一是,偏重信念本身存在之角度(非超越信念的地方)来分析,二是,从超越信念的角度来分析。

    二、从信念本身存在的角度来看信念的移动-

    赛斯称「很少有纯理性的信念。当你检查你意识心的内容时,你务必要知道或认出,那些与某个特定概念相连的情感或想象的种种内涵。要改变信念,可以藉以相反信念取之的方法,这也还有好些不同方法。其中一个特别的法子是「三管齐下」。首先,你要针对那个你想要改变的信念,生出一种与该信念所引起的情绪相反的情绪,此外,你要把自己的想象力转到与受该信念所控制的想象力相反的方向上。同时,你有意地向自己担保,那个不令人满意的信念只是对于现实的一个概念,而非现实本身的一面。」(注八),这是一种在想象及情绪与不接受信念一种对比的拉扯。而借助赛斯所称「同时,你有意地向自己担保,那个不令人满意的信念只是对于现实的一个概念,而非现实本身的一面」这段话中信念只是对于现实的一个概念,而非现实本身的感受作一些引伸。

    赛斯称:「概念」是一种有电磁性实相的东西,而信念则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真相所抱持的一种强烈的概念(注九)。由这段话可以了解概念是信念的弱层感受,赛斯前面那段说教你将你不接受的信念认为只是对于现实的一个概念,这是一种对信念的感受强度的减化。进而将信念的强度减为概念的感受后,赛斯再作一种感受的介入,即概念并不是现实的一面,这个感受潜藏以下感受的伸展,即:将旧的信念、概念所伸展的感受与目前的现实的实相作一种隔离,避免旧的信念、概念的影响,使得新的信念及概念得以能快速影响现实的变动。借这个潜藏感受,我再伸展几个感受的出现。

    赛斯称「从现在的威力之点来想象你的将来,在这种方式下,至少你没有在用过去来加强你的缺陷或把它们投射到将来。把你要什么与你有什么做一个对比是很自然的,而在如此做时,很容易变得对自己失望,但在过去里面去找错误对你并没有帮助。然后,一个被正确利用的五分钟可以大有好处。在那一小段时间里,集中在这个事实上──威力之点是现在。确定你情感的与心灵的能力是经由肉体而集中焦点的感觉并「住」此点,而用五分钟把所有你的注意力只导向你要什么,你可用观想或在心里对自己说──看那一个对你最自然,但在那个时间不要集中在任何缺陷上,只集中在你的欲望上。」「用你所有的精力与注意力,然后忘掉它。不要去检查看它有没有效,只要确定在那段时间你的意图是清楚的。然后以某个方式按照你自己个人的情况,做出一个与你的信念或欲望相结合的实质姿势或行为。那么一天至少一次,以一种实质的行为来显示你在做什么有信心。这个行为可以是非常简单的,如果你是很寂寞而感觉大家者不要需你,它可以只是你向另一个笑一笑。如果你很穷的话,它可以只是买一件比你通常愿意买的贵十元的东西──按着信心去做,即使是一丁点也好,那么那个十元总会再回到你的生活中;但要做出好像你有比你真的要多。」(注十)。这个威力之点的感受在摆说旧的或过去的信念感受上,与前揭赛斯所称的信念至概念,再与现实隔离的配置感受,又有所不同。

    另由mortylefkoe所著信念革信一书中(注十一)并提供一项决定者程序来处理信念移动的问题,其步骤有下列七项,分别为:

    1确定不良的模式。

    2指出其基本信念。

    3找出每个信念的来源。

    4描述其它的可能性(可供选择的诠释)。

    5了解你没有真的「看到」信念发生。

    6去除旧的信念。

    7创造自己为创造者。

    该书作者并以下列文字来说明,该七项步骤的内容为何。(为完整的理解,将书中一个例子全文载述如下,请见该书p.92以下)即:

    琼是一位外形妩媚、声音柔和的职业妇女,年龄约五十几岁。她在听过我一场有关〔决定者程序〕的演讲后来找我,她认为我或许能帮助她。

    琼在政府部门工作了二十年,最近她离开原先的工作,尝试开展她个人的事业。她已经离婚五年,之前那一段长达十年的婚姻,对她来说是一场恶梦。至今,她仍然对前夫当年对待她的方式感到怨恨。

    步骤一:琼的不良模式我请琼描述一种她想改变的不良模式。她说:「我的问题,尽管别人对我有信心,我却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好,我不敢去质疑他人,害怕表明立场,我为别人做的总是比别人为我的的多。」她停一下。「我想你会说这是自尊低落。换句话说,我觉得我过得很假,有时候,我甚至因为太过沮丧而起不了床」。

    我问她:「妳想要改善的是这种沮丧的情形吗?」

    她点头同意。「没错。自从我离开上一份工作后,情况变得更糟。我想要开创一份事业,但我就是觉得一点不在乎。」

    步骤二:琼的基本信念-

    我向琼解释,我们的行为及感受都是由于信念的运作。「什么样的信念引起你的沮丧?」

    「我对自己有很多负面的看法。」琼很快就回答。「我不够好,我没有价值,还有很多其它的。」

    「那一项对现在的你来说最真实?」

    他考虑了一会。「我没有价值。」

    「你是不是认为,我没有价值这项信念多少可以解释你的模式,你的沮丧、你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以及『为什么要试』、『有什么好在乎』、『干嘛要起床?』这些感觉?」

    「是的,我的确这么认为。」琼同意。

    步骤三:琼找出信念的来源-

    接着,我请琼找出使她形成此信念的环境或事件。我们已经知道,对自我及生命的基本信念(也就是决定自尊的信念)通常在六岁之前即成形,主要根据早期与父母或其它主要照顾者的互动。信念的形成通常是起因于一连串大事件,而非仅是单一小事件。

    我要求琼想想看在小时候,有哪些事情可能导致「我没有价值」这项信念。她告诉我,她是在德州由父亲经营的牧场长大。「我有一个大我三岁的哥哥和小我十岁的妹妹,我们住得地方相当偏远。小时我没有任何玩伴,都自己一个人玩,我是个独行侠。」

    「我并不讨父母喜爱。记得我曾经想穿上漂亮的衣服,认为我的父母可以因此让邻居对我们刮目相看,但他们似乎很担心我会让他们出丑。」

    「我的父母彼此非常相爱,父亲总会帮母亲买些东西,却没为我买过什么。我不常看到他,我从来都不很了解我父亲。」

    「母亲总是告诉我要做个乖女孩,但她从来不曾赞美我,或说她爱我之类的话。我不是被指责,而是被忽略。她不曾抱抱我、亲亲我,跟我说她很高兴我这个女儿,或是不管怎么样她都爱我。如果我们惹得她不高兴,她会哭出来,然后我就会觉得自己很糟。父亲总是试着要讨她欢心,但我却从来都做不到,我觉得,如果我真的作了什么事让他们丢脸,我会被逐出家门。」

    她讲了好久。我接着说:「我想你找到你信念的来源了。你的童年生活就是『我没有价值』此信念的来源,你觉得这项假设合理吗?」

    琼看起来非常悲伤。「你说的没错。」

    「你是否觉得你所做的这项结论『我没有价值』,对一个四岁、五岁或六岁的小女孩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不只是傻念头或古怪的想法。」

    她点了点头。

    「当时你只是一个小女孩,没有办法了解和父母相处那些不安且令人困扰的经验。直到有一天,你不自觉地想到:『如果我没有价值,这一切就说得通。爸妈的行为是有道理的。』这么说你同意吗?」

    「我想是这样没错。」

    「而这就是你所相信的的真相。你并没有做错什么。你下了一个合理的结论,换做是其它小孩也会这么做。现在让我们研究看看有什么其它的选择。」

    步骤四:描述其它的可能性-

    「让我们来玩个游戏,先由一组经验开始。我们利用你刚刚告诉我的那些童年经验,我会要求你为这些经验提供不同的解释或说明,你已经对父母的行为提出一种解释,你认为「我没有价值」,有什么其它的释呢?」

    琼提出了另外六种解释来说明父母的行为:

    1我父母这对我是因为我没有价值,但他们错了。

    2我父母的行为和我没有关系,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小时候形成的信念有关。

    3我的母亲不知道怎么样做个好妈妈,以及对孩子表达出她的爱。

    4我的母亲对于留在牧场感到挫折,而她把气出我身上。

    5就我母亲的标准来说我不够好,但就别的标准而言,我或许是很不错。

    6我的母亲不懂得教养小孩,这不是我的错。

    我微笑地看着琼。「很好。每一种说法都可以用来解释你父母的行为,就像你小时候形成的结论我没有价值一样。不是吗?」

    琼的眼中泛着泪光。「是的」她平静地说。

    步骤五:琼了解她并没有真的「看到」

    然后我问琼。「『我没有价值』这个从你小时候就相信的『真相』,其实只不过是个小女孩随意挑中的解释,不是吗?」

    「没错。」

    「如果你试着描绘当年牧场上的你,是不是对你来说,好像真的看到一个活生生的我没有价值的自己?这大概是小时候对你来说最真实的一点。」

    「没错,就是这样。」琼同意。

    「你真的看到了吗?那里实际上有任何东西让你看见吗?」

    她遗憾地笑一笑。「没有那只是我的解释。我捏造出来的。」

    「好的。如果我没有价值不存在世界上,那它在哪里?」

    「在我心里。」

    「那你真正看到的是什么?」

    「我看到我父母的行为。」

    「你注意到发生了什么吗?」我问琼。「即使我没有价值从来不是事实真相,但你却活得好像事实就是如此。你有那样的感受,也一直企图为此感受寻求补偿这决定了你的行为你甚至嫁给一个以那种态度对待你的丈夫──即使这信念从来都不是『真相』,你的生活变得完全符合我没有价值这信念。」

    「假设当时有位和你非常亲近的亲戚,她看到你身上发生的一切,而你也会告诉她你所有的想法,如果你『我没有价值』这结论告诉她,你们也会有类似我们大所做的这种沟通。如果她帮助你找出其它方法解释你父母的行为,你的生活也会和另外这项论吻合。例如,如果你说你父母的行为代表他们不懂得教养小孩,而和你没有关系,那你的生活会不会有所不同?」

    「绝对不同,我不会觉得没有价值,我不会嫁给我嫁的那个人。」

    琼沉默不语,她看起来对这项新的体认深感震撼。

    步骤六:去除旧的信念过一阵子后,我说:「琼,看看你的内心世界,找出『我没有价值』在你心中的那片位置,阅在的你来说,这项信念仍然真实吗?」

    她看起来似乎真的在内心里搜寻。片刻后她回答:「不,那不是际的。我不是没有价值,那是我揑造出来的。」

    「你认为你的信念『我没有价值』已经消常了吗?」

    「是的。」

    「确定信念消失有两种方法。首先是你在心里再也看不到这信念,或者是你相信的那些字眼,对你来说不再真实。其次,由于你的行为会受限于信念,如果信念消失,你理当看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可能。我现在不是要你预测明天会有什么感觉,但你是否能想象自己明天一早起床觉得充满活力,感觉有价值?」

    「现在我还是不觉得自己变得多好,但我能想象得出那样的转变。」

    「你一个小时前想象得出这种可能性吗?」

    「绝对不可能。」

    「琼,你今天仅去除一项信念,它从此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困扰了。消除一项信念使你有机会对自己产生新的评价,这是之前没有的。而一旦你消除造成沮丧的所有信念──不管其数目是一或三十──沮丧的模式也将不复存在。千万不要否定你今天的成就,如果你觉得沮丧,问问看自己是不是仍相信我没有价值。只要你去除其它的信念,例如你先前提到的我不够好,最终你的沮丧将完全消散。」

    步骤七:创造自己为创造者消除第一个信念对琼而言是一大突破,她这一生一直都有这项对自己的负面信念,现在她了解我没有价值只是一种解释。「我一向自认没有有价值,但这不是真的。」一旦她明白自己相信的不过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真相,信念自然就会消失不见,不再具有任何限制。

    当你了解自己不是信念的化身,而是信念的创造者,你就具有无穷的潜能去计划生命的方向。有了〔决定者程序〕的协助,一切将不只是种抽象的观念,你确实能再造自我,去除消极信念,并且为生命创造新的可能性。

    让我们再来看看琼。「你先前告诉我你是一个不具有价值的人。但,现在你已经去除这项信念。既然你是你信念的化身,而信念又已消失,你对自己的感觉应该也消失了,在你心里你仍然感受到『琼』吗?」

    琼笑了。「我当然感觉得到。」

    「好的。如果是这样,你就不可能是你的信念,因为你的一个主要信念已经消失,而你依旧还是你。事实上,你就算用我们今天的方法消除一百个信念,你仍然可以在内心感受到『你』。现在有一个问题:如果你不是自己所有的信念以及其相关行为与情绪的总和,那你到底是什么?」

    她看起来非常地困惑。「嗯...,我是个有价值的个体?」

    我微笑说:「不,那只是你创造的,这跟我没有价值的信念一样不是真的。我给你个暗示,我没有价值这个念头一开始是怎么跑出来的?」

    「因为我父母,他们的行为造成的。」

    「不,那只是发生的情形。那种情形是怎么被转变成信念?」

    「因为我的解释。」

    「啊,你有没有发现,必须要先有解释者才能产生任何解释?必须要先有一位创造信念的人,才会出现信念?你,并不是决定产生的结果,而是决定者本身?」

    琼笑了。「我就是诠释者。」

    「对。」我往回坐并看着琼。「这就是为什么我取名为〔决定者程序〕。我们每个人都是决定者,而不是我们所做的决定。不管你形容这是灵魂、心灵或意识都可以。另一种说法是,当你出生时,你是各种发展前途的可能人选,当你说。『我是这样,不是那样』时,也就决定了你个人的本质,只因为你的说法使得『这』成为事实。琼,你要记得,你的生活一直都符合我没有价值,即使这信念从来都不是真相。你刚才了解到,如果小时候你对自己有不同的看法,那么那项结论就会成为你的真相,而你的生活也会与其一致。你原本具有无限的可能发展,直到你确认自己为某些特定的信念。这么说你清楚吗?」

    「清楚。」

    「那么,如果你的生活符合你的信念,而你创造出你的信念,这使你成为了什么?」

    她的回答听起来像是个问题。「自己生命的创造者?」

    「你真的这么觉得吗?」

    她双眼张大,然后往后靠着椅背,深吸了一口气:「我现在确实有那样的体认。」

    我跟琼解释说,一个人定义为真的一切对他言才算真实,我们藉由区分创造现实,我要求琼仔细想想我们理解事物的方式,〔决定者程序〕是以不同以往的理解方式,来体验自己是生命的创造者。

    我以下述方法向琼描述这样的观点,人类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方式:(1)利用语言了解;(2)透过亲身经历认识;(3)创造。

    例如骑脚踏车的方法,你可以阅读相关资料,看别人怎么骑,研究平衡的原理,以及接受详细的指导。你有可能对其技术性细节非常了解,甚至可以告诉别人该怎么骑。但是,这种藉由了解的到的知识,与经由体验得到的知识──来来回回跌倒近四、五十次,直到学会平衡,并且能骑着车在街上逛──大不相同。

    不幸的是,由于我们使用语言沟通,有时候我们会分辨不清经验的描述与经验本身。例如,有位朋友向你形容他之前在一家餐厅享用的一享大餐,而你回答说:「啊,我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或许你了解他在说什么,但你并没有那次经验,了解与体验完全是两回事。

    还有第三种理解事物的方式。〔决定者程序〕着重的正是这种方式──经由创造来理解。

    在你一生中,一定有几次有人教你一些连西,比如说如何解数学题。如果这位老师很称职,你就会知道该怎么解题,一旦你算过这道题目,你就有了解题的经验。然而,如果你继续学习、研究,或许有深天会有更失的理解,观念上突然的顿悟,使你看到问题的不同性质。你想:「啊哈,这就是老师所说的!」有了这次经验,你就有了不同的解题方式,你拥有属于自己的领会。在某种意义上,你就如第一个解这道题目的人一样,你自己主动「创造」答案,而不是消极地知道解答。

    〔决定者程序〕利用的正是第三种「由创造来理解」的方式。

    向琼解释这些之后,我说:「在之前的谈话中你曾提到『我并没有真的看到我没有价值,那只是我的解释。』当时是因为你,才使得你的解释成真,而你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同时在那一刻,你自己成为生命的创造者。当你观照内心,你只了解及体验到自己是生命的创造者,而且你的理解是不同且更深刻的,这样的感受对你来说真实吗?」

    「没错,而且感觉更类似一种直觉的理解,我不但知道,而且不需要任何的理由。」

    我对琼说:「在我们结束之前,我希望你注意到身为创造者是怎么一回事。『即使在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一刻,我还是觉得失去了什么?』你会这么说吗?」

    她再度看起来很悲伤。「一点没错。」

    「琼,把你心中一切旧有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先摆在一旁。现在你是决定者,具有无穷的发展前途,是生命的创造者。告诉我,在此刻,你的生命是否有任何的遗憾?」

    就以一副讶异的表情看着我。「不,我没有任何遗憾。」

    「此刻身为生命的创造者,你有什么样的体验?」

    「我觉得很好。平静。好像解除了某种压力。强壮、毫无限制,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中。」

    「你刚才的形容,正是人类创造自己为生命的创造者时,自然会有的感受。你已经享受过那样的时刻,想象一下自己的生活就像这样。」

    虽然「我没有价值」的信念不会再出现,琼的沮丧模式也会开始好转,但我知道她此刻这种非凡的意识状态,在〔决定者课程〕结束后不会持续太久。然而,只要她在未来的课程里为自己创造更多,这种状态也就持续地愈久。之后,非凡的意识状态以及享有无穷可能的感受,会成为她真实且活跃的一部份,她会开始视生命为佛教徒所谓的「静观者」,她会感到苦恼、失望、不顺遂,但她不会让任何负面的情绪掌控自己。她不会再认为自己是外力的牺牲者,只是生命舞台上的演员,她将明白自己就是这出剧本的创造者。

    依前引决定者程序显然是一种移动旧信念之连结感受,其中步骤四、五,系从旧的信念的可能性解释,及信念与真相并不同的配置的感受加以连结,其中真相与信念不同的感受如同前面所「三管齐下」中的信念与现实不同的感受是相同,至于步骤七则在重复赛斯所称「你自己创造自己实相」的基本基调,当然我基本上我配置基本动作的感受,是作为一切感受的基本前提,与决定者程序将之作为最后动作并不相同,由此亦可理解,所有的感受之间的配置是可以多次元的并且丰富的,运用唯乎你的心。

    三、从超越信念的地方来分析在我写的自我及信念感受二文中,已说明信念的感受是有自我意识心智的形成物,因此基本上信念的感受与自我是连结在一起的,但身为一个人格,我们只是将自我与信念作为你创造你自己实相的一个「颜料」,还有其它比自我及信念连结感受更多的「颜料」,这些颜料存在的地方,就是超越信念感受的广大库存的地方,而对这个地方我想可以三个层面来加以理解,一是,那个地方有着你更大主体的关注在内,二是,那个地方可以说是架构二,即是架构一的来源,三是,从信念的感受三个两难之局中第二个两难来说,就是「对自己意识」所连结的「行动」及源头性的内在活力。

    从这三个层面,你都可以感受到自然恩宠的感受,即你是深受祝福的。价值完成及自发性及神奇之道便是这个广大库存中重要的感受,其它如冲动、直接认知,亦是这个广大库存颜料之一,其中价值完成神奇之道、自发性、直接认知已于我写的「以赛斯数据为基础谈自发功」一书中叙明,因此,就此部分来叙明这些个感受如何移动信念。

    价值完成可以有二个层面必须加以注意,即一是,无论是个人中所属的每个细小部分,或宇宙的每个细小部分,都会互相激发各自的创造潜能,二是,价值完成可以用一个效应即快乐效应来搜寻它的方向。简单举一个例子,即如你为你信念所苦时,而这时你想移动这个信念时,你会为找它的对治的方法而思考它,或从其它数据找到它去除它的方法,这时你已可以感受到,这个旧信念已经开始具有使你不断超越自己的动能,那么你可以感受到你创造潜能不断的在激发中,而当你发现你不断激发的新的视野时,你会发现那个新视野所带来给自己成就的肯定及隐含的快乐效应。这时你会因这种快乐效应,产生新的信念,那么旧的信念所引起的效应,会因此而慢慢的消融。这就是一种使信念得以移动的价值完成的感受。

    而以神奇之道的感受来说,当我们学会用它时,你只要将旧的信念视为理所当然离开你自己,那么它就不费力的离开,所以它也是何以使信念移转的感受。

    另外自发性如为你所用时,每个信念在你的看法中,如果你不留它的在你的人格内时,你人格的自发性,与信念的自发性,会形成自发性的互相配合,那个信念会自然的走过你人格,而走出你人格以外,不会形成阻碍。

    价值完成、神奇之道与自发性之配置上,是可以多重,例如说,你对旧的信念移动的并没有要求它迅速离开,而是想了解引动的深度,那么你可以价值完成作第一个配置的感受,寻找旧的信念的价值完成的多动面向,如过程中你迷失于丰富的面向中,那么你可以运用神奇之道或自发性来减缩它的范围。使你不接受的面向快速且不费力自发的离开。

    又例如你认为旧信念太深刻以致你无法承受,那么你可以将神奇之道中视为理所当然及不费力的二种感受作为优先运用的感受,以便迅速的减低它的强度,再以价值完成搜索它的多元面向,而当你认为是足够时,你再稳定新的信念的结构,使旧信念移出你的人格中。

    注一:哲学杂志第三十四期,p.76至77。

    注二:个人实相的本质p.105。

    注三:同前注p.106。

    注四:同前注p.100。

    注五:同前注。

    注六:同前注p.359。

    注七:梦、进化与价值完成p.457至458。

    注八:个人实相的本质p.125。

    注九:同前注p.87。

    注十:同前注p.465。

    注十一:信念革命──重建生命境界,台湾实业文化出版,1998年十一月初版一刷,译者:张琼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