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再证红楼

第三章(大修)

    !!!!记忆被理顺,矛盾逐渐化解,不同的思考方式相互协调,最终达成统一意见或者各退一步,或者以其中的一种思考方式作为主导以后,就好像是灵魂的融合完成了最终程序一样,现在黛玉想一想,都不明白自己到底该算是哪个了。不过,这似乎也不是什么重要问题就是了。就现实的身份来说,自然,黛玉不会改变“林黛玉”这个身份的。

    也就是在这之后,尤其是在决定了到那个正在由盛转衰的家族经历一番以后,她就更是决定了,以一个大小姐的身份在深闺中度过几年的时光。

    这似乎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黛玉逐渐整理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以后,得出了以上结论。毕竟大家闺秀也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而她也习惯这种看书写字,弹琴绣花的生活。

    林黛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而风清也是一个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在漫长的生命中对很多东西都有涉猎,无非是涉猎多少的问题。

    风清和林黛玉在爱好上的共通点和性格一样,有很多。比如说,她们在乐器里面都喜欢琴,而且都颇有天分、学得不错,都喜欢看书,尤其喜欢诗词……在女红方面,同样比较喜欢与擅长苏绣。

    但是两个灵魂也都有所偏重。

    风清的灵魂在天赋上偏重于音乐与女红,而林黛玉的灵魂在天赋上偏重于诗词。

    她好好的整理了一番,发现,在灵魂融合后,虽然经验大幅度增长了,但是在诗词方面的灵巧才思,融合后,却反而不如融合前了。

    这让黛玉颇为遗憾。风清的灵魂喜欢诗词,对红楼梦中的几个擅诗词的姐妹做出过这样的评价:黛玉灵巧、湘云敏捷、宝钗博学。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加上他们的性情便是这样:黛玉抒情、宝钗咏志,湘云宽宏速度,却在诗词内蕴上不如她们。后来结合黛玉本身的记忆,发现这方面她的评论还是颇为准确的。可惜,在灵魂融合之后,她可以依靠经验和见识,让自己的诗才凌驾于三春之上,但只怕却是无法与宝钗相比了。

    不过,想了一阵子以后,她也就放开了。

    好在她年纪尚小,之前在贾府也没有什么做诗谈词的机会,以后不去做那个诗词上无比的风流灵巧的林妹妹便罢!

    而固然此刻“卫”取代了“明”,明清的诸多上乘佳作她记得无数这个世界也没有这些,红楼梦的诗词更是倒背如流,然而,她却是不屑于以这些东西来博名声的。

    不是自己的东西,强求无趣。

    她的底线是,在她以一个闺阁小姐林黛玉的身份生存的时候,最多只能将那个故事中,这个身体原本的那些作品留给林黛玉这个名字,在必要的时候。诗词平平,只是偶尔有一两篇佳作,这虽然会让人有些奇怪,她却是懒得管这些的。

    不过,有失就有得。

    风清在音乐、女红上的天赋绝对不在林黛玉之下。而且,她身体好,寿命长,本来就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灵气巧思,又肯下功夫去努力学习、钻研,水平自然不是还只有十岁不到十一岁的黛玉能比,因此,现在的黛玉,在这两方面的水平可以说是立刻就飞跃了老大的台阶,反而需要锻炼身体尤其是手的灵活度等方面,来适应这种水平的提高了。

    贾琏在通知过了黛玉之后,就遣散了他船中那些伎人,船队的速度也快了不少。而黛玉在把自己的问题理顺了以后,也就照着自己的打算开始行动了。

    她的孝期很快就出了百日,不过她的衣饰本来就素淡的居多,在穿着打扮这一点上倒是没有多少变化。

    由于属于原本的黛玉对家乡和过往生活的强烈眷恋之情,她定下了一系列的女红大计——她要把那些记忆中的江南山水、故居田园景致,都绣出来,这是打发时间的方式,也是对过往经历的纪念。

    想到就做,在船上无聊,寥寥的几本书被她翻来覆去倒了几遍,几乎都倒背如流了,她于是立刻就开始绣起了一座台屏,在那上面,绣的是林家的一个小庄园,现在已经被变卖了,却依然在黛玉的心里有着深刻的印痕。

    从生下她开始,母亲贾敏的身体就不好,不喜欢喧哗,便常常在这个郊外的小庄园内修养。而黛玉,也常常被她带在身边。从他的那个早夭的弟弟怀上起,一直到他出世,更是一直都住在那里。

    那是一段相当美好的记忆。尽管黛玉也知道,那未尝不是为了避开父亲纳的那几个姬妾。

    这是女性无可奈何的悲哀,当她们拥有一个男人,便免不了算计争夺,不想要算计争夺的,也必须要懂得防范。一个男人,在外面再怎么话,谁知道贾先生并不曾带来。还好,有人告诉我了,是王家的王大人保举,如今要上京去候补京缺呢,看来是要高升了。”

    雪雁在这里为了贾雨村高兴,黛玉却是心中一动。

    贾雨村原本的官职,是应天府府尹,正是他们老家的父母官,之前在金陵,却不曾听见贾琏和这贾雨村有什么来往……为何又这么巴巴的跟了上来,要同行?

    更何况,贾雨村当年送她上京,却是得了她的舅舅贾政的帮助,才补了应天府尹一职,虽说到任后就把薛家杀人案给轻轻抹掉了,但到底是和贾家连宗,和贾家的关系更近,和其他家族的关系则远。现在的情况,要补个京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为什么王子腾肯大力保举?

    要说报答贾雨村,王家早就报答过了才对。帮贾雨村躲过了几次政治危机——贾雨村那几次上京是为的什么?

    之前,她父亲病重的时候,在家中无事可做时,也常和她说起平生往事,在贾雨村的事情上还有些后悔呢,说当初看错了这个贾雨村。他青云高举,在政坛上滚了一滚以后,已经完全变了个人……

    黛玉隐约觉得这里面有些问题,不过,在脑袋里面转了几圈以后,也就放弃了思考。有问题又如何?不是她能管得了的。里面就是有什么肮脏的交易,她也不想掺和。

    不过,贾雨村的出现,却还是勾起了黛玉的心事。

    风清记忆中的那个故事,开篇名义,即说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又有“不可正照风月宝鉴”之语。粗粗一看,当真是花团锦簇,数不尽的风流富贵,还有才色兼备的美人,恍如梦想之地,但若是沉迷于这表象中,便会如同正照风月宝鉴的贾瑞一般凄惨而亡了,还不能明白是怎么死的。

    反照呢?

    黛玉忍不住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她很早以前就发现了,风清记忆中的那“一僧一道化黛玉出家”、“说黛玉不能见外姓亲友”之类的故事,是一个也没发生过的。况且,她身体虽然虚弱,却并没有十分糟糕的地步,完全可以用药调养。而风清本身也清楚得很,如果真是在历史上,那么也本来就没有什么神仙,不过就有一些得了些力量的凡人罢了。

    因此,这件事情,倒是可以肯定,是曹雪芹用神仙鬼怪命运之说,来掩饰“真事”的一个明证了。想来其他类似的事情,也是如此。

    但是,贾府的“反面”,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判定的。毕竟,她并不是那个在局外反照的人,而是或身处其中,或雾里看花的人……

    不管是文人志士,还是闺中儿女,若有所思、若有所悟、若有所得之时,难免就要找法子排遣一番,或寄情于诗词,或寄情于乐理……

    如果是原本的黛玉,那么选择的几乎可以说百分百会是诗词。但是现在的黛玉,却更加偏好寄托于琴音。

    经历了一个下午的思维纷扰之后,晚饭之后,她便让紫鹃取了琴来,排遣心中的情感思绪,也平复心境。也不拘什么琴谱,不过是抒情罢了。

    有寄情山水之意,又有一直以来对世事的感怀,还有对这个身体曾经经历的一切、原本将要经历的一切的些许疑惑与怜惜……

    紫鹃听不出来,自然也不会知道,这超脱于琴谱,随手弹来自成乐章的本事,任凭怎样的天才,也不该是一个十岁的女孩子该有的本事。这是天分、努力、专心、见识……许多因素综合起来,才能有的成果。

    十余岁的女孩就能有这种本事这种事,即便是黛玉,也只在风清的灵魂中有所记忆,那还只是从某些当时的yy小说中看过。但那类书籍,纵然能邀得世人一时之宠,却又怎么可能如《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成为经世之作历久不衰?

    黛玉弹着琴,思绪随着手指翻飞,又不免想起了作为风清的时候。隐居多年后行走人世,却依然能发现世界上有着众多的红楼爱好者。这也是她怀疑这个世界的来历的原因。

    在她看来,《红楼梦》这本书,只要人类文字尚存,便是经典。

    但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因为悲剧,所以经典。

    贾府,对于现在的她来说,依然还是有些雾里看花的感觉,但联系两分记忆,她至少知道,这是无可挽回的、整体趋势上的悲剧。

    如同封建王朝制度,如同那个世界的科技之于人类。

    这个悲剧,她也曾悲叹。如今经历一番,若是能够修到风清死时的水准,自保不是难事,可是……想要挽回整体上的颓势的话,如同风清葬身于核弹下一般,那多半会是……飞蛾扑火吧!

    然后,她又想起了薛宝钗。

    从记忆中她知道,在贾府,她是经常被人拿来和宝钗相提并论、比较一番的。而对宝钗这个人,黛玉留下的感情,也是相当的复杂。

    那看来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国色天香、处事平和。对任何人都是款款相待。

    黛玉也不是不羡慕的,那些得了好处的下人,说的都是宝钗的好。而她呢?她就和宝玉一样,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宝玉受宠尚且遭嫉,何况是她?

    在她看来,宝钗也并非没有真心,她也想像她们一样,嬉笑怒骂,皆随己心。对于她们这些姐妹,她也是有真心关切的。

    但在同时,她也能看到薛家的颓势,她想要挽回自己家族的败落,所以才压制了那些东西,只用一副假面具对人,小心算计。

    黛玉对她的这副面具不满不屑,但在同时却又很清楚——这又何尝不是,在无法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为求保护自身与家族,采取的积极态势?

    两种极端的态度,却都是不得已。也都逃不过。

    红楼梦的作者曹公,作为文人,固然会欣赏黛玉清楚明白,却不肯随波逐流的风骨,但也看出了宝钗的无奈吧?大环境下,不管是怎样的人,都无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所以,在他的笔下,两个人也始终是相提并论的。也或者可以说,宝钗的行为,是黛玉的某种延续。

    清高自守,这种高洁孤傲的品质,在这浊世之中,要么就用死亡来延续,要么就只能最终随波逐流——如同宝钗。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

    想起那篇高某的狗尾续貂,风清是一向不屑的,但现在,黛玉回想起来,却不免十分喜欢这句话。唯一喜欢,这一句话。

    琴声随着她的想法不停的变幻着,时而开阔,时而又充满了忧愁的感觉。悲悯、哀怜、困惑,不一而足。虽然有些杂乱,却是紫鹃也能从中听出明晰的感情来。

    她正想打断,黛玉的琴声,便忽然自己断了。

    嘎然而止,就好像是琴弦忽然绷断了一般。

    她顿时大惊。

    黛玉自己却只是有些乱乱的,看着紫鹃冲上来关心的询问,只是不答。天色已晚,船队的速度自然是慢了,几近于无。而她那功法,又对人的生机感觉特别清楚。

    刚才……她似乎觉得,有一股庞大的气息跟在不远处?

    果然,在风清的记忆中算是“古代”的现在,“高人”果然比较容易碰到?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