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肉文辣文 > 西窗烛话

六六大顺 53.第一次出差的地方(上)

    第一次出差的地方是远安。

    我厂以前的采购员张老头是宜昌县棠垭人,就把我厂的山,从,桂竹采购的范围局限在棠垭与远安县的荷花一带,后来,他病倒了,厂里就派了当时的内勤家新跑过两趟,无功而返,就被认定没有能力了,最后决定让我去试试,一则因为我当时是厂长的大红人,二则我已经在厂里参加接洽业务历练过了,三则厂领导认为我还有些经济头脑,于是我就带着制面车间的小潘出发了。

    那是一个冬天,我们乘坐班车从荷花店进入远安以后,也走了一段平路,就发现沿途都在修路,车过分水以后,道路就只能单边放行了,而到了苟家垭的那个三岔口的大上坡前整条道路简直就是大开膛了,推土机在费力地将破损的柏油路面推到坡下去,工人们在用口哨指挥汽车运来一车车的片石,堆得到处都是。

    班车简直就是在坎坷不平的土堆里跳跃式前进,发动机发出痛苦的嘶叫,乘客们都被颠得前仰后合,坐立不安,班车仍在奋力冲击那个大上坡,司机开始咒骂那些坐办公室的老爷们:“妈的,都他妈的瞎了眼,这样的路况还不停运?”有风吹过,施工卷起的黄沙扑在挡风玻璃上,搞得什么都看不见了,司机被迫打开了雨刷,陈旧的雨刷几乎无用,更加混混沌沌,但颠簸突然停止了,道路变得平坦了,班车加速向前窜去,一个转弯,司机一个刹车,车门刺耳的打开,苟家垭镇到了。

    这是一个山区大镇,汽车站居中而立,朴素得像一所农村的学校,两边一边是邮电所,一边是镇政府,邮电所那边还有一个小餐馆,就形成了一个倒u字形,车站的前面有个空旷的小广场,没铺地坪,晴天还好,雨天尽是淤泥和水洼,冬天出太阳的时候,就会有卖水果的,卖音乐磁带的,摆气枪射击的,演猴把戏的,卖女人发夹之类的小商贩出现,就会聚集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男女和穿得臃肿的孩子们,他们会悠闲的磕着瓜子,在摊贩旁转来转去,阳光下的脸显得有些苍白。

    隔条公路,汽车站对面有一座用石头护坎砌成的土坡,沿着石阶上去是苟家垭饭店,两层楼,白墙红瓦,长长的一排,我们递上介绍信,申请了住宿,房间在二楼,木楼梯,木楼板,走上去总有很大的回声,很安静,客人不多,进进出出的不是拖矿石的火车司机就是县放映队的放映员。

    很少看见女人投宿,又一次碰见了一个,在昏暗的走廊里晃了一下就不见了,像鬼魂似的,想了好久才想起来她就是在广场上卖唱的女人,三十多岁,咿咿呀呀的尖着嗓子唱得尽是当地的一些古老唱词,我听不太明白,却总能吸引一大帮人围在摊子旁边,竟的是母女俩,只是后来在苟家垭饭店里再没见过她。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就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由于修路,宜昌到保康的班车线路停开了,好在我们刚到,还不着急,走下坡去,坡下还是有班车通过,是从荷花店开往远安县城的,我们招招手,车停下来了,我们就坐了个短途,到广平就下车了,临来时,我特意去请教过张老头,他给了我几个当地农民的名字和地址,就在广平。

    我们边走边问,山越走越大,坡度越来越高,道路越来越窄,就在我开始强烈的喘着粗气的时候,我又向一个下山的山农打听,他打量着我们,向天边指了指:“上面就是。”农民没有距离感,一路问来,全是如此回答,我在苦笑,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那是更高的山,更陡的坡,更窄的路,还有漫山遍野的竹林,向下望,公路已经不见了,重重叠叠的尽是千山万壑,十分荒凉。

    我们终于找到了张老头给我们介绍的那几个山农,他们把我们领进了一栋破旧的老宅里,我真不敢相信在这个距离公路三座大山的深处还有如此规模的宅院,那明显是以前地主老财的宅子,很古老,很陈旧了,石柱,石鼓,石墩,天井,木屋,门楣上依稀还看得出木雕的窗户,大概是三进深,越往里走光线越暗,也就越显潮湿,女孩子害羞的倚在门前,偷偷的打量着外来客;小孩子在屋里打打闹闹,不知为何兴奋不已;老人们裹在破烂的棉被里,无力的咳嗽声很揪心;天井里升腾起很呛人的炊烟。

    我就在这座老宅的其中一间里开始了我的第一次采购谈判,我向他们说明了来意,他们回答得很干脆,也很爽快,许诺三天以后将八千斤山桂竹全部砍好,备齐,但在价格上他们始终坚持要按张老头以前的报价,理由是“这么多年都是这个价。”我却坚持要降价,理由是“人家送货上门的价格比你们这里的价格还低”,事实上没有那件事,我只是想要挟他们把价格降下去。

    就这样僵持下来,他们就出门商量去了,就在我都等得不耐烦的时候,一个大脸盘的中年妇女进来给我们添茶,她一直在关心张老头的病情,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你们在这里住吗?”我不假思索的回答:“不,我们住苟家垭。”她出去以后,那几个男人又出现了,同意降价,但幅度不能太大,我很高兴,我知道我已经成功了,但我不想把他们逼得太紧,第一次做生意总得留有余地。

    我们就接着谈了些细节,他们提出要预付款,我拒绝了,但我许诺装车以后一次性全部付清;我想叫他们帮忙将山桂竹运到公路边,他们拒绝了,理由是没有交通工具,于是,就在张老头曾经住过的那间很简陋的房间里,我与一帮叼着叶子烟,脸色黝黑的山民们签订了我的第一份采购合同。

    三天以后,我喘着粗气,翻过了几道山梁来到那座老宅前,我几乎惊呆了,老寨前的空地上只是零零散散的堆了不到两千斤山桂竹,我很有些愤怒,开始指责他们不讲信用,我心里明白,他们是想将我连车带人都困在深山里,到那时价格和一切的条件就由他们说了算,我威胁他们:“两天后,如果还没有砍齐数量,我就改到别处去了。”我知道这是一个杀手锏,砍下的竹子总不能又长回去吧,他们果真怕了,第二天上午,就有人在广平的公路上拦住了我们,告诉我们:“竹子砍齐了,只多不少。”

    由山里出来,隔多远就能看见公路边的广平供销社,有个又大又深的店堂,热水瓶,花布,糖果,喷雾器,到化肥,农药,农具,还有学生抄本,铅笔,林林总总,包罗万象,旁边还有厨房,住处,办公室,烤火用的火笼,后面有一排仓库,还有一座看来用作堆竹子的货架。

    这家供销社的主任的名字早就忘了,只记得算盘打得很熟练,在谈生意的时候,看似大咧咧的,实际精明得很,只是那种居高临下的傲慢神气叫人很不舒服;儿子和媳妇也在供销社,每天当儿子的都被老子指使得团团转,媳妇似乎是出纳,一天到晚哭丧着脸,见有客人来了,也懒心无肠的,主任的老婆子常来叫她去帮忙喂猪,她总要磨蹭半天,才极不乐意得出去了。

    在供销社的店堂里,我拿出了我们的介绍信,还递给主任一支烟,主任把我们让进那间被熏的漆黑的火笼房里,本来并没抱多大希望,只是顺道打听打听,谁知在不经意的寒暄之中,却听到了一个低廉的价格,我惊讶的发现,那个价格居然比我从大山深处的山民手里直接采购的价格还要低。

    主任看出我是个新手,无不自豪地向我解释说,山桂竹是年年都要复生的竹类,每年都需要间伐,“间伐你懂吗?”我点点头,而间伐下来的竹子如果没有买家,就只有当柴烧,而需要山桂竹的,除了那些造纸厂,就是像我们这样的竹器厂了。供销社就在公路当口,是农民下山的必经之路,可以将农民砍下的竹子拦截,也可以要求山民按照客户的要求砍伐竹子,原因很简单,山民可以拿竹子到供销社换他们需要的东西,况且,“他们还得找我开销售发票。”

    于是,我就与主任谈起了生意,没谈价钱,只谈了山桂竹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时间,而付款方法则订为银行转账。我试探了一下:“你这里有住宿吗?”他没有正面回答:“你想在我这里住几天吗?”我笑笑:“如果是呢?”主任有些怪异的在笑:“那就得将竹子的价钱稍微提高一点了。”醍醐灌顶,我一下就明白了张老头每次进山采购何以一呆就是数月不回厂,原来有吃有喝有住,混熟了,还可以与那些山里的女人闹出些风流韵事,不仅不花钱,还可以报销住宿费,领取出差补助,而山里的一切花销自然算到我厂的购竹成本上了,何乐而不为呢?

    我没有在供销社住宿,每天早上就精神抖擞的从苟家垭饭店出发,走下那个大下坡,太阳刚刚升起,鲜红的悬挂在远处的峭壁之上,站在三叉路口等从分水开过来的车,然后到供销社闲坐,或者上山督促那些山民加快进度,中午就在小小的广平街上随便吃点东西,那时的思想境界真高,为厂里的事情全心全意。

    我们总是不辞辛劳的每天徒步从广平走回苟家垭,碰上没搭上班车,来回都得步行,五公路山路,天天如此,先是沿着公路爬坡,行不多久就发现自己已经站在山上了,然后,我们就避开公路上的那段连续的s字形大转弯,从一片森林里径直穿过去,远安是全省绿化第一县,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松柏,森林里静极了,大树的枝叶将天空遮掩得严严实实,一路很少碰见人,只有一条小路在林木中蜿蜒伸展,等到看见右侧那高耸入云的标志性的峭壁之巅时,离苟家垭就只剩一公里了。

    白天总是忙碌的,跑供销社,爬山,到林业站办理竹子的运输许可证,到邮电所给厂里打电话,嘱咐赶紧联系货车,准备购竹款,而晚上是寂寞的,找家小饭馆坐下,一荤两素,有时还会点一道汤,叫店家打来一杯带有糊味的苞谷酒,慢慢消磨时间,然后到汽车站去看录像,候车室里每晚都放录像,满满一屋人,不分男女老幼,一人一支烟,烟雾弥漫,浓得我都快要睁不开眼睛了,快夜里十一点时,录像结束散场,浑身哆嗦的跑回苟家垭饭店,用最快的速度钻进薄薄的棉被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