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资料存放处

华夏民族 西迁后的回鹘

    第一节高昌回鹘

    一、高昌回鹘的政权与疆域

    848年(唐大中二年),率领西迁回鹘主要部分的庞特勤,在原唐安西都护府境内称可汗。他居住在焉耆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县),统辖今新疆东部地区。这是回鹘在这一带建立政权之始。1866年(唐咸通七年),回鹘的大首领仆固俊从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出击,打败吐蕃,取得西州(治所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古城)、轮台(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等城。他派手下的达干(官名)米怀玉朝见唐懿宗李璀,报告这一胜利。从此,这支回鹘逐渐以高昌为中心。据《辽史》载,907年(辽太祖元年)十二月,“和州回鹘”向契丹进贡。和州即高昌。这表明在此以前,定都高昌的回鹘王国已经建立。五代时,该国与中原王朝联系,则以“西州”回鹘为名。951年(后周广顺元年)二月,西州回鹘派遣都督向后周贡大批方物,当时该国已有一定经济实力。

    据《宋史》载,高昌国即西州回鹘(故又称高昌回鹘)。其王的称号为阿厮兰汉,汉译名为师(狮)子王。

    962年(宋建隆三年)、965年(乾德三年)以及981年(太平兴国六年)和983年,高昌回鹘皆遣使献方物于宋。

    981年其王向宋太宗上书时,自称“西州外生(甥)”。

    “阿厮兰汉”,《辽史》译作阿萨兰或阿思懒。高昌回鹘起先与辽朝的关系很密切,曾先后24次向辽进贡。924年(辽天赞三年)十月,契丹“遣兵逾流沙,拔浮图城,尽取西鄙诸部”。浮图城即北庭,在高昌回鹘境内。从此,高昌回鹘成为契丹(辽)“属国”。1053年(辽重熙二十二年)二月,“回鹘阿萨兰(高昌王)为邻国所侵,遣使求援”于辽。《辽史·百官志》列有“高昌国大王府”。《辽史·兵卫志·属国军》列有“高昌”、“和州回鹘”,所指皆为高昌回鹘,是史官将同一国的不同名称重复列入。

    981年五月,宋太宗赵匡义派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勋出使高昌。

    984年(宋雍熙元年)四月,王延德等回京后,向宋朝报告了当时高昌回鹘的大概情况。师子王虽以高昌为都城,但夏季以“北廷”(即北庭)为夏都,前往避暑。伊州(今新疆哈密市)的州将姓陈,“其先自唐开元二年(714年)领州,凡数十世,唐时诏敕尚在”。伊州以西,即为高昌回鹘的辖境。它的南面隔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于阗(今新疆和田市)相望,北面为今准噶尔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面包括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以今新疆拜城县西的戈壁与黑汗王朝为界。它统辖的居民中有“南突厥、北突厥、大众熨(仲云)、小众熨、样磨、割禄(葛逻禄)、黠戛司、末蛮、格哆族、预龙族”等各部族,他们大都是说突厥语的古代民族。

    宋代,龟兹回鹘是高昌回鹘的一部分,所以当地人也自称西州回鹘,称其地为西州龟兹。龟兹回鹘常单独向宋朝和辽朝进贡。从天圣(1023—1031)年间起,至景祐四年(1037)为止,龟兹向宋进贡五次。最后一次,宋朝回赐佛经一藏(经典的总称)。后来在1071年(宋熙宁四年)、1072年、1096年(绍圣三年),也先后遣使入贡于宋。

    1130年(金天会八年),契丹皇室耶律大石在西征途中,曾得到高昌回鹘王毕勒哥的大力帮助。

    1132年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王朝后,将高昌王国收为附庸。西辽派少监驻在高昌监督国政,征收贡赋。以后,高昌回鹘处于半独立状态。其君主的称号以“亦都护”一名见于史籍。西辽末年,高昌回鹘的疆域大致为“统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之地,北至阿术河(今新疆北部阿察果勒河),南接酒泉(今甘肃省酒泉市),东至兀敦甲石哈(今新疆哈密市东乌纳格什湖),西临西蕃(指入天山南路之地)”。

    二、高昌回鹘的经济发展

    回鹘在漠北时从事游牧,西迁以后畜牧业仍很发达。牧场大都在天山以北的草原上,主要养马。高昌王、王后和太子等各有马群,在平原放牧,前后相继长达100多里,以毛色分群,不知其数。好马每匹值绢一正。差的马供肉食用,每匹仅值绢一丈。贵族食马肉,平民食羊及野鸭、雁等。

    回鹘迁徙到高昌一带农业地区以后,许多平民特别是贫苦牧民,转向务农。高昌一带基本上不下雨、雪,夏季酷热,人们都“穿地为穴”避暑。炎热的天气对农作物和瓜果生长有利。特别是从金岭(今新疆博格达山)上流下的丰富水源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大好条件。回鹘人引水环城,灌溉田园,转动水磨。农作物除荞麦以外,其它五谷都有,并出产白(棉花)。白布(棉布)是输入内地的重要商品。

    951年(后周广顺元年)高昌回鹘送往后周的“贡品”中,就有白布1329段。

    狩猎是高昌回鹘人的重要副业。野兽、野禽是人们的肉食来源之一。兽皮可供制衣。特别是貂皮作为“贡品”,大量送往中原王朝和辽朝。

    951年一次贡给后周“白貂鼠皮二千六百三十二,黑貂鼠皮二百五十,青貂鼠皮五百三,旧貂鼠袄子四”其中4件旧貂鼠袄子显然不是进贡给皇上的礼物,而是用于贸易的商品。

    手工业方面,高昌回鹘人“性工巧,善冶金银铜铁为器及攻玉”。当时冶炼业和玉器雕琢业已有一定水平。在951年给后周的“贡品”中有“白玉环子、碧玉环子各一,铁镜二,玉带铰具六十九,玉带一,玉鞍辔等”。采矿业也有初步发展。“北廷北山中出硇砂”。高昌回鹘将硇砂大量输入内地,用作药材。据924年至1077年间不完全统计,回鹘前后18次将药品和香料运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其中12次包括硇砂在内。当时还开采琥珀,如951年向后周贡“碧琥珀九斤”、“大琥珀”三十颗,1071年向北宋贡琥珀。织白布、绣文花蕊布、鞣皮等家庭手工业也相当普遍。纺织品有“兜罗、绵毛、狨、锦、注丝、熟绫、斜褐”等许多种。

    高昌回鹘的贸易也比较兴旺,其中相当部分通过“朝贡”的形式进行。除了对中原地区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朝贡以外,高昌国向辽朝“三年一次朝贡,进献玉、珠、乳香、斜合里皮、褐里丝等。亦有互市”。辽朝回赐的钱数以万贯计。龟兹回鹘商人最为活跃,据不完全统计,从1001年至1096年,龟兹向宋贡方物15次,贡品包括马、独峰骆驼、大尾白羊、室刀、镔铁剑、弓箭、盔甲、玻璃器、瑜石、瑜石瓶、硇砂、玉石、玉佛、玉鞍勒、玉辔、玉带、玉越斧、琥珀、象牙、翡翠,真珠、胡黄连、香药、乳香(最多一次为124.5公斤),花蕊布、宿绫、褐、杂物等。另有龟兹僧人献梵夹、菩提印叶、念珠、舍利、佛骨等。龟兹是丝绸之路的枢纽之一,当地回鹘商人实际上做了许多东西方贸易的中转工作。他们有时就和婆罗门(今印度)人、波斯(今伊朗)人一起到北宋京城进贡。

    三、高昌回鹘的文化概况

    高昌回鹘既有本身独特的文化,也颇受高昌地区传统汉文化的影响。当宋使王延德访问高昌时,辽朝派往高昌回鹘的使臣也承认:“高敞(昌)本汉土”。

    有关这一地区汉文化的记载很多,如当时高昌国仍“用开元七年(719)历,以三月九日为寒食,余二社(春社、秋社)、冬至亦然”;当地有“佛寺五十余区,皆唐朝所赐额,寺中有《大藏经》、《唐韵》、《玉篇》、《经音》等”;“有敕,藏唐太宗、明皇御札诏敕”;北廷有“应运太宁之寺,贞观十四年(640)造”。

    在历法方面,除唐朝开元历为国家规定的历法外,在高昌古城遗址中,曾出土高昌回鹘时期由当时摩尼教徒编制的粟特文日历残片,其中包括中国的天干和五行、粟特语的七曜日和十二支兽名(鼠、牛、虎、兔等)。十二支兽名历法,原为突厥人所使用。这种日历是汉、突厥、粟特三种文化融合的结晶。

    文字方面。8世纪,回鹘人开始使用以粟特字母记回鹘语言的回鹘文。回鹘西迁后,这种文字在高昌境内延续使用至17世纪,回鹘文影响深远,辽太祖时,有一位回鹘人出使契丹,阿保机之三弟耶律迭刺向他学习回鹘文,从而创造出“契丹小字”。蒙古文最初亦是以回鹘文字母记蒙古语言而创制的。努尔哈赤的部下,又在蒙古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无圈点的“老满文”。可见契丹小字、蒙古文、满文都在一定程度上渊源千古回鹘文。

    在高昌古城一带,曾出土许多从13世纪初起印刷的回鹘文、汉文、梵文、西夏文、藏文、蒙古文木刻印刷品,其中以前三种文字为主。在敦煌又发现1300年左右制作的回鹘文木刻活字。这种活字是模仿汉文活字而制成的。高昌回鹘在中国印刷术西传中起过一定作用。

    高昌回鹘的宗教信仰前后有变化。西迁以前的回鹘信仰摩尼教,他们将这一信仰带到了高昌。高昌原为佛教盛行之地,回鹘迁入高昌地区以后,逐渐从摩尼教转信佛教。

    965年(宋乾德三年)十一月,“西州回鹘可汗遣僧法渊献佛牙、琉璃器、琥珀盏”于宋。这表明当时高昌回鹘已以信仰佛教为主。高昌回鹘以西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1221年(宋嘉定十四年)长春真人西游至“回纥昌八刺城”(今新疆昌吉市),当地的“回纥僧”,告诉他:“盖此以东昔属唐,故西去无僧道。”这就是说,过昌八刺出了盛行佛教的高昌回鹘地区,再往西就不再有和尚与道士,而是信仰其它宗教的地区了。另外,回鹘最初在漠北信仰的萨满教,对高昌回鹘仍有若干影响;在高昌也还有少数景教徒存在。

    艺术方面。在高昌古城和巴什力克发现了高昌回鹘时期的壁画,大都属于佛教画像,也有摩尼教壁画。所画人像有汉人、回鹘人、印度人和欧罗巴人种的画像。壁画的风格以中国式和希腊—印度乾陀罗式二者的混合为主,有明显的东西文化交融的倾向。高昌回鹘人喜爱音乐,“好游赏,行者必抱乐器”。高昌王宴请宋朝使臣王延德等时,“张乐饮宴,为优戏”;泛舟游湖时,“池四面作鼓乐”。龟兹乐当时仍在龟兹和高昌一带盛行。

    第二节河西回鹘

    一、河西回鹘的兴起

    在840年向西迁徒的回鹘中,有一支投奔吐蕃。“是时吐蕃已陷河西、陇右,乃以回鹘散处之”。这支分布在今甘肃省陇山以西和河西走廊一带的回鹘,按其所在地区分为几个部分:位于东南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的是“秦州回鹘”;位于东北,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回鹘都督石仁政、么啰王子、邈拏王子、越黜黄水州巡检四族,并居贺兰山下”;位于西北今甘肃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弱水(额济纳河)流域的是“合罗川回鹘”;位于西面今甘肃省敦煌县、安西县一带的称沙州回鹘;位手今甘肃省中部武威县(凉州)、张掖市(甘州)、酒泉市(肃州)的是甘州回鹘。甘州是河西回鹘的中心,故河西回鹘又称甘州回鹘。

    回鹘西迁河西后不久,吐蕃发生内乱,急剧衰落。

    851年(唐大中五年)正月,张义潮赶走吐蕃守将,收复沙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唐朝即命之为沙州防御使。是年十月,“张义潮发兵略定其旁爪(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锁阳城)、伊(今新疆哈密市)、西(今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古城)、甘、肃、兰(今甘肃省兰州市)、鄯(今青海省乐都县)、河(今甘肃省临夏县)、岷(今甘肃省岷县)、廓(今青海省尖札县北)十州”。唐朝在沙州置归义军,任命张义潮为节度使。此时,河西回鹘依附于唐归义军。

    进入10世纪,吐蕃已弱,“回鹘、党项诸羌夷分侵其地”。“惟甘、凉、瓜、沙四州常自通于中国(唐)。甘州为回鹘牙帐,而凉、瓜、沙三州将吏犹称唐官”。在唐末,归义军节度使张奉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金山白衣天子”。这时甘州回鹘势力强大,扩张至河州、兰州一带,多次进攻金山国。

    911年(后梁乾化元年),沙州降于甘州回鹘,张奉称回鹘可汗为父。张氏以后,曹义金任沙州留后,附于甘州回鹘一起向后唐朝贡。虽然后唐庄宗李存勖(923—925年在位)在名义上任命曹义金为归义军节度使、瓜沙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实际上曹义金及其子元德、元忠等先后依附于回鹘,瓜、沙两州属于河西回鹘的势力范围。自曹义金起,曹氏世代与回鹘通婚,其后裔曹贤顺竟自称“沙州回鹘”。

    1016年,回鹘占据凉州,整个河西尽归回鹘所有。后来河西回鹘人口增加到30多万,其中“壮可用者”20万。

    在历代河西回鹘可汗的世系中,《宋史》记载的有仁美(死于924年十一月),其弟仁裕(928年遣使后唐,940年遣使后晋),仁裕子景琼(961—977年贡于宋),夜落纥密礼遏(980年贡于宋),禄胜(1001年贡于宋),夜落纥(1004—1011年贡于宋),夜落隔(1015年上表于宋,1016年死),夜落隔归化(1016年继位,1020年贡于宋),夜落隔通顺(1023—1028年贡于宋)。

    二、河西回鹘与中原王朝、辽朝、西夏的关系

    河西回鹘继承回鹘同唐朝友好的传统,仍与中原王朝保持良好关系。唐朝曾嫁公主给回鹘,所以五代、北宋时期的河西回鹘“世称中朝为舅”。

    911年(后梁乾化元年)十一月,河西回鹘向后梁遣使朝贡,后梁太祖朱温亲自接见,并赐给来使官衔。924年(后唐同光二年),后唐庄宗册封河西回鹘可汗仁美为英义可汗。928年(天成三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册封仁裕为顺化可汗;939年(后晋天福四年)后晋册封他为奉化可汗。1023年(宋天圣元年),宋仁宗赵祯特封河西回鹘可汗夜落隔通顺为归忠保顺可汗王。

    五代时,河西回鹘先后向梁、唐、晋、汉、周五朝遣使朝贡。一般每次遣使数十人,928年(后唐天成三年)入贡时多达120人。北宋时,每一代回鹘可汗都向宋遣使贡方物。河西回鹘下属的合罗川回鹘、贺兰山下的四个回鹘小部族、秦州回鹘,宝物公主、没孤公主,宰相鞠仙越、娑温、撒温讹等,也纷纷派人向宋朝贡。朝贡的使臣中,有回鹘的宰相、枢密使等重要官员。也有一些回鹘僧尼至宋朝献。

    五代、北宋时期,河西回鹘向中原王朝供应了大批战马,例如935年给后唐360匹,938年—942年间给后晋1200匹;1965年给宋朝1000匹,1031年又给853匹。北宋政府收购马匹的价格为最高每匹50贯钱,最低25贯。为此,宋朝给河西回鹘交付了巨额资金。

    河西回鹘同辽朝也有不少来往。924年(辽天赞三年)十一月初一,西征的辽太祖军俘“获甘州回鹘都督毕离遏,因遣使谕其主乌母主可汗”。《辽史·属国表》将这次战争的结果记载为“获甘州回鹘乌母主可汗”。乌母主即仁美,他正巧在这个月逝世。

    1008年(辽统和二十六年)十二月,辽西北招讨使“萧图玉奏讨甘州回鹘,降其王耶刺里(夜落纥),抚慰而还”。“既而牙懒(夜落纥)复叛,命讨之,克肃州(今甘肃省酒泉市),尽迁其民于土隗口故城”。因河西回鹘曾降附于辽朝,所以《辽史·百官志》中有“甘州回鹘大王府”。沙州曹氏政权也以回鹘名义向辽朝进贡,例如1014年(辽开泰三年)四月,“沙州回鹘曹(贤)顺遣使”贡于辽。因此,辽朝亦将沙州列入“属国”范围,《辽史·百官志》有“沙州回鹘敦煌郡王府”。《辽史·兵卫志·属国军》中有“甘州回鹘”和“沙州回鹘”。河西回鹘也是每“三年一次遣使”向辽朝贡。另外,当时有许多回鹘商人前往辽国经商,在辽上京(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形成了他们的居留地。“南门之东回鹘营,回鹘商贩留居上京,置营居之”。

    河西回鹘同西夏的关系常处于敌对状态。当李继迁(963—1004)创建西夏时,夏国面对强大的北宋,而其背后则为剽悍的河西回鹘。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提出了“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南下中原的计划。河西回鹘得知这一消息后,于1001年(宋咸平四年)派遣枢密使曹万通朝宋,提出:“本国东至黄河,西至雪山,有小郡数百,甲马甚精习,愿朝廷命使统领,使得缚(李)继迁以献。”宋真宗赵恒本来就希望消灭夏国,因此立即同意河西回鹘的建议。当时,李继迁则依附辽朝,”以对付北宋与河西回鹘的“联盟”。1003年(咸平六年),李继迁攻取西凉府(今甘肃省武威县),被吐蕃首领罗支和河西回鹘等部的联军打败,李继迁中流矢,第二年(宋景德元年)正月初二死。为此,宋真宗认为:“回鹘尝杀继迁,世为仇敌”。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西夏军主万子等率军进攻河西回鹘,中埋伏大败。第二年四月,西夏主李德明派兵再攻河西回鹘,又败。十一月,西夏又“出侵回鹘,恒星昼见,(李)德明惧而还”。1016年(大中祥符九年)河西回鹘从西夏手中夺回凉州。

    李德明屡败于河西回鹘,但其子李元昊却一举成功。1028年(宋天圣六年),李元昊攻占甘州。二年后,“瓜州王(曹贤顺)以千骑降于夏”。1032年(宋明道元年),西夏又攻占凉州。1035年(景祐元年),李元昊连取瓜、沙、肃三州。至此,河西走廊全部被西夏占领,河西回鹘国亡。

    河西回鹘国亡后,回鹘人大多离开河西,其中有数万人投奔湟水流域一带的唃厮啰(邈川吐蕃),后来被称为黄头回纥,《元史》作“撒里畏吾”,《明史》作“撒里畏兀”,即现在裕固族的先人;其余的河西回鹘,少数留住在当地,一部分进入秦陇、陕西等地,逐渐融合于那里的汉、党项、吐蕃等民族之中。

    第三节黑汗王朝

    一、黑汗王朝的兴衰

    840年西迁的回鹘十五部西奔葛逻禄。当时葛逻禄已“徒居碎叶川(今中亚楚河河谷)”,“尽有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诸城”。葛逻禄在唐代曾是回纥(鹘)“十一部落”之一;双方有较密切的联系。西迁的这一部分回鹘人,和葛逻禄、样磨等突厥语民族一起,建立了黑汗王朝。

    黑汗王朝的奠基者是毗伽阙·卡迪尔汗,他在八拉沙衮(位于今古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东10公里处)建立政权。他死后,长子巴兹尔仍在八拉沙衮进行统治,以狮子汗为称号。次子奥古尔恰克驻怛罗斯。公元893年,怛罗斯城被萨曼王朝攻破。奥古尔恰克迁往喀什噶尔。他的称号为公驼汗。巴兹尔的次子萨图克称布格拉汗(942—956)。《喀迷尔乌脱泰瓦力克》一书称之为“撒吐克喀拉汗”,说他是黑汗王朝的“始祖”,崇奉伊斯兰教。他统一黑汗王朝全境,以喀什噶尔为都城,他死后葬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图什市境内。

    萨图克的长子巴依塔什(木萨)继位,称阿尔斯兰汗(956—971)。他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使黑汗王朝成为历史上突厥语民族中第一个伊斯兰国家。他向当时西域佛教中心之一的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市一带)发动“圣战”,但作战失利。

    971年(宋开宝四年),于阗僧人吉祥送其国王的书信给宋太祖说:“破疏勒国(喀什噶尔)得舞象一”。由于在这场“圣战”中,双方都得到附近同教国家的支持,所以战争前后经过三十多年,直到11世纪初才以于阗国被黑汗王朝征服而告终。征服于阗的是玉素甫·喀迪尔汗。

    10世纪末,黑汗王朝的邻国萨曼王朝,因为南受哥疾宁(今阿富汗加兹尼)王朝的侵略,北遭黑汗王朝袭击,加之内乱,已经摇摇欲坠。

    999年,黑汗王朝军攻占其首都布哈拉,萨曼王朝亡。从此,黑汗王朝占有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

    这时,黑汗王朝的疆域扩大为:东面包括今伊犁河流域,东南包括今新疆和田地区,西南抵今阿姆河中游北岸,西北包括昔格纳黑(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提尤缅阿雷克北)、讹打刺(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土尔克斯坦南)等地,北抵今巴尔喀什湖。以八刺沙衮为首都。喀什噶尔曾是该国的第二都城。黑汗王朝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后,西部王朝以撒马尔罕为中心,东部王朝仍以八拉沙衮、喀什噶尔为中心。

    在黑汗王朝征服于阗以后,《宋史》上开始出现“黑汗”一名,这是该王朝的自称。起初作“黑韩”,它是中外史籍中最早出现的黑汗王朝的名称,也是最早的汉译名。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其国(于阗)黑韩王遣回鹘罗厮温等以方物来贡”。于阗已于1001年左右被黑汗王朝占领,所以新王自称“黑韩王”。1063年(宋嘉祐八年)八月,宋仁宗赵祯封于阗王为“归忠保顺鳞黑韩王”。这是由于来使“罗撤温言其王乞赐此号也”,即这一包括“黑韩”名称在内的封号是由黑汗王朝下属的于阗王自己提出来的。黑韩即黑汗。1081年(宋元丰四年),于阗王在给宋神宗赵顼的表文中,自称“于阗国偻有福力量知文法黑汗王”。

    在黑汗王朝时期的巨著《突厥语大辞典》(1072—1074年成书)中,作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黑汗王朝贵族知识分子)将黑汗王朝称为“可汗王朝”。稍后,在依宾爱尔阿梯儿(1160—1233)的《喀迷尔乌脱泰瓦力克》一书中,称黑汗王朝为伊儿克诸汗或突厥斯但诸汗,即伊儿克汗朝或突厥斯但汗朝之意。在近代西方历史著作中,才开始将黑汗王朝称之为哈刺汗朝。“各瑞勾瑞夫教授在《俄国考古学会研究报告》(1874年第17期)中刊印有关这一朝(指伊儿克诸汗)的论文,他称之为哈喇汗朝”。此外,我国学者王日蔚曾于1935年提出“葱岭西回鹘”一名,用以指黑汗王朝。

    黑汗王朝的有些汗在其称号中冠有“桃花石”一词,如“桃花石·布格拉汗”。《突厥语大辞典》说:桃花石是摩秦的名称。秦本来分为三部:上秦在东,即桃花石;中秦为契丹;下秦为八儿罕,即喀什噶尔(令新疆喀什市)。1221年,长春真人丘处机在阿里马城(今新疆霍城县西北阿尔泰古城)听说“桃花石”一名,他记载道:“桃花石谓汉人也。”黑汗王朝的汗王们加“桃花石”一词于其称号中,是为了表示他们是中国王朝之君主。伊卜拉欣·伊本·纳赛尔汗甚至在其钱币表面铸上“东方与中国之王”的称号。

    1008年,黑汗王朝军在巴里黑(今阿富汗巴尔赫)附近,被哥疾宁王朝军打败,中止了向阿姆河以南扩张的军事行动,并引起黑汗王朝内部产生派系,即以萨图克汗长子木萨之子阿里为第一代的阿里系和以萨图克汗幼子苏莱曼之子哈桑为首的哈桑系。阿里系为西支,其中心在讹迹邗(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乌支根)、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哈桑系为东支,仍以八拉沙衮、喀什噶尔为中心。

    1041年,在东支哈桑系、西支阿里系的基础上,黑汗王朝终于正式分裂成东、西两个王朝,二者之间以忽章河(今锡尔河中游)为界。阿里系的阿里甫特勤在讹迹邪自立为桃花石汗(1041—1052)。他死后,其弟贝里特勤继位,称校花石·布格拉汗(1052—1068),迁都撒麻耳干。

    西部的黑汗王朝在1089年被突厥塞尔柱王朝攻破都城,成为塞尔柱的附庸。1141年九月,西辽在撒麻耳干北面的卡特万大会战中获胜,塞尔柱王朝的势力退出阿姆河以北地区,西部黑汗王朝转为西辽的附庸。

    1212年,花拉子模攻占撒麻耳干,西黑汗王朝最后灭亡。

    1134年初,西辽占领东黑汗王朝的七河地区,将喀什噶尔与和阗一带留给东黑汗王朝,并使之成为附庸。王朝的伊卜拉欣汗被取消汗号,降为伊利克一伊·土库曼。1211年,东黑汗王朝最后的一位君主被杀,王朝亡。东黑汗王朝统治地区的回鹘人民是现代维吾尔族的先人。西黑汗王朝境内的突厥语诸族,后来逐渐融合于中亚乌兹别克人中。

    二、黑汗王朝的文化概况

    西迁前的回鹘人以游牧为生,在黑汗王朝时期,许多回鹘人进入今塔木里盆地和中亚河中地区的绿洲,逐渐转变为农民,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早先,回鹘人主要信仰摩尼教,并受萨满教影响;喀什噶尔与和阗一带的人民则信仰佛教。在黑汗王朝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推动下,王朝统治下的人民基本上都改信了伊斯兰教。

    黑汗王朝时期,回鹘人和其它突厥语民族的人民大量迁入喀什噶尔、和阗一带以及河中地区,使这些地方的民族结构发生变化,并出现新的民族融合。在语言使用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维吾尔语逐渐成为今新疆西部和南部的主要语言,而突厥语则在中亚(塔吉克斯坦除外)成为广泛通用的语言。这许多变化,促进了黑汗王朝文化的发展,其标志为以下几部巨著的出现。

    《福乐智慧》。这是一部13290行的长诗,作者为八拉沙衮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全诗用回鹘语写作,成书于1069年。著名作家老舍认为,“它不仅是维吾尔族的宝贵遗产”,同样也是构成祖国文化历史的宝贵财富。这部长诗不但是优秀的文学著作,并且深含哲理,是研究黑汗王朝时期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的宝贵资料。此书汉文译本已由民族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发行。

    《突厥语大辞典》。这是一部黑汗王朝时期用阿拉伯语注释突厥语的词书。作者为喀什噶尔人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全书收词7000余条。于1072—1074年写成。这本书内容丰富,注释详细,举例生动,涉及黑汗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它是世界上第二部突厥语词典。现存的唯一抄本系于1266年抄自原书。我国的维吾尔文译本已于1981年起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分卷出版。

    《真理入门》是一部劝诫性长诗。包括抄本的跋诗在内,共五百多行。作者阿赫马德是黑汗王朝的一位盲诗人,他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使用回鹘语创作此诗。诗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黑汗王朝末期衰落和动乱的情况。现存最早的手抄本为1444年的回鹘文写本。该书已由魏萃一译成汉文,由新疆人民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

    除上述几本名著外,黑汗王朝时期还有一些重要著作问世。总之,这一时期是维吾尔族历史上文化丰收的季节之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