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 生命之谜(探索者物语)

特别心灵小说:《我能承受吗?》 4.1 别人可以做得更好

    培养幼儿的感觉

    如果只靠一个感觉器官,我们往往会“受骗”,不能真正地认识到真相。比如镜子里面看到的东西,只有我们用手摸到镜子后边,才知道所看到的东西其实不在这个地方。可见,我们必须用头脑把不同感觉器官对同样事物的印象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认识到它的真相。这种联系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判断工作。也就是说,一个感觉器官虽然能得到印象,可是通过不同感觉器官的合作才能认识到事物的真相。身体首先以不同的感觉器官把一个事物的印象分成不同范围的,这就是分析工作。然后我们在身体内再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又是判断工作。

    甚至,眼睛自己看见的只是颜色和亮度,形态则是靠对眼睛动作的动作感才能见到的。看到某种东西时,我们靠对眼睛动作的和眼睛本身对亮度的两种感觉、再靠神经的意识把形态和亮度两方面联系起来,才能得到完整的印象。

    这种头脑中要发生的联系小孩出生时还没有,是在出生后的几年内才要建设的。为了培养这种过程、同时为了让小孩通过感觉器官的合作也建设神经的结构,所有的事物都要同时通过几个感觉器官来接受,最好是包括对外界的和对自己身体的两种类型的感觉。通过把各种印象联系起来的这种工作,小孩不仅能认识和理解到外界,还能建设身体的神经结构。

    小孩在幼儿园要做的,就是建设完成他感觉器官和头脑之间的联系。为了这样的建设工作,小孩需要很多可以得到感觉经验的机会。比如,小孩看到月亮就想用手抓住它,像他也抓住身边的东西一样,因为他在头脑中还没有把两个眼睛的神经联系起来,还不能看出距离。或者小孩扔一些东西来看它怎么反应,是不是往下面掉,发出什么声音等。

    7岁以下还不了解物质的小孩特别喜欢使用对自己身体的基础感觉,因为这些感觉比较真实。这样,小孩当然需要用手、舌头等来感受所有的东西。

    这些都是为了得到经验,为了调整把感觉器官联系起来的头脑结构。如果我们在幼儿园不给小孩这样的机会,他就无法建设完善自己的神经。或者,如果小孩做神经建设工作时靠的不是真实的、事实的感觉,他建设出来的神经结构也不会有事实根据。比如小孩有一个电子玩具,每次在按压玩具的时候都会听见一种音乐。结果,小孩得到的经验就是:那种材料包含的是音乐。小孩得到那种不真实经验的结果又是,他的感觉器官在头脑建设的方式是错误的,以后的感觉过程给他带来的信息也是错误的。

    多媒体又怎么样呢?多媒体技术除了控制我们的思维和情感之外,专门给小孩带来很多假造的印象和幻想、又不允许他同时使用多几种感觉器官。屏幕上的图像和音箱发出的声音,不能让7岁以下的小孩知道声音和图像的来源。如果看不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幼龄小孩又无法建设逻辑思考需要的头脑结构。如果在年龄大一点时用电脑学习,电脑虽然已经能够培养逻辑的思考,不过,不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而是通过电脑培养出的这种思维,不会是个人自己的、也不能创造新事物。多媒体不仅让我们生活在一种脱离真实生活的幻想中,也非常影响小孩的神经建设工作。

    我们现在的教育还不重视感觉,可是在将来,人的感觉才能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自然出现。技术的发展很自然就会发生,就像属于现代的小孩很容易就学会使用电脑一样。要担心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萎缩的、本来自然出现的基础才能。未来的教育需要培养的不是高科技的知识,而是人类慢慢失去的感觉才能。

    那么,在幼儿园怎样才能让小孩建设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神经的结构)呢?在山村里,我看到一个老人拿了片从树上掉下来的叶子给1岁的小孩,小孩拿着来摸、看、又用舌头来舔,尝它的味道。好像这个老人知道:小孩刚出生不久,在物质的世界上最大的愿望就是来看物质的样子。出生之前他只与这些物质在精神范围中的根源接触过,不过这些根源在物质上的实现呢?再后,有另一个人给了他一个塑料的带音乐的名牌玩具,可是小孩却很难受。是不是他认不出来根源(自然规律)在物质上的实现?

    他肯定认为,什么都有真、有好,就像精神的世界一样。可是塑料没有自然材料具有的那种生命塑造的力量形成的形状。木头的结构会告诉我们木头中的塑造过程,可是塑料没有我们能观察到的、让它形成的生命力。小孩还不知道,物质世界也包括了假的和不好的。

    他首先需要一个原因和结果都有道理、一个有明显逻辑的环境。为了让小孩了解到不同物质材料的本质,所有在小孩环境中的材料都应该是真实(自然)的。最好,这些材料的加工方式也只是小孩能感觉到的(不是说能理解的)。如果小孩能在大自然中玩,也在大自然中找到一些材料,然后就见到老师怎样把它变成玩具,这样就最有利于小孩的神经建设工作。

    另外,小孩需要感觉到有生命的(大自然)和有感觉的(动物)环境,也需要用自己身体的动作来感觉到自己(平衡感、动作感等等)。这不仅是全身体的运动,有时小孩也需要“安静”的动作,比如说手指细细的小动作或者想象中的动作。最后,小孩还需要给自己的感觉(感受)建设一个小环境,比如用木板和布来做一个小小的“家”。

    青少年尝试吸毒一次是正常的,可是他们依赖吸食毒品是因为他们缺少可体验的经历、缺少感觉、不能够感受。根据天性的本质,每个青少年都有一个深深的、要得到感觉的愿望。如果在幼儿时期没有能够正常通过感觉器官去发挥一些灵心的经历和感受,他到了青春期就特别弱、特别容易依赖吸毒和其它可以依赖的东西,比如喝酒、吸烟、电子媒体、过分吃东西、赌博等等。

    在一些城市家庭,我看到父母有爱心地、耐心地和有原则地对待自己的小孩,可是他们的关心和原则,都是通过有逻辑的说明、通过智力上的手段去发挥的。如果这些小孩要发现父母对于他的爱,就必须在逻辑上理解父母对他们说的话,如果小孩不理解,就无法感觉到。

    其实,幼儿园的小孩无法去理解这些说明,所以经常正在父母最关心他们的时候就不断地哭。有的同时还会乱撒尿,因为身体感觉不到遮掩的保护。由于他们年龄天性的特点,这些小孩希望通过身体的感觉器官来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所以我在城市看到的不能通过身体来感觉到关心的小孩甚至还要求自己的父母来打他。他们还无法在父母对他们说话的逻辑中发现,而只能使用感觉器官从父母的做法来感觉到,连打也比逻辑好。所以,只有父母抱着他们(不管在旁边和别人说的话),小孩才会得到满足。

    身体作为其他发展的基础

    在这我又来总结和翻译鲁道夫史代纳《menschenerkenntnisundunterrichtsgestaltung》演讲的部分内容:

    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来到这个世界并慢慢地去参与它的方式,还是跟睡眠状态差不多的。生命开始的几年,小孩面对世界是没有意识的,否则的话,就是太痛苦的。他什么都同情地接受(要),不能区分好和坏。不过,在成长过程中,小孩会越来越有意识,使他的心里世界会适应外界。在长大的过程中,他不能不抓住一些机会来改变世界,所以他也要学会把世界中的事情联系到自己,也把自己的做法联系到世界。不过,长大前他还保留了很多对一切的“秘密”。

    为了培养能改变世界的能力,幼儿首先需要的就是玩,让他在自己的动作中醒来。所有我们跟小孩做的,都需要有对于人类本质的了解,使我们能让他的身体、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又能让他进入我们的社会和技术世界,使他能改变自己和世界的一部分,也能跟别人和谐相处。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每一个小孩都要找到的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生活任务。

    小孩要学会的,是自由地使用和控制他的身体,使他能够在世界中做事。不好的情况是,小孩长大了之后,他的做法被他身体的欲望而控制。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他的身体,使得身体能够为精神和理想服务。精神和思想不能直接接受教育,因为精神要自由地使用身体做事。只有我们不影响精神和思想,同时让身体健康地成长,精神才能使用健康的身体在世界上做事。

    胎儿首先形成的部分是头,头是接受宇宙力量而形成的象征,不是只靠遗传就能得到的。由于物质的遗传而得到的因素是通过四肢接受的,而且整个身体给头提供的营养才影响到头的形成。头不能直接接受物质世界的作用和受孕影响。整个神经系统和感觉(知觉)器官都是接受宇宙的力量而形成,然后再跟其他身体部分联系的。

    为了培养好身体,把它变成一个精神可利用的工具,我首先想说一些最基础的、可能一下子不太容易理解的身体情况:7岁以下小孩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幼儿生活在他的内部中,因为他正在塑造和形成自己身体的物质器官。精神灵心的力量(无形的思考)通过封闭的头部去做这个塑造工作,所以,幼儿身体的发展也是从他的头开始的。这样的塑造和形成工作需要幼儿生活在内部中,还不允许他与外界有太多的联系,使得他只根据内部的情况看待环境中的事物。这个从头部开始的因素是精神灵心做到的自然过程。我们不能去影响它。

    所以,小孩封闭的头是他最完整的一部分。胸腔和四肢是后边才发挥和生长的。这是身体方面。另一方面是精神(思考):从精神的发展来看,小孩的头是最后才醒来的,最先醒过来的是四肢。睡眠状态地塑造和形成身体物质器官的精神力量通过已经有完整结构的头起作用,可是将要醒过来的精神,是在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四肢从环境接受的。为了让环境中的精神通过四肢进入身体、进入封闭的头来变成小孩的思考,小孩首先需要使用他接受精神力量的四肢。

    我们能起教育作用的方向就是这样的、从四肢开始的。自然发生的是从头开始的,可是我们能故意起的作用只能从四肢(相反的方向)开始。四肢有道理的动作能接受到环境中的精神而影响到器官的形成过程,又能帮助精神灵心形成身体的力量从头转入到整个身体中去,最后联系(进入)到世界。为了帮助这一点,大人(的自我意识)要控制和教育小孩的身体。这应该是直接地去控制,比如通过动它或者让它模仿的手段,但不能是通过小孩还没有产生的思考和理解。长大的过程,也就是慢慢地进入外界并越来越生活在外界中。同时,小孩也会学会根据事实的情况接受事情。

    小孩直接接受而被影响

    屯里人经常对小孩们说,我要把他们带去德国卖给别人。在我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说时,他们回答:“我让他怕,这样他就会听话。”另一些村民是想锻炼小孩,不让他弱。在小孩哭时,有的还靠打去制止。可是我认为,这样达到的只是把孩子的情感灵心给毁了。如果不能哭,有一种必须往外的情感就会往内心里去,使小孩容易得心理疾病。所以我说:“如果经常让他怕,你们会破坏他的心,长大了他就没有了心,就更难让他去关心别人。”有的屯里人就觉得:“是的,原来是这样!原来是因为这样做,才让小孩变成了对什么都没有情感、很无所谓的样子,难怪我们越教越难。”

    影响到身体器官的塑造和形成过程的另一种因素是幼儿的感觉很敏感的特点。整个幼儿就像一个感觉(知觉)器官一样。可以说,他整个人好像只是由感觉器官组成的。他不仅以他的感觉器官去接受和感受(感觉),而且是整个身体都在接受(感觉)。

    比如小孩感觉到大人发火时,他以整个身体去接受和模仿这种发火,使他成长而靠的生命力和灵心的力量也受到一辈子的影响。因为环境中发生的一切小孩都很好奇地接受,他就马上无意识地去模仿自己所感觉到的过程。因为他还没有属于个人独立的内心世界、只能从外界得到他能感受的情感,所以他就必须去模仿和接受。所以,小孩所有做出来的事情都是直接从感觉来进行动作,是没有经过考虑的。

    因为小孩不是仅用感觉器官来接受,而是用整个身体、特别是使用了新陈代谢,所以,他也要用整个身体去反应。而身体经常作出的反应,又会形成反应习惯和身体结构。除了从外界接受的印象之外,他的灵心(心理)感受也进入他整个身体。不管他有什么感受,身体都会接受并免不了作出反应,比如哭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7岁以下小孩的有意识的自我还没有进入他的身体,他的感觉只有意志(血)的部分,还没有建设好反射(神经有意识)的部分。因为感觉器官和头脑之间的神经还没有建设完成它们的联系功能,所以,小孩还不能反射他们以感觉器官中的意志“抓到”的东西(感觉到的东西)、不能认识和意识到他感觉的东西是什么,也不能意识到他自己。结果,他就以同感的意志直接从感觉作出反应,直接从感觉进行动作,也就是模仿。幼儿就通过自己睡眠的意志进入环境,而他们睡眠的意志还是一种没有控制的力量。也可以说,小孩还没有醒过来,还没有能控制他做法的个人独立的意识,他的自我还是属于环境的,而因为这样,大人(环境)就需要用大人的自我意识来代替小孩的、来控制小孩的做法。

    同感的意志是每个小孩很自然就具有的,他根据天性就发挥了血无意识地去主动的特点。可是反感才会引起的意识和思考,它是在小孩成长过程中才慢慢培养出来的,那是神经被动、有意识的特点。要培养出来的有意识的思考将要把感觉和动作分开,使感觉到的事情先经过思考后才进行动作。这就是教育要达到的变化。这个过程是在21岁之前要完成的。7岁之前要完成的神经结构是更基础的、是感觉器官与头脑之间的神经联系。

    所有的感觉练习(感受,不是训练)都应该与“善”、“美”和“真”联系起来。7岁以下的小孩认为,所有他感觉(知觉)到的东西都是好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以模仿的方式去感觉物质的环境;7到13岁的小孩认为,都是美的,他们用自己的灵心以信任权威的方式去感受环境包含的情感因素;14到20岁的孩子则认为,都是有真理的,他们用自己的精神以追求理想的方式去感觉到环境包含的思考因素。经过让感觉跟“善”、“美”和“真”得到联系,小孩才能跟着得到的感受去培养感觉所包括的情感和思考。

    7岁之前的小孩通过模仿去学习。7到13岁的小孩根据权威去学习,他已经不会模仿所有好的和坏的动作,他会根据权威去区分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14到20岁的孩子则自己去判断和选择他们崇拜和要学习的榜样。
Back to Top